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

)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孙刘联军—曹操5万—20万(号称80万)曹操战败,退回北方A.导致了东汉末年州牧割据 B.使曹操最终统一黄河流域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使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决战,歼灭袁军主力B.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孙吴政权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D.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及四川等地区3.(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B.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孙刘联军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割据的状态4.(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下图是某学生的思维导图,图中①②③处填写内容依次对应的应该是(

)A.曹魏、蜀汉、孙吴 B.蜀汉、孙吴、曹魏 C.孙吴、蜀汉、曹魏 D.曹魏、孙吴、蜀汉5.(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6.(2022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战役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A.吴越争霸 B.桂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7.(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诸葛亮曾建议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为“三分天下”奠定基础的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8.(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人口史》一书认为,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末期达到3000万人。这说明三国时期(

)A.经济有所恢复 B.魏蜀吴形成对峙 C.魏国实力最强 D.东吴造船业发达9.(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关键战役的胜负往往对于历史局势产生重要影响。以下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0.(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史料可研究的主题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臿汉代的三腿耧车曹魏时期的翻车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迁 B.国内商业贸易的往来C.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11.(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联考期末)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商朝、三国 C.东周、东汉、三国 D.商朝、秦朝、三国1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阅读了一本描述古代某战役的连环画,了解到此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阅读的连环画应是A. B.C. D.13.(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14.(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15.(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表内容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对外交往 B.推动文化发展 C.促进民族交融 D.巩固局部统一16.(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17.(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18.(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战役A.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19.(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与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历史地图是(

)ABCDA.A B.B C.C D.D20.(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为如图所示形势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1.(2022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D.民族矛盾尖锐22.(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

)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孙刘联军—曹操5万—20万(号称80万)曹操战败,退回北方A.导致了东汉末年州牧割据 B.使曹操最终统一黄河流域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D.使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3.(2021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作战双方分别是A.袁绍和曹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与孙刘联军 D.曹操和孙权24.(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三国鼎立局面形势图,其中①②③分别应是A.魏、吴、(蜀)汉 B.魏、(蜀)汉、吴C.吴、(蜀)汉、魏 D.(蜀)汉、吴、魏25.(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208年,53岁的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决定发动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6.(2021秋·北京昌平·七年级校考期末)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干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造成当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B.王非改制导致社会动乱C.水旱灾害连年发生 D.发生长达十几年的八王之乱27.(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黄巾起义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8.(2021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曹操征服了黄河流域后,又企图征服长江流域。然而有一场战役成为了他的灾难,这次战役结束了其在长江流域建立权威的意图。该场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9.(2021秋·北京昌平·七年级校考期末)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选项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二、综合题30.(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读史书·评历史人物材料一

班固在《汉书》中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尊重历史,秉笔直书。为了撰写《史记》,司马迁广泛涉猎各种古籍、档案资料,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还游历各地,进行广泛的调查访问。《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绝大多数篇幅围绕中心事件和人物展开,这是全新的创造。书中还记载了许多人物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事迹,记载了有作为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剑新。——摘编自郑志娟《求实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一从司马迁写〈史记〉谈起》等(1)依据材料一,指出《史记》的历史地位,分别说明司马迁求实与创新的表现。材料二

曹操年谱(部分)时间事件公元184年曹操因在颍川一带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迁济南相公元192年曹操剿灭黑山贼(农民起义军),攻打黄巾军于寿张公元196年曹操认真听取谋士的建议,迎汉献帝到许昌。同年,组织流民和军队开垦荒芜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进行屯田,解决了大量流民生计问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袭袁军粮囤,歼灭袁军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战败,被迫撤军公元209年曹操巩固自身势力、稳固北方政局,并兴修芍陂(水利工程)屯田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C正确;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结果导致了州牧割据,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基础,排除B项;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西晋完成全国统一是指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属于对赤壁之战影响的历史解释,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材料“曹操军”“刘备、关羽军”“孙权、刘备军”“赤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该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不是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排除A项;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而不是曹操获胜,排除B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5.B【详解】依据题干的地图中刘备军,曹操军和孙权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CD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6.D【详解】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项正确;吴越争霸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桂陵之战也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战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7.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根据题干“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末期达到3000万人”可以看出,三国时期人口超过东汉末年,反映了三国时期经济有所恢复,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魏蜀吴形成对峙、魏国实力最强、东吴造船业发达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9.C【详解】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打败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383年淝水之战,与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D项;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B项。故选C项。【点睛】10.D【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汉代的三腿耧车和曹魏时期的翻车都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D项正确;四幅图片都属于农具,无法反映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和国内商业贸易的往来,排除AB两项;能够反映水利灌溉工程修建的只有曹魏时期的翻车,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公元前229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D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在东汉之后,排除A项;商朝是夏朝灭亡建立的朝代,排除B项;东周是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建立的朝代,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军队,之后历史上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可知,材料中该同学要了解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他阅读的连环画应是《赤壁之战》,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进行的战争,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秦军的一场战争,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无关,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的一场战争,东晋以少胜多,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3.B【详解】根据“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后出师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出师表》与诸葛亮讨伐曹魏相关,B符合题意;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A排除;CD项与材料中的“臣下”无关,排除。故选择B。14.C【详解】220年、221年和229年均属于公元3世纪前期,故C符合题意;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魏政权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政权开大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政权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都能巩固局部统一,D项正确;加强对外交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推动文化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促进民族交融仅符合“蜀汉政权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A【详解】依据题干“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的信息可知,这是以历史文献为依据的,根据“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的信息可知,这是以考古结果为依据的,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1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后,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是魏、蜀、吴。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魏,故A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蜀,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魏蜀吴三国的位置,认识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18.C【详解】根据题干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该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赤壁之战,该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而不是“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9.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魏、蜀、吴”反映的三国时期,东汉结束后,进入三国时期,西晋结束了三国时代,B项正确;东汉对应的应该是汉,排除A项;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都在西晋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20.D【详解】据图片中的“魏”“蜀”“吴”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进行的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享受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是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1.B【详解】由材料“魏、蜀、吴”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创造了条件,B项符合题意;三国时期,政权对峙,社会动荡,排除A;三国时,三分天下,并非南北对峙,排除C;三国均为汉族政权,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故选B。22.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C正确;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结果导致了州牧割据,A排除;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奠定基础,B排除;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西晋完成全国统一是指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排除。故选C。2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最后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其作战双方分别是曹操与孙刘联军,故选C项,排除D项;官渡之战的双方是袁绍与曹操,排除A项;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时组成联军,是同盟关系,排除B项。24.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的到巩固;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C【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实现统一全国,而发动了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选项C符合题意;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选项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A【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27.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即赤壁之战。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所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