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时程分析论文:高层时程分析 反应谱 剪力墙 有限元 层间位移角_第1页
高层时程分析论文:高层时程分析 反应谱 剪力墙 有限元 层间位移角_第2页
高层时程分析论文:高层时程分析 反应谱 剪力墙 有限元 层间位移角_第3页
高层时程分析论文:高层时程分析 反应谱 剪力墙 有限元 层间位移角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时程分析论文:高层结构地震放大作用及反应分析【中文摘要】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实际震害表明,即使离震中较远的地区,高层反应也比较强烈,引起较大恐慌。一般而言,地震反应随着楼层增高逐渐增大。我国地震烈度表中提到: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但并不清楚具体放大程度和规律。本文对六栋典型混凝土高层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了不同场地条件和不同高度结构对地震的放大作用,得出了具体的放大程度及规律。这样高层上的人可以通过所在层的反应,来判断实际的烈度,减小高层上的人对地震的恐慌。剪力墙是高层结构普遍采用的抗侧力构件,然而剪力墙非线性数值模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尝试采用壳单元建立剪力墙结构数值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其可靠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1、为研究不同场地条件和不同高度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关系及规律,选择了能充分反映典型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6栋建筑进行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坚硬场地上的高层反应较弱,楼层的放大作用不明显;中等场地上的高层顶部楼层反应较为明显,20层左右顶层放大约1.4~2.6倍,40层左右的高层顶层放大约2.8倍;软弱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反应最强,楼层放大作用特别明显,20层左右结构顶层放大约...【英文摘要】Therearemoreandmorehigh-risebuildingsinChina,andtheactualearthquakeshowsthat,eveninareasfarfromtheepicenter,high-levelresponsesaremoreintense,causingmorepanic.Ingeneral,theseismicresponseincreaseswithhigherfloors.SeismicintensityscaleinChinashows:thefeelingofpeopleinthehigh-risebuildingisstrongerthanthefeelingintheroomontheground,butdonotknowtheextentandpatternsofspecificamplification.Inthispaper,sixtypicalconcretehigh-risestr...【关键词】高层时程分析反应谱剪力墙有限元层间位移角【英文关键词】timehistoryanalysisresponsespectrumshearwallfiniteelementstorydriftratio【目录】高层结构地震放大作用及反应分析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绪论

11-17

1.1选题背景

11

1.2基本概念

11-15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1.4各章主要内容及安排

15-17

第二章结构分析

17-51

2.1六栋结构概况和模型简介

18-26

2.1.1粮食大厦

18-19

2.1.2三盛巴厘岛

19-20

2.1.3西湖好美家

20-21

2.1.4融汇江山

21-23

2.1.5中央公园

23-24

2.1.6正大广场

24-25

2.1.7六栋高层结构基本特点的对比

25-26

2.2楼层反应加速度峰值分析

26-28

2.3根据楼层实测地震记录判定放大倍数

28-30

2.4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30-49

2.4.1粮食大厦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30-33

2.4.2三盛巴厘岛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33-36

2.4.3西湖好美家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36-39

2.4.4融汇江山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39-42

2.4.5中央公园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42-46

2.4.6正大广场楼层反应频率成分分析

46-49

2.4.7楼层反应谱分析的结果

49

2.5小结

49-51

第三章地震烈度和人的感觉的关系

51-57

3.1中外烈度表对比研究

51-55

3.1.1中国地震烈度表

51-53

3.1.2中外烈度表对比

53-55

3.2高层反应和人的感觉的相关性

55-57

第四章高层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57-69

4.1数值模型原理的简要介绍

57-63

4.1.1塑性金属材料

57-58

4.1.2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58-61

4.1.3钢筋混凝土复合单元

61-62

4.1.4显式积分算法

62-63

4.2实验对比

63-65

4.2.1实验模型简介

63-64

4.2.2数值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验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64-65

4.3弹塑性时程分析

65-68

4.3.1结构特点

65

4.3.2弹塑性时程分析

65-68

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