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目录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PAGEREFToc352584469\h31、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 PAGEREFToc352584470\h42、我国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 PAGEREFToc352584471\h4二、老龄化背景下各国的养老困境 PAGEREFToc352584472\h51、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PAGEREFToc352584473\h62、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PAGEREFToc352584474\h7三、各国延长退休制度的举措与中国改革现状 PAGEREFToc352584475\h71、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PAGEREFToc352584476\h8(1)美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PAGEREFToc352584477\h8(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PAGEREFToc352584478\h9(3)法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举措 PAGEREFToc352584479\h9(4)日本延长退休年龄的举措 PAGEREFToc352584480\h102、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困难重重 PAGEREFToc352584481\h10四、未来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取向预期 PAGEREFToc352584482\h11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 PAGEREFToc352584483\h11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 PAGEREFToc352584484\h11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PAGEREFToc352584485\h12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 PAGEREFToc352584486\h12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22日公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0.6个百分点。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正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若该比率超过14%就称为老龄国家。根据美国统计局对全球人口年龄分布的统计,2023年全球已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此后老年人口以年均0.1%的速度递增,预期到2023年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将攀升至8.3%(见图表1)。1、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尽管世界人口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但各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各异。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与地区中,日本老龄化最严重,欧洲国家次之,美国略好。如图表1显示,日本已于1995年跨越了老龄化阶段,进入了老龄社会。至2023年年底,日本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达23.9%,预期到2023年,该比值将超过25%,这意味着每4个日本人中将有一个是“银发族”。与日本相比,欧元区国家整体更早步入老龄社会,但其老龄化速度远低于日本。其中,德国老年人比重仅次于日本,预期到2023年该比重升至21.1%;法国老年人比重在2023年达到17.1%,预期到2023年该比重将上升至18%。相比之下,美国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老龄化程度弱于日本与欧元区国家,但截至2023年年末,其老年人比重已达13.5%,预期在2023年该国老年人的占比将超过14%,也进入到老龄社会。图表2: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2、我国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老龄化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中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依然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图1所示,我国于2023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比重为7%,到2023年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人比重为9.4%,预期到2023年,该比重将达9.6%。其次,我国老年人口基数高于发达国家。2023年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5亿,远高于欧美日四个主要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根据联合国预测,2023年中国老年人将达到1.67亿,2060年将达到峰值3.57亿之后,到2085年之前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预期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再次,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欧、美、日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二、老龄化背景下各国的养老困境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占比增加,年轻人占比减少,社会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未来社会养老负担将会越来越重,现行的社会退休养老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负担状况世界范围内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在稳步上升,预期到210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抚养比达37.4%,即大约每3个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1个老年人。其中发达国家社会负担压力尤其突出。如图表3所示,日本是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在1990-2023年间,老年人口抚养比从17.1%提高了35.5%,预期到2050年左右,该比值达到峰值,之后比值缓慢回落,但到本世纪末依然保持在60%左右,可以说日本的养老负担压力居全球之首。相比之下,欧洲两大国——德国与法国的社会养老负担略小一些。这两个国家1990年的老年人口社会抚养比均高于日本,但由于较低的增速,至2023年,两国的抚养比均低于日本。其中德国与日本抚养比的峰值时间相近,也在本世纪中叶,随后出现回落;法国抚养比则持续上行,到2100年达到50.1%。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1990年时其社会抚养比与日本、德国和法国相近,但由于其是移民国家,老龄人口上升的速度小于这三个国家,2023年其社会抚养比为19.5%也远低于三国。未来美国社会抚养比将会逐步增加,2100年将增至45.4%,依然低于三国。2、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状况中国作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1990年时社会抚养比不到10%,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但在本世纪中叶之前,社会负担的增速快于四大主要发达国家。预期我国的社会负担比将在2040年超越美国,在2055年超越法国,在2070年超越德国,在207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缓慢回落,但到本世纪末依然保持在60%左右。以上采用的老龄人口抚养比均是假设65岁退休制度做出的,由于我国一向采取男职工60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的退休制度,该值被低估,如果统一以55岁均值来估算,中国未来的社会养老负担更重。三、各国延长退休制度的举措与中国改革现状尽管发达国家与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曲线各不相同,但在未30年间无一例外都呈上升趋势。这给各国增加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相继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尽管由于持债主体为本国民众,短时无债务危机之忧,但其高额的债务始终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有可能随时爆发。我国在2023年“四万亿”逆周期调控后,地方债务风险也存在隐忧。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内,各国政府在债务约束下,难以弥补巨大的养老金的缺口。发达国家已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压力。目前,我国囿于各种因素尚未延长工作年限,但改革迫在眉睫。1、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1)美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美国是最早制定社会保障法律的国家之一,1935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中明确规定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为65岁。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人口结构的调整,美国社会保障项目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对退休年龄作出调整。1983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中规定,从当年至2023年间,将美国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到67岁。退休年龄的设置时,美国没有“一刀切”,而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详见图表4)。在执行时,遵循了补偿性原则,美国采取了三档式的弹性激励方式,给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选择。第一档是提前退休。愿意提前退休的民众可以最早在年满62周岁时退休并领取打折扣的退休金,62岁退休的保障水平相当于全额退休金的70%,此后逐月递增。第二档是正式退休。年满67周岁民众可以申请正式退休并领取全额退休金。在1937年以前,领取全额退休金的正式退休年龄是65岁,1943年以后提高到66岁,1960年提高到67岁。第三档是鼓励性的延迟退休。民众可以工作到最晚到70周岁,届时可以比正常退休者多领大约三分之一的退休金。(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1889年,德国总理稗斯麦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创建了由国家提供的退休金制度,并且首先以65岁作为退休年龄,目前德国实行的是国家养老体制,退休人员的开支由现有工作人员承担。由于社会抚养比重不断上升,德国政府于2023年通过的一项延长退休年龄的法案规定,德国的退休年龄将在2023年至2029年之间从65岁调至67岁,因为德国的退休年龄本身就定得比较高,初始延长退休年龄的作法是每年增加一个月,12年增加一年,欧债危机后德国年加快了调整步伐,决定从2023年开始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3)法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举措法国改革前的退休年龄制度始于1983年,原制度中规定法国男女退休年龄同为60岁。但如果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还需满足缴费满40年、年满65岁退休的两个条件之一。随着法国社会负担的加重,这一退休金制度运行也步履维艰。2023年法国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同意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提高至62岁,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必须年满67岁退休。延长过程是渐进的,每年延长退休年龄4个月,最迟在2023年完成。(4)日本延长退休年龄的举措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政府决定推迟退休年龄。日本现行的养老金给付的初始年龄是60岁,以后逐步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65岁,男女分别从2023年和2023年开始实行,并将于2025年和2030年过渡完毕。具体实施上男性从2023年起,每3年增加1岁,从60岁推迟到65岁,女性晚5年实行。2、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困难重重目前,我国仍然按照1978年制定的政策执行着退休制度,具体规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男职工退休年龄是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退休。如表3所示,与他国相比,我国国民退休年龄远低于这些国家。如前分析,如果不及时修改我国的退休年限,改革现有的养老制度,则未来养老负担将不堪重负。但延迟退休涉及个人切身利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提出要延迟退休,就遭遇了民众强烈的反对。从法国实践来看,延迟退休年龄要获得民众完全的支持困难重重。但现实中体制外的用工年龄放宽的报道不断增加,显示了市场对劳动力延长劳动年龄的自然选择。四、未来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取向预期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负担正加速上行,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社会代际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尽管延长退休年龄是为了解决代际养老不足的问题,推迟退休是必然的趋势,借鉴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作法,我们认为政府未改革有可能关注以下几方面。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与美国一样,我国也存在“婴儿潮”,出现时间在1962~1979年间(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的1962年到国家全面出台计划生育政策的1979年)。这18年间,有4亿多婴儿出生。根据现行的退休政策,从2023年起应退休的人员逐步增加,到2023年达到小高峰,届时劳动力减少的效应就会显现。在此期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约是1990~2023年出生的民众。这一代人数明显要少于“婴儿潮”一代,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他们的工作机会将会更多,失业的压力较轻,因而可以在2023年前后启动延迟退休的时点,适当逐步延长工作年限。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考虑到目前女性退休年龄大大低于男性退休年龄,退休时的工资标准也相对较低,先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其退休收入,因而改革的阻力会较小。改革开始后,前5年允许本人自愿的前提下,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女职工可以选择50岁退休;后5年,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女性劳动者可以选择55岁退休。之后,在男女退休同龄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延长男女退休年龄,最终在2040年前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各国在延迟退休年龄时都是采取缓进的策略,减少急进式改革带来的青年失业率快速上行、老年人情绪抵触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采用小步渐进的策略,采用分阶段的渐进式的方式调整中国的现行的退休制度。即,每年逐步提高退休几个月的年龄,期间可以视经济情况暂停一段时间,经过若干年后达到退休年龄的上限。这种做法可以达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同时尽量减轻其所引起的不利影响。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我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个人的退休收入较低,大多数民众对于物质激励敏感度较高。政府或借鉴美国的作法,采取弹性退休方案鼓励老年人主动工作。延长退休年龄后,政策上可以给予民众相对选择权,对未达龄的退休人员采取养老金折扣发放,达龄的退休民众足额领取,超龄的民众奖励发放。老年人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自身的人力资本情况来决定是否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矛盾。

2023年IPTV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 3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 3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 4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 6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7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 7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 8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 9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 9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 9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 11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 12一、IPTV真正受益于“三网融合”、“宽带中国”1、三网融合:网络运营商推动IPTV的动力我国“三网融合”方案提出、试点已有多年,从目前三网融合进程中来看,电信系更占优势,IPTV是电信系进入视频领域重要的成功战略。电信系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网络上开展IPTV视频业务也非常平滑。我国拥有超过4亿多电视用户,网络用户近2亿,宽带网络用户为IPTV的潜在客户。三网融合试点的第一阶段(2023-2021年)已经收官,即将迈入推广阶段(2022-2020年),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已经包括全国大部分重要省市,覆盖人口超过3亿。在电信、视频网站、广电等各利益方的参与下,我国IPTV用户数已从2022年的470万户发展到了2021年底的2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预计未来两年仍将有40%-50%的增速,2022年底用户数有望达到3400万的规模。2、宽带中国:IPTV高清化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引擎带宽决定着IPTV是否能够实现高清内容的传输,进而决定IPTV的用户体验。今年四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22专项行动的意见》:目标2022年新增光纤入户覆盖家庭3500万户,同时宽带接入水平将有效提升,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70%。各省级网络运营商也反应迅速积极,出台相关规划。IPTV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动宽带升级服务的重要卖点。运营商的推广积极性高。例如2020年上海电信发布的"二免一赠一极速"的"城市光网"计划,与百视通联手推出IPTV3.0视频业务,共同发力高清IPTV业务。电信与百视通的合作使得此次宽带升级实施顺利,上海IPTV用户也发展到了百万规模。而带宽约束被打破后,高清点播也将成为IPTV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从IPTV存量的广度上来看,我国IPTV当前的区域性明显,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仅江苏一省就已经发展了430万的客户规模,占比18.9%。这种情况与中国电信在发达地区宽带基础建设优异相关。西部和北部地区市场依然广阔,有待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发力。宽带及光纤业务作为中国电信目前最为核心的一块领域,其市场领先的优势由来已久,相比而言,覆盖了大部分北方省市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性是行业的最大变数。2021年以来,两家公司都在宽带业务方面积极发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1年中国移动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18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宽带端口32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家庭超过120万户。3、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捆绑销售、一线入户优势明显IPTV最直接的竞争者是各地的有线电视。价格上来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公益属性导致其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化程度低、升级换代困难,“三网融合”中竞争能力弱的原因。IPTV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而有线数字电视的广播网采取的是HFC或VOD网络体系,基于DVDIP光纤网传输,在HFC分前端并不需要配置用于内容存储及分发的视频服务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但带来的问题是如要实现视频点播和双向互动则必须将广播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从技术角度看,IPTV成本较高,难以与有线电视比拼价格。但IPTV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而与宽带的捆绑销售能够大大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在各地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下,IPTV与宽带捆绑营销,对于用户来讲,更像是宽带赠送的增值业务,收费模式则可以订制,包月、按频道等,灵活而更有针对性。而“三网融合”进程中的电信系宽带接入商的强势,使用户在互联网光纤一线入户后,较为自然的选择IPTV作为电视方案。二、以“合作”姿态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1、政策监管已趋完善稳定由于电视内容播控属于国家宣传范畴,监管较为严格。根据广电总局43号文规定,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牌照由中央电视台持有,而分平台牌照由省级电视台申请。广电总局要求通过IPTV集成播控平台及各地分平台来达到“可管可控”的方针。与央视的合资公司正式落地将解除市场对百视通IPTV业务政策性风险的担忧。过去拥有IPTV全国性运营牌照四家分别是:上海文广(百视通)、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18日,百视通和央视IPTV合资公司“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中央级集成播控平台。其中百视通股权占比45%。合资公司同时减少了与地方台和有线网运营商的沟通成本。IPTV的发展对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冲击最大,43号文再次强调IPTV总分二级播控平台的落实,城市台丧失了内容的运营主导权,收入分配权掌握在省平台手中;而IPTV是网络运营商直接抢占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客户。CNTV在广电系统内有良好的关系,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2、合作心态开放,促进多方共赢公司一方面与CNTV合资成立全国集成播控平台,另一方面在与中国电信为主的网络接入运营商的的长期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市场经验。长期的市场运营环境使电信运营商在产品推广、业务计费、系统维护、客户服务方面有相对广电系统比较显著的优势。百视通合作心态开放,在与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的长期合作中积累了市场经验。从历史上看,在IPTV市场的第一轮抢占中,机制灵活的百视通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迅速地抢占了市场;而具有显著资源和内容优势的CNTV却受体制制约,用户开发非常缓慢;IPTV市场最终形成了以百视通用户为主体的局面,为统一播控平台合资公司中具体条款方案的商定创造了条件。百视通与其它牌照商也有较多合作,如2021年5月,百视通与国广东方宣布启动互联网电视业务全面发展合作,利用其国际资源加快自己的国际化策略。百视通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1)一体机:2020年4月,百视通联合海尔推出卡萨帝电视。此外,公司与康佳、三星、夏普均有智能电视方面的合作。2)互联网电视机顶盒:2021年1月,百视通与联想共同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3、积极持续投资影视内容形成积累随着产业竞争的激烈,最终影响用户选择的还是内容之本。百视通注重在影视内容上的投入,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约为3-5亿,持续的投入建成了较大的网络视听版权库,节目总量超过40万小时,其中高清节目总量超过5万小时,覆盖了70%的热播剧和国内外强档电影。以美国的Netflix为例可以看到精品内容的重要性,2022一季度年Netflix业绩大幅超预期,自制剧和独播剧是重要推力,根据Netflix的统计,平台上最为热播的top200部剧中有113部为独有,尤其是2月1日独家上线13集的自制内容“纸牌屋”受到热捧为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三、未来增长看点在IPTV挖潜与OTT扩张1、IPTV增长依靠增值业务提升ARPU百视通7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IPTV业务,2021年该项业务营收达到14.2亿,同比增长73%。截止2021年末,公司IPTV用户数已达1600万,同比增长60%;ARPU值增长8.3%,达88.62元/年。不同于网络视频用户,电视用户转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大。根据CSM和艾瑞的调查,IPTV用户有较高的忠诚度,基本养成了较为稳定的收视习惯,优酷和PPS一周之内所有访客平均使用天数均不如IPTV。而IPTV丰富的点播内容和互动性,更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存量客户的价值效应即将凸显。IPTV的收入模式包括:用户基本收费、高清、广告、按部点播(PPV)、增值服务等方面。过去,用户基础收费一直是IPTV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外IPTV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协同效应的增强,将实现收入模式由基础服务费向多样化增值业务转型,有利于整体提升IPTV业务ARPU值。宽带提速和智能终端推动增值业务的发展。随着带宽约束逐渐被打破,高清点播将成为增值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年报显示,百视通2021年已在上海等地发展50万高清用户。而OTTTV等智能终端的引进,也增强IPTV的服务扩展能力,有助于多样化的增值业务的引入。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用户认可,开始贡献收入。在业务开展前期,直播功能延续了用户的传统收视习惯,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活跃用户比例的提升,用户对IPTV操作熟悉程度越来越高,点播模式成为最主要的收视方式,且所占比例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能够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转变,特别是高清、按部点播等功能发展潜力巨大。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将有广泛的发展空间。2、机顶盒“小红”领先布局OTT((OverTheTop,泛指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是2021-13年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中最热门的概念。2021年6月,百视通在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中率先发布自主研发,具有高清、智能、3D功能的OTT机顶盒“小红”;11月份,百视通宣布获得国内200万端、国内最大规模OTT牌照序列号审批;12月份,百视通OTT获得放号,首批规划突破100万。目前国内机顶盒市场产品丰富,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百视通小红、华数彩虹等产品充分竞争,Tplink、PPTV等厂商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大多数电视盒子、一体机制造商和视频网站着重抢占入口,期许只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缺乏有差异化的独有版权内容,繁华过后必然大浪淘沙。我们认为,在平台端拥有内容优势的乐视盒子和百视通小红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与乐视盒子、小米盒子主打互联网营销不同,我们预计百视通小红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推广,在用户订阅费用落实上会较有优势。3、IOTV:发挥IPTV与IPTV的协同效应OTT对于IPTV来说是继承中的演进,两者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IPTV、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OTT,新的概念和术语背后是不同利益方为谋求市场拓展所寻求的不同切入点产生的不同称谓。OTT目前依然处于基础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培养新用户、推动机顶盒和智能电视的销售量仍是大多数厂商的首要目标。而IPTV的增值业务已经历经多次变革,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多款应用都经过了用户考验。我们认为仅有产品的OTT,既达不到广电总局“可管可控”的要求,也难以发展可靠的付费模式,只能靠硬件微薄盈利,难以形成产业。作为最早进军OTT的企业之一,百视通团队提出“借鉴IPTV收费经验进行OTT运营”,布局“一云多屏”搭建了百视云平台。百视通的“云电视”平台采取动态码率等技术,可以同步对接IPTV专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G/4G、NGB、WIFI等各类网络,可服务IPTV、智能电视OTT/一体机、PC、手机/PAD等各类终端,能够初步实现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集约化运营。百视通最近于电信日推出的高清IOTV版本的“小红”则是一种综合OTT与IPTV功能的新型产品,意图将IPTV的成熟商业模式和付费优势与OTT的创新能力形成互补,从电信的渠道大力推广。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声器件厂商,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向上游整合,实现了关键原材料、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模具的自制,具备了较强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向客户进行大规模地快速出货,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产品供应,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大客户战略使得公司不断切入缤特力、索尼、三星和苹果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主流供应链。公司也在MEMS声学器件上积累深厚,未来有望实现MEMS技术的突破。可穿戴设备需要麦克风来读取用户的语音信息,也需要音筒来输出设备的信号,在很小的空间实现高品质的声音输入和输出是歌尔等龙头公司的技术优势。4、共达电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器件厂商,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视、个人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苹果(通过MWM间接供应)、华为、中兴、索尼、索爱以及三星等企业。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