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精编版)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精编版)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精编版)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精编版)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数学1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难点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个人修改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教后学科数学课题课型课时1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难点米尺、软尺、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为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米,2米,3米,5米1米=100厘米教后学科数学课题课型课时1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点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难点尺子,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吸管、铅笔、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后学科数学课题练习一课型课时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重点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难点各种尺子:学生尺,卷尺,米尺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说一说。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道1厘米和1米分别是多长吗?师生共同进行交流。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1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3、量一量。(1)你的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2)你的一作(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几厘米?(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手掌宽一排长身高()厘米()厘米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基础练习】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2.给较长的物体选用()作单位,较短物体用()作3.我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厘米。【提高练习】4.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1)课桌宽大约15()。(2)一张床大约有2()。(3)丝瓜长约28()。(4)一块橡皮长2()。(5)旗杆高10()。(6)一支铅笔长20()。【拓展练习】5.小丽有一条绳子用了30米后还剩7米,这条绳子原来有多少米?6.桐桐的爸爸身高是1米70厘米,桐桐身高是1米30厘米。爸爸比桐桐高多少厘米呢?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后1.复习整十数的加法2.复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一二年级学生去参观博物馆。二(1班)有35名学生,有2名带队老师。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理解题意:二(1)班有35人去参观博物馆,带队的有2名老师。求带队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就是求两部分数量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摆在一起,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是7根,再和前面3捆小棒合起来,一共是37根。5+2=7方式二:列式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先把相同数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5和个位上的2相加得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是3落下来,结果是37。3.解决问题35+2=371.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先将,然后。后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列()算式计算。3.个位加起来的数写在()的下面,十位加起来的数写在三、练习2.一双球鞋44元,一个足球55元,买下来一共要多少钱?3.哪两个两位数合起来是85?请说出几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2.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3.猜一猜。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30元18元四,布置作业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退位减)课型课时1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难点小棒,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情境导入。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奥运金牌榜的金牌数,我们知道了美国比俄罗斯多13枚金牌,那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让学生解决(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睹利用小棒摆一摆,(2)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进行竖式计算,老师要及时巡视,注意学生退一的情况,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3)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2.比较36-23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4.试练:67-39=35-8=81-56=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后(2)操场上小明和小青在踢毽,小明踢了76个,小青踢的比小明少18个,小青踢了多少个?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四第1-3题。1、出示题目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展开竞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2、引导学生认真看题,细心计算。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教后学科数学课题课型新受课时1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难点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二年(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第一组28个34个22个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2)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算式:28+34+2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者到连加题目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28+34+22,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比较两种书写格式。师:这到连加题,有的小朋友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小朋友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2、教学例2。出示主体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4-40-26(1)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教师把口算部分用虚线圈起来。教师说明:虚线框中表示能口算的部分,计算时不必写竖式。(2)指导学生看书,第一部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小结: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3)师: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法进行对比,并掌握算法。(5)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小结。教师指出: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减两个数的计算,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数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加、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同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步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3题。1、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题目有的全部要笔算;有的又要口算,又要笔算。有的是第一步口算,有的是第二步口算。在计算时,遇到哪一步能口算就用口算。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连加、连减例2.84-40-26=18教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比较两种计算方法,那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2、指导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习五第4-9题。1、第4题和第5题。这两道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2、第6题。出示题目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应找多少元?指名回答。板书算式:50-25。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3、第7题和第8题。以小组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4、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理解什么是横行、竖行和斜行。计算时要求学生能口算要使用口算。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子养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习复习课时1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回顾与整理。师: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你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师:那一组来吧你们整理和复习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小朋友们都整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二、分类复习,巩固知识。1、尝试编题。复习笔算加减。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发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交流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如下:(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中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已经知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计算时,怎样做才能保证计算正确,不出错,你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自由发表想法。(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和符号。(2)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3)加强检查,做到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师:接下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出示课本练习七第8题。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①在数学半期靠中,小东得85分,小丽比小东多13分,小丽考多少分?引导学生说说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讨论: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要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判断哪个数是大数,哪个数是小数,哪个数是相差数,正确的应用有关数量关系进行解答。②王老师带100元钱去买几个篮球和几个排球,买篮球花去58元,买排球花去33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师:这道题需要算出准确数吗?谁回估算?引导学生用不同思路解答:方法一:买篮球后大约剩40元,买排球够了。方法二:买排球后大约剩70元,买篮球够了。方法三:买篮球和排球大约要用9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根据板书,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整理和复习(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教后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P40页的1、2、题。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3、学生创作画。[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边顶点边教后(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2、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3、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第四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学科数数学课题课型新授课时1目标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重点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难点第44页情境图,例1、例2、例3挂图,小棒个人修改、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还有别的算法吗?10个2相加6个6相加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1)1+1+……+1+1=20×1或1×202)4+4+4+4+4+4=5×4或4×5?学科课题课型课时目标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重点难点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一、复习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二、新课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五、随堂练习教后(1)直观演示,师生摆小棒。教师在黑板上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雨伞的图形图:学生照样子在课桌上也摆一把雨伞的图形,接着让学生再摆出同样的四把雨企图形。(2)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3)让学生把的数填在书上空格里。(4)引导学生根据准备题完整表述一下算式的含义。学生表述:1个5是5,2个5相加的和是10,3个5相加的和是15……或表述为5是1个5,10是2个5相加的和,15是3个5相加的和……通过准备题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几个5相加是几的感知,抓住知识的衔接点,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5)教学乘法口诀。提问:摆一把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5根)是几个5?(1个5)1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5=55×1=5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②学习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提问:摆两个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根)是几个5?(2个5)2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5=105×2=10引导学生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③学习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是几个5?(3个5)3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3×5=155×3=15让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板书。全班齐读两遍。④学习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是几个5?(4个5)4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学科数学课题巩固练习课型课时1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重点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难点口诀卡片和口算卡片。个人修改一、复习。联系十第5题。背出5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全班集体背出5的乘法口诀。接着指名个别学生背出乘法口诀。最后同桌互背乘法口诀。2、先计算出得数,再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卡片出示,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如,教师先出1×5=()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教师再出示后半张1×5=(5)一五得五题目如下:背口诀可采用多种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1、教学例2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教师板书。"2×1=2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5=205×4=20四五二十。[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2、教学例3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坐了多少人?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四、拓展性学习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口×口一口=口×口一口8×6=口×口4+6+8=口×33+4+5+6+7=口×口[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学科数学课题课型课时1目标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重点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难点小黑板、口算卡片。一、复习。1、背诵乘法口诀。(1)背诵6的乘法口诀。全班背、小组背、指名背。(2)背诵1-6的乘法口诀。2、把口诀说完整。一六()二六()六六()3、写出乘法算式,再把算式读出来。(1)3个6相加是多少?(2)6个5相加是多少?(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4、根据口里的得数,写出乘法口诀。指导练习第4~11题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2)6+6+6+6+5可以写成6×5+5。()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1、已知△×△=25△+□=13求△+△=(2、已知□+O=9□×O=18求□=()O=学科数学课题课型习复习课时1目标1、通过画图,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2、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区别乘法和加法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重点理解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异同难点1-6的乘法口诀表和乘法算式卡片。个人修改教学过程:出示例题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知道了什么?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一题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你能把两道题说的情况在纸上画出来吗?学生根据题意画图。2、怎样解答?第一题是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学学科数学课题何体)课型新授课时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几何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教后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设计意图】: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6、组织学生对口令。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2、独立完成81页5题。3、背诵8的乘法口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五、拓展性学习: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学科数学课题课型课时1目标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2、完成第七题。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3、引导完成8~9题。1)了解题目的意思。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学科数学课题课型新受课时1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重点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电脑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对口诀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5×47×4二、新授1.教学例3出示第78页主题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让学生完成填空:师:你能列什么算式?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解答正确吗?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学科数学课题课型课时1目标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难点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个人修改一、铺垫孕伏: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将口诀补充完整:二()十四七()五十六[设计意图]: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1、谈话引入新课。此处要注意鼓励背得好的孩子一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交流改正。(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2、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1)、请大家先在书上圈出相应的积。(2)、仔细观察9乘几的各个积,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1)观察第6题的算式,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独立计算,观察每一列算式的结果。(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意图]:强化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巩固其他表内乘法口诀,体会口诀的作用。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1、完成课本第1、3题。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后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3、解决问题怎样解答呢?看看车上有多少个座位。你准备怎样计算座位的个数呢?学生思考、交流、汇报。4、检查解答正确吗?2、小结: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呢?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四、总结教后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时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重点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难点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1、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举手说自己学会了什么。2、整理乘法口诀表(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生:独立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3、介绍"九九歌"(1)自己从课本90页中找到答案。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3)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基本练习2、综合练习(1)观察3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3)独立分析完成四题3、创新练习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四、随堂练习。整理和复习(九九表挂图或课件)教后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报数游戏。分小组进行5个5个的报数到60。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学生分组活动)2.猜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小组交流汇报:3、复习引入。2)出示主题图:上课的时间是多少112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时间吧,有信心学好吗?。活动一:认识钟面。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活动二:认识“时”。实物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活动三:认识“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2)利用教具边演示边提问: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活动四:读写时刻。(1)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师拨动实物钟表3:05,学生读取时间。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数字表示法”和"汉字表示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3)用同样的方法认读4:157:55活动五:认识时与分的关系。(1)学生分组操作。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反馈,师演示:(在演示前强调学生看时针原来的位置并记住,再开始演示分针走一圈的过程,问:同时时针走了多少?(一大格)指出,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并板书:1时师:谁知道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板书: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师:通过刚才咱们的操作,我们知道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说明1时和60分什么关系?学生说,师板书:1时=60分再次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演示方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三、回顾教材,整理知识。勾画重点和疑惑的地方。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解决问题。1.师拨钟,学生说时间。1)12时10分2)12时30分问:12时30分还可以怎么说?(12时半)学科数学课题认识时间(二)课型课时1目标1、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重点1、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1小时=60分近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难点钟表模型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谈话,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的一天"。二、活动展开。1、让学生独立制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或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在活动纸上写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分针的方法表示。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时间安排。3、班内展示、评议。(1)"我说我拨"形式。即自己边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2)"我拨你说"形式。即汇报同学在钟表模型上拨出时间,其他同学读写是几时几分。(3)"我说你拨"形式。即汇报同学说出时间,其他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是几时几分。5、调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三、活动延伸。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我的一天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后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题[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数学广角(一)教后学科数学课题数学广角(二)课型新授课时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重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难点数字卡片、人民币个人修改一、复习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题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2、解决问题1)用填表的方法学科的复习课刑1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重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难点个人修改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4、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五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1、完成练习二十五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随堂练习。"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46教后学科数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个人修改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十二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2、交流反馈。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们一些机会。)随堂练习。"表内乘法"的复习九九表挂图教后学科数学课题直角”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1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难点图,尺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米和厘米的复习1、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2、表象与进率(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3、估计与测量(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后学数学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