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C.大泽乡起义 D.巨鹿之战2.(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下侧棋中标识两军对弈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A.刘邦、项羽反秦战争 B.刘邦、项羽楚汉之争C.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 D.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3.(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是(

)A.焚书坑儒 B.开拓交通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5.(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历史典故出处揭竿而起“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6.(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某同学搜集了成语“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请你为这些成语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A.战国称雄 B.楚汉战争 C.春秋争霸 D.秦统天下7.(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8.(2022秋·北京·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典故,它们出现的时期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9.(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本书的目录中有以下几个章节:暴秦,火种;大泽乡——水、火、风暴;农民称王的创举等,这几章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10.(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B.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C.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D.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攻势下失败11.(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同学在学习笔记中写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内容。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1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以下措施中与秦朝灭亡直接相关的有(

)①法律严苛

②滥用民力

③“八王之乱”

④赋役繁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B.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统一全国文字和货币14.(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导致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严刑峻法 D.秦的暴政15.(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连环画中的典故反映了(

)A.西周后期的“国人暴动” B.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C.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争 D.西汉早期的七国之乱16.(2022秋·北京顺义·七年级统考期末)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严刑苛法 B.修筑驰道 C.北击匈奴 D.开凿灵渠17.(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漫画图片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是A.《长平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18.(2022秋·北京密云·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A.焚书坑儒 B.刑罚严苛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19.(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前206年,□□和□□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象棋之都”。文中“□□和□□”指的是A.陈胜和吴广 B.刘邦和项羽 C.曹操与袁绍 D.刘备和曹操20.(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21.(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内容,我们可以判断他探究的内容是(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之争22.(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商鞅秦孝公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秦二世23.(2021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张角 D.张梁24.(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25.(2021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阅读的历史资料中有“楚汉之争”“约法三章”“垓下之战”等关键词,与这些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李斯 B.赵高秦二世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26.(2021秋·北京昌平·七年级校考期末)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是()A.陈胜、吴广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B.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C.刘邦率兵直逼咸阳D.秦二世被逼自杀27.(2021秋·北京昌平·七年级校考期末)在封建时代,农民为反抗统治者的残暴压迫和剥削,不断奋起斗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国人暴动 B.黄中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二、综合题28.(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的制度文明源远流长。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的划横线部分填写完整。材料二(2)说出材料二所示行政制度开创的朝代。指出其中哪项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三A.修建都江堰

B.统一文字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佛教传播(3)上述历史事件与材料三中序号②朝代相匹配的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结合所学,谈谈该历史事件的作用。材料四

大一统国家中实行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防御力量、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都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秦汉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发生的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以及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残暴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引起了农民的不断反抗。——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所产生的作用相关史实(秦汉时期)积极作用①秦始皇派兵修建灵渠。有利于发展农业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业劳动力,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利于发展民族关系③消极作用引起大规模农民起义④29.(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秦始皇某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想举办一个有关秦始皇的展览,他们搜集了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资料。资料一

博物馆参观商鞅方升铭文一(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刻)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商鞅方升铭文二(公元前221年加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1)阅读商鞅方升两段铭文信息,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这两段铭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资料二

文物搜集①铜权②秦半两钱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④石铠甲⑤秦封泥(其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等措施)(2)为了多角度呈现秦始皇形象,项目小组拟定了以下有关策展的小主题: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C.军事武功D.文化成就从以上小主题中任选一个(示例除外),选择上述文物中的其中两件,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示例:主题序号说明D.文化成就⑥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⑧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主题序号说明资料三

文献整理朝代作者及文献有关秦始皇的论述西汉贾谊《过秦论》“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西汉陆贾《新语·无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法令烦憯(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3)概括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题意中,陈涉、诛暴秦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C项正确;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末周初时期,排除A项;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主要人物是项羽,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的楚汉之争发生在刘邦和项羽之间,所以楚汉之争的领导人是刘邦和项羽,B项正确;楚汉之争是刘邦与项羽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不是反秦战争,排除A项;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末,不是春秋战国,排除C项;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宁有种”指的是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中的口号,所以,“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指的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反秦大旗,C项正确;“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指的是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排除A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的是秦王嬴政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排除B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指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是文化专制,A项正确;开拓交通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秦朝速亡无关,排除B项;秦统一后,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统一全国后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之间经济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C项正确;“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B【详解】依据“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可知,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楚汉战争。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摆鸿门宴想杀刘邦、项羽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7.B【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因此,“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典故都与楚汉之争有关,D项正确;“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典故与春秋争霸无关,排除A项;“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典故与战国称雄无关,排除B项;“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与秦灭六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正确;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A项;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排除C项;184年,张角组织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进行分析,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ABD项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1.C【详解】依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等人于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C项正确;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B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为修建大型工程滥用民力;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秦朝灭亡,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西晋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③不符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3.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项符合题意;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采取了统一文字和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CD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导致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D项正确;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严刑峻法均是暴政的具体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15.C【详解】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与其相关的成语有破釜沉舟、鸿门宴、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西周末年的平民起义,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灭亡之后的战争,与春秋时期战争不符合,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与图片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6.A【详解】根据材料“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但他的统治具有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而且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的暴政最终导致秦朝灭亡,A项正确;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排除B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少数民族入侵,排除C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B项正确;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不是农民起义,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排除C项;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据材料可知,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对秦始皇修长城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天下太平,秦始皇却劳民伤财兴修长城,最终“祸起萧墙”,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兴建长城导致的负面影响,与“焚书坑儒”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刑罚严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战争”,而是强调修长城导致“祸起萧墙”,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根据材料“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是当时天下的局势,东属楚,西属汉是交战的双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中,刘邦通过灵活的策略和谋士的帮助,最终击败项羽,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不能体现材料所述的要求,排除A项;曹操与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刘备与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的故事,风声鹤唳的典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公元前207年,刘邦在攻入咸阳后立的规定,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勾践,时间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D项正确;其它选项的排序都是错误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1.C【详解】根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信息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起义有关,C项正确;这些信息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与涿鹿之战、长平之战和刘邦项羽之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戌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张楚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因此张鑫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陈胜吴广,B项正确;秦孝公任用商鞅办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排除C项;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秦朝的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23.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指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反抗秦朝暴政的大泽乡起义,A项正确;刘邦、项羽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的反秦起义,排除B项;张角、张梁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排除C、D项。故选A项。24.C【详解】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C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时期,A排除;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B排除;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D排除。故选择C。2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刘邦取得胜利。因此,与题干词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和刘邦,故选D项,排除ABC项。26.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年,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刘邦率军逼近咸阳、秦二世被逼自杀奠定了基础。从此秦朝一蹶不振。因此,项羽率军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对推翻统治者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之后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败,没有对秦朝统治造成决定性的威胁,A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决定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据所学,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秦朝从此一蹶不振。对推翻秦朝统治者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此确定答案。27.C【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这一事件被称为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所以答案选C。28.(1)世袭制(2)秦朝

郡县制(3)B统一文字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4)①有利于大规模地兴修水利。②有利于加强防御力量。③秦始皇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汉与匈奴“和亲”。④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分析】(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制度填写世袭制。(2)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套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秦朝郡县制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因此②是秦朝,秦朝统一之后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材料三中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统一文字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4)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比如秦始皇派兵修建灵渠;有利于加强防御力量,比如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等;有利于发展民族关系,比如秦始皇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汉与匈奴“和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阶级矛盾爆发,引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等。【点睛】29.(1)铭文一:商鞅变法,实行统一度量衡。(出现“商鞅变法”即可。)铭文二: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出现“秦统一”即可。)(2)主题序号说明A.政治制度⑤秦封泥上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可以研究秦朝郡县制度。⑥睡虎地秦简可以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文书。⑦阳陵虎符的一半由皇帝保管,可以研究秦朝的皇帝制度。⑧泰山刻石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主题序号说明B.经济发展①秦铜权可以研究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的举措。②秦半两钱可以用来研究秦统一货币之后的情况。主题序号说明C.军事武功③兵马俑铜车马可以研究秦朝的战车战马和作战情况。④石铠甲可以研究秦朝士兵作战的装备。⑦阳陵虎符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兵符制度。(3)共同点:实施暴政。答案示例一: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