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烦恼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君权与相权的含义分别是()A.君主与丞相B.君主与地方割据力量C.君主与以丞相为代表的庞大的官僚体系D.君主与内阁C发展元朝加强北宋完善隋唐巩固两汉三公九卿制建立秦朝中央机构演变朝代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皇帝太尉丞相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御史大夫三公九卿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发展元朝加强北宋三省六部制完善隋唐中朝—尚书台巩固两汉三公九卿制建立秦朝中央机构演变朝代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
执行机构中书省
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皇权之下的民主制:三省六部制唐朝特点??隋唐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历史影响: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4)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大臣甲
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
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
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礼部B.户部C.工部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为什么说是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分工明确效率高;分割相权皇权彪。延伸与探究.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D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1)相同之处:①都实行分权;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③都有积极作用。(2)本质不同。(3)原因:①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②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延伸与探究发展元朝二府三司制加强北宋三省六部制完善隋唐中朝—尚书台巩固两汉三公九卿制建立秦朝中央机构演变朝代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4、宋朝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制枢密使三司使计相①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②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中书一省制发展元朝二府三司制加强北宋三省六部制完善隋唐中朝—尚书台巩固两汉三公九卿制建立秦朝中央机构演变朝代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元朝:中书一省制
元朝特例(反复)相权反弹威胁皇权(为什么?)通过分割或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总结提升汉代宰相坐议事宋相站议事明臣跪奏笔录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二、选官制度的演变---皇帝的烦恼6之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科举取士九品中正制军功授爵察举征辟(推荐、征辟)二、选官制度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标准是什么?1、西周选官制度西周世卿世禄。标准:血缘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课堂设问一: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评价: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在适用和平时期商鞅课堂设问二:2、战国时期军功爵制.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形成的背景、方法和标准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选官制度?课堂设问三:3、汉朝选官制度背景: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方法:察举制:从下而上征辟制:从上而下标准:
孝廉评价: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图九品中正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中正”,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4、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评价:开始是一种好的,但是在后来就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选官扼杀了真正的人才,走向没落。到了隋唐时,选官又发生什么变化呢?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堪嗟,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材料1: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材料2:“老死于文场而无恨。”——胡适
材料3: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加强了皇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西方的文官制度。科举制作用:消极作用:严重禁锢了思想。5、隋唐—清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血缘和门第转变为能力(从重视出身到重视才学):推选转变为考试(逐渐规范化和模式化)
标准越来越科学、客观、公正、公开依据方式监察与谏议制度发展演变项目朝代官职或部门监察制度秦朝汉朝明清谏议制度隋唐宋朝御史大夫御史府(中央)、刺史(地方)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中央)、按察使司(地方)门下省谏院发展趋势是什么?监察部门越来越多——体现对官僚队伍的监督加强谏议部门越来越少,从有到无——皇权不断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2、人治高于法治;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4、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小结:单项选择题:1.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是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创新药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动物模型验证报告
- 城市更新视角下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导向与实施策略报告
- 数学课程教学论课件
- 2025年食品与饮料行业食品加工设备技术创新报告
- 智慧港口自动化装卸设备在2025年智慧环保信息化中的应用案例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服务创新与客户体验报告
- 智能交通系统2025年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监测与治理报告
- 美术课板报设计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课件
- 银发消费市场养老服务需求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及市场拓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金华市警示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选调考试笔试试题
- 全国集体荒地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医疗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山东济南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企业IT桌面运维培训
- 2025年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考试试卷及答案
- 常见输液反应护理课件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航天科目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