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_第1页
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_第2页
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_第3页
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_第4页
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研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在这种技术上,优惠待遇是所有高科技行业的秘密。技术方便,工作方便。这比简单的技术开发更便宜。48岁的张旭辉,是深圳一家通信公司的创始人,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技术研发,2005年开始投身商界,地地道道一个流淌着“技术血液的商人”。从研发公司起家,为各手机厂商提供软件方案,冲杀两年之后,张旭辉发现,在这个号称技术决定一切的高科技行业里,便宜才是横行市场的秘诀,技术便宜、人工便宜,做整机比单纯技术研发赚得更多。中国人多,即便是微薄的利润,只要占领了市场,打一场“人民战争”就能赚个满盆钵。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活下去”的秘诀。“敢于走上层路线的企业,如果有本事玩到欧美就能活,在中国,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技术研发与业务运营2004年,手机开始风靡全球,中国的手机产业借势崛起,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60%的份额,波导、夏新、康佳、TCL等国产手机的风头一时无两。“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处处可见。整个团队研发人员占了大多数,最初的3个月,不停在烧钱,300万很快就花完了。“研发烧钱,没玩过的人不知道多么惊险,小企业玩不起啊。”张旭辉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最多还能再熬3个月,如果产品还搞不出来,我看就完蛋了。”有了技术就有了钱,熬过6个月后,张旭辉的第一个技术方案面市,“第七个月,我们就赚钱了”。一个30多人的小公司,一个月就赚回了600多万。“九死一生”,张旭辉觉得自己终于熬过来了。搞技术研发,风险高投入多,但钱来得也快。张旭辉决心集中精力做技术,他把目标投向了东南亚市场,“国内市场太复杂了,我们涉猎不多,没有经验,面对海外客户比较简单”。2006年6月,张旭辉在香港成立运营中心,强力开拓海外业务。市场的开放,是中小企业实现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无数的山头倒下之后,新的山头迅速崛起,“铁打的市场、流水的企业”,这就是中国商业的现实。就在张旭辉大举开拓海外市场之时,国内的手机厂商正在经历一场生死之战。2004年之前,中国实行手机牌照制度,生产手机的均为国字号,民营企业很难进入。2004年,国家逐步放开手机市场,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市场一下子活了起来”,张志宏担任张旭辉公司的财务总监,他认为市场的开放,给了中小企业实现创造力的空间。从2004年开始,民营手机厂商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奋战在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那一年,除了活跃的市场,给张志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国有企业的倒掉。2005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忙着清理库存,波导、夏新、TCL全线亏损,业内盛传国内手机库存至少有200亿元。“康佳清理了10多亿的库存,之前赚的钱转眼间全赔进去了!”张志宏对扩大生产相当谨慎,“小企业经不起这样的亏损,大量企业冲进这个行业,几年内一定会有大批企业被迫退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财务,慢慢来。”每一轮的技术更新都会淘汰一批中国企业,当我们正为自己的奋起直追欣然自得的时候,欧美的“创新性企业”又推出新技术,我们只能再度回到起跑线上开始下一轮的追逐。因此,当众多中小企业涌入这个市场的时候,那些“创新性企业”已经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转向下一个战场,留下一群企业为了博取少得可怜的利润而互相厮杀。“赚得少没关系,活着就好。”张志宏说。国有手机企业日薄西山,主力研发团队纷纷出走,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成为这些英雄们的栖息之地。江湖上传说,TCL手机研发团队有27座山头散落在外,其中就有一座“山头”加盟了张旭辉的公司,成为研发的核心力量。东南亚市场:国外市场开放,竞争激烈2006年2月之后,张旭辉的研发团队不到两个多月就能推出一个新产品,而国有企业需要半年。国内手机市场陷入停滞,张旭辉的海外之路反而顺风顺水。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手机出口的主力市场,大部分厂商都是从东南亚开始走向世界,能打入欧美市场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见。张旭辉走的也是东南亚路线,“这些国家电信市场开放,运营商很多,竞争激烈,只要产品有优势就能有一席之地”。张旭辉认为东南亚市场自由度高、准入门槛比较低,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制造了不少机会。市场开放,竞争也激烈,企业必须靠产品才能活下去。张旭辉第一次回访客户去了泰国,“在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琳琅满目。”他对泰国市场上手机品种的丰富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危机,“回国之后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立足,国外市场太丰富了,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特性最终将会被淘汰。”2007年下半年,张旭辉团队研发出基于GSM和CDMA的双卡双待手机软件,以适应不同网络运营商的需求。2008年,支持数字电视的双模手机软件和主板上市,张旭辉的海外事业越干越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手机创造了机会。廉价兼具娱乐性,中国手机在海外的低端市场很受欢迎,除了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也被攻破。“那时候全世界的华人都在买中国手机,随便一款机型,放到唐人街,就像蝗虫一样,迅速四散到各处。”一位业内人士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零库存。”在海外市场,张旭辉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他常常笑称,本来是主攻第三世界,却一不小心卖到第一世界去了。技术基础:自主研发,不投产品产业线越接近渠道,离消费者越近,利润越高。2008年,中国山寨手机的疯狂和高利润让张旭辉觉得做研发赚的太少。在手机产业链里,高端研发领域,芯片由欧美公司控制,内存被日韩公司控制,这两块利润最高。台湾企业,例如联发科(MTK)通过整合芯片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可获取40%左右的利润率,而像张旭辉这样的中国公司,只能在MTK和高通芯片的基础上做应用型研发,提供手机软件方案和主板设计,利润率并不算太高,中国的研发只是进入了“伪上游”。而朋友在欧洲的遭遇,令张旭辉清楚认识到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弱点,他有了在国内做手机的想法。他的一个做手机的朋友,带着全线产品去德国慕尼黑参加电子产品展,还未等到开展,手机就全被没收,“应该是侵犯知识产权了吧,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技术,国外法律规范,没被罚钱就算不错了”。张旭辉觉得中国企业这些三脚猫的功夫不长远,但为了追求技术升级投入巨资做芯片研发更是笑话。“那是烧钱的游戏。”财务总监张志宏说,这种大项目在中国只能靠国有企业。自主研发,既没有资金保障也没有法律保障,“花了一大笔钱做研发,还未投入生产,市面上就有了相同的东西,你说谁敢投这个钱”?张志宏觉得,做研发,有时候得靠点信念,更需要法律的完备,保障资本的高额回报。既然暂时无法进入产业链的上游,那就努力接近消费者。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现实抉择,尽可能多地扩展产业线,技术上难以升级,就在制造和营销上努力,能够做到产品升级已属不易。2010年,张旭辉开始运作自己的品牌,正式进军国内手机市场。不在上市,资本主导力量:“零”不能充分利用从2004年到2010年,由于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手机产业链在中国迅速聚集,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一对夫妻,只需要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转一圈,就能采购到生产手机所需的全部零件,回家就能组装出一台手机。除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该有的都有了,但品牌的诞生非一日之功。谈话中,张旭辉反复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似乎在提醒自己别砸太多钱,“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钱要慢慢烧。张旭辉不缺钱,所以花钱特别小心。他是一个谨慎踏实的商人,公司从创立自今未向银行贷过一笔款,“财务相当稳健”。张志宏目前正忙着准备公司IPO上市计划,却发现公司的信用为零,“没贷过款当然就没信用啦”。如果不是为了上市,张旭辉还是不会向银行借钱,“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前三四年主要是打市场,没想过一下子赚大钱。”今年下半年即将启动的品牌宣传计划,张旭辉准备先期投入1000万。“这可能还不及朵唯、OPPO一个省的月预算”,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保守的市场推广计划,但像OPPO那样一下子砸几亿去做市场,也不是张旭辉的风格。此前,张旭辉从未在国内卖过手机,销量为零,这个“零”的起步并不容易,用张旭辉自己的话说“完全不知道客户在哪里”,连广告都不知道怎么投。他可能需要一个确定的市场信号,钱不能白花。对中小企业来说,做研发和做市场都是烧钱的游戏,即便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低端路线,市场推广也花费不菲。波导狂轰滥炸的广告战略,并未获得良好的品牌认可度,农民嫌贵、白领嫌土,大量的广告投入之后没有销量的明显提升,最终导致巨额亏损。张旭辉的谨慎不无道理。产能追求高效市场在哪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对此一无所知。在中国商界,像史玉柱和马云一样,特别善于发动“人民战争”,抢占二三线市场的商人,被视为常胜将军。无数成功的案例,不断教育中国商人:“便宜才是硬道理,只有便宜才能占领市场。”这就是中国市场的制胜法则。“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套用林肯的这句名言,“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市场对产品的最大要求是便宜,企业便生产便宜的产品,这是市场规律下企业的正常选择。谈话中,张旭辉不停拿自己的手机敲击桌面,似乎想证明他的手机很结实,和诺基亚一样耐用。国内大多数的手机厂商,为了活下去,必须做出更便宜的手机,才能给渠道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卖得多才能赚得多”,因此,扩大产能追求销量是中国手机企业的另一个怪圈。但亲历过2006年国有手机企业大出血清理库存,也目睹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企业订单往下掉的灾难,张宏志对扩大产能持保守态度,“三五天没一个客户上门,多少工厂的流水线就躺在那晒太阳”,制造成本扩张成为企业的潜在危机,应该通过控制产能增长速度来防范这种风险。因为便宜,所以必须依托于量的支撑,这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日本的消费者以挑剔著称,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培养出品质优良价格高昂的“日本货”;美国消费者要求实用和价格适中,因此培养出规模化企业和性价比高的“美国货”。因为中国人的勤奋和规模化效应,中国曾一度被分析师们看好,认为中国独特的市场能够培育出既有日本品质又有美国价格的“中国货”,但尚在萌芽之中的中产阶层已日渐萎缩,中间市场无法成长,中国企业要不在低端市场徘徊不前,要不在走向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中国货”的命运不应由企业独自承担。此时的张旭辉,还在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眼见波导成为国产手机的老大,“我觉得中国的手机行业起步了,这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