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下列文物图片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氏族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种植的是(

)A. B.C. D.2.(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

)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4.(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5.(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柳卯而不是钉子来加固物件。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木板和很多带榫卯结构的构件。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C.猪纹陶钵 D.人面鱼纹彩陶盆6.(2022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A.栽培水稻 B.会人工取火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7.(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我国(

)A.早期人类的起源 B.远古人类的传说C.天文历法的出现 D.农业的起源发展8.(2022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从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使用石头作为工具。下图为某地区考古出土的石器,可以用此说明该地区原始居民(

)A.以捕鱼狩猎为主 B.已从事农业生产C.过上了定居生活 D.学会了饲养家畜9.(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台词来源于某历史社团编演的一部情景剧,台词中的自述人代表的远古居民是(

)自述:我出生在6千多年前﹐我家住在黄土高原,我吃的是黄澄澄的小米,我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我们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这是因地制宜的智慧……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10.(2022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能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使用打制石器 B.原始农业产生 C.使用骨针 D.火的使用11.(2022秋·北京顺义·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学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先民能够(

)A.狩猎采集 B.从事农业 C.制造铁器 D.制造瓷器1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其中①处应为(

)贾湖遗址①______半坡遗址淮河流域,约8000年前长江流域,约7000年前黄河流域,约6000年前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北京东胡林遗址13.(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侧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其中主要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距今1万年前后的北京东胡林遗址中发现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谷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遗物及比较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包括炭化粟和黍。这些发现可以用于研究(

)A.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B.贫富分化现象C.早期人类的商品交换 D.私有财产的出现15.(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农业产生后人们筑屋定居。下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 B.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 D.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16.(2022秋·北京·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鈇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示内容能反映原始农耕文明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③半坡聚落

④炭化粟和菜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片反映出(

)A.元谋人的生活 B.山顶洞人的生活C.河姆渡人的生活 D.半坡人的生活19.(2022秋·北京顺义·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内容中,属于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情形的有(

)①使用天然火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栽培农作物④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2秋·北京顺义·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石斧、石刀 B.弓箭、长矛、石球C.骨针、骨锥、石制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21.(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同学介绍下图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木构建筑的复原图,其通风、防潮等特性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以下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都城遗址 C.安阳殷墟遗址 D.三星堆遗址22.(2022秋·北京顺义·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23.(2022秋·北京密云·七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这组图片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4.(2022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25.(2021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村 D.浙江河姆渡27.(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先民A.狩猎采集 B.制造瓷器 C.用牛耕地 D.从事农业28.(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回眸——纪念建馆60周年特展”,下列可能出现在特展中的是A.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B.人面鱼纹彩陶盆C.木结构水井模型 D.人工栽培水稻遗迹29.(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良渚人二、综合题30.(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一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相关结论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灰烬、烧石和烧骨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补全表格。材料二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②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2分。填写字母。)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材料三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图B是耒耜,它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氏族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的种植,B项正确;A项良渚出土的玉璧,排除A项;C项不能体现河姆渡氏族从事原始农业,排除C项;D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品,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学会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②④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3.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正确;黄帝、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BC排除;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生活,D排除;故选A。4.C【详解】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C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故选C。5.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木板和很多带榫卯结构的构件”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题干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B项正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半坡人住的房屋,排除A项;猪纹陶钵和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题干木质结构建筑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6.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D项正确;河姆渡居民会栽培水稻,排除A项;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7.D【详解】根据材料“稻谷”“石犁”等信息可知,两幅图出土的稻谷和石犁都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有关,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没有强调早期人类的起源问题,排除A项;材料所述都属于出土文物,而不是传说,排除B项;材料所述两幅图的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有关,没有涉及天文历法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石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石磨盘用于加工谷物,以上工具均与农业生产有关,说明该地区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用于捕鱼狩猎的工具是渔网、渔叉、弓箭、长矛等,图片中的工具与捕鱼狩猎无关,排除A项;过定居生活的证据是聚落的出现和建造房屋、挖掘水井、制作陶器等,图片工具与定居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学会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图片工具不是用于饲养家畜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9.D【详解】根据题干“我出生在6千多年前﹐我家住在黄土高原,……我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我们住半地穴式的房屋……”结合所学知识,距今6000多年的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D项正确;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元谋人、山顶洞人不会农作物种植,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B项;河姆渡距今7000年,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出现,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上定居生活。而原始先民的两个典型代表即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B项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特征,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所处时代已是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骨针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排除C项;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稻谷遗迹、骨耜工具以及磨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均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考古发现,即原始先民能够从事农业生产,B项正确;题干中的考古发现与农业有关,与狩猎采集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考古发现无铁器的存在,排除C项;题干中的考古发现无瓷器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人,所以①处应该是河姆渡遗址,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北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排除BD项。故选C项。13.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而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据此分析,图中的①位于长江流域,②③④位于黄河流域,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4.A【详解】根据题干中“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谷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遗物及比较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包括炭化粟和黍。”可知,北京东胡林遗址可用于研究原始农业兴起的与发展,A项正确;贫富分化现象、早期人类的商品交换、私有财产的出现都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BCD项。故选A项。15.D【详解】图片分别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故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D项正确;ABC项不是原始社会造成房屋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材料“猪纹陶钵”“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并且已经开始饲养家畜,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①③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7.B【详解】根据所学,②河姆渡干栏式房屋、③半坡聚落、④炭化粟和菜籽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涉及到河姆渡人,半坡人等,B项正确;①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不能反映原始农耕文明,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8.C【详解】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千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项正确;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距今约3万年。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9.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故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天然火,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0.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半坡人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C项正确;他们用石铲、石斧、石刀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项;他们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排除B项;他们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1.A【详解】根据材料“其通风、防潮等特性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业作物是水稻,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图片内容体现了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A项正确;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河姆渡人房屋,排除B项;安阳殷墟遗址是我国商朝的遗址,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2.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23.C【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陶器主要是黑陶,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而题干图片正是“干栏式房屋”“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骨耜”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排除;D项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陶器主要是彩陶等,排除。故选C。24.B【详解】根据图片“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由此可知,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B。25.D【详解】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会制作骨耜。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干栏式建筑,②③④正确;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出了“人面鱼纹陶盆”,①错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6.D【详解】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A.云南元谋,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是过的打猎和采集的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C.陕西半坡村,半坡人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C不符合题意;D.浙江河姆渡,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词是“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27.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石磨用来加工稻谷,骨耜是种植谷物的工具,均和原始农业有关,故D符合题意;狩猎需要弓箭、制造瓷器是手工业、用牛耕地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28.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彩陶的代表,选项B符合题意;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木结构水井模型;人工栽培水稻遗迹都是河姆渡聚落的生活,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9.B【详解】根据图片中的信息“黄河流域”“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