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定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共25分)(一)默写与运用(5分)1.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2.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3.,志在千里。《龟虽寿》4.国庆节长假小墨和父母来到了西湖白堤,看着堤坝两岸的柳树,他忍不住吟诵起《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8题(10分)【甲】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乙文作者是南朝家学派的思想家陶弘景;丙文的作者是宋朝大文豪,号“”。(3分)6.甲诗尾句中“无相识”呼应“”这个短语,流露出诗人之情;丙文“”一词表达出作者被贬后自我排遣的失意中不失豁达的心境。(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分)8.下列选项中对以上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作者被贬隐居山林之后所见之景,动静相宜。B.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奇特瑰丽的想象,风格浪漫。C.都极尽笔墨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之景,语言奇丽。D.都在结尾表达内心的失落与伤感之情,直抒胸臆。(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9-11题(10分)空中楼阁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余①富家,见三重楼,高广华丽,心慕之,即作是念:吾有钱财,云何不作如是之楼?乃召工匠,嘱以如是。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富人见之,怪而问:“欲作何等?”匠曰:“先作底重。”富人曰:“吾不欲下重之屋,可为我作最上重。”匠讶曰:“无有是事,何有不作下重而为第三重者?”富人固言:“吾今不用下二重屋,但为我作第三重耳。”时人闻之,毋不嗤之。【注释】①余:此外,别的9.解释加点词(4分)(1)欲作何等作:(2)选项中的“为”与“可为我作最上重”中的“为”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为是其智弗若与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2分)。11.富人“痴无所知”具体表现为(用自己的话表述);“空中楼阁”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4分)二、现代文(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共12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③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④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⑤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12.请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杀lù(1分)1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分析。(3分)14.第④⑤两段主要论述的内容告诉世界。(2分)15.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章的第段和第段之间,请陈述理由。(6分)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共13分)听乌力格尔长大(有删改)阿尼苏①1961年,我阿爸十岁。他离开老家来到科尔沁草原北端的代钦塔拉公社读书。冬天的科尔沁草原下了一场大雪,西伯利亚刺骨的寒风刮过雪后的原野,茫茫大地上只留下两条长长黑色车辙印。阿爸失落地低着头,王生拉着他的手说:“从今晚开始,我们可以一起听我阿爸说的乌力格尔了。”②乌力格尔是蒙古族说书之意,拉四胡说书的蒙古族艺人被称为胡尔奇。王生的阿爸布仁巴雅尔是著名的胡尔奇,他将蒙古族世代传承下来乌力格尔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他最拿手的就是《隋唐演义》,说尉迟敬德是从灶台里钻进去又从烟囱里爬出来的黑;形容罗成是在面粉袋子里躺了三天三夜的白……这样的语言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劳作一天的牧民们最爱聚在他家的土胚房里听他在油灯下说乌力格尔。此时,窗外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四十多度,凛冽的北风吹过五角枫光秃秃的枝干,但是屋子里暖烘烘的。布仁巴雅尔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给牧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欢笑,熬过了一个个孤独辛劳的岁月。③阿爸晚上就住在王生家,他没法向别人诉说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好在有乌力格尔,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呢?乌力格尔像一匹神骏,奔驰在每一个像阿爸一样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孩子的心灵深处。④阿爸十八岁那年,作为回乡知识青年分配到了工作。他满怀憧憬地背着一大袋学生课本,从公社走到了白兴吐村去做小学民办老师。可是,村干部告诉他名额已经给了别人,留给阿爸的只有参加村里集体劳动。每个夜里,阿爸就用乌力格尔排遣苦闷。后来得到了宣传队领导的赏识,被推荐成为小学的正式老师。⑤1994年,阿爸在巴彦淖尔苏木当苏木达(相当于乡长)。那时,村里已经陆续出现黑白电视机,可阿爸始终保持着听乌力格尔的习惯。而那些买了黑白电视机的人们也和阿爸一样,更爱听没有画面的乌力格尔。在科尔沁草原上,乌力格尔继续塑造着每一个长大了的牧民们的心灵。在一年一度的苏木总结大会上,每个苏木都会从旗里请胡尔奇来为牧民们表演。布仁巴雅尔大师去世于1985年。他去世前眼睛看不到了,就让别人读脚本,自己再进行艺术加工,于是1985年前,在无垠的草原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目盲的胡尔奇大师骑在马背上,有人牵着马缰,慢慢领着他走向一个又一个草原深处的村庄。⑥我在西日嘎苏木小学读书时,家里已经有了电视机,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仍是听乌力格尔。每到中午下课,我会飞快地跑回家里,来不及吃饭喝水,赶紧把爷爷那台鞋盒大小的收音机摆在饭桌上调好波段,吃饭时全家谁也不会大声说话,都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如果收音机里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哥哥会放下碗筷跳起来,小心翼翼地转动圆钮调试波段,直到布仁巴雅尔的声音再次响起,连爷爷在内的所有人都会欢呼起来。那时在我眼里,西日嘎山地草原仿佛变成了布仁巴雅尔口中的乌力格尔,是那样的神秘而辽阔。⑦我读中学时,举家搬到了巴彦呼硕镇。那时,电视上经常播放有画面的乌力格尔,胡尔奇对着镜头说唱。阿爸特别喜欢看,说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而我已经不再喜欢听任何大师的乌力格尔,甚至讨厌听到高音四胡的声音。⑧直到近几年,当我也逐渐品尝到生活的喜怒哀乐,懂得人生的无常后,才有意无意间用手机重听乌力格尔。我逐渐明白,乌力格尔不仅是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产生的民间艺术,更是塑造牧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母题。乌力格尔歌唱的,永远是牧民的生活,牧民的精神。⑨2019年,阿爸的腰椎和颈椎经历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时麻药失败,阿爸忍着剧痛,用惊人的毅力捱过了两个多小时,从手术室出来时,他的嘴角挂着白沫,但他始终没有喊疼,始终一声未吭。⑩尉迟敬德和罗成曾是阿爸心目中的英雄,而那一刻,阿爸是我心中的英雄。(选自2022年10月21日《文汇报》,有删改)16.文章中回忆了有关阿爸一路听着乌力格尔长大的往事,请完成填写。(4分)(1)十岁时,,乌力格尔慰藉他离家的孤独与思念。(2)十八岁时,阿爸走到白兴吐村去做小学老师却被告知名额给了别人,。(3)1994年,阿爸当苏木达后保持听书习惯并每年邀请胡尔奇为牧民们表演,。(4)2019年,,乌力格尔让他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17.乌力格尔也一路陪伴着“我”长大,请梳理“我”对乌力格尔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讨厌18.下列选项中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处环境描写,为下文离开老家出来读书的阿爸爱听乌力格尔做铺垫。B.描写科尔沁草原上天气的寒冷,烘托出那个年代里牧民生活的艰难与辛劳。C.描写凛冽的西伯利亚北风是为了烘托出十岁的阿爸那时内心的失落与难过。D.“光秃秃”与“暖烘烘”形成对比,突出乌力格尔带给牧民们的快乐与温暖。19.请结合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4分)三、综合运用(1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那时在对面岸上,只有刘文辉将军(四川的协助独裁者)部队的一旅人。别的四川军队,以及一些从南京来的增援部队,正在清闲地向着大渡河前进,他们以为在他们没有来到之前,这里单独的一旅人也就够了。【材料二】在安顺场北约四百里的地方,山峡十分高,水流十分狭,河床深而水流快。那里有一座有名的铁链子悬桥,名叫。……十六条很粗的铁链,长有六七百尺,横过河的两岸,两头都钉在两岸的岩石之下。很厚的木板,捆在铁链上面,做成了桥的道路。当红军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些木板,一半已经被毁坏了,只剩光光的铁链子。……谁能想到红军会用几条光光的铁链子就过河,这不是发疯吗?可是他们做的却正是这类的事!【材料三】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只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人?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材料四】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那么勇敢,而且——各种肤色的观察家都已承认了,就是蒋介石将军自己的部下也已暗中承认了的——那么的无法战胜——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是什么使他们那么战斗呢?什么东西支持着他们呢?(1)以上材料均选自《》一书,作者是。(2分)(2)前三则材料分别从、、三个角度强调红军战士赶在国民党之前强渡大渡河的不可能。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一诗中这样回忆这次战事:“”。(4分)(3)阅读【材料四】:本书作者在前往共产党苏区前有很多的疑问,请你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一封信给作者,为他答疑解惑。(4分)四、写作(共40分)21.题目:我想这样选择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2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阶段性练习(练习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古诗文(共25分)(一)默写与运用(共5分,每句1分)1.长河落日圆;2.芳草萋萋鹦鹉洲;3.老骥伏枥;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二)阅读下面的两篇课内古诗文,完成第5-8题(10分)5.道苏轼东坡居士(共3分,每空1分)6.无所依(1分)被迫隐居的孤独、迷惘(1分)闲人(1分)7.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丽山水美景的人。(2分,关键词“与”、“奇”)8.C(2分)(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9-11题(10分)9.(1)建造(2分)(2)A(2分)10.(2分)(世上)没有这样的事,哪里有不建造最下面一层就建第三层的道理?11.(2分)富人只知道羡慕别人家第三层楼阁的高广华丽,却不懂得高楼起于底层楼台(大意表述对即可);(2分)做事不可脱离实际(或者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功近利)二、现代文(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共12分)12.(1分)戮13.(1分)连用四个事实进行举例论证,(1分)有力论述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1分)从而证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14.(1分)南京由恐怖之城变成为国际和平城市;(1分)当今中国国力强大,矢志维护和平。15.(1分)②和③之间;(1分)插入文字论述日本右翼分子百般抵赖否认历史的行径,(1分)与第②段内容正义之士没有忘却历史,(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第③段承接了这段文字,(1分)强调否认历史的行为不能改变历史,且不得人心。(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共13分)16.(每空1分)阿爸离开老家来到代钦塔拉公社读书;乌力格尔排遣他工作失意的苦闷;乌力格尔继续塑造他的灵魂;阿爸忍着手术时麻药失败的剧痛一声未吭捱过两个多小时17.(各1分)喜欢;领悟(明白)18.(3分)C19.阿爸听着乌力格尔中英雄尉迟敬德和罗成的故事长大,做手术时他也如他心中的英雄一般顽强勇敢(1分),乌力格尔的英雄故事塑造了阿爸的精神世界(1分),他的精神使他成为了我心中的的英雄,这种牧民精神将会指引我成长,塑造我的精神世界(2分)。三、名著导读(10分)20.(1)《红星照耀中国》(1分)埃德加﹒斯诺(1分)(2)国民党军队、泸定桥本身、当地四川人;大渡桥横铁索寒。(共4分,每空1分)(3)符合信的格式(2分):称呼、问候语、落款、时间;内容与表达(2分)要点: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四、写作(40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学科(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戍鼓断人行,。(《月夜忆舍弟》)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闲来垂钓碧溪上,。(《行路难》)4.,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紧张之时,我们见到了无数身边普通人,心怀“,”的抱负投身抗疫事务中去。(用《岳阳楼记》中句子填空)(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6至11题。(24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6.甲文作者是(朝代)的欧阳修,我们今年还学习了乙文作者的词《》(词牌名)。(2分)7.解释下列的加点字。(4分)(1)作亭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8.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意思。(3分)亭以雨名,志喜也。9.【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10.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镜头逐渐拉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说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C.乙文中百姓们起先不担心下雨与否是因为一场春雨让人以为今年是丰收年。D.乙文第二段写了官吏、商贾、农夫庆贺下雨时欣喜若狂的场景。11.甲乙两文中触发作者的“乐”与“喜”的原因有一定的异同点,请尝试分析。(7分)二、现代文(3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2至15题。(16分)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①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过,古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懂得和执着”。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词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在唐代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到南京出任深水县尉,写下了包含诸多诗词的《中山覆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围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④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那些风格各异的五言七言,好比一颗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诗中吐露的急切之情和现在的孩子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爱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临别赠言互相慰勉。遇到挫折时,我们仍常以“,”来自我激励……百代之下,其情一也。⑤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斯文万古存”的坚韧力量。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瓶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面对铡刀,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这些历久弥新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⑥现在的我们,为何还要读古诗?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在古诗的吟诵中培育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选自光明网2021.12,有删改)12.结合语境,在第④段横线中填入合适的诗句()(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3.本文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分论点一:①中心论点:③分论点二: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分论点三:②14.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3分)1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加以阐述并说明理由。(5分)长征途中,前有娄山天险,后有追兵将至。娄山关一场恶战令人心忧,而毛泽东主席则有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与信心,正是从容不迫、英雄本色。(二)阅读下文,完成16至19题。(18分)鉴赏家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⑪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⑫叶三说:“紫藤里有风。”⑬“唔!你怎么知道?⑭“花是乱的。”⑮“对极了!”⑯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⑰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⑱“何以见得。”⑲“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⑳“对!”㉑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㉒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㉓“不对?㉔“‘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㉕“是吗?我头一回听见!”㉖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㉗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有个学名,叫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㉘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㉙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㉚有一天有一个叫辻听涛的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㉛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㉜叶三说:“不卖。”㉝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㉞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鉴赏家》,有删改)16.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6分)关于叶三的事叶三的情态或表现儿子们建议叶三不要卖果子①②赞叹不已季陶民要送叶三不题上款的画③人们要买叶三的藏画断然拒绝17.文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根据上下文,赏析句子的妙处。(3分)【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季陶民画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意。B.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陶民画的价值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室内装修施工合同文本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发电机采购协议
- 土地流转使用权转让与种植计划合同
- 浙江国企招聘2025衢州市属国企春季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第一季度广西兴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6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大兴区司法局招聘临时辅助用工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青职综合评价试题及答案
- 工程开票申请表
- 船舶岸基应急预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企业零代码应用开发白皮书-2023.03
- 巴蜀武术天下奇
- 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解读
- 英文电影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北华大学
- (完整版)一年级必诵童谣、儿歌
- 2022年03月四川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54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年产吲哚美辛的生产设计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