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_第1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_第2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_第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_第4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测试题1.根据拼音写字词。(1)那个小伙子头上缠着bēngdài(),伤势很重,甚至已经不qīngxǐng()了,必须立即shīxíng()手术。(2)你需要在这份nǐdìng()好的合同上qiānzì(),脸色苍白的他用chàndǒu()的双手接过那份合同。(3)这位cíxiáng()的老爷爷每天在公园里duànliàn()身体,他的niánlíng()已过七十,但还很硬朗,我yóuzhōng()的佩服他。2.按文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B.甲骨文

金文

篆书

楷书

隶书C.甲骨文

金文

隶书

篆书

楷书 D.甲骨文

篆文

金书

隶书

楷书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赢得了比赛。B.严监生神机妙算,哪怕是多点一茎灯草也不肯。C.重庆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像个迷宫一样。D.那冰雪中的丰碑令人肃然起敬。4.下列对句子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我把那件印着骄傲地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的运动衫放在柜台上。A.骄傲仰着头的麇鹿。 B.运动衫放在柜台上。C.印着麋鹿的运动衫。 D.我把运动衫放在柜台上。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让我十分感动。B.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很好,所以我特别喜欢帮助同学们。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D.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提高了学习习惯。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中的“或”是“或者”的意思。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诗句。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略。D.“哪怕工作再难做,他也不会退缩。”这句话中的关联词用得不恰当。7.将下面的短语有条理地填进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2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①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②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③走到山边④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⑤抬起头A.⑤②④③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①⑤②④ D.③①⑤④②8.口语交际。同学到你家做客,想参观一下你的卧室。请你当一名讲解员向同学介绍一下,卧室中你最满意的布置重点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回忆所学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1)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读古典名著,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相比之下,周瑜则是个____________的人;读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我们还领略了武松的___________;见识了____________的石猴;从《红楼春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宝玉。(2)前半学期,我们了解了古代不同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儿童种瓜的诗句“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有描写儿童玩冰的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有描写儿童在牛背上吹笛的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3)《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__》。1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词句,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如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的方法知道了“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已、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一句中“请勿自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反衬出祖国山河陷于敌手的悲哀。(3)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更容易感悟古诗蕴含的乐趣,读到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模仿大人种瓜的画面;读到杨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孩取冰的天真可爱。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走近农村留守儿童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城市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1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一项是(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13、以上材料表明(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1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2)非问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______(3)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

决:________________16、请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据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上天种的花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⑫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20、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21、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22、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23、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事件发展过程发现蘑菇→()→()→品尝蘑菇人物内心变化惊奇欣喜→()→小心翼翼→()24、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习作。本册课本中的角色各有特点,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人也是这样。请选择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注意合理运用。1.

绷带

清醒

施行

拟定

签字

颤抖

慈祥

锻炼

年龄

由衷【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绷、醒、拟、签、颤、慈、祥、锻、炼龄、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A【解析】A【解析】略3.B【解析】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神机妙算,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由“哪怕是多点一茎灯草也不肯”可知这个人是吝啬的,可改为:一毛不拔。故选B。4.D【解析】D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可以借助缩句来帮助解答。5.C【解析】C【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A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感动。B有误。关联词运用错误。前后分句是递进关系,应该选用“不但……而且……”。D有误,搭配不当,应该是提高了学习成绩,不是学习习惯。6.C【解析】C【详解】略7.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能力。这一题选自朱自清的《绿》,将句子的顺序打乱,学生可根据句子和句子间的关系进行判断。8.我的小卧室可雅致了。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吧!你看,卧室东边的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地图下方是我睡觉的小床,别致的小床上铺着漂亮的绿色床单。床单上的图案是我和妈妈专门挑选的,样子是不是很逗?卧室的西边放着我的书柜和写字台,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的书柜了,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书,我常常在书海里遨游呢!这就是我的小卧室,你喜欢吗?【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口语交际,即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本题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卧室,注意把卧室中你最满意的布置要重点介绍。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从房间的大小、空间、摆设角度着手介绍卧室。或者从房间的舒适度,也就是突出功能性和主人的喜好入手介绍卧室即可。9.

神机妙算

阴险狡诈

英勇无畏

勇敢无畏

性格随和

童孙未解供耕织

彩丝穿取当银钲

短笛无腔信口吹

萧红

呼兰河传【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武松打虎,《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红楼春趣》,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是这一回的第三个情节,也是尾声,讲的是宝玉、黛玉等青春年少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快乐而纵情的聚会。(2)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宋代雷震《村晚》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3)《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主要描写了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的经历,祖父教导作者分辨谷子和狗尾草,作者跟着祖父铲地、拔草、种菜、浇水,等作者玩累后,就直接在院子里的阴凉处睡觉。全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0.

请不要错过时间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11.D【解析】11、D12、B13、ABC14、父母外出打工,子女无人照看,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分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走近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标题可知,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1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1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一,“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B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C正确。可以定位到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D错误。可以定位到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14、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材料一与材料二,“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15、

喜欢,喜爱

使……广,增广,增加

放弃,舍弃

判断,解决16、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18、君子之学必好问。19、不提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增加知识。【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2)句意为: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3)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奚:何,怎么。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决:判断,解决。16、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故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君子之学必好问。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可,注意结合“非问无以广识”、“君子之学必好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A【解析】20、A21、C22、B23、

看守蘑菇

采摘蘑菇

紧张喜欢

满足骄傲24、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祥的、用爱的教育感化我们(教育方法巧妙)的母亲。【解析】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第③段中写到“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可知这异样的植物是蘑菇。故答案选A。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文中第④段内容“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根据这段话,按顺序概括一下我们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都做了哪些事。2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第⑥段写的就是我们品尝蘑菇的过程,我们的心情是满足骄傲的,而不是因为没有肉香感到失望。故选项B错误。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根据题目中已有答案可知,空白处答案的格式是“xx蘑菇”。第②段和第③段首先发现蘑菇,人物心情是惊奇欣喜;第④段中写到我们听了母亲的描述之后开始对蘑菇日夜严加看守蘑菇;人物心情是紧张喜欢。第⑤段中是蘑菇成熟,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蘑菇,人物心情是小心翼翼。第六段记叙的是我们品尝蘑菇;我们满足骄傲。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