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内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主题中的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教学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法”指什么?“家规”指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出“法律”和“道德”。2.出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3.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对于道德,你又有哪些认识?4.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不同的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5.揭示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板书)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法律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2.讨论:开展“法律大家谈”活动,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引出: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3.提问: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保护了我们哪些权利?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需要我们履行哪些义务?4.指名学生交流5.教师小结:(出示图片)通过刚才的讨论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既保护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活动二: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1.过渡语: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样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2.出示案例:比一比,法律和道德、纪律的产生方式、违法后果、调整对象和范围。(小组讨论)3.提问: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认为道德有没有用?4.小小辩论会:将分别持有道德有用和道德无用的学生代表分为两组展开辩论。5.教师小结:法律与道德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遵守道德、纪律与遵守法律同等重要。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2.小组竞答:把学生代表分为婴儿、少年、中年、老年四个小组分别竞答,引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既“法律无时不在”。3.法律无处不在:通过不断变换场景,指名提问都会出现哪些法律事件。4.小采访:请采访一位你的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例如:我的姑姑是教师、我的叔叔是工人等等。5.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民法、刑法、行政法。通过连线小游戏,出示情景让学生与三大法进行连线,学以致用,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他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四、总结延伸1.总结本课内容。2.布置课后延伸作业:利用网络去查询与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板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效果分析本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本节课学生从情景模拟的过程中,了解到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的内容。“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了解了法律的内涵,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在“法律与生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法律作用大”这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内容已经理解并掌握,能够自主完成随堂测验,正确率较高。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主题中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生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法律作用大”这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一部分“法律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对法律的权威、强制力有一定了解。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点与练习题附答案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4.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5.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6.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7.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8.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9.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10.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1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责任。1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班级____姓名____考号____一、填空题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____,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___、____等。2.过马路时,我们要遵守_____,在公共场所,要___、___,借了别人的东西,要___。3.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___和___。所有社会成员都要___,依法行使自己的____,依法履行自己的___。4.___、___,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____。5.___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___。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___作出公正的处理。

6.___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___,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民法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3.行政法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4.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5.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法律无关。()三.选择题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下列属于义务的是()人身权B.受教育C.遵守交通法规2.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下列孝敬老人的行为正确的是()A.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B.赡养老人是大人的事,与小孩无关。C.赡养老人只要给足老人生活费就可以了。3.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的是哪部法律()A.刑法B.民法C.行政法4.小明和妈妈从超市花58元买了个热水壶,可是这个热水壶并不保温,当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交涉时,超市以他们已经使用为理由,不给退换,这时哪部法律会保护小明妈妈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5.小亮在上学途中被从楼上掉下来的花盆砸伤了肩膀,针对此事,你认为谁的观点有道理()A.奶奶说:“以后可千万加小心,这次就自认倒霉吧!”B.爸爸说:“这准是老李家的熊孩子扔的,我明天就去找他们算账!”C.小亮说:“我们刚在道德与法制上学的法律知识,我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小明的爸爸中午喝了一瓶啤酒,还开着车去上班,交警会依据哪部法律制裁他的违法行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四.把下列情境与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1.每周一升旗时,全体师生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2.小华考取教师资格证后,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3.小明经常喊他的同学小亮为“瘸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4.学校门口的墙上,禁止张贴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精品教育资料文库.五、简答题1.刑法的作用?法律保护我们成长,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我国的法律有哪些?(8分)3.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答案部分一、填空题1.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2.交通法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及时归还3.强制力权威性遵守法律权利义务4.道德法律缺一不可5.法律制裁法律6.法律法律武器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C2.A3.A4.A5.C6.B四.把下列情境与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1.每周一升旗时,全体师生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2.小华考取教师资格证后,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3.小明经常喊他的同学小亮为“瘸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4.学校门口的墙上,禁止张贴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了解法律的特征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让学生观察与法律有关的生活现象,了解自己对“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程度,激发起进一步学习、了解法律的兴趣与需要。认知结构方面,法律对学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对“法律是什么”,“未成年人有什么合法权益”等问题,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但他们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如果一开始学习就碰到非常抽象的法律概念,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楚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学上值得重视的问题。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课堂氛围活跃,本人上课有激情,说话抑扬顿挫,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大胆,教学内容详细明了,案例分析透彻,重点和难点突出,唯一一点不足就是活动少一点,这需要以后继续加强的。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