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的世界不止如此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本课内容及内在关系(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建设文化强国(2)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目标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知识框架本框题学习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怎么来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2.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龙去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怎么来的?课程导入整体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龙去脉整体感知P111课题引言找一找这段话有多少知识点?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艰辛探索及结果p111下-112上1(1)文化思潮:(2)结果:

(3)原因: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框架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因为保旧俗,存礼救而保国魂”。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你认为以下主张存在哪些问题?(1)积极:在批判专制文化以及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2)消极: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质上是“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1)积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2)消极: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主张回归封建儒家文化;本质上是“守旧主义”,不可取把自由绝对化,主张废除国家,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主张向欧美学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适应我国国情;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探究思考◆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1)文化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2)结果:

①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②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

③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艰辛探索及结果p111下-112上1

为什么?(3)原因:

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框架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结合112下1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解决中国问题的影响?探究思考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3)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p112下1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框架议学问题:1、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2、思考: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3、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探究思考建国后: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丝绸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建国前: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战争精神等革命文化(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继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继承

发展结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中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逻辑思维(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③创造、引领与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p113上1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框架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名词点击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任务/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途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性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名词点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法指导--表格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名词点击领导核心文化性质发展方向指导思想为谁服务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华文化目标: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法指导--思维导图注意教材——五处精神标识的提法:①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P94第一段②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P98第二段③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P104第一段④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113

⑤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P113易错易混区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P94)作用: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涵: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P101作用: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联系: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知识整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的:

为什么?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视角一: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以下视角分别从什么角度阐释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视角三: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二: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四: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问题探究国家、党的视角历史视角国内视角国际视角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p113下-1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人民有对它的需求,

知识框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生命力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必要性)P114上1(“五个决定”)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知识框架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什么?问题探究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重要性)P114中1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知识框架(“四个才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2.革命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2.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3.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本框小结判断正误1.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

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3.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文化

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文化5.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它是否优秀

判断标准是看它的发展方向、实践土壤和人民需求6.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中国革命7.各种文化思潮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未改变当堂达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升华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弘扬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不能完全等同,②错误。③:“决定”说法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②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④中国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