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①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②实验设计(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第一组第二组图示条件相同的单侧光照射处理a组:不作处理,保留胚芽鞘尖端c组:用锡箔帽子把尖端罩上b组:去掉胚芽鞘尖端d组:用锡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自变量0尖端的有无0尖端是否接受光照现象a组:向光弯曲生长c组:直立生长b组:不生长、不弯曲d组:向光弯曲生长结论向光性产生的有关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生长与否取决于尖端的有无;胚芽鞘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部分③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的实验(3)拜尔的实验第一组第二组第一组第二组图示图示条件相同的单侧光照射条件0黑暗中0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在胚芽鞘尖端和伸长区之间插入琼脂片处理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现象不生长、不弯曲向光弯曲生长现象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伸长区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的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图示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小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现象胚芽鞘会朝琼脂块对侧弯曲生长0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这种物种命名为生长素注:琼脂块的作用是收集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自身成分对实验的干扰。(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区别:生长素:属于植物(动物/植物)激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属于动物(动物/植物)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垂体产生。2.胚芽鞘向光性实验归纳①生长素合成部位:胚芽鞘尖端。②生长素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伸长区)。③胚芽鞘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胚芽鞘弯曲生长部位: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伸长区)。⑤胚芽鞘向光性外因:单侧光照射;内因: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⑥胚芽鞘生长与否:取决于尖端下部能否获得生长素;⑦胚芽鞘生长弯曲与否:取决于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3.植物激素概念:继发现生长素之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4.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1)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即: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注意: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照,即有光、无光均可产生。(3)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有学者用向日葵、萝卜等作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材料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而向光面的生长抑制物质却多于背光一侧。于是他们提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5.各种处理方式对生长素运输与分布的影响(1)暗盒开孔类(2)云母片(玻璃片)插入类(注:生长素不能透过)现象:①直立生长现象:①直立生长②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左弯曲生长(3)切割移植类现象: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a=b+c,b>c向右弯曲生长a=b+c,c>b向左弯曲生长(4)锡箔纸遮盖类(5)旋转类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现象:①向中央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开孔处弯曲生长(6)幼苗横置类(7)失重类现象:①根向下弯曲生长现象:根茎都水平生长②茎向上弯曲生长特别提醒:①尖端是否产生生长素和产生生长素的多少,与光照无关,所以在黑暗的情况下胚芽鞘也能直立生长。②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因无重力作用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6.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过程: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运输:①纵向运输a.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②横向运输a.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主要因素:单侧光、重力等单向刺激。b.运输部位:尖端(如胚芽鞘尖端、根尖、茎尖等)。c.运输方向:向光侧→背光侧;背地侧→向地侧。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1)作用: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2)作用方式: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3)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即具有两重性。(4)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a.浓度:一般情况下,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b.器官种类: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c.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故可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庄稼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d.细胞成熟程度:幼嫩细胞比老细胞敏感。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以根为例:A′点浓度:表现为对根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分界点);A′点前浓度(低浓度):表现为促进生长;A′点后浓度(高浓度):表现为抑制生长。A点浓度:为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A点前: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AA′段: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点后: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注: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高低: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例如:B′点浓度,对根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芽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表现为促进作用。注意:①在太空中(重力为0),植物根、茎的生长不同于地球上,但生长素两重性的曲线仍适用。②抑制生长≠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8.顶端优势(1)顶端优势①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②原因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大量积累在靠近顶芽的侧芽附近。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适宜,生长较快。顶芽:生长素浓度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促进/抑制)生长极性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发育受到(促进/抑制)抑制注:生长素的运输有“就近运输”的特点,侧芽浓度高低为A>B>C。③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去掉顶芽。如棉花摘心可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升高/降低),促进(促进/抑制)其生长。(思考:上图去掉顶芽后侧芽A生长较快)应用:需要长高的植物(如木材):保留顶端优势;不要长高、需要侧枝较多的植物(如棉花摘心、烟草打顶、果树修剪整枝):去掉顶芽,解除顶端优势。1.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x)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说明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索完全不同。(x)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4.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6.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7.成熟组织中的生长素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8.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x)9.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实现的。(√)10.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x)11.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重力方向无关。(√)1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进人琼脂块的方式也是主动运输。(x)第二节其他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赤霉素:合成: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芽、幼根等分布:主要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生理功能:a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b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c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素合成:主要是根尖分布:主要分布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生理功能: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延缓叶片的衰老。(3)脱落酸合成: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生理功能:a抑制细胞的分裂;b促进气孔关闭;c维持种子休眠;d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乙烯合成:植物体各个部位分布:各器官、组织中都有,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生理功能:a促进果实成熟;b促进开花;c促进叶、花、果实脱落2.注意:(1)油菜素内酯已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3)能引起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现象(恶苗病)的激素是赤霉素。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控制。①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②在调控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③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是激素的相对含量:①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②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根、芽分化的影响: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利于芽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4.几种植物激素作用辨析(1)在生长方面: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在于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分裂素则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来促进生长。(2)在果实方面: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而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优点①含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②优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①种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a-萘乙酸(NAA)、矮壮素等。②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广,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③负面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应用生长素a-萘乙酸、2、4-D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用作农业除草赤霉素GA(赤霉素类)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青鲜素蔬菜贮藏中,抑制发芽、保鲜、延长贮存时间乙烯乙烯利①增加雌花形成率。②果实的催熟。脱落酸矮壮素防止作物徒长,促进结果。2.注意:(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植物激素只能在植物体内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利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作用时间长,且效果更稳定,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1)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需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3)对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4.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生长素类调节剂)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中,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不同。(2)实验过程(1)预实验的作用: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可为确定最适浓度打下基础。预实验时,设置对照组,用清水作为空白对照。(2)插条的选择: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的小灌木(如月季、腊梅等)的枝条,其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3)扦插枝条的处理:①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②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4)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这种处理方法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4)3.实验注意事项①插条选择: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②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两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浸泡法和沾蘸法,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的浓度较小则用浸泡法。③确定应浓度梯度:实验中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梯度的确定可查找有关资料或参考植物体内天然生长素含量,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此的基础上设计更合理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控制无关变量:实验中应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例如,如果要研究的是不同浓度药物的影响,处理的时间长短应该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该尽可能保持条件相同。5.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以香蕉为例)(1)实验目的:探索乙烯利对香蕉的催熟作用。(2)材料用具:若干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蒸馏水,塑料袋。(3)实验原理: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工业品为液体。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但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乙烯对水果有催熟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4)实验步骤:①将若干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浸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中,乙组浸在同等体积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1min);②取出香蕉,分别放入两只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置于25℃左右的阴暗处;③每日观察香蕉的颜色和成熟程度的变化。(5)预测最可能的试验结果:甲组比乙组先变黄,成熟得早。(6)对应实验结论:乙烯对香蕉有催熟作用。(7)实验相关分析:上述实验的单一变量为香蕉是否浸过乙烯利溶液。浸过乙烯利溶液的香蕉和浸过蒸馏水的香蕉进行对照是为了排除浸泡操作本身对实验的影响。本实验的对照形式为空白对照。把香蕉放入塑料袋中的目的是防止乙烯利分解成乙烯后逸散。把香蕉置于25℃左右阴暗处的目的是排除温度和光照对香蕉催熟的影响。(8)实验安全提示:乙烯利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乙烯利遇到明火可燃烧,需要注意防火。1.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x)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3.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x)4.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生长素。(√)5.植物激索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6.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表达的结果,光照、照、温度等条件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x)7.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8.1935
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这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x)9.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生长素的作用。(√)10.用赤霉
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x)11.细胞分
裂素是-
-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第四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光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①有些植物(如烟草和莴苣)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有些植物(如洋葱、番茄)的种子萌发,则受光的抑制: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即光照时间)有关。②没有光就没有器官的分化和形态的发生,如黄化现象(幼苗在黑喑条件下表现出茎细长、顶端成钩状弯曲、叶片小而呈黄白色的现象)。(2)光敏色素:植物具有的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3)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因为植物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所以说光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4)下图为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示意图,参照P106“教材图5-12”,图中甲、乙表示的物质依次是DNA、RNA,①过程表示光敏色素被激素活,结构发生变化;②表示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③表示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④表示翻译。(P106“图5-12”)2.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①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所生存的环境的意义是可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从而无法正常结果的情况。②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③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④年轮形成的原因: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2)重力①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体制
- 脊髓性肌萎缩的临床护理
- 脓性指头炎的临床护理
-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的健康宣教
- 渐冻症的临床护理
- 新质生产力中考政治
- 2025融资租赁合同融资与投资咨询协议
- 韶关高一地理试卷及答案
- 三亚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授权创作合同模板
- 培训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肝癌肝移植中国指南解读
- 2024版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后厨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5年
- 2024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大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
- 高血钙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 2023年版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解读
- 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猩红热知识科普
- 《中国服饰史》-沈从文等
- 【市质检】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