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仓央嘉措的文学活动
仓洪古措去世,但他的诗歌和精神是活着的。他的诗魂永在,在西藏的雪山冰河上闪亮,在浩瀚的青藏高原上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诗坛上飞翔,在中外读者的心中歌唱。宛如历史的长河中惊鸿一瞥,不仅给人们留下的是神秘的猜测和优美流畅的诗歌,还有那最不可测的命运。这就是那谜一样的人物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因为于道泉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将仓央嘉措诗歌译成《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受其影响三四十年代的刘家驹、曾缄、刘希武;50年代末的王沂暖;80年代以来王沂暖、周良沛、庄晶等学者沿着于先生的思路翻译并对其诗作进行了评论,后有降大任等人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及艺术进行评述。后有萧蒂岩先生从政治的角度对其事进行解读并对其“情歌”说法质疑,他的《歌诗百首,心事一桩———读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札记》一文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仓央嘉措的诗,认为其诗为政治诗。萧先生的观点大胆新奇。张超的《〈仓央嘉措系宗教叛逆〉质疑》一文针对上世纪仓央嘉措研究中提出的“宗教叛逆”之说从家庭出身、信仰和个人身份地位等角度进行质疑,否定了这一说法。进入90年后又有人对他的诗作从宗教角度进行了的解释,代表人物是班丹先生,他的《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他》和贾拉森的《从仓央嘉措一首诗看仓央嘉措诗歌所谓的“情”》,从不同的译作中对同一首诗做比较分析,得出了矛盾甚至错误的结论,从而否认“情”诗说。蓝国华先生在《仓央嘉措写作情歌真伪辨》一文中,对仓央嘉措情歌的“情”等提出质疑。汤绍波《仓央嘉措道歌与禅宗香艳诗偈对比赏析》对仓央嘉措诗直接认为是道歌,并与禅宗香艳诗进行佛学比较和解读。综上所述,对仓央嘉措诗歌的解读不外乎有三种观点:情诗、政治诗、宗教诗(道歌)。笔者比较倾向于政治诗和宗教诗这一说法,笔者从以下不同角度对其诗作进行道歌的考辨。从原藏文题目上看,“情”歌其实与情无缘。班丹先生在《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他》一文做了详细深入的考证,得出了并无“情歌”的含义和是道歌的结论。他说“佛教前宏期“Mgur”和”glu“的含义相同。对于富于宗教内容的”glu“叫做“Mgur”有时叫做glu,但无敬语之意。而佛教前、后宏期“Mgur”和”glu”的含义有区别,Mgur”仿佛成了glu的敬语。渐渐地管民间流传的“glu”叫做“glu”(鲁),而称活佛僧人所赋“glu”为“Mgur”(古尔)。既然如此,仓央嘉措和米拉日巴都是佛门弟子,为何把《仓央嘉措古尔鲁》译成《仓央嘉措情歌》而把《米拉日巴古尔鲁》译成《米拉日巴道歌》。”内蒙古大学的贾拉森教授《从仓央嘉措一首诗看仓央嘉措诗歌所谓的“情”》一文中说:“对任何问题下了先入为主的结论,后面的问题就没有一个不走入歧途的。这是学术研究的大忌。藏族学者说仓央嘉措的诗作,藏语里从来就不称作‘情歌’,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怎么样称呼合适。我想也值得琢磨。”,事实上,诗作不是‘情歌’(杂鲁),而是‘道歌’(古鲁),因为原文的题目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并非‘仓央嘉措杂鲁’。在藏语里,‘杂鲁’是有规范的,‘杂’是名副其实的‘情’。而‘古鲁’的含义是‘道歌’,含劝诫意义的宗教道歌。从诗歌内容上讲,仓央嘉措每一首诗都可以做宗教上的解读,是弘扬佛理的道歌。仓央嘉措是西藏格鲁派的领袖,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佛理入诗是自然而然的。在其诗中因果法则;缘起性空;生命无常,觉悟解脱才是永恒;真与善是佛法追求的道德与是非;佛法是真理是永恒的;真理的标准是自心;涅槃是绝对真理;明心见性是真与善,真理是人与生俱来的意识……这些佛教讲的真理都体现在仓央嘉措的诗作中。如:皓齿人儿含笑,向满座瞧了瞧,眼珠娇滴滴一转,斜瞅少年的脸儿。(P100)这是典型的佛教体悟,而最高真理是无法言说的,只能通过体悟来把握。据《无门观》载:“昔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境界。仓央嘉措诗描写修持时观想本尊的境界,藏传佛教主张显密结合进行修持,修持有次第,过程是由染及净,是摒弃心中的无明烦恼,逐渐显现清净寂静的本心过程,众生的心被无明障蔽,只通过修持才能渐渐获得圆满智慧的本心而成佛。修持过程通过观想本尊来完成。下面这首诗就反映了这样一种修持方法和过程:“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亮出来了,未生娘底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P1)佛法的真理标准是自心。大乘中观派奠基人龙树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事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他认为一切事物的真实,常住不变的真理是“诸法实相”,“空”就是诸法实相,是大乘佛教的标识。真如实相是一切事物本相的反映,是最高的普遍真理。佛教的真理和实相之间是有和空的关系,一切有是假有妙有,只有空是真,一切世间法有为法都是断见,无为法才是边见。因为缘起而性空。佛教的四谛(苦、集、灭、道)和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的基本义理,是体现佛教思想特征的真理。佛曰:命由心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仓央嘉措用人们最为常见的现象来表述佛教的这种真理,语言清新隽永,使人回味无穷。心是一切善恶法的根源,是万法的根本。人们日常思虑之心,可为善,亦可为恶,十法界不离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唯菩提心是真心,其余皆妄。心是一切的根本。这在仓央嘉措的诗中这样描述:写成的黑色字迹,已被水和雨滴消灭,未曾写出的心迹,虽要拭去也无从。(P5)心是菩提心、清净心、普度众生的心、成佛的心。佛教的根本就是改变众生那颗心,让它纯洁清净,宽厚仁慈。消灭愚痴。若以这样的“精诚”,用在无上的佛法,即在今生今世,便可肉身成佛。(P7)在涅槃成佛的境界方面藏传佛教密宗主张肉身成佛,即三身成佛,仓央嘉措是主张即身成佛的,而且主张肉身成佛,这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和噶举派大手印的修证果报。密宗要修证三身:报身、化身、法身成佛,成金刚不坏身,长久驻世弘扬佛法。大圆满法要求修彻却和妥噶,才能够肉身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彻却和妥噶(藏语音译,是宁玛派修炼大圆满的两种方法)如母子关系,阿底瑜伽口诀部把它们所修的真空妙有,即内境和外境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求达到肉身圆满,现证三身境界。”(P285)涅槃要三身成佛,是有余涅槃而非无余涅槃,佛教要达到涅槃必须精诚努力,专心精进,也就是说仓央嘉措认为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佛,无疑一阐提都可成佛。他既继承了西藏密教的传统,又作了新的发挥。这种思想和汉传佛教的禅宗“见性成佛”、“即心成佛”不同,与竺道生的一阐提人也有佛性的观点则一致,比较忠实地接受了大乘佛教的佛性思想。佛法的根本叫“三法印”,就是说佛法以这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为判别内、外道的标准。“无常”即诸行无常是佛法的法印之一,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标准之一。无常在佛法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无常不但是进入佛法的大门,而且是佛法的真理大道。看清无常,就能无我,就无事解脱了,就是明心见性。在简短的诗中佛教的真理显现:去年种下的幼苗,今岁已成禾束;青年老后的体躯,比南方的弓还要弯。(P1)对于无常和死,若不常常去想,纵有盖世聪明,实际和傻子一样。(P107)因果律是佛教的重要理论,是一切理论的基石,也是藏传佛教修今生重来世的理论基础,没有它佛教理论大厦无从建立。佛教因果说认为,整个世界的事物是互为因果关系而成为一个整体,人、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系统。佛教是阐述因果关系的宗教。因果观是缘起论的实质,缘起是因果的根本。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大乘佛教认为“因果无殊始终理一”,“二而不二始终体一”,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在解脱以前,依照因果律“生生以老死,轮回周无穷”。因果关系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世上无无因之果。无无果之因”[中论]“生、住、坏、灭”是特定因缘的产物,世间诸相诸法因十二因缘起而性空。大乘佛教还认为,因与果可以相互转化,因果相融因果相即不二。仓央嘉措这样描述:死后地狱界中的,法王有善恶的镜子,在这里虽没有准则,在这里须要报应不爽,让他们得胜啊!(P21)这短短的今生,就这样过了。来世少年时节,且看能否相逢。(P111)佛教追求一种至纯至净至美至善的境界,如同水晶山上的雪水,铃铛子上的露水,这种境界来自佛教的智慧慈悲,拥有它就可以避开一切灾难。佛学修持的最高境界,它的空灵不凡是每一个佛教徒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唯美的。只有通过修炼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不但在行为而且在心灵上同佛法的要求达到一致,学习佛法就可以给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只有不断向善去恶才能最终进入彼岸世界。达到涅槃最终解脱,用此办法渡人渡己,为此必须努力精进从不懈怠。他的诗中这样描述:洁净的水晶山上的雪水,铃铛子上的露水,加上甘露药的酵“所酿成的美酒”,智慧天女当炉,若用圣洁的誓约去喝,即可不遭灾难。(P7)H·霍夫曼在《西藏的宗教》中说:”仓央嘉措出生在一个红教家庭,这就是发现红教伏藏的白玛凌巴世系”,《隆多喇嘛全集》和《秘传》均说他是宗教世家、宁玛(即红教派)传承。《秘传》具体说到他研习宁玛经典的情况。“总之,凡一切藏土所有的教派和萨迦、格鲁、宁玛等,其能所熟之灌顶以及能解脱之传授、经教、密咒等等,无论显密,不分流派,全都加以闻习。”1698年(藏历土虎年),仓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缘,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首处,进行了经文传承,开始听取法相经典。第巴桑结嘉措教授其梵文声韵知识。另外,还从班禅大师及甘丹寺主持和萨迦、格鲁、宁玛等派有道上师学习大量显密经典。深受其宗教氛围和时代环境影响。据官方档案记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二月,六世达赖喇嘛因遣章嘉呼图克图等颁赐物品谢恩奏书(原文系蒙文)内阁蒙古堂档中奏曰“吾在班禅足下刚出家入佛门,感悟得失好比不足一整年之一个月份,但决心掌握释教核心为何,追究二真谛到底,懂得如何开启教法之蕴涵,使其殊胜之义融入自己智慧,学会创造利乐之精神。”(P23)足见仓央嘉措对宗教的尊重和以此为众生造利乐的决心。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仓央嘉措深知自己肩负的宗教使命,在这样的时代他有可能逆势而为吗?有第巴的教导,清廷的依靠和扶持,他怎么可能去背叛宗教背叛自己的使命呢?仓央嘉措的宗教著作据《隆多喇嘛全集》载有:《天生之缬利法》、《黄金穗故事》、《答南方人问马头观音法》、《达赖道歌》以及依《法华经》所作色拉寺大法会中献茶时所诵之赞根本及释文、色拉遮院马头观音供养法及成就决、信札歌曲等。作为一代活佛他的思想和观念不可能离开佛教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佛教的教义是其思想的源泉,也是他著作的核心和精华。历来的高僧大德们往往以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和独有的风格来表达修得的佛法。例如萨迦格言、米拉日巴道歌、宗喀巴道歌等等。这一点是一个传统。米拉日巴(1040-1123)是西藏中世纪最有影响的禅理诗人。米拉日巴的《道歌》采用一般民众所熟悉的“道歌”(mgur)形式,抒发自己的宗教情感。《米拉日巴道歌》写道:初享田园似甚乐,随即身心受煎熬,耕犁挖掘极辛苦,下种常不结果实。薄田饥荒之村镇,一似幽魂无依处,终乃弃之奔他乡,积罪家宅折磨心。仓央嘉措在诗中写道:初三的月儿弯,银光洒满天;请你答应我,更像十五那样圆﹗(P106)从这两位大师的为文风格上可以看出,仓央嘉措深受其传统文化影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他所修得的佛法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这是符合历史符合逻辑的事实。从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角度讲,禅宗的香艳诗影响到了高原。汤绍波在《仓央嘉措道歌与禅宗香艳诗偈对比赏析》一文中对两者的诗歌进行了比较,认为仓央嘉措受了汉地禅宗香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宜昌人才协议管理办法
- 城市社区资金管理办法
- 异地房子出租管理办法
- 盐田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 接待服务采购管理办法
- 传统文化背景下少年宫少儿美术计划
- 陕旅版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评改计划
-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环保活动计划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 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计划
-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实践共识解读(2025版)
- 2025年空气过滤器行业分析报告
- (高清版)DG∕TJ 08-507-2018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技术标准
- 母子暑假协议书
- 2024年铁岭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租房学位合同协议书范本
- 《初三化学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2024版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数字模型图集
-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培训
- 执勤语言与沟通空中安全保卫专业课件
- 电力行业安全隐患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