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传播者_第1页
第七章传播者_第2页
第七章传播者_第3页
第七章传播者_第4页
第七章传播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传播者美国传播界有一则漫画:在一个起居室里,有一对父子正在看电视,父亲坐在大躺椅里,儿子站在父亲身后问他父亲说:“爸爸,如果森林里有一棵树倒了,而新闻记者没有把它报道出来,那么这棵树算不算真的倒了?”这幅漫画有许多诠释的可能性。但是,这幅漫画让我们体验出大众传播媒介塑造人们头脑中图像的威力,一件事如果未经大众传播媒介的披露报道,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几乎就等于不存在,没有发生过。由此,更可以引申出传播者在建构人类真实过程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1、第四种势力说:自报业诞生后至20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观点:报业等大众媒介是“第四种势力”。在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之外,大众媒介成为重要的监督性和制约性力量。这种看法是西方自由主义传播理念一脉相承的,也是适应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脉络的。2、施拉姆等人认为:世界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传播控制方式。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P41传播制度,主要包括公民的传播权限、大众传播媒介的所有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的关系等问题。比如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媒介伦理、传播者的责任与义务等等。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一、社会制度与四种传播体制《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国学者赛伯特、皮特森和施拉姆以“不同的制度决定不同传播体制”的原则,分析了大众传播在历史和现实中所经历的四种传播体制。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一)集权主义传播体制(15~17世纪)1、背景大众传播媒介诞生于集权主义社会中,自15世纪近代印刷术在欧洲出现,一直到16、17世纪早期报纸的诞生,这个时期的欧洲都处于集权主义社会,即封建统治时期。集权主义传播体制根植于当时的专制社会。2、集权主义传播体制主要内容:(1)统治权:那时的社会制度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的统治权。(2)工具:大众媒介如报刊等,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绝对不允许报刊批评政府的。(3)审查制度:封疆统治者有权办理或撤销出版报刊的许可证,有权监督报刊的一切活动、审查报刊的一切内容。3、这种体制的确立源于封建统治者对于舆论以及新兴的舆论工具——大众媒介的恐惧。4、实行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的国家主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与军人独裁的国家。中国的焚书坑儒、文字狱都发生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宋代对邸报的严格审查和对小报的严厉查禁也是很好的例证。十八世纪以前的英国封建统治者也对出版实行了皇家特许和审查制度。星法院法令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需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和逮捕嫌疑犯的权利等。星法院的这项法令是封建王朝限制出版自由的最完整的体现,对英国出版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1641年被取消。

法西斯主义宣传A国家至上论B领袖至上论C种族优秀论D意志至上论E暴力和强权就是真理论(二)自由主义传播体制1、背景封建统治逐步瓦解的过程中确立,受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并以启蒙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为先导。倡导言论出版自由。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理论基础:17、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核心:以权利、自由为主体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人物:英国约翰·弥尔顿1644《论出版自由》提出“观点的公开市场”“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英国思想家密尔《论自由》1791年美国国会宪法修正案:国会不得制订任何法律限制……言论或出版自由。出版自由

(Freedomofthepress)个人权利、政治权利与人权的基本原则,法律保障所有公民都具有无须经过事前检查、权威的许可或者惧怕遭到报复而进行出版的权利。出版自由必须在法律限制的范围内行使,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实务上,出版自由通常遭受出版工具接近使用的(经济)障碍。出版自由通常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根本。出版自由与表达自由、意见自由、信仰自由、资讯自由以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相关,不过却并不完全相同。第一修正案(FirstAmendment)《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于1791年制定,禁止美国国会(亦即联邦政府)干预或管制言论、宗教以及新闻,等等。它已经成为美国一种言简意赅的、涵盖所有表达与意见自由事务的术语,通常也会牵涉到大众媒介。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宪法条款,虽然这些条款通常都是以公民权的概念来表述。第一修正案的规划倾向将政府视为自由的首要敌人,并且与自由市场下的自由媒介概念关系紧密。2、基本主张(1)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2)大众传播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3)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3、自由主义传播体体制的缺陷(1)自由主义最抗拒的事情是政府对大众媒介的控制,但实际上这种控制不得避免。美国新闻业被认为是“第四势力”,但美国政府仍然会通过硬性调控(如战时的新闻审查、保密制度、对刑事诽谤与煽动叛乱的惩戒、对媒介广告和广播电视的特殊管理等)与软性调控(如政府公关、笼络新闻界头脑人物等)来影响传播内容。(2)经济控制远比政府的控制对美国大众媒介施加的影响更为有力。商业化的大众媒介以追逐利润为最终目的,导致内容低俗和手法煽情,忽略了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反而去管组鸡毛蒜皮之事;有时新闻记者会侵犯个人隐私权或其他权利;更有甚者,大众传播的老板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利用手中的工具捏造事实,挑动情绪,导致社会动荡乃至战争。(三)社会责任主义传播体制1、背景:垄断阶段、大众媒介滥用出版自由的现象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竞争日益加剧,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单一化也愈加严重,传播业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社会不满。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传播业只能危害社会,传播工作者应该担负起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1)自由主义反对政府的控制,却忽略了商业力量的侵蚀;(2)自由主义体制重视新闻业自身的自由,却忽略了社会公众及个体的权利。(3)自由主义体制对市场的倚重过大,却忽略了垄断造成的不良影响。2、“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源于美国,是20世纪40年代时由“新闻自由委员会”提出的,《一个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是其标志性著作。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置正义和品味于不顾。3、基本思想(1)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当天事件的论述,说明事件的意义;(2)全面(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3)正确(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4)及时(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4、措施(1)他律。宪法、法律、规范和一定的政府管制的约束。受各种社会团体、学术力量的批评和制约。(2)自律。职业行为规范;提高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承担能力。在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间尽力取得平衡。5、社会责任论的缺陷对媒介履行责任的积极性过于乐观,低估了利益驱动和传媒竞争的力量。(四)社会主义传播体制1、背景:社会主义传播业是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后,在无产阶级报刊基础上走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传播理论之上,直接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有关。2、社会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1)新闻及传播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及实践;(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社会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文化、技术的发展(4)传播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物质生活关系的反映,具有政治性、阶级性;(5)社会主义传播业包括国家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及属于政党机关的报刊物、属于人民团体的报刊和属于国有企业的报刊等等。3、苏联共产主义传播理论集权主义传播理论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呈现出特有的形式。前苏联共产主义传播理论就来源于集权主义的传播理论。(1)理论基础社会是最重要的,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最终目标仅在于完成社会的永恒发展。因此,个人与社会必须有统一性,在一党专政之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冲突、没有不同意见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不应该有异见,辩论、批评是暴乱与无政府状态的体现,甚至“折衷”也是懦弱的表现。只有经过马克思解释的“正确立场”,才是大众所应该维护和发扬的。(2)主要内容公有媒体是国家的重要工具之一。真理是唯一的,而且只有一个发言人,即党或党的领袖。(3)与传统集权主义的区别A传统集权主义对大众媒介的作用采取一种消极限制的态度;而前苏联共产主义则积极地规定大众媒介的传播责任与功能。B“维持现状”是传统集权主义下的大众媒介的责任;而前苏联共产主义中的传播事业则负有“完成某种特定变革”的重任,例如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宣扬本国制度的优越性。C大众媒介在传统集权主义中,只是一种“受控制的媒体”;而前苏联共产主义的大众媒介则是“计划化的媒体”,它如同国家的军队与钢铁工厂,是经过政府的整合与计划,为党或国家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

小结:传播制度理论评析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来的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北美观点提出来的传播制度理论应该不断修正与更新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也值得商榷传播事业由谁主办传播媒介为谁讲话以什么形式(政治的或非政治的)讲话新闻媒介能否不受控制而自由地讲话第二节传播者与把关社会制度和国情因素影响了传播体制,传播体制制约了传播者的行为。作为个人和组织的传播者,又对传播过程施加了什么样的控制呢?一、把关人和把关1、把关人和把关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2)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1)卢因1947《群体生活渠道》首先提出“把关人”概念,又称守门人(GateKeeper)。“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XI、怀特的守门人模式NN1N2N3N4N1N4N2`N3`M(2)怀特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怀特(White)《把关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1950),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时,验证和扩充了卢因的理论,揭开了“把关人”研究的序幕。怀特对某报电讯编辑接收到的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国际社)一周内的稿件选用情况的研究表明:(l)只有10%的电讯稿被选用;(2)电讯稿在内容上比例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全国性政治新闻和人情味、趣味性新闻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二。分类通讯社来稿(%)采用比率(%)犯罪灾害政治(州)(全国)人情趣味国际性(政治)(经济)(战争)劳工全国性(农业)(经济)(教育)(科学)4.43.419.2(4.7)(14.5)35.022.5(15.1)(3.4)(4.0)5.59.9(2.5)(2.5)(3.2)(1.7)3.23.422.6(6.8)(15.8)23.223.7(13.6)(4.5)(5.6)5.518.5(6.0)(3.3)(4.3)(4.9)总计那么,电讯稿中有90%被舍弃、淘汰,其原因又是什么呢?怀特询问值班编辑得知有两大理由:(1)不值得登(占被舍弃稿的40%)在“不值得登”的具体理由中,有许多为“主观”理由,即编辑个人认为不该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