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药士-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单选题]1.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Css与k0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江南博哥)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E.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药代动力学特征。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时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k0(1-e-kt)/Vk。式中:k0为零级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Css=k<su<sup="">b>0/Vk,即Css与k0成正比。稳态时体内血药浓度恒定,体内药量Xss=k0/k,fss=C/Css。所需半衰期个数n=-3.323lg(1-fss)=6.64。故本题答案应选D。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2.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kB.Km,VC.K,VD.K,ClE.Km,Vm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dC/dt=VmC/(Km+C)式中:-dC/dt是物质在t时间的浓度下降速度,Km为米氏常数,Vm为该过程的理论最大下降速度。其中Km和Vm是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故本题答案应选E。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3.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个半衰期为1/2,两个半衰期后:1/2×1/2,三个半衰期后1/2×1/2×1/2=1/8。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4.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B.在一个剂量间隔内(τ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C.是(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D.是(C∞)max除以2所得的商E.与(C∞)max与(C∞)min无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系指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给药间隔时间τ内,药-时曲线下面积除以τ所得的商。它既不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也不是其几何平均值,仅代表(C∞)max与(C∞)min之间的某一血药浓度值。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5.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清除该药99%需要的时间是A.6hB.12.5hC.23hD.26hE.46h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已知k=0.2/h、C=1%C0,带入公式C=C0*e-kt,得t=23h。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6.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中,用于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的参数是A.Km/VmB.Vm/KmC.Km*VmD.KmE.Vm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非线性药动学可采用米氏方程拟合动力学过程,方程为:-dC/dt=Vm*C/(Km+C)。式中,C为血药浓度;Vm为药物体内消除的理论最大速率;Km为米氏常数,它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7.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正比关系B.药物半衰期保持不变C.给药剂量与AUC不成正比关系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E.容量限制过程的饱和,会受其他需要相同酶或载体系统药物的竞争性影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正比关系;②给药剂量与AUC不成正比关系;③药物消除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变化;④容量限制过程的饱和,会受其他需要相同酶或载体系统药物的竞争性影响;⑤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8.可以采用首次给药负荷剂量的药物类型是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中速消除类药物(t1/2=4~8小时),如茶碱为4-7小时,此类药物多采用按t1/2作为给药间隔时间用药。为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可首次给以负荷剂量。该给药方案可以使血药峰谷浓度波动在最小范围内,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减少晚上至次日晨由于服药时间间隔过长而引起血药浓度下降过大。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9.下列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的药物C.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D.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E.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对于临床上药效易于判断且能定量测定,药物治疗浓度范围很大以及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不需要进行TDM。如抗高血压药物,可通过观察血压的变化判断降压药的疗效。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0.在临床上,TDM(治疗药物监测)使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具有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C.怀疑患者药物中毒D.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E.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临床上,TDM的使用指征包括: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2)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3)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4)怀疑患者药物中毒;5)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6)合并用药;7)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8)成分不明的药物;9)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1.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有A.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t1/2、Cl等)发生显著改变B.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不相关C.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线性关系D.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与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比率不发生变化E.药物体内按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符合非线性药动学的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度常数与剂量或浓度相关,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未能呈现线性关系,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也发生显著改变,即表现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达稳态时的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0-∞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C.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于稳态的AUC与给药间隔的比值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既不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也不是其几何平均值,仅代表(Css)max与(Css)min之间的某一血药浓度值。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系指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给药间隔时间τ内,药时曲线下面积除以τ得的商,其公式如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X0/K×V×τ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3.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两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A.40μg/mlB.30μg/mlC.20μg/mlD.15μg/mlE.10μg/ml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X0,本题X0=200mg,V=5L。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C0表示。C0=X0/V=200mg/V=5L=40mg/L=40μg/ml。根据公式:lgC=(-k/2.303)t+lgC0得:lgC=(-0.3465/2.303)×2+lg40=1.30C=20μg/ml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4.下面哪些参数是混杂参数A.kB.α,βC.F0D.γE.K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时,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式中α和β为混杂参数,k为消除速度常数,Km为米氏常数。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单选题]1.肾功能轻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单选题]2.肾功能中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单选题]3.肾功能重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轻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1.5~2倍;肾功能中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2-5倍;肾功能重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10-1/5,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4.t1/2=4~8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超快速消除类药物(t1/2≤1小时);快速消除类药物(t1/2=1-4小时);中速消除类药物(t1/2=4~8小时);慢速或超慢速消除类药物(t1/2≥8小时)。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5.t1/2≤1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6.t1/2=1~4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单选题]7.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单选题]8.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宽叶虎尾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Starter Unit - Getting Ready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Unit 1 School Lesson3(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一年级上册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复合纤维过滤毡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全面解析纺织机械试题及答案
- 11白桦(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专业知识储备确保Adobe考试成功试题及答案
-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行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复习资料多样化提升2024年Adobe考试成功率试题及答案
- 思维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电力需求侧灵活性系列:钢铁行业灵活性潜力概述
- 产房人文关怀护理课件
- 医师三级查房课件
- 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 第6章 参数估计(Python-1)
- 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密度计》教案
- 物理学通俗演义
-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课件《小水珠找家》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人生》课件
- 《童年》读书分享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