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对下图典籍介绍恰当的是(

)A.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C.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还是一部科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影响深远2.(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王羲之3.(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下图目录横线处应填写的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________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

)A.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B.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C.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D.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5.(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官渡之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依据史实来判断(

)①皇帝用石榴、葡萄等水果宴请大臣;②皇帝在纸上批阅奏章。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7.(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方法的名医是()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神农氏8.(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寺内保存了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大量干漆造像。白马寺应是(

)A.道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太学建筑 D.军事建筑9.(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瑰宝,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追捧和喜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10.(2022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信息,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体例:纪传体通史★内容: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A.《道德经》 B.《韩非子》 C.《诗经》 D.《史记》11.(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甘肃旱滩坡东汉末年的古墓(等级规格不高)中出土了牛车模型,车厢裱有三层纸,纸面平整,经过了洗涤、蒸煮、打浆、抄纸等工序。考古发现反映出(

)A.东汉时期纸的价格昂贵 B.纸完全取代简帛成为书写材料C.造纸术辗转流传到西方 D.造纸术的改进推广了纸的使用12.(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对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西汉纸本地图

东汉造纸工艺流程图A.纺织技术的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B.汉字字体的演变,促进文明的发展C.书写材料的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 D.文书格式的改进,提高行政的效率13.(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分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如下分类,△处应填写的是(

)类别一类别二类别三扁鹊、华佗、△蒙恬、霍去病、周瑜顾恺之、王羲之、锺繇A.董仲舒 B.王莽 C.张仲景 D.关羽14.(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后汉书》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也有人“用缣帛”,但“缣贵而简重”。东汉时期,成功解决以上书写材料弊端的历史人物是(

)A.卫青 B.蔡伦 C.班固 D.祖逖15.(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后汉书·蔡伦传》载:“(蔡伦)用树肤(树皮)、麻头及蔽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一改进(

)A.发明了造纸方法 B.损害了纸张质量C.简化了造纸流程 D.降低了造纸成本16.(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历史公众号想给学生推送研究汉武帝的可靠资料,以下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A.甲骨 B.铜器 C.简帛 D.纸张18.(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19.(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20.(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蔡伦 B.张骞 C.司马迁 D.张仲景21.(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蔡侯”的“恩惠”主要体现在(

)①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②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③改进了造纸的工艺④便利了纸张的推广使用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成就卡片,这位历史人物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23.(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二、综合题24.(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探究一:思想智慧】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陶泱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探究二:科技之光】材料三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

图2【探究三:传承之任】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内容包括:朝代、身份、思想主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列举出一位属于此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3)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图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4)依据材料四,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5.(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材料一

①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原始人类在采集植物时逐步发现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中药由此起源。②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还出现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③道家“与天地同体”“与自然合一”的养生观,广泛应用于养生防病及处方用药上。儒家思想对仁义道德的宣扬,对古代医德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④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和药物的交流。(1)用材料一中的史事,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古史传说折射出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______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为中医发展提供基础:______中外医药交流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播:______早期国家阶段我国的临床医学有一定发展:______材料二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疫病流行,人口锐减。张仲景的家族在不到十年中,死去三分之二,其中绝大部分是患伤寒病不治。仲景因而发奋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他担任长沙太守时还坚持为百姓有病。后写成《伤寒杂病论》16卷,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材料三

华佗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人应该坚持适当运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未病先防。这是一种积极的预防医学思维,为此他还模仿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摘编自张伯礼《中医思维与实践养成》(3)依据材料三.概括华佗的中医药学思想。26.(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史记》材料一部分内容十二本纪①《夏本纪》②《秦始皇本纪》③《周本纪》④《殷本纪》十表《十二诸侯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八书《礼书》《乐书》《律书》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蒙恬列传》《卫(青)将军骠骑列传》(1)依据材料一,写出《史记》是____________体通史。将材料一中的四部本纪按时序排列。(写序号)(2)从世家、列传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仿照示例完成,陈涉除外)【示例】陈涉(胜),陈涉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二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西汉前期《春秋》《尚书》等文化书籍不断积累并发展。司马迁在主持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得以阅读这类图书。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西汉进入了强盛时代。而自文景之世开明政治的流风余韵,到司马迁述史,汉武帝也未予干涉,这也成就了其敢于直言,实录史事,最终成一家之言。——摘编自张大可《<史记〉导读十讲》(3)依据材料二,概括《史记》成书的条件。三、论述题27.(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传统文化材料一图1“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及其上的甲骨文“虹”字在“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中,记载了在商朝的某一天,在太阳偏西时分,天空中自北向南划过一道彩虹。商人认为虹是一种有两个头的怪物,横卧在大河上就像在饮水一样。——摘编自《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虹”属于哪种造字方法,并分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原因。材料二图2居延汉简图2居延汉简图3错金铁书刀(东汉)图4旱滩坡带字纸(东汉)图4旱滩坡带字纸(东汉)1930年发现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居延地区,是记录兵器及屯军用品的器物簿书刀是汉代的文房重宝之一,常与笔砚简牍等文房用具同时出土旱滩坡带字纸采用A改进后的造纸工艺所造,虽然已有残破,但纸面均匀细薄,纤维组织紧密,精致之感跃然纸上(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以下内容:①联系图2,推测图3在当时的用途;②写出图4中A处的人名:____;③结合历史或现实,说说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材料三(3)某班正在策划中华优秀人物事迹展,该班同学为相关历史人物设计了如上图的宣传名片。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其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整。中华优秀人物姓名:时代:事迹:贡献:材料四先秦时期思想言论节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仁者爱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司马迁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年的历史,B项正确;《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排除A项;《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不是科学巨著,排除C项;《史记》不是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堂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B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具有高超医术,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张仲景,排除A项;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张仲景,排除C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建立后,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王朝,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项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夏朝之前的历史特征,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的特征,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材料反映了司马迁客观记述历史,对人物的评价既肯定成绩也记载其过失,体现了公正记事,秉笔直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马迁勤奋好学的信息,也没有体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体裁以及《史记》在文学上的地位,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5.C【详解】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据此分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齐桓公称霸发生在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都属于《史记》记述的范围,①②③正确;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是在西汉之后,《史记》不可能记述,④错误。C正确,ABD排除。故选C。6.B【详解】石榴、葡萄传入中原地区是在汉代,纸的发明是在两汉时期,所以①②均错误,故选B,排除ACD。7.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可知,与上述救治措施相关的医生是华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8.B【详解】根据材料“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寺内保存了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大量干漆造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马寺是佛教建筑。汉明帝派蔡愔等人到古天竺求取佛经,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作为翻译佛经的场所。B项正确;白马寺不是道教、太学、军事建筑,排除ACD项。故选B项。9.C【详解】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C项正确;《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排除A项;《史记》是史学巨著,排除B项;《水经注》是地理学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D【详解】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D项正确;《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排除A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排除B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D【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在牛车模型的车厢裱有三层纸说明了造纸术的改进后,纸张不仅仅用于书写材料,反映了纸的使用被推广,D项正确;在等级规格不高的古墓中出现用纸张装裱的牛车,说明东汉时期纸的价格并不昂贵,且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纸张作为书写材料的地位变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造纸术的传播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廷汉简的书写材料是竹林简,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的书写材料是帛,西汉纸本地图的书写材料是纸张,东汉造纸工艺流程图体现了造纸术的提升,因此四则图片体现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进步,这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没有涉及纺织技术的革新问题,排除A项;我国古代汉子字体的演变应涉及小篆、隶书、楷书等信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信息,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进步,没有体现文书格式的改进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3.C【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扁鹊和华佗都是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C项正确;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A项;王莽新朝的建立者,排除B项;关羽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B项正确;ACD项的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5.D【详解】材料“(蔡伦)用树肤(树皮)、麻头及蔽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意思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造纸,降低了纸的成本,从而纸的使用得到推广,因此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因此由材料得出的结论是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D项正确;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方法,排除A项;蔡侯纸提高了纸张质量,排除B项;简化了造纸流程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得,“西汉的五铢钱”这是实物能够很好的研究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比较客观,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电视剧《汉武大帝》”、“穿越小说《汉武帝》”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客观反映西汉时期的历史,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7.C【详解】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简或丝帛。题干的“居延汉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帛,故C符合题意;甲骨是商周时期的书写材料,排除A;铜器不是主要书写材料,排除B;纸张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排除D。故选C。18.D【详解】西汉时期,司马迁忍辱负重之下著成《史记》。故D符合题意;“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均与司马迁不符合,排除A和B;“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是受辱之前,排除C。故选D。19.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的医学创造;②麻沸散是华佗的医学创造;③五禽戏是华佗的医学创造;④按摩疗法最早是由扁鹊发明的。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20.D【详解】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故选D;蔡伦改进造纸术,张骞凿通西域,司马迁著《史记》,排除ABC。故选D。21.D【详解】根据材料“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结合所学可知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改进了造纸的工艺、便利了纸张的推广使用,②③④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纸,①错误。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点睛】22.C【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B【详解】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24.(1)朝代:春秋;身份: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提出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主张有教无类。(2)局面:百家争鸣。墨子兼爱非攻;孟子仁政等。(3)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作者:张仲景。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详解】(1)根据所学,主要结合孔子的相关情况,包括朝代、身份、思想主张来制作名片即可:朝代:春秋;身份: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提出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主张有教无类。(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百家争鸣局面。列举出一位属于此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即可:墨子兼爱非攻;孟子仁政等。(3)根据材料三图1信息可知,其反映的科技成是造纸术,造纸术对人类文明贡献主要是造纸术的发明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材料三中图2著作的作者是张仲景;他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为“医圣”。(4)根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直接概括出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即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25.(1)①③④②(2)背景:张仲景少年行医奠定基础;社会疫病流行,民生疾苦,促使张仲景奋发研究医学;吸收古代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加之自身临床经验。原因:写成《伤寒杂病论》16卷,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3)治未病,提前预防;注意保健。【解析】(1)古史传说折射出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①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原始人类在采集植物时逐步发现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中药由此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为中医发展提供基础:③道家“与天地同体”“与自然合一”的养生观,广泛应用于养生防病及处方用药上。儒家思想对仁义道德的宣扬,对古代医德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中外医药交流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播:④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和药物的交流。早期国家阶段我国的临床医学有一定发展:②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还出现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2)根据材料“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疫病流行,人口锐减。”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疫病流行,民生疾苦,促使张仲景奋发研究医学;根据材料“仲景因而发奋钻研医道,博览古代医籍,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他担任长沙太守时还坚持为百姓有病。”可知张仲景少年行医奠定基础、吸收古代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加之自身临床经验。根据材料“后写成《伤寒杂病论》16卷,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可知他开创了中西临床理论体系。(3)根据材料“提出人应该坚持适当运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未病先防。”可知治未病;根据材料“是一种积极的预防医学思维,为此他还模仿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可知提出养生保健。26.(1)纪传体;①④③②(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学创始人,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司马迁持之以恒;注重搜集整理资料;秉笔直书;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稳定,汉武帝对司马迁著史未予干涉;历史上文化典籍的积淀。【详解】(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得出:《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排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始皇本纪》,即①④③②。(2)“介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儒学创始人,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条件”,依据材料二“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得出:司马迁持之以恒;由材料“西汉前期《春秋》《尚书》等文化书籍不断积累并发展。司马迁在主持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得以阅读这类图书”得出:历史上文化典籍的积淀、注重搜集整理资料;由材料信息“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西汉进入了强盛时代”得出: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稳定;由材料信息“而自文景之世开明政治的流风余韵,到司马迁述史,汉武帝也未予干涉,这也成就了其敢于直言,实录史事,最终成一家之言”得出:汉武帝对司马迁著史未予干涉、秉笔直书等。27.(1)造字方法:象形。原因:甲骨文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汉字、汉语言语法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甲骨文是研究商代自然天象的重要资料。(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①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很多不便,如果书写时发生错误,人们只能用书刀将原字从简上削去,重新再写。②蔡伦。③赋分标准:从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两个角度,说明发明造纸术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赋分示例: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来看,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书写的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纸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纸来包裹物品。(3)姓名时代事迹贡献李冰战国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张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