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女官的诗歌创作
女性官僚的概念有广泛和狭窄的区别。“从广义上理解应指皇帝的后妃嫔嫱(即内命妇)和司掌宫中各项事务的宫人。从狭义理解,则单指内宫中与天子无配偶名分而掌管着上起后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给的各级女性管理人员。”本文所述的女官指的是广义上的女官。也就是说,探讨从皇帝的嫔妃到供职于宫掖、役使宫女的事务女官的诗歌创作。中国的女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制发达的西周。但当时的女官并未完全独立,实际上是天子后妃的兼职。到明代,明代女官制度基本确定。明代的女性诗歌创作成就令人瞩目。其中,女官诗歌因创作者身份经历的特殊性而别具一格。她们的诗歌作品堂皇富丽,温柔敦厚,呈现一种典雅端庄之美。同时,女性独特的敏锐使得她们对青春的易逝有所领悟,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便构成其诗歌内容主体之一。从总体上看,妃嫔的诗歌与事务女官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事务女官的不同生活———事务女官笔下的宫廷生活宫禁内神秘的生活,美艳孤苦的宫女形象,一直是历代诗歌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男性宫词写作者们,尽管创作了大量反映女官的生活的诗歌作品,但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正如西蒙·波伏瓦所说的那样,“归根到底,最有资格阐明妇女处境的,似乎必定还是妇女。”确实,能将女性最真实、最内在的生命状态表现出来的也只有女性自己。在宫词创作上,明代女官诗歌正是实践着这样的任务。尽管她们诗歌的艺术成就并不太突出,但是毕竟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阐释自己的命运,展示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无意义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宫廷中幽闭寂寥的生活,使得女官们对宫外自由世界充满向往。但另一方面,女官的生活条件、地位都比一般宫女相对优渥,能被征为女官本身就是她们才貌德俱佳的证明。因此,对于自己的这个身份,她们时感自豪。姑且不论那些成为皇帝后妃者,就是一般的女官,也常以才德自矜。与传统的哀怨宫词不同,女官笔下的宫廷生活是优雅闲适的,有时甚至流露出一种炫耀之情。这更多的体现在与天子无夫妻名分的那些事务女官的诗歌创作中。弘治年间女官沈琼莲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的,“翠丝蟠袖紫罗襦,偷把黄金小带舒。中使传宣光禄宴,内家学士作新除。”(《宫词》其二)“天子龙楼瞥见妆,芙蓉团殿试罗裳。水风凉好朝西坐,专把书经教小王。”(《宫词》其六)通过选取具有宫廷标志的意象,明亮富丽的色彩,展示了女官优雅高贵的生活。她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矜,在与其它宫人做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幸得唱名居第一,沐恩舞蹈谢君王。”泰昌宫人曹静照的《宫词》“椒房领得金龙纸,敕写先皇御制诗”,“装成傀儡新番戏,尽日开帘看水嬉”也展示了类似的生活场景。在沈琼莲寄赠兄弟的诗歌中,我们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如《寄兄》“疏明星斗夜阑珊,玉貌花容列女官。风递凤皇天乐近,雪残鹊嵒晓楼寒。昭仪引驾临丹扆,尚寝薰炉爇紫檀。肃肃六宫悬象魏,春风前殿想鸣鸾。”向兄长展示的是富丽威严的皇家气象,洋溢着自豪之情。她的工作职责是“朝迎凤辇趋青琐,夕捧鸾书入紫薇。”(《送弟溥试春官》),鼓励自己的兄弟“年年望汝登金籍,同补山龙上衮衣。”这些诗歌在内容上描绘盛世祥瑞气象,歌颂帝王功德,格调上雅丽雍容,体现出台阁体诗风的特征。爱情诗在事务女官的诗歌表现中不是重点。在其他才女看来,爱情是生命中的唯一。但女官们出于宫廷女性的矜持,妇德的修养,对爱情似乎并无太多奢望。她们不是皇帝的后妃,无争宠固宠之虞,所以能置身事外,淡淡道来。如宣德年间,宫中女官司彩王氏的《宫词》:“璚花移入大明宫,一树凝香倚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吹彻月明中。”纯以旁观者角度反映妃子们的争宠场景。所以,能创作出哀怨宫词的反倒是宫中最受压迫的下层宫女或有切身感受的妃子嫔。但即便如此,我们从事务女官的诗歌中也能窥到她们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如“青雾蒙蒙罩碧窗,青灯的的灿银缸。内人何处教吹管,惊起庭前鹤一双。”(沈琼莲《宫词》其三)虽仍不脱皇家富贵气派,但在对颜色的选取上也能隐隐透露出她内心的孤寂无聊。二、调停妃不优化,归葬前的整体布局———后妃爱情、生命不能自主的哀歌后妃对宫廷中勾心斗角的残酷生活,有着比事务女官更为深切的感受。在她们的笔下,宫词的哀怨传统得到了继承,出现了如王庄妃“从来不识君王面,弃置无情奈若何”自伤幽怨的句子,但最令人瞩目的则是后妃对于自己生命不能自主的哀歌。其中,最典型的是郭爱的《绝名词》:“修短有数,子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独惭乎予之不孝也。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郭嫔感慨人生死有定,富贵犹如春梦一场,这首诗将其死前恐惧彷徨的心态描绘的凄恻感人。《朝鲜李朝世宗实录》将郭爱的命运交待的很清楚:郭爱,安徽凤阳人。明宣宗侍妃。入宫二十日,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驰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之,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自进入奴隶社会后,我国殉葬之风甚盛。《墨子·节丧》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音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春秋战国时,残酷的人殉制度受到非议,贵族开始用陶俑、木俑陪葬。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下令废止人殉。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恢复了这种残酷的制度,并在明朝一直沿用下来。朱元璋死时,被迫葬殉的有近四十人。明成祖朱棣死时,殉葬的妃嫔也有三十多位。这个残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才被废除。《明史·英宗后纪》中赞颂英宗的这一功绩,“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可见,对于皇帝的妃嫔而言,不但爱情是奢望,有时甚至连生命都不能得到保全。郭爱的《绝命词》代表了殉葬嫔妃的心声,是她们生命不能自主的哀歌。三、明仁宗诚孝祖诗———明代女官诗歌创作的艺术倾向明代女官诗歌创作的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这首先与女官的生活遭际有关。封闭狭窄的宫廷生活,限制了女官的生活视野,导致作品内容的单一与贫乏,这是造成她们诗歌题材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明代理学盛行,对女性的禁锢达到了顶峰,作为天下妇女表率的宫中女官也不敢在诗歌中过多流露对宫廷生活的不满,自由的抒发个人思想激情。另外,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为“肤廓冗长,千篇一律”的台阁体诗风在明代的盛行对女官诗歌创作也有一定影响。女官诗歌创作往往以理性克制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一种温柔敦厚、中庸平和之美。即使如郭爱的《绝命词》,也少有愤激的语言,呈现出“哀而不怨”的特色。最能代表明代女官创作艺术倾向的是明仁宗诚孝皇后。如她的七言诗《送司宝黄维德归南海》:“皇朝列圣御寰宇,伟烈宏谟冠千古。重惟仁化本家邦,内庭百职需贤良。咨尔维德女中士,自少从容知礼义。一从应召入皇宫,夙夜孜孜勤乃事。昔时黑发今如霜,岁月悠悠老将至。九重圣主天地仁,欲使万物同阳春。体兹德意赐归去,乃心感激情忻忻。岭海迢迢千万里,潞河官棹春风里。赐衣宫锦生光彩,亲戚相迎人总喜。喜尔富贵归故乡,我心念尔恒不忘。彩笔题诗意难尽,目极天南去雁翔。”诚孝皇后一生严于律己,温柔敦厚,严禁其弟干预朝政,辅佐宣宗、英宗,是有名的一代贤后。司宝在明代属尚服局,掌服契图籍。此诗名为送别,又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重点不在描述与送别者的交往、友谊。诗歌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构思的。前六句,写黄的入宫原因。首先,是皇家服役的需要,其次黄举止合宜,“从容知礼义”。后八句描述黄在宫中勤于其事,最终恩赐还家,仍以颂圣为重心。最后八句是作者的想象。富贵还乡途中和归家后的风光,及“我”对黄司宝的情意。作者虽有伤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