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窦娥冤》研究综述_第1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窦娥冤》研究综述_第2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窦娥冤》研究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窦娥冤》研究综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理。翻译是跨文化的传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承载着民族文化,既反映文化,又受制于文化。(王秉钦,2007,初版序言1)克朗宁将“翻译视作一段旅程,从一个时空到另一个时空。因而,翻译同旅行一样都是诠释活动,其中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MarySnell·Hornby,2006:90)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因此,从角度来探讨文本翻译是合乎情理且十分必要。译者必须熟悉两种文化:本国文化和对象国文化。“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秉钦,2007,初版序言3)由此可见,翻译并非只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转码,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各国通过作品传播各自文化,译者则充当使者。近年出现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语言、文化、交际”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作为指导翻译的原则,认为翻译就是“多维度适应与选择”。(胡庚申,2008:2)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时代,中国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旨在将中国文化瑰宝介绍给外国读者,加深世界对中国独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吸引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各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到中国文化,自然就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等优秀文学艺术。《窦娥冤》是元代散曲杂剧其中一个佳作,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一、新的反纠偏变要素通常来说,文章标题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文学作品名标题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好理解了,再考虑直译加解释,然后直译意译相溶,最后才会考虑意译。《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作品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元朝统治下中国社会黑暗、残酷和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此剧成功塑造“窦娥”这个悲剧形象,事实上“窦娥冤”这三个字已经可以视作文化词了。标题翻译应当考虑文章整体的生态环境,着眼全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文化维适应性选择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仅是翻译字词,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因素,且应将文化内涵传递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杨氏夫妇将标题译为“SNOWINMIDSUMMER”(杨宪益,戴乃迭,2001:1)是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SNOWINMIDSUNNER”字面意思是“六月飞雪”,与第三出中的“Thisisthehottesttimeofsummer,sir.Ifinjusticehaindeedbeendone,threefeetofsnowwillcovermydeadbody”(杨宪益,戴乃迭,2011:45)两句话相照应,是窦娥含冤死去前许下三个愿望之一。若她蒙冤而死,便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果然一一应验。此后,“六月飞雪”便是莫大冤屈的代名词。之所以未将标题中的“冤”直接译为“injustice”,“enmity”或“badfortune”等之类的词语,是因为:第一,无法生动传神地表现标题传递的文化内涵;第二,“enmity”或“badfortune”等词语在表现“冤屈”上张力不够。“SNOWINMIDSUNNER”这个译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译入强势,旨在让英语读者从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去理解作品,这一点也说明,中国正试图逐渐打破译入弱势的局面。二、语言表达缺乏准确性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胡庚申,2008,2-3)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语言不同,民族文化自然就有差异。也就是说,语言上的差异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属于同一个民族的所以人保持着民族同形性,这种民族同形性把每一具体的认识倾向与其他民族类似的认识倾向区别了开来。从这样的民族同形性之中,从每一语言所特有的内在动力之中,便形成了语言的个性。”(申小龙,2008,36)何谓“语言个性”?“语言个性,即是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所独具的性格、习性、脾气、癖好、气质,都有它自己所独具的倾向、性能、潜力、可能性、局限性以及优势与不足等等,也即是说它有自己的语言个性。”(高健,2006,100)因此,中英两种语言各有其个性,就好比是两种所属文化不同的人。我们可以从杨氏夫妇翻译的《窦娥冤》中看出中英两种语言的个性。汉语是十分求雅的语言,在表达上力求雅致、凝练、矜重,而英语就比较平实质朴。比如第一出第一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汉语十分凝练,雅致,对仗工整。杨氏译为“Aflowermayblossomagain,butyouthneverreturns.”似乎意思对了,可是隐含在汉语语句之下的那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内涵欠缺。这说明汉语在文化内涵表达上比英文更加含蓄、深刻。再来看语言对称性。中国文化从来都讲究“和谐”、“天人合一”,因此,语言表达追求对称。所以,中国人著文都平仄和谐,讲究对称,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对联。篇幅精简,意味深长。而英语文化讲究逻辑,因此,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逻辑性强。这点在文本的各唱段部分可以明显看出。例如【仙吕点绛唇】唱段:“满腹闲愁,数年坐受,长相守。无了无休,朝暮依然有。”寥寥数字,就道尽了满腹无休的愁怨,基本上都是四字对称结构。再看译文“Myheartisfullofgrief,Ihavesufferedforsomanyyears!Morningoreveningitisallthesame.”从中看出英语并不刻意追求对称,只求讲清事实。又如“【混江龙】黄昏白昼,忘餐废寝两般忧。夜来梦里,今日心头。情怀冗冗,心绪悠悠。”汉语特有的四字结构是英语中没有的,寥寥数字将意思表达地清楚明了,读起来还朗朗上口。这段的译文为“FromdowntoduskIcanneithereatnorsleep,rackedbysaddreamsatnight,sadthoughtsbyday,unendingsorrowwhichIcannotbanish,unceasingreasonsforfreshmisery.Wretchednessmakesmeweep,griefmakesmefrown.”(杨宪益,戴乃迭,2001:12-13)意思是表达清楚了,可相比中文来看,四字结构无从寻得,却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这不是说杨氏的译技欠佳,实际上他们已经翻译得很好了。只是中文这种独特的韵味是英语所不具备的。由此看出,英语在四字结构方面确实存在空缺。再从整体来看,汉语追求丰富辞藻,对仗工整,语词和谐;而英语则注重实质,极富逻辑地陈述事实。这正是中英文化的差异所在。三、英语专四运动的翻译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策略,“交际翻译是指在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廖七一,2001:176)也就是说,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语言的转换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且是文化交际的过程。翻译适应选择论中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8:3)为了达到整合度最高的交际效果,一般选择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首先看语言层面,文本中借助翻译向英语读者传播当时中国的刑罚文化。第三折中“到来日押赴市曹典型”这一句中的“市曹”,杨氏夫妇选择异化策略,将其译为“market-place”,一是忠实了原文,直接向国外读者传达中国古代这种特殊的刑罚制度;二是向英语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处罚罪犯的地方是在“集市”,古代官府惩处罪犯一般都会游街示众,最后在“集市”,于众目睽睽之下执行处罚。“市曹”其实就是当时古代执行死刑的刑罚场所。杨氏却没有将其归化,使用“executionplace”“行刑场所”或者其他表示这类意思的词语,这体现了译入强势,迫使外国读者接受这一文化现象。当然,文本中的“官府”、“刑场”分别译为“court”、“executionground”都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立刻明白其中意思。但是在对文本中体现的身份地位的词汇翻译却是选择使用归化策略。如剧中的“相公”、“大人”、译为“YourHonor”或“YourExcellency”,这是中英文化中官场称呼的不同。在中国,官员官职称呼较多,而在英语文化中,只能用“YourHonor”或者“HisorHerExcellency”等词语来表现,便于英语读者理解。杂剧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散曲标题有自己的特征,和词一样,散曲也是配合乐调歌唱的长短句。每个曲调有其固定曲牌和调式,曲词也是按照不同曲牌的格式进行创作。(吴礼敬,2010:115)在译入语中找不到意义、形式与内涵完全对等的语言。因此,杂剧曲牌名翻译也是一个难点。杂剧是当时中国的民间艺术,在国外读者当中应当是新鲜的。在处理曲牌名的方式上,杨氏夫妇选择了减译策略,将《窦娥冤》中的曲牌名全部删去,这种方法确实很好地达到了交际意图。【后庭花】、【雁儿落】、【隔尾】、【骂玉郎】等这些曲牌名本身是没有意思的,大多是沿袭昆曲的曲牌,只是一种音乐谱式。类似的曲牌名太多了,在《窦娥冤》中都出现甚多。别说懂汉语的人不能完全明白其意思,国外读者就更难理解了。何况,这些曲牌没有自身含义,在目标语中根本找不到对应。因此,为了阅读需要,杨氏夫妇巧妙地处理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