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王矮虎矮人的形象辨析_第1页
《水浒传》中王矮虎矮人的形象辨析_第2页
《水浒传》中王矮虎矮人的形象辨析_第3页
《水浒传》中王矮虎矮人的形象辨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浒传》中王矮虎矮人的形象辨析

一、夸张的成分现在,王虎认为自己是个矮子。你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经历。韩建龙先生在《试谈“矮子功”及其运用》中说:“在传统戏中,除武大郎外,如京剧《扈家庄》中的矮脚虎王英,川剧《晏子使楚》中的晏婴,《顺天时》中的土行孙,均以‘矮子功’为表演手段。”李笑非先生在《谈川剧矮子丑》中说:“《双旗门》的土行孙,《探更夸将》的矮脚虎王英。”武仲平先生在《闲话“矮子步”》说:“如《武松与潘金莲》中的武大郎,《扈家庄》中的王英。”一句话,在现实与艺术表演中,矮脚虎王英是一个矮子,而且是与武大郎、晏子、土行孙一类的矮子为一个级别的。我们现在想讨论的是矮脚虎王英真的很矮,矮如武大郎、土行孙吗?其实在元杂剧与《水浒传》中王英并不像武大郎与土行孙这样矮,他应该是一个中等个子或稍微偏下的人。在以“水浒”为题材的戏中,有三部与王矮虎有关,其他两部王矮虎只是点缀,只有元杂剧《王矮虎大闹东平府》有两处涉及到王矮虎的身材。一处是店小二说王矮虎:“量你这么一个腌形像,怎生近的他也。”一处是他自说:“看我这脚快拳疾难堵当,擎着拳托塔天王,像翻身轮杵金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出杂剧中,全篇没有说王矮虎是矮的。而相反,他倒是给人很高大的形像。如他自称“托塔天王,轮杵金刚”,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作为戏曲中的人物,这是王矮虎自己说自己,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他自己如果真的像武大郎,绝不会说出这样与身材相差很大的话。因为对一个矮人来说,不但讳说矮,也不愿说高的。第二,这虽然是王矮虎自道,归根到底是作者在描述他笔下的“王矮虎”,作者说王矮虎为“托塔天王,轮杵金刚”,同样不可避免有夸张成份,但估计也不会离实事太远,否则只能是作者在搞黑色幽默。而我们知道,“金刚”的身材一般都比较长大,如梁山好汉“云里金刚宋万”。再如店小二眼中的王矮虎为“腌形像”,这个“腌”当就是鲁智深骂镇关西“腌臜泼才”之“腌臜”,这是个詈词,可表示为多种意思,但与身材矮小绝无关系。按常理,王矮虎如果与武大郎一样高,店小二一定会说他矮的。而店小二与矮脚虎交谈很久,始终没有提到他矮,如《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宋江说道:“贤弟,闻知那人身长一丈,貌若金刚,约有千百斤气力。你这般瘦小身材,纵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因此可以得出,在杂剧中,王矮虎并不矮,也许是高大的,且没有绰号“矮脚虎”。在《水浒传》中增加了绰号“矮脚虎”与正名“王英”。但王矮虎究竟多高?《水浒传》中写道:“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脚虎。”王矮虎到底多高与五短身材有关,这五短身材是多么高,词典等工具书也没有给出答案。因此定位王矮虎多高就要找其他材料。在《水浒传》中与林冲是好朋友的陆谦也是五短身材: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梁山另一好汉陶宗旺也是五短身材,在第四十一回中“五短身材黑面皮,铁锹敢掘泰山基。光州庄户陶宗旺,古怪人称九尾龟”。《西游记》第七十回有个小妖精也是五短身材:心腹小校一名,有来有去。五短身材,扢挞脸,无须。长用悬挂,无牌即假。《金瓶梅》中的孙雪娥也是五短身材。“名唤雪娥约二十年纪,生的五短身材有姿色”。吴月娘、李瓶儿、蒋竹山、韩伙计、乔五太太、来爵老婆、碧霞宫里的道士、葛翠屏都是五短身材。在《续金瓶梅》中,潘金莲也被描述成“五短身材”。《喻世明言》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有个倪太守在出去游玩时遇见一个女子,“倪太守老兴勃发,看得呆了”,立即想娶她做妾,我们看这个女子的身材,“五短身材偏有趣,二八年纪正当时”。《东度记》第四十回:忽然一个青年汉子走近妇前。他打扮得风流俊俏,怎见得,但见:眉清目秀,五短身材,色嫩颜娇,一腔丰韵。戴一顶苏吴小帽,尽是风流;穿一领绮罗轻裳,果是标致。说句甜甜美美话儿,卖上斯斯文文腔子。《九尾龟》第三十三回:坐不到一盏茶时,方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倌人从床后走将出来,五短身材,面貌也还秀丽,小花宝髻,石竹罗衣,虽无倾国之姿,大有回风之态。《绿野仙踪》第二十一回:见他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岁,五短身材,白净面皮,骨格儿生的有些俊俏。《女仙外史》第二十四回:一人五短身材,缩腮如猴,姓孙名翦,其父孙泰,与燕兵裹疮血战,奋力陷阵,重创身亡。直接说矮,笔者只见二处。《后水浒传》第三十五回:袁武即传令拔寨起身。忽有一人,大头圆脸,五短身材……人见我生得矮小。《姑妄言》第二十二回:姓高者名杰,混名叫做翻山鹞,因他身矮又称他为高矮子。他生得五短身材,膂力出众,使一根四十斤的铁棍,所向无敌。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五短作为一个高度是模糊的。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矮。《水浒传》中李小二说“那跟的也不长大”其实就是对“五短身材”的一个注释,仅是不长大而已。在《滕大尹鬼断家私》更是说明了“五短身材”绝非像武大郎、土行孙一样的身高,否则倪太守怎么会看中了她!从《金瓶梅》中众多的五短身材来看,五短其实是一般人的身材或比普通人稍微矮一点的身材。只有《姑妄言》与《后水浒传》把“五短”与“矮小”等同。揣摩“五短”与“矮”之关系,当为:矮必然五短身材;但五短身材却未必矮。高与矮是一对概念,为了更精确说明问题,我们把人的身高分为五个档次,高、稍高、中等、稍矮、矮。则五短身材只能归入稍矮的范围,而武大郎与土行孙才是真正的矮。二、王矮虎不矮,无所不事实上,在梁山好汉中,最矮的当数宋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浒传》中多次说到宋江矮,如第十八回“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第三十三回“宋江矮矬,人背后看不见”,刘高老婆也说“兀那个黄矮汉子,便是前日清风山抢掳下我的贼头”;第三十六回李俊说“这囚徒莫不是黑矮肥胖的人”;第三十七回张横说“却是鸟两个公人,解一个黑矮囚徒”;第三十八回戴宗说“你这矮黑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第三十九回酒保说“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内人。生得黑矮肥胖”;第六十八回宋江自己说“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第八十一回燕青说“前番来的那个黑矮身材,为头坐的,正是呼保义宋江”。从这十几个例子看来,宋江确确实实是一个“矮子”。而王矮虎除了小说文本说他为“五短身材”外,小说没有一处说他“矮”。所以梁山好汉如果选最矮的人,应该是宋江而不是王英。梁山另一好汉陶宗旺也是五短身材,为什么王矮虎如此不幸,被人看成了矮子,我以为主要是他的名字中有一“矮”字,他进入《水浒传》中还加上了一个“矮脚虎”的绰号,人们望文生义就认为他是矮子了。这其实是一例典型的误读。对于王矮虎的误读早在明代就有了。如容与堂刻本《又论〈水浒传〉文字》中说:“如以一丈青配合王矮虎,王定六追随郁保四,一长一短,一肥一瘦。”这是评点者的一家之言。因为王定六绰号“霍闪婆”,走得快,郁保四绰号“险道神”,个子高,而不是“一肥一瘦”,退一步说,假若王定六与郁保四是“一肥一瘦”也不能推出“一丈青与王矮虎”为“一长一短”。因为在梁山好汉中的三对夫妻中,孙二娘与张青、顾大嫂与孙新为什么没有对立或相近的特征呢?因此,笔者认为,容与堂对王矮虎的评价可以说是第一个误读王矮虎身高的人!加之王矮虎中有个矮字,又是五短身材,所以渐渐形成了王矮虎很矮,到如今竟然成了与武大郎、土行孙一样高的人!综上所述,在杂剧中,王矮虎不矮,长得像金刚,在《水浒传》中成了“五短身材”,在现在成了侏儒。约定俗成,人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但其来龙去脉却不可不知。三、选择了较多的名字到了《水浒传》,王矮虎不但有了大名“王英”,并且有了绰号“矮脚虎”,这在《水浒传》中就“不和谐”,因为几乎所有的梁山好汉只有两个名字,本名与绰号,如武松,号行者,李逵,号黑旋风,但是王矮虎却有三个称号,而这三个称号之间关系却不甚清晰。说不甚清晰,是因为王矮虎与矮脚虎两个号重复,给人床上安床、屋下架屋之感。鲁智深在没有出家前名叫鲁达,后来人称花和尚,这也有三个名字,但是他出家做和尚后鲁达这个名字就不再用了,而且这三个名字的意思很清楚,适用的范围也相当明确,这与王矮虎不一样。在《水浒传》中,矮脚虎这个绰号只用了9次,而王矮虎却用了80余次。这样比例显著失调说明,矮脚虎这个名字远远不如王矮虎这个名字有活力,而这两个名字的形式与含义又相差无及,完全可以用后者来代替前者。胡斌先生在《“一丈青”考》中说:“王矮虎与一丈青使用得如此频繁,甚至取代了正式名号。”事实上,“王矮虎”不但取代了正式名号“王英”,还取代了《水浒传》专门给他起的绰号“矮脚虎”。我们想问得是,既然“矮脚虎”不常用,为什么还要编造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水浒传》的作者有不得已的苦衷。王矮虎作为一个广泛流传的名字已经家传户诵,但它并不符合《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原则,“王矮虎”中的“王”分明是一个姓氏,换句话说,“王矮虎”是一个姓氏与绰号的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