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_第1页
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_第2页
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_第3页
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_第4页
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反的运用与体会

另一方面,千金方认为“草与石的对抗吸引了混乱,拥有非常强大的剑和刀”,而太平圣智认为“疾病发生在疾病上,导致患者受伤”。明代的《医学史》有这样一句话:“有彼此矛盾的人,就像他们的仇恨一样,他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团队。”然而,许多人并不遵循规则来拯救自己。《本草纲目》中说:“……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相反之药同用,历来有之,现在例举如下:1治疗慢性肝损伤古方运用:①治脾肾虚寒、水饮上逆:如《金匮要略》赤丸方,由茯苓、半夏、乌头、细辛、朱砂组成;②治脚弱风毒、伤寒恶风:如《外台秘要》大鳖甲汤,由乌头、半夏、犀角等组成;③治水肿:如《外台秘要》水症丸,由藜芦、细辛、苦参、丹参、乌头、半夏、巴豆、大黄等组成。现代临床:①治疗慢性乙肝:李振虎等用“神丹”(由附子、乌头、人参、半夏、茯苓和朱砂六味组成)治疗1119例,随着疗程的延长,患者的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抗疲劳和耐寒能力明显增强,面色黧黑、眼眶黑晕、胸胁隐痛等病疾亦随之减轻而痊愈。药理研究:有人对89年以前共54篇十八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乌头与半夏配伍的共14篇,其中结果2篇报告有毒性增加,其余85.7%未见毒性增加。2网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案古方运用:防治中风,如《普济方》大黄芪酒,由黄芪、巴戟天、石斛,乌头、瓜蒌根等组成。现代临床:治心绞痛,天津中医学院用康心一号(瓜蒌、附子、薤白、半夏、丹参、肉桂、沉香、红花等)治疗343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4.8%,心电图有效率70%。药理研究:据统计截至1989年,共有54篇中药十八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乌头配伍半夏、栝蒌、贝母、白及、白蔹毒性增加是很少的,其安全性大于80%。3贝与地面药物配伍治疗古方运用:治瘕、反胃,如《和剂局方》金露丸,由桔梗、枳实、大黄、贝母、乌头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张氏等将贝母与附子配伍应用于治疗痹证以小关节红肿疼痛为主的患者。附子与贝母的用量约为1∶2,连续服药10~40剂不等,即消除肿痛,活动受限消失,血沉转为正常,其中类风湿因子转阴19例,未发现有毒副作用。4哲学中的风癫药,应把控中风古方运用:①治症瘕,如《千金方》镇心丸,由防风、人参、龙齿、白蔹、乌头等组成。②治风痹,如《千金翼方》风痹散,由附子、干姜、白术、石斛、白蔹、乌头等组成。③防治中风,如《普济方》马灌酒,由生天雄、商陆根、附子、白蔹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肺结核:于氏治疗102例,自拟Ⅰ/Ⅱ/Ⅲ号方,均同用白蔹、川乌,显效71例,有效26例,无效4例。5治疗与药剂治疗古方运用:治阴疽疮肿,如《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由鲜牛蒡全草、鲜白凤仙梗、川乌头、白及、桂枝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面瘫,董秀英用针刺配合相反药物治疗面瘫102例,药用半夏、川贝、白蔹、白及、川乌各10g,全瓜蒌、白芥子各12g,白附子9g,共为细末备用。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愈37例,2个疗程治愈59例,好转6例。随访半年均无复发。药理研究:罗光宇做的动物实验表明:生川乌配伍白及的药理作用是相加作用,而不是增毒作用;制川乌配伍白及是拮抗作用,而不是相加作用,更不是增毒作用;单味药原有毒性不因配伍而增加,相反显示降低趋势。6亚甲散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药典》2005版未说海藻与甘草不宜配伍,不同于其他十八反药,他两都是本身无毒。古方运用:①治疗瘰疬之症,如《外科正宗》,海藻玉壶丸由海藻、贝母、陈皮、昆布甘草等组成。②治瘿瘤,如《证治准绳》昆布散,由昆布、海藻、升麻、防风、荆芥、青皮、甘草等组成。现代临床: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秦周顺、王俊芳用亚甲散治疗20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以亚甲散(处方:栀子、牡丹皮、海藻、昆布、陈皮、柴胡、木香、川芍、法半夏、甘草)治疗;对照组以阿斯匹林、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3例。结论:亚甲散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与西药相当,且疗程短、无副作用;②治疗乳腺增生症。彭漫、杨小芹采用海藻甘草合用方剂随证加减治疗120例结果:临床治愈38例,显效54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见1例出现毒副作用或药物过敏。7林通国的通国大镖古方运用:①治疗喘息气绝,如《千金方》制厚朴汤由厚朴、麻黄、桂心、大戟、甘草等组成。②治虚劳风冷,如《千金方》大投杯汤,由麻黄、杏仁、黄芩、石膏、炙甘草、大戟等组成。现代临床:林通国用芫花、甘遂、大戟与甘草配伍,共观察了55例病人,不仅未发现毒副作用,且奏效快、疗效强,特别对于结核性脓胸、渗出性胸膜炎、食道癌等病疗效显著。药理研究:徐芝秀等研究甘草、大戟合用后对CYP2E1酶活性的影响,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单用甘草能显著诱导CYP2E1酶的活性(P<0.01),大戟单用也能诱导CYP2E1酶的活性(P<0.05);但甘草与大戟合用则未见明显的对CYP2E1酶活性的影响。可见,甘草与大戟合用后消除了甘草单用对CYP2E1酶活性的诱导作用。8轻血压、小衔接、小规酸古方运用:①治留饮,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由甘遂、半夏、芍药、炙甘草组成。②治痰饮咳喘,如《千金方》陷胸汤,由大黄、甘遂、瓜蒌、甘草等组成。现代临床:治疗小儿百日咳。刘氏近年来以甘遂半夏汤治疗小儿百日咳200例,治愈160例,显效40例。认为虽然甘遂、甘草有相反之忌,但本方之妙也在于此。药理研究:徐央丽做大鼠实验认为,甘遂与甘草配伍时,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遂时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用量大于甘遂则有相反作用9大量采用甘草古方运用:①治五饮。如《千金要方》,大五饮丸由芫花、甘遂、戟草、巴豆、牵牛、大黄等组成。②治一切蛊毒。如《千金要方》大金芽散,由芫花、甘草、巴豆、大黄、芒硝组成。现代临床:治疗冻疮,应芳芹等用芫花甘草治疗冻疮87例,治疗方法芫花、甘草各10g,先用水2000ml煎煮甘草5min后加入芫花继续煎煮5min。待水温至40℃左右时,用以浸洗冻疮部位,每次洗20~30min。每日洗2~3次,3剂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8.9%。药理研究:徐央丽试验表明芫花与甘草同用,对大鼠有“相反”作用,而家兔口服其煎剂,并无“相反”现象。此与甘草剂量有关,甘草大剂量时毒性增强,甘草剂量减小时则“相反”现象不显著。10生物免疫制剂古方运用:①治瘕积聚如《千金方》鸡鸣紫丸,由藜芦、甘草、白矾、杏仁、人参等组成。②治妇人腹中疮疡积聚,如《圣济总录》犀角丸,由人参、黎芦、巴豆、大黄等组成。现代临床:治肺痨。王延章治肺痨102例中,气血两虚型用Ⅲ号方:人参、沙参、瓜壳、白及、百合、茯苓、阿胶(兑服)、麦冬、海藻各15g,五味子、百部、贝母、三七(冲兑服)、制川乌、干姜各10g,黎芦、甘草各5g。显效71例,占68.7%;有效26例,占26.2%;无效4例,约占4%;死亡1例,约占1%。11人与饮料同用古方运用:治水肿或大腹水肿。如: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现代临床:王延章认为人参与藜芦同用,益气生津;沙参与藜芦同用,养阴润肺;丹参与藜芦同用,清心除烦;玄参与藜芦同用,养阴生津;苦参与藜芦同用,治下痢及痈疡,并通过自身尝试和临床应用,均无毒性反应。12肥霜膏的治疗古方运用:①治水肿或大腹水肿。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②治肥疮。如《医宗金鉴》肥油膏,由番木鳖、当归、藜芦、黄柏、苦参等组成。现代临床:王氏苦参与藜芦同用,治下痢及痈疡,并通过自身尝试和临床应用,均无毒性反应。13肺肾两虚型病例临床疗效古方运用:防治中风。如《普济方》凝水石酒,由半夏、乌头、甘遂、甘草、玄参、白芍、藜芦等组成。现代临床:治肺痨。王延章辨证新治肺痨102例中肺肾两虚型用Ⅰ号方;海藻、桂枝、赤芍、百合、白及、玄参、生地、熟地各15g,百部、白蔹、制南星各10g,芫花(布包)、黎芦、甘草各5g。102例中显效71例,占68.7%;有效26例,占26.2%;无效4例,约占4%;死亡1例,约占1%。14不良反应的治疗现代临床:林通国将沙参、藜芦等相反药物共用一方组成拮抗丸(可治咳嗽、肺痨、胸痹、胃痛、腹泻、腰痛等,还可治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250例病人,有效率91.92%,未见不良反应。药理研究:刘源将北沙参和藜芦单煎后混合,薄层层析、试管反应等结果显示,藜芦与沙参混合后生物碱成分无变化,没有产生新的化合物。15治疗慢性私家车干预古方运用:①治中风。如《医方考》通顶散,由藜芦、人参、川芎、细辛、石膏、甘草组成。②治头风。如《普济本事方》乌头摩风膏,由乌头、附子、细辛、桂心、防风、藜芦等组成。③治水肿或大腹水肿。水症丸(同前“半夏、乌头”)。现代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马氏等用辛藜滴鼻剂(细辛、藜芦、辛夷、白芷、牛黄、青黛、珍珠)治疗慢性鼻窦炎1000例,有效率97.70%,治愈率47.35%。药理研究:方素芳等实验表明,黎芦对肝、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而细辛与黎芦同用对肝、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但未见损伤明显加重或毒性明显增强。本实验不支持细辛与黎芦相反加重毒性的说法。16阴虚阳盛之病,及以水资源整合为原料的配合用药古方运用:①防治中风。如《普济方》二提金箔,由甘草、人参、天麻、芍药、没药、白芷、藜芦等组成。②治留饮、溢饮、流饮《千金方》大五饮丸,由远志、苦参、藜芦、五味子、芍药等组成。现代临床:王氏认为此二药收散结合,收而不敛,散而不乱,对肝郁气滞、气血郁结、胁下结块等症,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等症,肝阴不足所致的阴虚阳亢等症,以及头昏、头痛、盗汗、表虚自汗、胸胁疼痛等有协同之功效,临床用治740例,与其他方药配伍,颇有疗效,且无毒性反应。药理研究:唐自明采用薄层层析的方法研究了赤芍与藜芦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赤芍与藜芦配伍前后溶出的芍药苷、藜芦生物碱无明显变化,也未见新的化合物生成,支持赤芍不反藜芦的观点。以上所列的十八反运用不过是九牛一毛,疗效有目共睹。十八反中药物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