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_第1页
六下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_第2页
六下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_第3页
六下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_第4页
六下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材解析】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作品梗概”。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写梗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本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给学生提供了梗概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梗概,为习作作了铺垫。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写作品梗概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村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让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教村的第二部分。提示了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写梗概的关键。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所谓“主干”。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所谓“枝叶”。则是这本书细枝末节的内容。学生区别好“主干”和“枝叶”才能够写好梗概。“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写梗概的最后环节,通过适当删补内容,将概括出来的“主干”连接起来,让梗概内容完整,语意清楚,语言连贯。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评价标准足梗概能否让读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实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教学重点】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教学难点】如何写作品梗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引出习作主题1.(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同学们,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读过哪些书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1:我读过《西游记》。预设2: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预设3:我读过《爱的教育》。教师小结:这些书你会怎样介绍给同学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写作品梗概。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写作品梗概)。(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激趣,引出本节课习作主题,引发学生写作兴趣。)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素:学习写作品梗概,即读懂作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抓住主要内容提取“主干”,连贯地写出作品梗概。2.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1)(出示课件5)教师提问:请你读一读课本第38页的三项任务,思考从这些文字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三项任务都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2)(出示课件6、7)教师追问:我们怎样来写书的梗概呢?预设1: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预设2: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预设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教师小结:写书的梗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3)教师指名学生继续说说还有其他哪些习作要求。预设: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3.总结梳理,明确习作重点。(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1)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书的梗概。(2)掌握写梗概的方法。(3)向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忠于原文,把握脉络。抓住重点,筛选概括。语意清楚,连贯表达。)(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了解写书梗概的方法。)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1.(出示课件9)回顾课文中如何介绍梗概重温《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中的梗概,我们可以发现梗概往往语言简练、篇幅短小,没有细节描写,包含作品的主要情节,写作顺序跟作品一致。在你读过的书中,你准备向别人介绍哪一本?该怎样选择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2.根据习作提示,指导学生选材。(出示课件10、11、12)

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教师提问:从习作提示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预设1:要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因为“最喜爱”,所以会对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预设2:要选择自己读得“很入迷”的一本书。“入迷”就是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非常吸引读者,能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预设3: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来写,可选范围非常广,可以是外国名著,也可以是中国名著;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民间故事。只要是你读过的、喜欢的一本书,就都可以写。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巧用导图,明确选材范围。(出示课件13)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选材范围:外国文学名著、中国文学名著、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小说……等只要是我们最喜欢的,很入迷的都可以写。4.指导学生说一说某本书的梗概。教师过渡:同学们清楚了写作重点,你准备写哪本书的梗概?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呢?请你借助“我准备写……的梗概,因为……”来说一说吧!(1)学习小伙伴所选择的书以及理由。(出示课件14)学习小伙伴1:我准备写《骑鹅旅行记》的梗概,因为我刚刚学过相关的课文,并且我阅读了整本书,对内容非常了解。(出示课件15)学习小伙伴2:我准备写《三国演义》的梗概,因为我很喜欢这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对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得较为透彻,写起来会很容易。学习小伙伴3:我准备写《草房子》的梗概,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吸引我,让我深受感动。更重要的是,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了如指掌,写起来会非常顺手。(2)你所选择的书以及理由(出示课件6)。我准备写的梗概,因为。学生按照学习小伙伴的示例,说清楚自己想介绍的书的梗概,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要选择的书以及理由,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过渡: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学一学写作方法吧。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明确了可以写哪本书的梗概后,如何写作品的梗概呢?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一起学一学写作方法和技巧吧。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出示课件17)“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就是初步理解书的内容,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把握故事的要点。教师引导: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梳理,理清鲁滨逊历险的脉络:(出示课件18)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筛选概括,合关成段”就是在写故事梗概时要分析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以简洁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最后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段落。师生互动,结合片段学习概括方法。方法一:概括对话内容。(出示课件20)教师提问:读读下边的片段,说说男孩与猫的对话改成叙述性的语言应该如何说?“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骑鹅旅行记(节选)》)预设:片段是写猫与男孩的对话,浓缩成叙述性的语言为:男孩向猫询问小狐仙住在哪里,可猫并没有告诉他,还挖苦、鄙视他。通过概括对话内容,清晰明了地写出了他们对话的重点,使人一目了然方法二:概括故事情节。(出示课件21)教师提问:读读下边的片段,说说这些概括性语句省略了什么?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指生回答: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省略了名著中许多故事情节,如鲁滨逊捕鱼的过程、捕活山羊的过程、吃羊肉的过程等,使情节叙述更加简略。方法三:概括心理活动的内容。(出示课件22)教师提问:读读下边的片段,说说概括概括心理活动的内容有什么好处。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预设:“不安”一词省略了鲁滨逊复杂的内心活动,包括“惊恐万分”“担心”等。(3)锤炼语言,连贯表达。(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弄清书的大意后,添加必要的过渡词语或句子,把各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使语意清楚连贯。师生互动,结合片段学习语言锤炼,连贯表达的方法。方法一:可以使用关联词语。(出示课件24)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教师引导: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关联词?指生回答:运用“要么……要么……”的关联词语,把鲁滨逊在荒岛上解决食物问题的办法简单地概括了出来。方法二:可以适时加入过渡语句。(出示课件25)教师提问:下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想要活下去,就得想办法。(《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预设:这句话既概括出前文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的情节,又引出下文他想各种办法生存下来,使前后情节衔接自然。方法三:可以使用连词。(出示课件26)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清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运用这样表示时间的连词,可以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表达更连贯。(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典型语段进行解读,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写梗概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写梗概的写作方法。)2.借助课外片段学习技法。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写梗概的写作方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请大家边读边分析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来写梗概。片段一:《草房子》梗概(出示课件27、28)“汇演如期进行,秃鹤不负众望,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喝彩!而油麻地的另一个节目,由蒋老师和白雀出演的《红菱船》却被迫撤下,原因是白雀的父亲不让她跟暗中相恋的蒋老师见面。于是,桑桑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为蒋老师和白雀姐传递书信。可是有一次,桑桑不慎丢失了白雀姐的回信,而这封信偏偏又十分重要,因为白雀的父亲正催逼她嫁给别人。热恋中的双方都在苦苦等待着对方的回音,可桑桑没敢说出事情的真相。于是,两人的猜疑和失望越来越多,最终白雀被迫坐上了大红花轿,绵绵遗憾沉甸甸地留在了桑桑童稚的心头。预设1:小作者抓住重点内容“桑桑弄丢白雀的回信”进行筛选概括,做到了重点突出,主干分明。预设2:“于是”“可是有一次”等词句起着过渡的作用,使上下文衔接更加自然。预设3:用“猜”“失望”等词语来概括桑桑的心理活动,内容简洁。教师小结:此片段在写法上值得肯定。首先,小作者能在阅读《草房子》的基础上把握作品要点,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其次,小作者适当补充内容,巧妙运用过渡词句,使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过渡自然。我们继续看片段二。小组合作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片段二:《老人与海》梗概(出示课件29、30、31)有一段时间,老渔夫桑地亚哥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老人教会孩子曼诺林捕鱼,所以孩子很爱他。在曼诺林的眼里,老人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鱼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还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老人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钩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地扯动,非常高兴,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预设1:“一条鱼也没有捕到”,这句简短的话概括了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预设2:第一自然段中老人教会孩子捕鱼、两人的关系等内容与表现老人的精神关系不大,属于次要内容,可以删去。。预设: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有些突兀,缺少与上文衔接的句子。教师追问:怎样把故事梗概写得重点突出、内容清晰流畅呢?小组合作修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1:写梗概时要保留“主干”,去除“枝叶”。保留“主干”就是保留主要章节的主要内容;去除“枝叶”就是删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比如场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预设2:对主要章节的内容,我们要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加以概括。换句话说,就是把长句子缩成短句子,修饰性的语句统统不要。另外,也可以跳跃性地抓住主要情节来叙述。预设3:适当补充过渡词句,使上下文衔接更加连贯。如《老人与海》梗概的第二自然段开头,加上“老人的好运来了,他抛下钓丝不久,就发现有鱼吞钩了”这句话,过渡更加自然。教师总结:运用上面这些方法来写作品梗概,就能写得重点突出、内容清晰流畅了。(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来看一篇例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32)开头: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中间:汤姆与好友因目睹凶杀案而逃走并开展冒险,最终勇敢地站出来指认真正的凶手。开头: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中间:汤姆与好友因目睹凶杀案而逃走并开展冒险,最终勇敢地站出来指认真正的凶手。结尾:汤姆和好友找到了被凶手埋藏的宝藏。《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鲜词积累:丰富多彩醉醺醺饥寒交迫教师总结: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优美的用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我们在写作前也要列好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让优美词汇为自己的习作增色。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出示课件32—37)《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程宏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主要描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的冒险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汤姆与好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罗宾逊医生和恶棍印江·乔埃以及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在混乱的厮打中,印江·乔埃把雇用他们去盗尸的罗宾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过了一段时间,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凶杀案,法官即将对莫夫·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这让汤姆觉得十分愧疚和不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勇敢地站出来,指出印江·乔埃才是杀人凶手,但狡猾的印江·乔埃却从法庭上逃走了。不久之后,汤姆与贝琪到山上野餐,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不巧的是,汤姆他们在洞中再一次看见了杀人犯印江·乔埃。经过一番周折,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脱险。汤姆把杀人犯印江·乔埃藏在洞中的消息告诉了贝琪的爸爸撒切尔法官。撒切尔法官两周前已经将山洞的入口封住,躲在洞里的印江·乔埃被活活饿死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后来,汤姆和好友哈克再次回到山洞,找到了凶手埋藏的那笔宝藏。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预设1:总领全文,开篇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文字十分简练。预设2:第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预设3:第3自然段中,运用概括性的语言,对汤姆的心理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预设4:第4自然段,上文故事的发展部分写,此处情节一笔带过,详略处理得当预设5: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印江·乔埃的结局。(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例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出示课件38)教师小结:这篇习作,小作者在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前,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忠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文章叙事清楚,语言连贯,小作者能把握原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将小说内容展现给读者。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出示课件39)预设:可以以“作品名称+梗概”拟题,例如《简·爱》梗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梗概、《水浒传》梗概。2.依照范例,学列写作提纲。(1)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理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出示课件39、40、41、42)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师生讨论并归纳: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②按顺序来写,情节完整。③抓主要情节,分段叙述。(2)(出示课件43)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4)学生修改提纲。七、积累素材,动笔写作1.教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我们也学习了写作方法,接下来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本次习作的习作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4459)学生自主阅读习作素材。2.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写一写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吧!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板书设计】忠于原文,把握脉络。写作品梗概抓住重点,筛选概括。语意清楚,连贯表达。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教学过程】一、评议习作,自主修改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写作品梗概》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同桌互改:前后桌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各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修改习作。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评价内容评价细则自评文章内容忠于原文,把握脉络。抓住重点,筛选概括。语意清楚,连贯表达文章结构开头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重点突出中间有序筛选概括,合并成段,详略得当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清楚连贯使用关联词语、连词、过渡句等使上下文衔接流畅。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二、展示佳作,共同赏析1.(出示课件39例文一)例文一:《老人与海》梗概(1)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的重点语段,读后先小组交流: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师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旁批,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①开头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故事情节的介绍。②第2自然段中,老人捕鱼的情节是原著的重点内容,在概述时有重点地写了出来。③第3自然段中,引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说的话是原著的亮点,体现出英勇无畏、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④第4自然段,老人回到港口之后的情节一笔带过,做到了详略得当。=5\*GB3⑤故事结尾令人回味无穷。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0)这篇习作,小作者在认真阅读原著《老人与海》的基础上,抓住了书中两个重要情节,围绕老人“捕鱼”和“护鱼”进行概述,重点突出。文中对故事背景的交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写得相对简略,做到了详略得当。2.(出示课件1118例文二)例文二:《小公主和矮爸爸》梗概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这篇文章是怎样写梗概的?然后派代表发言。预设:(1)开头简单介绍了小说的作者和六个章节的主题。(2)第2自然段,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以及家庭环境(3)第3自然段,使用“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过渡句,引出下文,使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更连贯。(4)第3自然段,主人公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幸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她的生活改变之大。(5)第5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述了主人公的故事,突出了她的善良。(6)结尾总结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点明文章主题。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7)这篇习作向我们介绍了《小公主和矮爸爸》这部儿童成长小说。小作者通过叙述濮琳丝勇敢面对命运的变化,始终保持一颗善良、高贵的心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身份贵贱、条件好坏,只要有一颗高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