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诗意地栖居栖居·文艺·语言重读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札记_第1页
人的诗意地栖居栖居·文艺·语言重读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札记_第2页
人的诗意地栖居栖居·文艺·语言重读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札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诗意地栖居栖居·文艺·语言重读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札记

对存在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海氏关于“诗意的栖居”的思索来源于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本意在于通过诗与思的对话来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存。如何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以栖居,文艺和语言为主要支点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一般人眼中,栖居多指住房,劳作,功名利禄和消遣娱乐等物质层面上的东西。但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说的是人的栖居,是人的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并非描绘人的居住或曰生存状况,因为它并没有断言栖居意味着占用住宅,也没有言明诗意完全表现在诗人想象力的非现实游戏中。这为我们思考栖居的本质打开了一道缺口,既然栖居并非实指,也不完全排除想象力的游戏,那么也许两者是相互包容的,即“栖居是以诗意为根基的”。海德格尔并进而指出,“如果我们真的作此猜断,那么,我们就必得从本质上去思栖居和作诗,……我们势必要放弃通常关于栖居的观念。”至此,问题的关键是,栖居的本质是什么?海德格尔没有做出明晰的回答,只是给我们开了一扇窥视的窗而已:“当荷尔德林谈到栖居时,他看到的是人类此在(Dasein)的基本特征,而他却从与这种在本质上得到理解的栖居的关系中看到了‘诗意’”。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诗意”已经出现了多次,显然,海德格尔的意识中,栖居的本质不是指实在的生存状况,更不是指存在者本身,而是指一种生存的方式,“诗意”的生存方式即其中之一。海德格尔关于栖居本质的探索还体现于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思考上。他认为,天空与大地“之间”被分配给人,构成人的栖居之所,而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贯通与敞开——维度则是人的本质所在,因为,在这样一种天地贯通或曰维度中,“人才根本上成为人”。也就是说,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论何人,不论贫富贵贱,他都占有一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神圣的。人的这种本质的均一性和神圣性排除了杂念,清除了各种世俗因素的干扰,成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本真,也即一种诗性或神性存在。人可以诗性地栖居。关键是,通往诗意之路又在何方?一般而言,栖居既包括物质层面上的存在,也包括精神意义上的存在,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正是这种包容与统一为诗意留下了空间,也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线索:“而如果说在今天的栖居中,人们也还为诗意留下了空间,省下了一些时间的话,那么,顶多也就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或者,人们就把诗看作文学的一部分。”即,人们可以在文艺活动中或是诗歌创作中实现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认为,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们无所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耽于想象,仅有想象被制作出来。而作诗作为本真的让栖居可以通过筑造达到栖居,因为“作诗,作为让栖居,乃是一种筑造。”作诗与筑造是什么关系?它是筑造众多方式中的一种。物质层面上的筑造如农民对生长物的培育,建筑物和作品的建造以及工具的制造等是栖居的一个本质结果,但不是栖居的原因或基础,只有当人已经以另一种方式——文艺进行筑造了,并且正在筑造和有意去筑造时,人才能够栖居。不管作诗和筑造两者名称有何不同,其实质都指向同一个东西——栖居。从栖居的本质和栖居与作诗的关系看,文艺是诗意栖居的本质要求。本体上说,诗意乃栖居的本质之一,因为一种栖居之所以是非诗意的,是由于栖居本质上是诗意的,正如人必须本质上是一个明眼人才有可能成为盲人是一个道理。表现形式上说,诗意一般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歌创作则完全是诗人才情的展现和对非现实的想象的一种结果,其本身多数时候并非一种功利行为,而诗人恰恰在这种非功利行为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价值的确证或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才如是说:“‘……人诗意地栖居……’,也即说,作诗才首先让一种栖居成为栖居。”人通过作诗而达到栖居,那岂不只是诗人的专利,这与人可以诗意地栖居岂不相背?海德格尔认为,人本质上是天空与大地“之间”贯通与敞开的维度,作诗的尺度则是神性!而“神性乃是人借以度量他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的栖居的‘尺度’”。因而作诗就是一种“神性”。每个人都可以度量自己“栖居”的尺度,也即人人都可以借“神性”来度量自身,既然作诗的尺度也是“神性”,人也就在度量自身的同时“作诗”了。从而,人通过“作诗”达到诗意的栖居了!人通过“作诗”达到诗意的栖居,他又从何处获得关于栖居与作诗之本质的消息呢?“人只可能在他由以接受这个要求处取得此要求。人从语言之允诺(Zuspruch)中接受此要求。无疑地,只有当并且只要人已然关注着语言的特有本质,此事才会发生。”也就是说,人只有从语言中才能获得关于诗意栖居的消息,语言成了海德格尔思索人之存在——诗意栖居的第三个支点。语言为何?在海氏的意识中,语言同存在属于同一层次概念,就其所指来说,它具有工具性质,是作为人的活动表达的工具或媒介,就其所思来说,则是至大至深的“大道之说”,乃是一种“道说”,海氏所指的语言主要是后者,即“道说”。海德格尔虽然承认语言的工具性质,却不喜欢将语言降为单纯的印刷工具,更否认人是语言的主宰者,认为这颠倒了人与语言之间真实的支配关系。他认为“语言即是:语言。语言自己说话”(meSprachespricht)、“语言首先并且最终地把我们唤向某个事情的本质。”比如,我们谈论某个事物,并不是我们怎么说,事物就成个什么样子,而是语言里所凝聚的事物是个什么样子,语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就只能那样来描述那个事物。人说话,显现的却是事物!当然,海德格尔认为并不是任何一种任意地被把捉的词意上的语言已经直接而确定地向我们提供了事情的透明本质,而是在作诗之要素中说话的道说。道说(sagen)对人的诗意栖居影响甚巨。“道说(sagen)在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中叫sagan,意思就是显示(zeigen):让显现(erscheinenlassen),既澄明着又遮蔽着之际开放亦即端呈出我们所恋爱的世界。澄明着和遮蔽着之际把世界端呈出来,这乃是道说的本质存在。”道说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而是澄明与遮蔽之际的显示,让显现。作为本真的说,道说将我们的世界端呈出来,澄明的事物和遮蔽的事物各归其所。而要使语言关涉于我们并使我们自己进入语言之本质的敞开领域,我们就需要进入“地带”,“这个地带决定大地和天空成其为世界地带(Weltgegenden),因为它使大地和天空,深处涌动和高远的力量相互遭遇。”恰恰是这个地带构成了人的栖居之所,其间的贯通形成了人存在的本质——维度,道说因而也是一种诗意或神性的言说。一位诗人越是富有诗意,他的道说便越是自由,他进入栖居之可能便越大。海德格尔关于人之存在之思是一种哲学之思,也是一种诗性之思。他从前辈哲学家中吸取了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又从荷尔德林诗歌中获得了灵感,形成哲理与诗意互渗。在无甚诗意的年代,尤其在经历残酷的战争洗礼后,海德格尔跳出了时间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