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培训课件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培训课件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培训课件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培训课件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生命的消亡尊严的绝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

背景简介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奥斯维辛集中营正门

(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万人坑

即将送往毒气室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奥斯维辛密布的电网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烧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威辛。

—勃罗涅夫斯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提炼重要信息品味细节描写2.过程与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交流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铭记奥斯维辛珍惜和平自由二、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毛骨悚然()沧海一粟()山岛竦峙()不寒而栗()

和煦()废墟()踉踉跄跄()祈祷()呆滞()2: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________________

sǒngsǒngzhì

sùlìxùxūliàngqiàngldǎozhì“普利策新闻奖”()pósuō()diān倒()xī笑撰()写步lǚ()pánshān()废xū()绿树成yīn()绿草成yīn()婆娑颠嬉zhuàn履蹒跚墟阴茵自主学习,基础检测整体感知请划分出该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所在的段落。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二、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整体感知

请梳理出参观路线及参观者的情感变化的语句。(概括类)明确问题确定范围找关键句整理归纳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跪下来、画十字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毒气室“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身难忘。”

毒气室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焚尸炉焚尸炉遇难者的鞋子“表情茫然…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集中营的囚房

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以十人计算,平均每人占0.18米)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部分死难者的照片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请思考:描写人们感情变化有什么作用?(作用类)结构内容感情①结构上:照应前文“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②内容上:通过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来表现集中营的恐怖③情感上:揭露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合作学习,内容探究奥斯维辛集中营正门

(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这里何来自由?这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惨无人道的毒气室!冰凉胆寒的试验台!让人灰飞烟灭的焚尸炉!教人惊惧万分的长盒子!这里只有男人的怒吼!女人的尖叫!母亲的哭泣!孩子的惊恐!只有暗无天日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杀戮!罄竹难书的罪恶!然而这里也还有______?怒放的雏菊!美丽的姑娘!一丝光亮,些许温情!重点语句研读:1.怎样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含义类)修辞关键词具体化含蓄变直白情感毒气室和焚尸炉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怒放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地绽放or正是前人的牺牲(肥料),才有后代人的幸福生活(首尾)

对比: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命在怒放,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令人心痛。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和历史的进程;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2.怎样理解“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句话?“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对死亡的超脱,生命的坚韧。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生最美好灿烂的时光却面临屠戮,更显悲剧意义集中营充满了对身体上的折磨杀戮,却钳制不了一颗和善、温情、乐观的心谴责纳粹对美、善的践踏、扼杀;纳粹灵魂的可卑可怜与女孩崇高的灵魂形成对比;警示活着的人应铭记纳粹的罪恶。小试牛刀,心理描摹

她在想什么呢?

那年,在落日余晖的傍晚,太阳制作了一顶金色的面纱,我在一片开着大朵大朵栗子花的树林下,花朵正在冲我微笑,树梢尖尖地,静穆地指向天空。风来了,像梳子经过长长的头发,栗子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我追着风,来到近处的那条小溪,脚下是刚刚好的清凉,自由像空气一样!如今,盒子里都是墙,都是墙,没有窗,笑容在这里回荡,回荡……但是等风来时,它会带着我飘向远方,把我挂在栗子树上,就在鸟儿看得见的地方。精读课文(一)速读导语部分,回答问题:1.在作者记忆当中,布热金卡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现在的布热金卡又是怎样的情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一、二段中找答案)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现在这里“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2.为什么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在这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景色怡人,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如今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使作者感到愤懑、压抑。赏析第二段文字赏析类修辞+效果+情感用词句式比喻排比今昔对比因果倒装(突出强调,对法西斯暴行切齿痛恨)

可怕的是人们忘记了可怕,可怕的是美好包裹了可怕

但美好的景象决掩盖不住触目惊心的历史,岁月的流逝冲刷不去刽子手的罪恶。

历史需要我们铭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所以,这里还应该有______?对遇难者的祭奠!对刽子手的批判!对后世者的警醒!对责任的担当,对罪恶的反思,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惜!3.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的原因——求得上帝的宽恕或求得上帝的保佑奥斯维辛里的人——刽子手和罹难者刽子手:不信上帝;不敢信上帝。罹难者:无路可逃,没法求得上帝保佑。

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现在的一切。现在却物是人亡,悲上加悲;

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为何要写(深层分析)

1.标题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文中也有两处提到:“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第六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第十六段)

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为什么没有新闻?(1)战争结束之后,这里恢复了宁静,的确没有新近发生的可供报道的新闻;(2)这里只有等待死亡的人们和死者的灵魂,每一个参观者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震惊、甚至窒息;(3)突出文章主题,深刻揭露了纳粹的罪恶。为什么要写:“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一篇迟来的新闻,出于一种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要继续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写得如何?

讨论:

一篇没有新闻的新闻为什么取得成功,从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参观者的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产生观察独特的视角波兰隆重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新华社奥斯维辛(波兰)1月27日电(记者邵进)在漫天大雪和哀鸣的火车汽笛声中,波兰27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二号营布热津卡举行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二战结束后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原址举行的最为隆重的纪念活动,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有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统科勒、以色列总统卡察夫、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美国副总统切尼等44个国家或政府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当年打开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的苏联老红军战士、约两千名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许多国家青年团体的代表,也参加了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的代表在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为解放波兰,60万苏联红军战士光荣牺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整个苏联2700万人献出了生命。他强调,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呼唤人们怀念过去,而且指引人们更好地理解未来,共同面对威胁和平的新挑战。以色列总统卡察夫说,布热津卡是犹太民族最大的墓地,“种族灭绝”政策是整个人类的耻辱,奥斯维辛集中营应当刻在全人类的心中。当天在布热津卡二号营原址举行的仪式将全球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活动推向了高潮。这篇新闻的写作视角是?《波兰隆重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写作视角: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作视角: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上还有浓烈的主观情感,突破零度写作的传统模式。一篇没有新闻的新闻为什么取得成功,从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打破了新闻“易碎”的定式,让这篇新闻变成了永恒。

颁奖辞

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责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

写作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取一个好的标题:一鸣惊人选取精准的视角:与众不同给读者留下烙印:注重细节务必使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前以色列总理拉宾我是一个犹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