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2.(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

)A.内容十分丰富 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3.(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说,在商周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该学者意在强调(

)A.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多 B.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C.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D.青铜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4.(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5.(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6.(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某班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入选“商朝篇”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2022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与妇好有关的几件文物。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 B. C. D.9.(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从下列“甲骨文字形举例”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骨文使用了多种造字方法B.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C.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0.(2022秋·北京密云·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下列关于这件文物的表述,错误的是A.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 B.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D.说明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11.(2022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有了它,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材料中的“它”是指A.神话传说 B.甲骨文 C.青铜器 D.《史记》12.(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A.远古时期 B.夏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13.(2022秋·北京密云·七年级统考期末)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②反映了夏朝的历史③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湖北随州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其主人为随州噩侯。此青铜器有浓眉杏眼、象鼻等造型,具有南方特色。其造型整体采用“浑铸”技术,给人浑然一体的美感。这样的青铜器,只有高等级贵族墓葬才会出现。这件青铜器①说明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②制作工艺高超③具有比较典型的地方特色④体现权力等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月,殷墟“亮相”《国家宝藏》,展示了YH127窖穴,这个窖穴里出土卜辞甲骨共17096片,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6.(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B.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C.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D.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17.(2022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利簋18.(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①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②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③夏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

④商朝的政治和社会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9.(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列图片所示时期的青铜器,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一时期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②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农具广泛使用③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④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文物浓缩历史,反映时代。下列文物能反映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 C.利簋 D.铜冰鉴21.(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除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古蜀文明的特点。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明多彩多姿 B.古蜀文化领先世界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原始农业已经产生2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西周青铜器毛公鼎,该器腹呈球状,双耳立于口沿,下有三个兽蹄形足。鼎腹内铸铭文497字,叙述了周文王、周武王与毛公先祖君臣辅弼,以及周宣王分封毛公土地等史事。毛公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①青铜器制造工艺

②中国文字的延生③西周的政治制度

④西周的冶金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2021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②它是商朝青铜文明的代表③它是一件用于生产的器具

④它出土于今河南省安阳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按照《周礼》《礼记》《仪礼》等礼书提供的标准,周代在宴飨(xiǎng)和祭祀活动中以鼎、簋相配,根据身份地位分别是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贵族在使用鼎、簋组合礼器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身份等级享用相应的数量和规格,不可逾越。”这段材料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②青铜器的功能为食器和礼器③青铜器的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

④西周社会等级森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5.(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商朝文物及其拓本。拓本中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26.(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文物反映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2021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28.(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C. D.二、综合题29.(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一

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而国家是否形成,一是阶级或阶层的存在,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如兴建种种公共工程、举行全社会范围的庞大的祭祀活动和宗教礼仪、进行战争防御和扩张。——摘编自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阅读材料一,概括文明的标准。材料二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2)依据材料一中的文明标准,说明为何“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材料三

关于商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很粗略,故很多学者曾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使得商朝历史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表明商王朝是确切存在的。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他对下属、对王后都用“呼”,显示出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甲骨卜辞说明商代是领土国家,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商王朝在其中能实行有效的管制。商王通过占卜贞问国家的农业有没有收成从甲骨卜辞还可以看到商人的宗族对商王朝有军事义务,他们的族不仅是生活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宗族是商王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早期国家的特点。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可得出是甲骨文,A项正确;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项;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排除C项;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题干“……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看出,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职、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可知内容十分丰富,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甲骨文的造纸方法,排除B项;题干“……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可得出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排除C项;题干“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可得出“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根据材料“在商周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可知,商周时期,青铜更多用作为礼器,即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因此材料内容主要在强调青铜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青铜器的象征地位,没有体现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规模问题,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没有涉及青铜制作工艺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图示甲骨文的造字方式看,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C项正确;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排除A项;甲骨文反映了商代社会方方面面,排除B项;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承夏朝的是商朝,商朝时期发生的是盘庚迁殷,青铜灿烂,故B符合题意;大禹传启,天下为家,创立了夏朝,故A不符合题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国变法的是战国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依据题干“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A项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是汉字以后的演变形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7.B【详解】依据四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方面,反映了商朝社会生活,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而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有曾侯乙编钟等,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所以,①②③项可以入选“商朝篇”;④项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④的ACD三项。故选B。8.A【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商王”“占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如征战、狩猎、疾病等,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因此题干中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刻辞卜骨上,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9.A【详解】根据表格可知甲骨文造字方法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可见甲骨文使用了多种造字方法,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0.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排除ABC三项;说明商朝的铸造业十分发达,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现较为完整的文字,文字是文明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代表整个中华文明,排除A项;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史记》记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000年的历史,无法成为记录与传承的工具,也无法经过演变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C项正确;因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所以甲骨文不是远古时期和夏朝时期使用的文字,排除A项、B项;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使用的文字是主要是小篆和隶书,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据所学可知,商朝的甲骨文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①正确;商朝的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的,②说法错误;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③正确;有人认为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4.D【详解】根据材料“主人为随州噩侯”、“这样的青铜器,只有高等级贵族墓葬才会出现”、“其造型整体采用“浑铸”技术,给人浑然一体的美感”可得,当时的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相对来说比较高超,体现出了南方的地方特色,因为只有高等级的贵族墓葬中才会出现,体现出权力等级,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地方诸侯权力膨胀,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走向完结的信息,不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5.B【详解】根据材料中“殷墟”“卜辞甲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其出土的甲骨上记载了商朝后期王室占卜记事的内容,B项正确;中国的夏朝尚且没有文字可考,排除A项;殷墟的甲骨卜辞记载的是商朝后期的事情,而不是西周或东周,排除CD两项。故选B项。【点睛】16.D【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分析墓葬内随葬品数量的对比可知,距今4000多年,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7.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A项正确;四羊方尊以造型精美著称,排除B项;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排除C项;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8.C【详解】图片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②③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9.B【详解】观察图片可知,题目中的青铜器都大致处于商朝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①③④符合题意;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农具广泛使用与史实不符,排除②。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20.B【详解】二里头铜鼎属于夏代青铜鼎,司母戊鼎属于商代青铜器,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铜冰鉴是战国时期青铜酒器,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点睛】21.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彩多姿的特点,A项正确;题干内容都没有涉及古蜀文化、早期国家、原始农业,排除BCD项。故选A项。22.C【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腹呈球状,双耳立于口沿,下有三个兽蹄形足”可知,毛公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和西周的冶金水平,从“腹内铸铭文497字”“叙述了……周宣王分封毛公土地等史事”可知,毛公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想要了解中国文字的诞生,主要应该研究甲骨文,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3.B【详解】根据图中文物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文物是司母戊鼎,它出土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是商朝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所以①②④符合史实,B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一件礼器,而非生产器具,③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点睛】24.C【详解】[依据“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篇。”可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由酒器为主变为以礼器为主,由食器发展为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或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故周朝的这一规定旨在强调贵族等级界限分明,故②③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材料中未涉及,故①错误,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A【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我国出土的商朝文物及其拓本”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甲骨文。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故A符合题意;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隶书是汉代通用文字;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故BCD排除。故故此题选A。26.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最精美的青铜器,故A符合题意;③④属于西周的青铜器,故汉有③④的BCD排除。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商朝青铜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辨识能力。2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8.C【详解】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1)标准:国家社会形态的出现;国家形成以阶级或阶层的出现和强制性的权力系统为标志。(2)考古证明良渚已是早期国家。阶级或阶层的存在:良渚古城墓地的墓葬品出现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强制性的权力系统:良渚古城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强制性的权力系统:良渚古城建有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强制性的权力系统:良渚古城有祭祀神灵使用的玉琮、玉壁。(任意3点即可)(3)特点:实行专制王权;具有领土观念,能有效管理地方;祭祀文明;重视农业收成;宗族对商王朝有军事义务。意义: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朝历史的可信,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