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研究_第1页
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研究_第2页
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研究_第3页
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子减毒增效配伍方法研究

《神农本草经》收录了《下品》。他性刚烈快,不守规矩。他知道,他工作努力,知道世界上的变化,帮助杨,温暖所有经络。这是治疗阳虚证、寒凝痛证的重要药物,尤其是能有效治疗阳虚证和人生垂死危机。因其毒性甚大,临床上常用炮制或久煎等方法来减毒,但随着毒性减低,药理活性亦随之递减。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特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附子减毒增效配伍的合理性及其规律性进行了探索。1经济条件对药物毒种诸家本草多谓附子“有毒”或“大毒”,其毒的含义概言之有二:一指附子辛热燥烈之偏性,二指其峻猛毒烈,使用不当可致中毒甚或死亡。《诸病源候论》云:“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因此,如何削减附子的毒性,充分发挥其特长,对提高临床疗效十分必要。《神农本草经》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1.1甘草对病料的作用甘味药具有缓急、缓和的作用,可调和药性,缓急解毒。附子燥热峻猛毒烈,配伍甘润之品如甘草、蜂蜜等,可收和药缓急制毒之效。即如《本草正》所云:“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本草备要》谓蜂蜜“甘缓可以去急……和百药,与甘草同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乌头者多与甘草或蜂蜜相伍,如四逆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粳米汤等。据报道,附子用量15~20g,用药30~45d以上常可导致肾损害,配用甘草则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从而减低附子的肾损害作用。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碱类,具有强心、升压及抗炎、镇痛等作用,但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甘草所含的甘草黄酮为解附子毒的有效成分,能拮抗乌头碱引发的心律失常。甘草与附子同煮时甘草黄酮的煎出率为80.3%,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的含量(仅为52.9%),提示临床用附子时与甘草同煎,会更有利于解毒成分甘草黄酮的溶出。甘草对四逆汤中3种毒物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乌头碱含量随甘草剂量增加而减少,二者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甘草在四逆汤中对附子解毒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白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能和毒性成分乌头碱结合成盐,易溶于水,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低毒性。附子辛热走散,固然可以温阳逐寒,但因其刚燥辛烈,若迳情直往,或反复使用,每易耗散正气;而对元阳欲脱之证,迳用大辛大热,则有暴散虚阳之虞。配伍甘补扶弱之品如人参、黄芪、甘草等,可调正固本以制其毒。即《神农本草经集注》所谓:“世方动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相配者,正以制其毒故也。”方如《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世医得效方》参附汤、《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等。附子炮制后虽毒性大减,而镇痛作用亦减,故治风湿痹痛多用生附子,但剂量稍大即易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且痹证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若久用附子,每易耗伤正气,更不耐毒,配伍益气扶正之品,既可扶助正气,又可制其毒性,如《伤寒论》附子汤之配人参、《圣济总录》之附子汤配黄芪等。研究发现,人参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显著降低附子毒性,并能对抗附子加快心率和易引起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1.2治嘴唇毒,减病除毒附子走而不守,行而不止,过于燥烈发散即其“毒性”,配伍“止”、“收”之品,相畏相制,可减其辛烈之偏及毒性。张仲景用附子回阳、散寒、镇痛,大都与干姜配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二药并用者达10方之多,其中凡用生附子者,每与干姜同用,除二药相伍能协同增效,亦取其相畏相制之妙义。附子与干姜虽均属辛热,其性能却有异,《汤液本草》谓:“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附子善走,过于发散;干姜偏于守中,“止而不行”,以干姜之“止”抑制附子之过“行”,可减附子之毒。实验表明,干姜有类似甘草解附子毒的作用,干姜与附子同煎,可降低三种毒物生物碱含量而有解毒作用,甘草与干姜的交互作用对降解附子之毒更为有效。仲景用附子治阳虚寒湿疼痛,常与芍药相配以减其毒,如《伤寒论》真武汤、附子汤等。芍药禀性柔润,酸收敛阴,与附子一散一收,刚柔相济,故可缓附子辛散燥烈之偏。《医宗金鉴》所谓“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盖其义也。1.3治病与附子毒附子辛热燥烈,易伤阴动液,配以寒凉降泄之品,寒凉以制燥烈之偏,降泄以导热毒外出,可达减毒之效。如《伤寒论》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及《千金方》温脾汤之配大黄,《伤寒论》附子泻心汤、黄土汤之配黄芩等,尽寓寒温互制以减附子毒性之义。《慎斋医书》曰:“以寒热监制者,是用之而又畏之也。”研究表明,附子与大黄合用,大黄所含鞣质与附子之主要有毒物质乌头碱结合,生成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众所周知,附子对于风湿痹痛,止痛效果颇佳。但附子辛热纯阳,过之则耗伤心血,动及心阳,火移小肠可引起小便短赤涩痛,甚至尿血。若配小量苦寒之木通,既可防附子辛热燥烈之偏,又可导药毒下泄。实验亦证明,附子配木通确能降低附子的毒性。1.4养阴阴津之阴附子通行十二经脉,善扶五脏之阳,为通脉止痛,助阳散寒之良药,但其性燥烈辛热,用之不当,每能耗散阴津,产生流弊,不仅于病无益,反使正气愈伤,病情愈为复杂,所谓“寒病未已,热病复起。”对素体阴津不足或津血已伤之患者,尤须慎重。配以甘润阴柔之品,则可纠弊防偏。《济生方》曰:“前贤之书,有单服附子之戒者,正虑其肾恶燥也。既欲用一刚剂专而易效,须当用一柔剂以制其刚,庶几刚柔相济,不特取效之速,亦可使无后患。”张仲景以附子温扶脏腑之阳,多用生地黄、阿胶等以监制之,如《金匮要略》肾气丸之配生地黄、山药,既无“壮火食气”之虞,更有阴生阳长之妙;治阳虚失血之黄土汤附子配生地、阿胶,则无刚燥动血、耗血之弊。现代临床用附子治疗心衰及房室传导阻滞证属阳微阴弱者,伍用生地黄可削减附子之毒性。2给药性能2.1附子与人参配伍辛热之品温阳回阳,见效迅速,而药效消失亦快,加用甘缓益气之品如人参、黄芪、甘草等,可以增强药力,延长药效。即前人所谓“甘与辛合而生阳”,“助阳须先益气”之义,如四逆汤、参附汤及芪附汤等。实验表明,附子与人参相配,其强心、升压、抗缺氧、增加冠脉流量及拮抗乌头碱致大鼠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性心律等作用,均强于单味附子,且可延长药效时间,显示二药合用确有协同增效作用。由附子、甘草、干姜组成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作用及维持时间,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缺血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均优于单味附子或甘草,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了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体现了“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走,得甘草后而益心脾”的配伍要义。黄芪与附子同用,可明显提高附子增强阳虚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IL-2的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的作用效果。2.2附养姜、逻辑“附子无姜不热”,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祛湿,用治阳衰阴盛、肢厥脉微及寒凝脏腑,寒湿痹痛等证,多以干姜为助。干姜辛而大热,守而不走,有温中、回阳、通脉之力,二药合用,其效益彰。《本经疏证》云:“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搴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方如《伤寒论》回阳救逆之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治疗寒湿痹痛之天雄丸(《圣济总录》)、附子八物汤(《三因方》)等。而对肾阳不足,阳虚水泛者,则常配生姜,既可辛散水气,并能助附子温助阳气,方如《伤寒论》真武汤、《济生方》实脾散等。实验表明,干姜能增强附子的强心、升压和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生姜可增强附子的强心、利尿作用,延长药效时间。2.3治痰阴,通胃导滞脾胃阳虚,里寒冷积,以致腹痛便秘,或冷痢久久不愈,所谓“脾胃冷实不消”者,温阳祛寒,乃正治之法,而单事温散,则积滞难去,阳气亦难以流转。此时配以大黄等通腑导滞之品,温通兼施,既可振奋阳气,温散寒凝,又可攻下冷积,通阳泄浊。而通其大便,每能使阳气来复,肠鸣转气,腑气得通而腹痛亦止,方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据临床报道,以大黄配附子不仅治疗寒实内结型便秘者疗效显著,近年来用治肾功能不全者收效甚佳。蒲辅周治疗肾功能衰竭,每用附子配大黄扶阳降浊,可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改善肾脏功能。临床与实验发现,通利经脉之木通与附子配伍,其镇痛、抗炎作用均强于单味附子,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木通用量增加,其协同作用增强。2.4肾阴兼见,收阴中求阳附子为温补肾命之火、鼓舞肾间动气之要药,治肾阳不足或肾气虚损之证,本品每恃为主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寄真阴真阳,肾阴肾阳相互为用,阳气化生于阴精,而阳衰则阴亦不化,所谓“阳生于阴”,“阴生于阳”。故温补肾阳及补益肾气之方中,常用附子与补肾滋阴之品相伍,以收阴中求阳,阴阳相济之效;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壮火食气”,若迳用辛热纯阳之附子补火壮阳,每能耗阴食气。如《金匮要略》肾气丸,纳附子、桂枝于滋阴补肾药(生地、山药、山茱萸)中10倍之一,于水中微微生火以化生肾气,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被誉为“千古补阳之祖方”。后世温补肾阳之左归丸、十补丸皆由此方化出,此即《景岳全书》所谓:“善补阳者,必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陈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证属阳微阴弱者,在用附子温阳强心之同时,每伍用滋阴养血之生地黄濡内脏之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