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_第1页
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_第2页
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_第3页
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_第4页
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气象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海洋气象学是()的一个分支。

A:气象学

B:海洋科学

C:天气学

D:大气物理学

答案:气象学

第一章测试

什么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A:水汽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水汽

以下不是永久性气体的是()。

A:氩气

B:臭氧

C:氮气

D:氧气

答案:臭氧

哪个为天气变化的重要能量。()

A:感热

B:潜热和感热

C:潜热

D:都不是

答案:感热

对流层平均厚度为()

A:6-8km

B:15-16km

C:10-12km

D:17-18km

答案:10-12km

以下不是海洋的垂向分层是()

A:下混合层

B:跃层

C:底部混合层

D:上混合层

答案:下混合层

第二章测试

大气温度是衡量气体分子运动平均速度的标志。()

A:错B:对

答案:对

以下属于热传导方式的有()

A:对流

B:热传导

C:辐射

D:平流

答案:对流

;热传导

;辐射

任何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辐射。()

A:对B:错

答案:对

海气界面热量平衡过程有()

A:潜热

B:感热

C:海面长波辐射

D:太阳短波辐射

答案:潜热

;感热

;海面长波辐射

;太阳短波辐射

湿度是衡量分子运动平均速度的标志。()

A:错B:对

答案:错

第三章测试

若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气温升高,空气饱和湿度降低,相对湿度因而降低。()

A:对B:错

答案:错

雾依其成因大致可分为()。

A:平流辐射雾

B:辐射雾

C:平流雾

D:锋面雾

E:上坡雾

F:蒸发雾

答案:平流辐射雾

;辐射雾

;平流雾

;锋面雾

;上坡雾

;蒸发雾

()的盐度在南半球的三个海盆中是最低的。

A:南太平洋

B:南大西洋

C:南印度洋

答案:南印度洋

强蒸发出现在南北半球的亚热带、热带和西边界流区。()

A:对B:错

答案:错

强降水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

A:赤道印度洋

B:南太平洋中向东南扩展的南太平洋辐合带

C:赤道太平洋

D:南北半球亚热带海盆的东部

E:赤道大西洋

答案:赤道印度洋

;南太平洋中向东南扩展的南太平洋辐合带

;赤道太平洋

;赤道大西洋

第四章测试

科氏力作用方向与行径方向(),不影响行径速度。

A:平行

B:垂直

C:左偏45°

D:右偏45°

答案:垂直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A:错B:对

答案:错

风的运动分类有()。

A:梯度风

B:Ekman风

C:地转风

D:热成风

答案:梯度风

;Ekman风

;地转风

;热成风

反气旋区内,中心风速较大,边缘附近微风或者静风。()

A:对B:错

答案:错

热成风沿等温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冷,右暖。南半球相反。()

A:错B:对

答案:对

第五章测试

对比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风生环流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热盐环流主要发生在水平方向上

B:热盐环流受到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

C:风生环流可以通过Ekman泵压/吸影响海洋表层以下的水体

D:风生环流主要出现在海洋1000m以内,热盐环流出现在海洋的各个深度上

答案:风生环流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热盐环流主要发生在水平方向上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大气经向三圈环流()

A:热带环流

B:极地环流

C:中纬度环流

D:沃克环流

答案:沃克环流

关于季风,以下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西南地区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B:西伯利亚高压在夏半年较强烈,给我国带来了大范围的干冷天气

C:台湾岛四周为海洋,季风影响弱,主要是海洋性气候

D:季风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答案:季风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风生大洋环流理论是解释海洋表层运动的主要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黑潮和湾流的产生主要是在大洋西边界地区有非常强劲的风向北吹

B:南极绕极流受到南半球西风带的影响

C:亚热带地区风生环流形成的负涡度会驱动大洋内的海水向南移动

D:南北赤道流主要是东北信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黑潮和湾流的产生主要是在大洋西边界地区有非常强劲的风向北吹

南海地区受到季风较大,以下关于南海季风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风较强,表面环流为逆时针

B:夏季风较强,海洋表层的混合层比冬季深

C:冬季风较弱,海洋表面的混合层较浅

D:夏季风较弱,表面环流为逆时针

答案:冬季风较强,表面环流为逆时针

第六章测试

以下关于气团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辐射对北极气团的形成作用甚微

B:乱流和对流对高纬度气团的形成作用突出

C:下沉增温对干冷空气变为暖气团起着重要作用

D:温度是大陆气团变为海洋气团的主要原因

答案:下沉增温对干冷空气变为暖气团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图上有多种方法判断锋面的位置,以下对于锋面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压强维持稳定不变

B:形成云和降雨

C:风向发生转变

D:温度梯度变化大

答案:压强维持稳定不变

对于冷锢囚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冷锋后的冷空气比暖锋前的冷空气更冷

B:后面的暖锋赶上前面的冷锋

C:暖锋前的冷空气比冷锋后的冷空气更冷

D:冷锋爬到暖锋上面

答案:冷锋后的冷空气比暖锋前的冷空气更冷

对于气团锋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锋在锋前出现降雨

B:锋面移动速度越大,锋面的倾斜度越小

C:冷锋的移动速度一般比暖锋的移动速度大

D:暖锋在锋后出现降雨

答案:冷锋的移动速度一般比暖锋的移动速度大

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各层水团的性质错误的是()

A:深层水是富含溶解氧

B:底层水的密度较高

C:表层水富含溶解氧

D:次表层水一般为高盐水

答案:深层水是富含溶解氧

第七章测试

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其旋转方向相反。()

A:错B:对

答案:对

温带气旋/锋面气旋的生命史()

A:成熟阶段

B:波动阶段

C:锢囚阶段

D:消亡阶段

答案:成熟阶段

;波动阶段

;锢囚阶段

;消亡阶段

在已衰亡的锋面气旋内若有新的温度差异重新出现,即水平温度梯度增大,其对称的温、压场结构受到破坏,那么气旋的发展因子又起作用,锋面气旋又会重新发展起来。这种趋于消亡或已在消亡的气旋,在一定条件下有重新发展起来的过程,称为()

A:气旋的再生

B:气旋的再构

C:气旋的发展

D:气旋的重生

答案:气旋的再生

热低压,按其形成过程通常可分为()

A:锋前热低压

B:锋后热低压

C:地方性热低压

D:区域性热低压

答案:锋前热低压

;地方性热低压

热带气旋的三维空间结构()

A:眼中

B:眼区

C:外围螺旋带状云系

D:眼壁

答案:眼区

;外围螺旋带状云系

;眼壁

第八章测试

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太平样对流区向东移动,东部跃层深度变深。

B:东风减弱,太平洋表层暖池向东扩展。

C:太平样对流区向西移动,东部跃层深度变浅。

D:东风增强,太平洋表层暖池向西扩展。

答案:太平样对流区向东移动,东部跃层深度变深。

;东风减弱,太平洋表层暖池向东扩展。

通常通过哪些指数来表征厄尔尼诺的发生()。

A:Nino1+2区(0º―10ºS,90º―80ºW),代表南美沿岸。

B:Nino3区(5ºN-5ºS,150º―90ºW),代表赤道东太平洋。

C:Nino4区(5ºN―5ºS,160ºE―150ºW),代表赤道中太平洋。

D:Nino3.4区(5ºN―5ºS,120º―170ºW),代表赤道中东太平洋。

答案:Nino1+2区(0º―10ºS,90º―80ºW),代表南美沿岸。

;Nino3区(5ºN-5ºS,150º―90ºW),代表赤道东太平洋。

;Nino4区(5ºN―5ºS,160ºE―150ºW),代表赤道中太平洋。

;Nino3.4区(5ºN―5ºS,120º―170ºW),代表赤道中东太平洋。

南方涛动现象指的是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什么气象要素发生怎样的变化?()。

A:气压反相

B:气压反向

C:气压同相

D:海温同相

答案:气压反相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分为中部型厄尔尼诺和东部型厄尔尼诺两大类。()

A:对B:错

答案:对

ENSO事件的预报难点之一是我们目前对全球遥相关现象尚未了解清楚,下列是遥相关现象的有()

A:北极涛动

B:北大西洋涛动

C:印度洋偶极子

D:均不是

答案:北极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印度洋偶极子

第九章测试

大气边界层指的是大气和地球表面相接触的这一层,厚度通常在1-2公里之间,但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由于直接与地面相贴而强烈受到分子粘性、湍流摩擦、辐射增热、水汽交换、物质扩散各种作用和地形的影响,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小时或更短。()

A:错B:对

答案:对

大气边界层中气体的运动遵循的是()。

A:圆周运动

B:湍流运动

C:三力平衡

D:二力平衡

答案:三力平衡

近地表处,由于地表的摩擦力,紧接地面的地方,大气运动速度为0。随着高度的升高,摩擦力和风速如何变化()

A: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