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_第1页
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_第2页
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_第3页
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_第4页
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翔凤词学思想的经学渊源

宋翔峰(1776-1860),江苏省常州(今吴县)人。学术史上通常与刘逢禄一起被认为是常州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经学上著有《论语说微》《孟子赵注补正》等多种著作。词学上,跟随常州词派开派者张惠言学词,词作、词话均受其影响,但宋翔凤能不拘师说,于常州派之词学有所拓展。词学论著有词集《浮溪精舍词》三种(《香草词》《洞箫词》《碧云盦词》),并撰有词话《乐府余论》(收入《词话丛编》),文集中亦收入《香草词序》《与陆祁生书》多篇有关词的序跋及书信。这些著作中体现出来的词学观与其经学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经学上,宋翔凤虽然继承常州学派衣钵而治今文经学,但与后世龚自珍、魏源等人的今文经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学术史中的宋翔凤处于今文经学的发展阶段,其学术话语虽以今文为主,但仍未脱离乾嘉考据学的影响,所以其经学体现出二重性特点——训诂与微言并存,即治经时兼采训诂与微言的方法。治经的这种特色深深影响了他的词学研究1,其词学研究也呈现出同样的二重性特点,其中既有引用《说文》等典籍来论词的考据内容;也包含发挥微言大义,阐发词作寓意的内容。且在寓意的阐发时,能加强“知人论世”的内容,同时借鉴《易》学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念,巧妙地解决了人们对张惠言解词方式的质疑,成为常州词派后期代表人物谭献“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的词学解释观念之先声。一、宋企业以其官宋翔凤的学术思想非常复杂,其形成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对宋翔凤学术思想影响最大的有两人,即庄述祖与段玉裁。蔡长林指出:“翔凤受述祖影响者,主要是对圣王微言大义的诉求以及治经讲求家法的意识;翔凤受段氏影响者,除了许郑之学外,尚有对汉学学术价值观的认同。”庄述祖为常州学派创始人庄存与的侄子,继承了常州学派的学术理念,治学讲求微言大义;段玉裁则为乾嘉时期著名的朴学家,推崇许郑,注重考据。宋翔凤曾先后师事这两位著名学者,深受二人的影响。孙海波《庄方耕学记》记载:“于庭亦庄氏之外孙,尝随母归宁,因留常州,从述祖受业,遂通庄氏之学。比长,更游段懋堂之门,兼治东汉许郑之业。”简要记述了宋翔凤师从这两位学术大家的事实。宋翔凤是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庄存与的外孙、庄述祖的外甥,随母归宁期间,从其舅庄述祖受业,遂通庄氏常州学派一脉之学。宋翔凤《朴学斋文录》中有《庄珍艺先生行状》一文,较为详细地记叙了这种亲缘性的学问授受情况:“后生以学问就正,未尝有所隐也。尝云:‘吾诸甥中,若刘申受可以为师,宋虞庭可以为友。’翔凤先母为先生女弟,己未岁归宁,命翔凤留常州,先生教以读书稽古之道,家法绪论得闻其略。”然其时考据学之风仍盛,于是此后又随段玉裁学习古文经学。其著作中有许多有关《说文》及郑氏学的讨论,就与他曾师事段玉裁有关。宋翔凤深受考据学的影响可从其文集《朴学斋文录》之命名中窥见一二。他的朴学根底也得到了当时学人的肯定,龚自珍《己亥杂诗》评宋翔凤云:“遥怜屈贾英灵地,朴学奇才张一军。”龚自珍在此诗中肯定的是他在朴学上的才能,而非后代学术史中认可的今文经学成就。从中可见,在宋翔凤的学术观念中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因均属于汉学范畴的缘故,使得两者能同时并存。二、张惠言词学特征宋翔凤在词学上跟随常州词派开派者张惠言习词,又对常州词派的中期人物周济、谭献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与董士锡一起被认为是常州词派从张惠言到周济的过渡人物。其《香草词序》中记述他的词学渊源云:“余弱冠后始游京师,就故编修张先生受古今文法。先生于学皆有源流。至于填词,自得宗旨。其于古人之词,必縋幽鑿险,求义理之所安。若讨河源于积石之上,若推经度于辰极之表,其自为词也,必穷比兴之体类,宅章句于情性。盖圣于词者也。”此序记述了他曾师事张惠言学习古文,于填词也颇受其影响,并对张惠言的词学有高度的评价,且将张惠言评古人词的原则概括为“縋幽鑿险,求义理之所安”,将张惠言作词原则概括为“穷比兴之体类,宅章句于情性”。张惠言为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著名的嘉庆年间著名的经学家,其论词多受经学观的影响。宋翔凤继承他的词学,同样也有着经学家、词学家的双重身份,词论也难免受到经学思想的渗透。具体而言,其经学理念的取向对其词学研究旨趣产生深刻的影响,治经中的二重性特点亦出现在其词学研究当中。其词话著作《乐府余论》,同样具有考据与微言的二重性特性,既有对词史中相关问题的考证辩驳,也有对词作“微言大义”的发掘。(一)江苏学派学人中的方法特点宋翔凤的治学虽强调发掘“微言大义”,但亦不废古文家法。考据的方法在常州学派学人中并没有被抛弃,只是考据已非他们的学术目的,而乃治学的工具。这种注重考据的“实事求是”的治学观念在宋翔凤的词学中有鲜明的体现,《乐府余论》中颇多考证之事。1.范石湖《醉落》词意涵宋翔凤对词作的考证,首先是从词意的角度展开辩驳的。对于宋代石刻《洞仙歌》的伪托,他根据词意的矛盾之处,考证出《阳春白雪》所载石刻《洞仙歌》并非苏轼所作,而是出于南宋人的伪托,《乐府余论》云:“宋赵闻礼《阳春白雪》卷二,载宜春潘明叔云:蜀王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赋《洞仙歌》,其词不见于世。东坡得老尼口诵两句,遂足之。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阑干倚遍,怯尽朝寒,回首处,何必流连穆满。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按云:‘自清凉无汗’,确是避暑。而又云‘怯尽朝寒’,则非避暑之意。且坡序云夜起,而此词俱昼景。其中贝阙琳宫,阑干楼阁,洞房瑶台,拉杂凑集,明是南宋人伪托。”从词的内容出发,考证出石刻《洞仙歌》所写“昼景”与苏轼《洞仙歌序》所云“夜起”的矛盾之处,诸种推论均是言之有据。此外,还从词意的角度推定范石湖《醉落魄》词确为“写笙”,对范石湖《醉落魄》一词的写作内容,历来颇有争议,宋翔凤辩证云:范石湖《醉落魄》词:“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輭红说。”高江村曰:“笙字疑当作帘,不然与下昭华句相犯。”按高说非也。此词正咏吹笙。上解从夜中情景,点出吹笙。下解“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也。“昭华三弄临风咽”,吹已止也。“鬓丝撩乱”,言执笙而吹者,其竹参差,时时侵鬓也。如吹时风来,则纶巾折,知凉满北窗也。若易去笙字,则后解全无意味。且花影如何吹帘,语更不属。范词中“花影吹笙”一句,高江村疑为“花影吹帘”,不然与下片“昭华三弄”语义相犯。但宋翔凤从词中写作内容出发,否定了高江村的怀疑,还原了词中所写吹笙的全部过程,从点出吹笙,到写笙声,再到笙声停止,并从“鬓丝撩乱纶斤折”中所写吹笙者情态等内容,证明了此词的写作内容乃“吹笙”,而非“吹帘”,也是言之在理。2.第三,对于“美成词”的考证。其主要内容为以上对《洞仙歌》《醉落魄》等词的真伪及写作内容的考辩,大致可以窥见他对考据方法的熟练运用。而在对秦观《踏莎行》词中“斜阳暮”的考证中,以及词中“引”“慢”等体类名称的考证,宋翔凤则以《说文解字》为据进行考辩,则更能见出他扎实的古文经学根底。《乐府余论》云:《渔隐丛话》曰:“少游《踏莎行》,为郴州旅舍作也。”黄山谷曰:“此词高绝,但斜阳暮为重出,欲改斜阳为帘栊。”范元实曰:“只堪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有帘栊,有亦无碍。”范曰:“词本摹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今《郴州志》竟改作斜阳度。余谓斜阳属日,暮属时,不为累,何必改。东坡“回首斜阳暮”,美成“雁背斜阳红欲暮”,可法也。按引东坡、美成语是也。分属日时,则尚欠明析。《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今作暮者俗)是斜阳为日斜时,暮为日入时,言自日昃至暮,杜鹃之声,亦云苦矣。山谷未解暮字,遂生轇轕。针对黄庭坚对秦观《踏莎行》中“斜阳暮”为重出的评价,以及《郴州志》将“斜阳暮”改为“斜阳度”的举动。宋翔凤认为改动并无必要,“斜阳”与“暮”并非重出。他认为“斜阳属日,暮属时”,并无重累之病,并且以东坡、美成词中同样有“斜阳暮”为例,说明了秦观之词并非孤例。当然,为了使自己的判断更有说服力,宋翔凤运用了他受之于《说文》大家段玉裁的深厚古文根底,为自己的论断寻找依据。他引用《说文解字》对“暮”的本字“莫”的解释:“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从而辨明“斜阳为日斜时”,而“暮为日入时”,两者有区别,因此黄庭坚对“斜阳暮”重出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此外,他在论述词体发展演变时,亦能利用其朴学知识进行论证。《乐府余论》云:“诗之余先有小令。其后以小令微引而长之,于是有《阳关引》、《千秋岁引》、《江城梅花引》之类。又谓之近,如《诉衷情近》、《祝英台近》之类,以音调相近,从而引之也。引而愈长者则为慢。慢与曼通,曼之训引也,长也,如《木兰花慢》、《长亭怨慢》、《拜新月慢》之类,其始皆令也。”在此则对词中“令引近慢”诸种体类发展的考证中,他利用其古文训诂学知识,考证出了“慢”与“引”之间的关系。以上的这些考证内容,体现了宋翔凤学术理念中考据方法对词学研究的影响。他对这种方法的科学运用,也使他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评其学:“足以见其实事求是。”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宋翔凤列入汉学家之列,说他“笃守汉人家法,实事求是,义据通深。”李、张二人都对其学术的“实事求是”的特点予以称赞。他的经学著作体现了这种特点,其词学研究中也能见出这种特色。对一些不能下定论的词学考证,他只做出初步的判断,并无牵强的结论,其中足可见其考证的精审的科学态度。比如对《草堂诗余》编年的初步判定就是如此,《乐府余论》云:“《草堂诗余》,宋无名氏所选,其人当与姜尧章同时。尧章自度腔,无一登入者。其时姜名未盛。以后如吴梦窗、张叔夏,俱奉姜为圭臬,则《草堂》之选,在《梦窗》之前矣。”(二)知人论世:坐实意蕴的解词思维受学术思想的另一端——今文经学的影响,宋翔凤的词学注重词的“微言大义”之发掘。其《香草词序》中转述其师张惠言的词学理念时云:“其于古人之词,必縋幽鑿险,求义理之所安。”其中的“縋幽鑿险,求义理之所安”就包含发掘微言大义的内涵。受张惠言这种解词观念的影响,宋翔凤评词时也注重“微言大义”的发挥。《乐府余论》中论南宋词时就贯彻了此种方法:南宋词人,系情旧京,凡言归路,言家山,言故国,皆恨中原隔绝。此周公谨氏《绝妙好词》所由选也。公谨生宋之末造,见韩侘冑函首,知恢复非易言,故所选以张于湖为首。以于湖不附和议,而早知恢复之难。不似辛稼轩辈率意轻言,后复自悔也。《宋史·张孝祥传》曰:“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雠,汤思退主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按孝祥登第,思退为考官,然以策不攻程氏专门之学,高宗亲擢为第一,则非为思退所知也。本传又言:“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且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复言用才之路太狭,乞博采度外之士,以备缓急之用。上嘉之。按大臣异论,人材路塞,俱非朝廷所以自治。孝祥所陈,可谓知恢复之本计矣。”传乃谓两持其说,何见之浅也。故北宋之初,未尝不和,由自治有策。南宋之末,未尝不言战,以自治无策。于湖《念奴娇》词云:“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亦惜朝廷难与畅陈此理也。庆元党禁云:“嘉泰四年,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侂冑大喜,遂决意开边。”则稼轩先以韩为可倚,后有书江西造口壁一词。《鹤林玉露》言:“山深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则固悔其轻言。然稼轩之情,可谓忠义激发矣。如韩者,欲以蟁负山而致倾覆。玉津之事,不闻兴义公之悲者,以其本小人,不学无术,乃以国事付之,其丧败又何足惜哉。宋翔凤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概括南宋词人因国破家亡,“系情旧京”,所以词中言及“归路”“家山”“故国”,都含有“中原隔绝”之恨。有了这种整体认识,他在解读姜夔之词时贯彻了这种理念,他说:“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如《齐天乐》,伤二帝北狩也。《扬州慢》,惜无意恢复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盖意愈切,则辞愈微,屈宋之心,谁能见之。乃长短句中,复有白石道人也。”这种解词方法,乃继承常州词派发掘词中“微言大义”的传统,同于张惠言解词“求义理之所安”。但宋翔凤与《词选》中的简短批点不一样的是,他在论张孝祥与辛弃疾词的义理寓意时,能结合时代背景及词人的经历,从“知人论世”出发,层层分析,详细解读了张孝祥《念奴娇》词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句的寓意及产生背景,经过宋翔凤的一番“知人论世”的解读,《念奴娇》中抑郁不得志的政治寓意得以清晰呈现;此外对辛弃疾“山深闻鹧鸪”一词的政治寓意,宋翔凤结合辛弃疾与韩侂冑的关系,肯定了《鹤林玉露》中的“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的解读。这种基于“知人论世”的解读相对于张惠言的点评而言应当更有说服力,但尽管如此还是难以避免了后人对它穿凿的批评。其实这种坐实寓意的解词方法对南宋那些本有寓意的作品来说,如果能从知人论世出发,阐发出其中的寓意也是可以被认同的,并非一将寓意坐实便为牵强附会。宋翔凤在继承张惠言“微言”解词之法的同时,一方面加强了“知人论世”的内容,另一方面则利用《周易》中的理论完善了常州词派的词学解释学理论。其《论词绝句》中评价张惠言的一首云:“风雅飘零乐府传,前开太白后《金荃》。引申自有无穷意,端赖张侯作郑笺。”诗后附注云:“张皋文先生《词选》申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