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牍》的宗人管理_第1页
明代《玉牍》的宗人管理_第2页
明代《玉牍》的宗人管理_第3页
明代《玉牍》的宗人管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玉牍》的宗人管理

明朝政府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宫殿,以区别于所谓的宗族政府。记录皇族成员户籍档案的文册称为《玉牒》,凡有关宗人的生卒年月、名爵、嫡庶、婚配、行次、谥葬等皆载在《玉牒》。《玉牒》既是朱姓皇族的族谱,又是宗人承袭爵位的凭据,纂修《玉牒》被朝廷视为重事,由翰林院主持修辑,十年一续修,修成后送往皇史成宦收藏。为了显示皇族的高贵,朝廷规定宗室既不得就工、农、商贾之业,也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选授官职。载入《玉牒》的宗室成员,其生活费用全由国家负担。宗人一降生即可向朝廷报生,五岁请名,稍长请封,同时请婚,领取冠带、房价银,婚嫁之资乃至墓葬费。凡有封爵的人皆食岁禄,无爵的庶人也发给名粮。可以说明代分封制是与宗籍管理紧密相连的,只有对宗室的户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分封制的推行。国初“支庶不繁,定制因略”,由于报批的手续相对简便,渐有宗室成员冒请名封,私婚滥请的案例在史籍中俯拾皆是。《明史·诸王传》记载,庆成王朱济炫曾孙朱奇浈生子70人,因子孙过多,连庆成王府都弄不清本府宗支的后代人数。正德三年,庆成王奏称:“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正德嘉靖年间“诸王奏选妾媵,不言嫡嗣有无;奏报子女不言母妾来历,冒滥滋甚”,遂使宗藩人口急剧膨胀,岁禄支出也相应猛增。朝廷为了遏止这种势头,减轻宗禄支出带来的财政负担,逐步规范了宗室户籍的管理,对报生、请名、请封、选婚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条例,以此维护皇族血统的纯正,只有通过层层审批,有幸者才能登上《玉牒》。以下试就各个主要环节逐一说明:报生弘治年间,朝廷已有明令,凡王府宗支有新生子女,“即报本支郡王,启亲王审实,年终类奏”,长史遵照册式攒造玉牒文册一样两本差人送达礼部,礼部收贮一本,将另一本封送宗人府。万历十年议准,新生子女按季类奏,书明生年月日及嫡庶生母的来历,还须“取具收生亲识宫眷人等,保结明白”,因事延误的可于下季补奏。另外长史于每年终还须造送已奏报子女的岁报文册,以备互相查考。报生确认后,宗人的基本户籍信息便被存档,以后请名封婚配都要拿来比对查核。请名明代皇族采用传统的辈份命名法,朱元璋亲自给诸王各支派拟定二十个字作为辈份用字,如派给日后成为帝系的燕王位下的是“高瞻祁见礼右,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犹”,每一世取一字为上字,下字都用五行偏旁的字,以火土金水木为序,随时随意选取,“惟靖江王府不拘”。亲郡王、将军、中尉所生之子,五岁都可以请名,“候该府奏到,礼部类题行翰林院遵照祖训钦定字样,编拟名字,附簿登记,于每年三九月内,类行翰林院请剌力颁布行各王府”。如果查对玉牒册发现没有生年奏报,或礼部记有奏报,宗人府回称有异,都要行文布政司查勘。万历十年议准将请名定于每季的第二个月,类奏一次,要取具本人亲支的保结,如果没有亲支,则要近支房族五位,并长史、教授及两邻收生人等出具。请封请封被批准意味着宗人可以授予爵位,在出阁后领取户部关支的禄粮,同时奏请选婚,另建府第。天顺八年,将各王府子女奏请期限定为十五岁,万历十年稍有变更,亲王嫡庶子女及世孙、郡王嫡长子长孙请封提前至十岁(待十五岁出阁,才领禄米),亲王次嫡庶孙、郡王次嫡庶子及嫡庶女,将军、中尉嫡庶子女仍照旧例,请封奏结与请名相同,具奏时,连同保结一并“差人赍送到部,转行宗人府备查生年月日、父爵、母封,明白回报,仍将礼部收贮玉牒文册查对相同,方与题覆”。请名、请封常有延期奏报的情况,过期五年以下例要查题,十年以下行勘,十五年以下勘明另题,鉴于行勘文移往来多端,礼部、宗室俱苦于查勘之费,遂于嘉靖四十四年议准,由当地抚按协同保奏,巡按御史遇有宗室请名封,郡王以上特疏具题,将军以下按季类题,礼部于题疏到日予以题覆。万历十八年议准,将军中尉以下请名封,由当地巡抚每季仲月代为类奏。选婚此一环节直接关乎宗室后代的生育、封典,朝廷格外重视,务求“择婚有令,选婚有期,擅婚有禁,妾媵有限,至于滥妾花生等弊有罚”。旧制规定宗室子女十五岁请婚,由长史启王覆查,一年两次类奏,奉有礼部审批后发给的勘合才能在本府境内选婚,拣选家道清白、相貌俊秀、年纪相当的人婚配,巡按御史核实后具奏,礼部题覆,赐给封号才能入府成婚。嘉靖三十八年重申禁例,不待授封就径自婚配的视为擅婚。万历十年议准宗室子女十五岁以上选择本府境内官员军民人家的子弟为婚配,如是初选,也须“长史教授等官,粘连媒证人等,甘结缴部”。宗室奏选正配,若不经奏选,不请封号,私自成婚的视为私婚。至于选妾媵,与选婚程序大体相同,初题称为“奏选”,再题称为“选有”,弘治年间已对各级宗室允许纳妾的数额作出限制,“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超过四人,各将军不得超过三人,中尉不得超过二人”。嘉靖三十一年又限定:“亲王妾媵许奏选一次,多者止于十人”,然而对于宗藩而言,多纳妾媵以生育子女是有利可图的事,其子孙一旦登上《玉牒》,即可多得一份禄米,私婚、擅婚、滥妾、花生暝育等违例现象屡禁不止。嘉靖二十三年议准,各王府选娶妾媵,必须言明年龄几何,有无嫡子及曾否娶有几妾,礼部查明确属“乏嗣及例应妾之数,方与行文核勘是实,方许选取,例外滥收者,听礼部参题革退”,万历十年申明各郡王、将军、中尉必是至规定年龄没有子嗣方许选足额妾,各王府将每年备选妾媵的姓氏、来历、入府年月造册送至礼部,她们所生子女的生年月日,名位行次,即注在该项下,以备日后请名封时,礼部查考。庶人的管理庶人是无爵的宗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因罪被降爵或革爵成为庶人,二是本人违例,所生子女取消请封资格。凡是因罪革去爵位的庶人,其降革后所生的子女不许请封,万历十年议准,此类庶人的子女不论革前革后,一概不许请封,只能领取数量很少的名粮,且官府免给婚嫁之资,对于违例所生的擅婚子女、滥妾子女、花生子女,朝廷又予以分别论处。一旦查出擅婚,各王府须得革退另选,嘉靖二十八年题准,擅自择选继室,所生子女不许请封,万历十年议准,宗室擅自选娶正配,所生之子只许请名,不许请封,十五岁以上支给口粮五十石;有娶额外妾媵或有夫之妻的,也须革退另选,万历十年以后其所生子女连口粮亦不给,对待宗室奸收乐工之女、与不良之妇为婚甚或抱养他人之子等行为,朝廷处治尤为严厉,此类花生瞑育子女不能造入《玉牒》,更不用说请名请封了,本宗也要降革爵位。报亡宗室亡故后须具报有司,其岁禄即要住支,制满之日其子才能受封、冠带,但各府往往隐瞒不报,或“不以实相告”,想照支禄米,或能如期册封,针对宗藩普遍报生不报亡,嘉靖元年题准,各王府本年内殇卒位数照依宗支岁报册的样式年终造送一本,以凭查考。从上述朝廷出台的条例、法规、禁令来看,明代宗籍管理的一整套制度不可谓不详细,然而不从根本上废除宗室的寄生性生活,希图通过整顿宗籍混乱的状况进而控制宗室人口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况宗籍管理所收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于宗室本身“特苦于转折之多,需索之重,等候之久”,于国家“未尝省禄粮之升斗,而徒俊服宗室之脂膏”。当时人已觉察出其间奸弊百出,宗室奏请“有力得之,无力不得”,结果不但没能防止伪冒宗人,反而使同宗后裔受制于胥吏,“不但婚封过期,即报生请名亦不得附入奏牍”。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宗籍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明廷看来至多是解决宗禄问题的辅助手段,且封建宗法思想严重阻滞了宗籍制度的推行、贯彻。中国封建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政体,朱元璋从建立明朝起就构筑了优待宗室的封王建藩宗法体制,皇帝自然要顾念亲亲之谊,崇王朱翊镢为世子额外妾黄氏奏请填补为第一妾,亦被特准为额妾。皇帝的纵容诱使更多的宗人乞求法外开恩,朝臣也认为优待天经地义,不该作过多限制,就连当时提倡改革宗藩制度的王世贞也说:“有限宫媵者,甚而有限支子者,要之徒损亲亲之明。”第二,立法本身失之繁琐,存在明显的漏洞。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临时性措施事后都被颁为可以援引的成例,导致前后事例参差不一,“有一事而或予或夺”,常常令经办人员无所适从,应题而未题,不知该依照哪项条款。从嘉靖四十四年颁布的宗藩条例至万历十年的宗藩要例再至十八年的宗藩事例,对历年的旧例进行不断的调整、补充再加以汇总,其中不乏宗籍管理的内容,如滥妾例、擅婚例、侯结例,查核法等等,朝廷为了革除宿弊,矫枉过正,规定宗人每有奏请,报生有结,请名又取结,及至请封选婚再具结;奏结包括五宗结,长史结,教授结,两邻收生结,相同的结状取至再三,手续不胜繁难,然而自报生至请封事隔十数年,两邻迁徙不定,收生人亦难料存亡,无法保证结状的真实性。第三,明代官场的舞弊受贿之风相沿已久。“事事拘例”向来是明代官府办公的原则,大部分官员虽通晓四书五经,却难以悉知所谓的公事成例,宗籍管理的技术性操作无不落入经手办理和赍送奏报的胥吏手中。吏书受人请托对宗藩册籍中的关键记录涂抹改动,以致日后查册颇费周章,“有父母查无封位者,有本身查无奏报者,有妾媵查无行选者”。长期以来的陋规陋习至明晚期已形成常例,宗室每有奏请,先要向长史行贿,请其代为启奏亲郡王,还要忍受长史司教授所吏书的需索,给长史,教授,两邻收生人等分别给予“馈送”,以获取保结,赍送差役更少不了付给盘缠,由是“奏报辄以贿成”,贫宗不得不重息借贷,极贫无力筹措者有毕生不得请名封,六七十岁还用乳名的。第四,宗室不恪守各项条例,冒滥杜之不绝。万历三十四年礼臣李廷机参奏秦王奏请名封的五十一人皆私婚滥妾所生或过期未及请名报生者,亲王尚且如此,他宗也相继效尤,宗室中有每位生子至数十人的,“皆由婚娶之滥故耳”,擅婚所生子女有“一府而至数百位者”,各府每季上报的新生人数不下二三百,而夭折殇卒者至年终才以几人敷衍了事。虽然明令禁止宗人违例,但祖制规定宗室犯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宗人依仗其司法特权有恃无恐,即使于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