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_第1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_第2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_第3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_第4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

一、人类支持技术的概念和类型(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即人工生殖技术,与人类传统基于两名性的自然遗传过程不同。相反,它是根据生物遗传过程理论通过人工方法提取精子或卵,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卵移植到女性子宫,并将怀孕妇女子宫的新生殖技术表达出来。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分为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各种衍生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具有积极优生、弥补生理缺陷及作为自然生育不足之补充手段的作用,它给患有不孕症的夫妇带来了福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婚姻家庭、法律等问题。为保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有效和健康发展,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解决由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不通过自然的性行为而受孕生育子女,这不仅切断了生育与性行为之间的联系,而且也打破了生育关系与遗传关系合为一体的生育规律,使人工生育的子女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父母,因此它是对传统父母子女关系的挑战。(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类型1、夫香精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式将精子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任精子与卵子自然结合,以达到妊娠目的的一种生殖技术。根据精液来源不同,可将人工授精分为丈夫精液人工授精(同源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异源人工授精)。(1)同源人工授精,即英美法中的同质人工授精(AIH,ArtificialInseminationbyHusband)是指用丈夫的精子对妻子进行人工授精的一种方法。(2)异源人工授精,即英美法中的异质人工授精(AID,ArtificialInseminationbyDonor)是指用供体(第三人)的精子对妻子进行人工授精的一种方法。2、体外授精技术体外授精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取卵,将卵子和精子在试管中形成胚胎后再植入妇女子宫内妊娠的一种生殖技术。体外授精技术与人工授精一样都是非自然生育,但体外授精比人工授精更多地替代了自然生育过程,人工的成分更多,因此这种技术也被称作制造婴儿的技术。用这种技术生育出来的婴儿,俗称“试管婴儿”。因精子和卵子的供体不同,体外授精具体可分为:(1)采用夫妻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授精;(2)采用妻子的卵子和第三人提供的精子在体外授精;(3)采用丈夫的精子和第三人提供的卵子在体外授精;(4)采用第三人提供的精子和第三人提供的卵子在体外授精。3、精、卵、代孕代孕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实质是人工授精和体外授精技术的延伸。目前对代孕暂无权威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代孕是指用现代医疗技术将丈夫的精子注入自愿代理妻子怀孕者的体内授精,或将人工培育成功的受精卵或胚胎植入代理妻子怀孕者的体内怀孕,待生育后子女由夫妻抚养。根据精、卵来源情况,代孕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丈夫供精,妻子供卵而实施的代孕;(2)由丈夫供精,代孕母亲供卵而实施的代孕;(3)由丈夫供精,第三人供卵而实施的代孕;(4)由妻子供卵,第三人供精而实施的代孕;(5)由第三人供精,第三人供卵而实施的代孕。二、我国公民生育权的主体由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可将生育与婚姻分离,那么,单身妇女(包括未婚妇女、丧偶的妇女、离婚的妇女)是否可以通过生殖技术(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代孕)生育子女?单身男子呢?在瑞典,只有结了婚的妇女或处于同居状态的妇女才可以接受人工授精;在德国,根据“胚胎保护法,”人工授精只允许在婚姻关系内进行;在英国,根据“人工生育和胚胎管理局”颁布的法规,允许任何人包括单身妇女接受人工授精;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判例表明,未婚妇女有接受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权利;在法国,人工授精手术的实施仅限于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和单身妇女是禁止使用人工授精的。各国法律规定的不一致表明了人工生殖技术生育权主体的复杂性。2002年《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这是我国首个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未婚女子采用医学辅助生殖技术手段生育子女的立法例。这一规定一经发布就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凡响,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否定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正常的家庭解体,社会又回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混沌状态,更何况,如果允许适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通过合法的医学辅助生殖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却不允许适龄但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男子也有该权利,是否构成对男子生育权的歧视?通过该种方式生育的子女生活成长在单亲家庭中,很难说有利于其正常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否侵害了该子女选择过完整家庭生活的权利?肯定者认为生育是宪法权利,既然未婚女子可以领养子女抚养,则那些不想结婚的女子也有权利用生育技术生育自己的孩子,至于孩子的法律地位,则应视为非婚生子女。我国《宪法》规定:“夫妻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从此规定可得出结论:生育是以婚姻为前提的。尽管《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但这种生育行为本身就不合法,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法律作此规定是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而不是承认非婚者的生育权主体地位。我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这些规定明确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生育权主体限定为缔结了婚姻关系并符合计划生育法规的夫妇双方。笔者认为,生育固然是个人的权利,但生育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生育上的绝对自由只会给人类带来自身的灾难,相应的社会干涉是必要的。如果允许单身妇女和单身男子利用生殖技术生育子女,这将不利于孩子的利益,导致大量单亲家庭出现,彻底打破传统家庭模式和在此家庭模式上建立起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因此,以“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为出发点,我国应通过法律把现阶段的生殖技术局限于已婚且不能生育的夫妇范围内。而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单身男子则不能通过生殖技术的方法生育子女。但如果是丈夫去世,妻子为了给丈夫留下子女,根据丈夫生前意愿,希望利用亡夫冷冻精子(或胚胎)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的,此时妻子到底能否利用生殖技术生育子女?此类纠纷在世界各国时有发生。法国最为突出,而且各地法院判决结果也不一致。如法国科里黛叶地区法院曾判决一位妇女有权用她死去丈夫的冷冻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手术。但在3年后,法国土鲁兹法院却拒绝了另一名寡妇的同样要求。在美国,有判例表明,妻子可以使用亡夫的冷冻精子通过生殖技术生育子女。笔者认为,如果丈夫生前有明确意愿,同意并希望妻子通过生殖技术生育子女的,则妻子可以利用亡夫的冷冻精子(或胚胎)生育子女。这在我国已有一实例:2004年10月3日卫生部正式发文答复广东省卫生厅,王霞可以继续接受人工生殖辅助治疗,其成为我国首例在丈夫去世后利用其夫妇的冷冻胚胎进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生育子女的“单身女子。”三、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利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是人工生育子女。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是指与法律规定的血亲关系和拟制血亲关系下的父母子女关系相比,该种子女应处的地位。按传统的亲属法理论,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另一类是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关系、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关系。以上四种子女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法律地位都相同,与其父母间相互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而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从技术上讲,目前人类已具备使一个孩子有5位父母的可能:遗传父亲(精子的捐赠者)、遗传母亲(卵子的捐赠者)、代孕母亲、抚养孩子的父母。因此,他们的法律地位、与父母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一)人力资源生产子女的法律地位1、分娩的方式不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明确同意进行AIH所生子女的,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因为同源人工授精是利用夫妇本身的精子和卵子,加上婴儿又在妻子体内发育成长,它与正常怀孕的区别,仅在于授精方式上的不同而已。这样出生的婴儿,与其父母有着自然血亲关系,他和婚生子女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将他归属婚生子女一类。而对于丈夫去世后,妻子为给亡夫留下子女利用亡夫的冷冻精子(或胚胎)进行AIH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由于男方已经死亡,则应视为非婚生子女。2、婚姻家庭的保护在AID情形下,由于使用的是供体精子,因此对AID子女来说,必然存在两个父亲:一个是遗传父亲,即供精者;另一个是养育父亲,即生母之夫。如何确定AID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从国外已有的立法例看,各国规定不一。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视为非婚生子女。20世纪50年代初,异源人工授精被视为异端,其出生的婴儿被认为是非婚生子女。二是视为婚生子女。1967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作出一项特别规定,凡由指定的开业医师进行的异源人工授精并附有夫妻两人同意书的,因人工授精而怀孕出生的婴儿,对其生母的丈夫具有婚生子女的身份。1972年《美国统一亲子法》规定:“在AID情形下,丈夫必须书面承诺并要求经夫妻双方签字,法律将丈夫和胎儿的自然父亲同样对待,AID的供精者不视为胎儿的自然父亲。”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仿效这样的立法。在丹麦,根据人工授精法案,在丈夫同意下出生的AID子女,具有婚生子女身份。在英国,1987年的《家庭法改革条例》规定:“如果妻子因捐精人工授精而产下婴儿,丈夫应被视为孩子的父亲,除非丈夫不同意妻子接受人工授精。”在澳大利亚,有关法律规定:“凡是人工授精生育的婴儿,生育婴儿的母亲及其丈夫是婴儿的父母。”在我国已发生多起异源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法律地位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7月8日《关于夫妻离婚后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指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从这一解释的内容看,我国倾向于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进行AID所生子女(包括丈夫生前妻怀孕,丈夫去世妻才分娩)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丈夫一般不得对该子女提出否认之诉。将该子女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割裂其与供体者的任何法律联系,有利于保护子女、夫妻双方及供体者三方的利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在夫不同意或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AID所生的子女,法律应在保护丈夫的生育权和子女的合法权利之间平衡。在一定的期限内(自丈夫知道婴儿出生之日起一年内),丈夫应有提出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权利,如果这期间丈夫置之不问,应推定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已为丈夫事实上承认,以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二)异源人工授精的法律依据在体外授精的情况下,除精子和卵子均来自夫妇本身的以外,因精子和卵子有一方或双方不是本夫妇的,此时,事实上就存在着数个父母的可能,如“遗传父母”(精子和卵子的提供者)、养育父母(婴儿的抚养者)。他们中到底由谁来行使父母的权利、履行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笔者认为,可比照异源人工授精的法律规定,只要是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进行试管婴儿,应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而夫妻以外的供精者、供卵者与子女不发生父母子女关系。因为,精子或卵子的捐献者的意愿是帮助他人生孩子,并不扩展到随之而来的为人父母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而接受人工生殖夫妇的意愿是承担对该婴儿的法律责任,因此,法律确认的合法父母应该是养育父母,丈夫应优先于供精者成为父亲,妻子即分娩者优先于供卵者成为母亲。(三)父母或分娩子女权运用此种技术所生的子女,可能会存在5个父母,即2个父亲(遗传父亲、养育父亲)和3个母亲(代孕母亲、遗传母亲、养育母亲)。对代孕所生子女,如何确定亲子关系,各国规定不一:一是生者为母,即不问精子与卵子来自何方,生育婴儿的母亲及其丈夫为婴儿的父母,如瑞典;二是以遗传学为根据确定亲子关系,婴儿归提供精子卵子的男女所有,如英国;三是按照契约确定亲子关系,即代生婴儿为委托方夫妇的子女,此以美国为代表。我国目前没有明文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如果是夫妻双方协商一致,与代孕母亲事先签订协议,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委托代孕母亲代生婴儿的,则该婴儿应视为委托方夫妇的婚生子女,而与夫妻以外的供精者、供卵者及代孕母亲不发生父母子女关系。这符合民法“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保护”及委托代理的理论。四、健全我国辅助生殖技术法律体系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难题。对于人工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