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摘编自《差序格局》)【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习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摘编自《礼治秩序》)【材料三】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摘编自《血缘与地缘》)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B.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C.亲属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D.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不同。B.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C.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特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D.某些西方国家当前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3.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上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B.材料一中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C.材料二中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内容。D.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以朋友间抢着回账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4.《乡土中国》中,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中,与“法理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男女求同”“司法诉讼体系”对应的概念分别是什么?5.有人说,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有人说,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理由。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静的产院(节选)茹志鹃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医生也夸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接生,就像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一年,倒还没有娇惯。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好!”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走到门边,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就在荷妹对面坐下。“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作兴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似乎还不够,就站起身来,开了电灯,带荷妹去参观。她知道开了电灯看,效果会更好。先走进西边一间产妇住的房间,房间相当大,靠边放着五个铺位,床是各式各样的,有单人小铁床,有相当大的木板床,但都放得很合适,收拾得干干净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怎么没有,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要是来不及呢?”“打电话请医生来!”“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打电话嘛!”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但她还是把三屉桌上的三个抽屉通通抽开,想展览一下里面的东西。这里面有橡皮手套,有冬天产妇生产时穿的棉腿套,有各种针药,补血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这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荷妹根本没有理解婶婶的意图,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最后,她索性跑出去看什么东西了。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谭婶婶打断她说:“你来看看床铺吧!”说着转身走向东屋,指着一张空铺说:“周嫂不在,你就睡这里吧!”“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荷妹还是不懂眼色地跟在后面叨叨。“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选自《茹志娟小说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叙写了谭婶婶与荷妹在产院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冲突:一个对现状很满意,一个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B.谭婶婶多次提到“打电话”并认为自己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是当机立断,这也说明她在思想上并不主动进取。C.“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D.把谭婶婶工作的这个农村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对此谭婶婶觉得好笑,体现了谭婶婶思想有保守的一面。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刻画出谭婶婶的节俭;后来写谭婶婶开了电灯,因为谭婶婶想展示产院,满怀自豪之情。B.节选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对出场的两个女性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详略得当,而重点是对荷妹的革新行为和心理感受的描写。C.电灯这个道具很巧妙。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D.选文有些语言充满地方色彩,如“老扎认真”“作兴”;有些语言生动形象,如“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等。这些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8.小说刻画荷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煜字重光,璟第六子也,本名从嘉。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建隆二年,璟迁洪州,立为太子监国,是秋袭位,居建康,改名煜。立母钟氏为圣尊后,以钟氏父名泰章故也,妻周氏为国后。遣户部尚书冯谧来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缯彩三万匹,且奉表陈绍袭之意。太祖诏答焉。自璟画江内附,周世宗贻书于璟,至是,因煜之立,始下诏而不名。会昭宪太后葬,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来贡。三年,诏煜应朝廷横海、飞江、水斗、怀顺诸军亲属有在江表者,悉遣令渡江。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造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煜有母妻之丧,亦遣使往吊。乾德元年,煜上表乞呼名,诏不许。二年,又诏江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采捕及过江贸易。先是,江北置榷场,禁商人渡江及百姓缘江樵采。是岁,以江南荐饥,特弛其禁。会岭南平,煜惧,上表,遂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又上表请所赐诏叫名,许之。煜又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降封诸王为国公,官号多所改易。五年,长春节,别贡钱三十万,遂以为常。太祖以从善为泰宁军节度,赐第留京师。是岁,煜又贡米麦二十万石。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六年,赐米麦十万斛,振其饥民。王师渡江,煜委兵柄于皇甫继勋,委机事于陈乔张洎。又以徐温诸孙元禹等为传诏,每军书告急,多不时通。八年冬,城陷,曹彬等驻兵于宫门,煜率其近臣迎拜于门。诏并释之,赐冠带、器币、鞍马有差。(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造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B.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造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C.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造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D.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造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在职务任免和调配上的书面语,指调任。《琵琶行》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B.监国意为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也指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户部待郎掌管稽核版籍、赋役征收等会计、统计工作,为户部长官。D.藩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可以是宗室也可是外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是李璟六子,少年时聪颖多才艺,最初被封为安定郡公,建隆二年继位后改名为李煜,立母亲钟氏为圣尊后,封妻子周氏为国后。B.李煜派遣冯谧来宋进贡,并进奉表章陈述继承父位的意思,愿意划江为界内附,希望周世宗像赐给李璟书信一样,太祖下诏回答他。C.岭南被平定后,李煜惧怕太祖,上表后把唐国主改为江南国主,把唐国印改为江南国印,后又进行改制,降封诸王为国公,改变官号等。D.太祖八年冬天,都城被攻陷,李煜率领亲信大臣在城门口迎拜,太祖下诏释放了李煜,并常赐冠带、器币、鞍马等。13.有人说,李煜是因为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绝命。从本文看,他绝命的原因是什么?四、非选择类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字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生平的回顾,突出与好友难得相遇已倾其所有来畅饮的豪气,情感真挚炽烈,读来令人感慨万千。B.颔联承上启下,神情描写精妙。写出了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共饮、彼此端详的情状,暗示二人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都试图以酒解闷。C.颈联中“管弦”与《琵琶行》中“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弦”意同,都是代指音乐。管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弦指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D.尾联描写二人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次痛饮、在醉乡中求得闲适欢愉的情趣;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16.如何理解诗题中的“闲饮”与颈联中的“闲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句描述久别重逢、欢饮畅谈,“______”借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殷勤接待贤才的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慕与接纳之情。(2)陶潜《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做官时的心情,抒发厌倦官场生活、渴望躬耕田园之情。(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平揖王侯、人格独立自由的追求。(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联道出了郁积于心的自己生活多艰以及国家民众多难。(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句描绘强敌惨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句描写刘裕率军败敌的气势。(6)杜甫有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姚鼐《登泰山记》中介绍了泰山绝顶名称以及位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七、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需要形象。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就形成意象。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思考是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实现的。【

】。写作诗歌时,最好不要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暗示。总之,要______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诗歌富于音乐性。(

)。诗歌写作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以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否则作品就会缺少韵味。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奇奔放、雪莱《致云雀》的浪漫激情,与作品的韵律节奏是的。在写作时,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与情感的表达相统一。写好后还要反复朗读,边读边改,以期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18.下列填入文中【

】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雪莱的《致云雀》为表达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以云雀为中心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B.《致云雀》为表达诗人坚定的理想和奔放的激情,雪莱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C.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D.雪莱在《致云雀》中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坚定的理想和奔放的激情。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共员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谈话是给什么人听、给什么人看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21.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2.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好处。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上材料对于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

3.D

4.礼俗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男女有别、调解体系(写出四个即可)

5.示例一:我同意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这个观点。理由:①农村劳动力离土、出村后,大多数人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②乡村正在发生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粘度发生变化,乡村的人地关系、农地权利、农业经管制度等方方面面呈现新的特征。③他们保留着农民身份,但已不再务农。④农业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转折。示例二:我同意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这个观点。理由:①他们虽然已不再务农,但仍保留着农民身份。②他们在外打工,却以老乡为单位聚集,以村庄的模式、传统的社会模式建构小环境。③下班之后,他们会找老乡一块儿喝酒,聊村庄里的人和事,村庄在他们心里是美好的。④依然保留着爱、善、淳厚、朴素、亲情等以及乡村与农民根性独特的生命方式和情感方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可知,应是每个团体界线明显。B.“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可知,应是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社会结构。D.“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可知,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构的一个方面。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错,材料二第一段“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并没有提到根本原因。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错误,用朋友间抢着回账的例子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运用的是例证法。6.C7.B

8.①正面描写。“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荷妹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活力十足。②侧面烘托。谭婶婶的反应侧面表现出荷妹积极改进现状、热情专注于工作、胸无城府的特点。

9.①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乡村的“产院”;②“静静的产院”与谭婶婶内心的不平静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衬出谭婶婶因落后于不断前进的形势人心的不安与矛盾;③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时代潮流、生活发展对人所造成的冲击,显示新时代的到来。【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错误,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流露的是满足和自豪。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重点是对荷妹的革新行为和心理感受的描写”错误,文章描写重点是谭婶婶,重点写谭婶婶的心理变化。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荷妹大眼睛亮晶晶”“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等是外貌描写,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要是来不及呢?”“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等是语言描写,“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等是动作描写,“那姑娘笑眯眯地”“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等是神态描写。作者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荷妹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活力十足。此外作者还通过谭婶婶的反应,侧面表现出荷妹积极改进现状、热情专注于工作、胸无城府的特点。如“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等。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根据“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小说开头交代了产院幽静整洁的环境,紧扣标题的“静”,所以“静静的产院”实指幽静的新生儿降生的地方。小说主要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小事,充分地展现了谭婶婶丰富的思想情感。谭婶婶一开始自豪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后来当荷妹问起“我们在哪里洗手呢”时,谭婶婶心里疑惑、不快,到最后“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谭婶婶的心理变化是在这个产院里发生的,“静静的产院”与谭婶婶内心的不平静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衬出谭婶婶因落后于不断前进的形势人心的不安与矛盾;小说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荷妹是城里医院来的,荷妹一进产院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谭婶婶对把这个农村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觉得好笑,体现了谭婶婶思想有保守的一面。但时代潮流的发展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就像自来水必然能安上,新时代也必然会到来,谭婶婶和荷妹之间的矛盾也将消失。10.C11.C

12.B

13.他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田募兵,潜为战备。南唐在李煜手中已经走上颓势,国家统一是必然趋势。【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煜每听到朝廷出兵得胜和吉庆吉祥的事,必定派使臣稿劳军队、置备贡品。每逢大的庆典,就更以买宴为名。另外进奉珍奇玩物作为献礼。古凶大礼,都另备贡物。“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及”连接“出师克捷”和“嘉庆之事”两件事情,中间不断开,在“事”后断句,排除BD;“犒师修贡”,“犒师”和“修贡”是两个并列短语,中间不断开,在“贡”后断句,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户部待郎掌管稽核版籍、赋役征收等会计、统计工作,为户部长官”错误,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愿意划江为界内附,希望周世宗像赐给李璟书信一样,太祖下诏回答他”错误,根据原文“遣户部尚书冯谧来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缯彩三万匹,且奉表陈绍袭之意。太祖诏答焉。自璟画江内附,周世宗贻书于璟,至是,因煜之立,始下诏而不名”可知,李煜派遣冯谧来宋进贡,并进奉表章陈述继承父位的意思,然后太祖下诏回答他。选项将“愿意划江为界内附,希望周世宗像赐给李璟书信一样”和“太祖下诏回答他”这两件事杂糅在一起,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战备”可知,他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田募兵,潜为战备。根据原文“王师渡江,煜委兵柄于皇甫继勋,委机事于陈乔张洎。又以徐温诸孙元禹等为传诏,每军书告急,多不时通。煜委兵柄于皇甫继勋,委机事于陈乔张洎,又以徐温诸孙元禹等为传诏每军书告急,多不时通。八年冬,城陷,曹彬等驻兵于宫门,煜率其近臣迎拜于门。诏并释之,赐冠带、器币、鞍马有差”可知,南唐在李煜手中已经走上颓势,国家统一是必然趋势。参考译文: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原名叫从嘉。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写文章,擅长书法绘画,懂得音乐。起初封为安定郡公,多次升官为诸卫大将军、副元师,封为郑王。建隆二年,李璟迁到洪州,立他为太子兼理国政。这年秋天继承皇位,住在建康,改名李煜。立母亲钟氏为圣尊后,这是因为钟氏的父亲名叫泰章的缘故,妻子周氏为国后。派谴户部尚书冯谧来宋进贡金器二千两、锻器二万两、纱罗缯采三万匹,并进奉表章陈述继承父位的意思。太祖下诏回答他。自从李璟划江为界内附,周世宗赐给李璟书信,到这时,因为李煜即位,开始下诏而不称名。昭宪太后下葬时,李煜派户部侍郎韩熙载、大府卿田霖来进贡。三年,下诏令让李煜答应朝廷横海军、飞江军、水斗军、怀顺军各军有在江表的亲属,全让他们过江。李煜每听到朝廷出兵得胜和吉庆吉祥的事,必定派使臣稿劳军队、置备贡品。每逢大的庆典,就更以买宴为名。另外进奉珍奇玩物作为献礼。吉凶大礼,都另备贡物。李煜有母亲妻子的丧事,朝廷也派使者去吊唁。乾德元年,李煜上表请求称名,诏令没许。二年,又下诏令江北,允许各州百姓及各监盐亭户沿江打柴、捕捞和过江贸易。在此之前,江北设专卖场,禁止商人过江和百姓沿江打柴捕鱼。这年,因为江南饥荒,特地放松这一禁令。岭南平定后,李煜害怕,上表,于是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又上表请求所赐诏书称呼名字,(宋朝)答应了他。李煜又降低礼制,下达文件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中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中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降格封诸王为国公,官号有很多改变。五年,长春节,另外进贡三十万钱,从此成了惯例。宋太祖授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赐予宅第留在京城。当年,李煜又进贡二十万石米麦。他虽然在外表示敬畏顺服,遵循藩臣的扎节,但是在内实际上整治兵甲、招募兵士,暗中为战争做准备。宋大祖担心他难以制服,让李从善向李煜下达谕旨,让他来朝廷。李煜仅进献土产作贡品。六年,赐给他十万斛米麦,赈济他的饥民。朝廷的军队渡过长江,李煜把兵权交给皇甫继勋,把机要大事交给陈乔、张洎。又任命徐温的诸孙徐元禹等人作传诏,每次军书告急,多不能及时通报。八年冬,京城被攻陷。曹彬等人在宫门前驻列军队,李煜带领他的亲近大臣在门前迎接拜见。下诏一并释放了他们。赐给帽子衣带、器皿物帛、带鞍的马各有不等。14.(1)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德比不上孔子。(2)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师”,以……为师;“之徒”,这些人;“及”,比得上。②“如斯”,像这样;“尝”,曾经;“盈虚”,时圆时缺;“卒”,终究。15.A16.诗题“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颈联具体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