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苏州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苏州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苏州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苏州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库独家】(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3.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其作品的原作者是()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张择端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地 B.B地 C.C地 D.D地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6.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10.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时期主题词1894—1921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年开天辟地,渐趋成熟1949—1956年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13.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14.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B.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16.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近年来美国教育部把《共产党宣言》公布为“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该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到()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7.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18.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 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 D.科索沃战争19.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上述评论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呈现的趋势是()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 D.文化多元化12B20.下表是一份世界历史名人简历。据此判断,他的中文译名应是()照片姓名AlbertEinstein国籍美籍德国身份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名言“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就相对论的提出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A.伽利略 B.牛顿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明朝统治者推行八股取士都是为了强化思想控制。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24.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25.1939年,德国进攻荷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莫斯科保卫战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复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你判断以下表格设计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代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原子弹、电子计算机新的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太阳能、生物能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28.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9.14—16世纪,欧洲运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思想解放;18世纪,法国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6分)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梁启超《世界伟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3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材料三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台湾)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周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2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2分)32.(6分)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下列图文、表格材料: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年份国家类别197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摘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2分)(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2分)一、单项选择题1.B石斧是原始社会用于砍伐的生产工具,耒耜是原始居民用来耕地的农具,这两种工具都反映了原始农业的相关历史信息,故选B。A、C、D均与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不符,应排除。2.C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据此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故选C。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内阁制最早出现在明朝,故排除此三项。3.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作品,故选D。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都与题干中的“北宋画家”不符,应排除。4.A从材料信息“元史”“至元二十五年”、“宣政院”,可知元朝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结合地图可知,西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即A地,故选A。评析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相关知识,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图文结合并掌握元朝对西藏进行统治的措施。5.B我国在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故B结论不正确,选B。6.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项。B项解读错误在于“走出”,应为“走向”;C、D两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项。7.D阅读材料,从材料信息可知,其顺序为“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为: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辛亥革命(改变政治制度)—洋务运动(发展经济、技术)。故选D。评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8.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纲领。故选B。9.C①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②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③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期,④颂扬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业绩。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故选C。10.D1949—1956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西藏和平解放、“一五”计划顺利实施、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所以,“民族独立,获得新生”能正确反映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D项。A、B、C三项反映的时期均与题干要求不符,应排除。11.C阅读材料,从材料信息“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故D项错误;A、B两项均是“毛(泽东)及其同僚”为“实现农业奇迹”而采取的组织方式,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故选C项。评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着重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和影响的认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能理解、掌握新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和影响是解题关键。12.B1980年,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和突破口,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A、C两项属于对内改革;D项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故选B项。13.C观察曲线图,建交最高峰出现在1972年。这一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的建交高潮。A项发生于1955年;B项发生于1971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D项中“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故选C项。14.A哥伦布发现了新航路、新大陆,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即“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②③正确。同时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因此是“种族日”,又称为印第安人的灾难日,①正确。故选A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从此以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出现交汇,故④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三项。15.B美国独立战争的革命任务就是要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而英法不存在摆脱殖民统治的任务,故选B项。A项是《权利法案》的特点;C项是《人权宣言》的特点;D项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均排除。评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分析比较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牢固掌握和准确理解基础知识。16.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阅读该宣言不能了解到其经验教训,排除③。故选A。17.D20世纪30年代,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这一过程中,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于1861年;B项实施于苏俄国内战争时期;C项实施于20世纪20年代,故A、B、C三项反映的时期均与题干要求的快速增长的时间段不符,应排除。18.C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典型事例是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阅读材料,由关键信息“美国”“苏联”“古巴”“俄国人的原子弹”可知,题干情景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故选C项。柏林危机发生在德国,越南战争发生在亚洲,科索沃战争发生在苏联解体之后,且都不涉及核战争,所以A、B、D三项均应排除。19.A阅读材料,从材料信息“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巨人,日本……巨人,俄罗斯……巨人,欧洲……巨人,中国……巨人”,可以判断是指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为经济或文化发展趋势,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不符,应排除。20.D结合教材准确识别图片人物,或者从图表信息“美籍德国”“物理学家”“名言‘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相对论的提出者”,都可分析判断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项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B项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自然科学的奠基人;C项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故选D项。评析本题考查世界历史上杰出科学家的相关知识,并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迁移能力及读图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能从图表中得出有效信息,并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二、判断题21.A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明朝统治者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使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以此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22.B题干内容将土地改革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混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解答这一题型,要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另外在审题时对材料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应细心阅读,仔细辨别、判断。23.A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愿,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24.A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而华盛顿体系则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25.B该题考查二战基础知识。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中的一次会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评析本题考查有关二战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难度适中。解答判断题,关键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熟记于心,另外在审题中要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和所掌握的知识逐一对比,判断正误。26.A该表格归纳总结了三次科技革命,涉及开始时间、时代标志、主要发明、新的能源等。所列知识正确,表格设计合理。三、填空题27.答案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解析回顾所学进行作答。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28.答案五年计划市场经济解析回顾所学进行作答。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解题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29.答案文艺复兴启蒙解析回顾所学进行作答。解题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思想解放;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30.答案(1)主张:“仁”。(1分)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1分)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1分)(3)评价: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