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讲)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解读题型分层归纳》(人教版)(原卷版)_第1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讲)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解读题型分层归纳》(人教版)(原卷版)_第2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讲)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解读题型分层归纳》(人教版)(原卷版)_第3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讲)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解读题型分层归纳》(人教版)(原卷版)_第4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讲)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解读题型分层归纳》(人教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o"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1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1、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意义有:(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2、\o"猜想与事实验证"猜想与事实验证: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3、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各环节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物理性质):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再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软,密度小于水,微臭,不溶于水。(2)点燃和熄灭蜡烛:燃烧现象:先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3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操作:点燃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和结论: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操作: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烧杯罩住火焰后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熄灭蜡烛时现象:产生白烟操作:点燃白烟现象和结论:白烟燃烧,引燃蜡烛;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小颗粒(冷却凝固的石蜡蒸气)方法总结:(1)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2)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是否变浑浊。知识点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含量比较二氧化碳含量比较水蒸气含量比较操作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现象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结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更少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更多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更多应用: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是空气中无二氧化碳,而是量太少,反应了无明显现象;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水出现浑浊或白膜,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效果。【题型1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典例1】(2022•李沧区校级自主招生)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钠的性质: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①假说法②实验法③分类法④比较法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变式11】(2022秋•牡丹区期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比较:人吸入的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探究 B.分类:依据物质内所含元素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控制变量: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探究影响产生氧气速率的因素 D.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变式12】(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常温下,利用如图实验测定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 B.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变式13】(2022秋•冷水滩区校级期中)上课时小丽觉得呼吸不畅,怀疑与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有关,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实验 C.对比 D.归纳【题型2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典例2】(2022秋•安新县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图乙实验操作能证明石蜡燃烧有生成,证据是。(2)图丙实验的目的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变式21】(2022秋•增城区校级期末)为了⽤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体生成,最简单的做法是在蜡烛⽕焰上⽅()A.罩一个湿的烧杯 B.罩一个热的烧杯 C.罩一个⼲⽽冷的烧杯 D.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灰⽔的烧杯【变式22】(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变式23】(2022秋•离石区期末)蜡烛虽小,见微知著。图一是某小组同学探究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图二是实验③中烧杯内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可燃性气体 B.实验②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氧元素 C.实验③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图二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变式24】(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请你仔细观察一支燃着的蜡烛,完成下列问题。(1)蜡烛的顶端熔化成液态,石蜡熔化属于物理(“物理”或“化学”)变化。(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部分温度最高。(3)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另一种物质是。【题型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典例3】(2022秋•兴城市期末)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更旺 C.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D.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气体含有氮气【变式31】(2023春•青原区校级月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增多的是()A.N2 B.O2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稀有气体【变式32】(2022秋•密云区期末)实验小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别。如表实验对应的目的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收集呼出的气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低呼出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A.A B.B C.C D.D【变式33】(2023•绿园区开学)小明、小强、小琳三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回答问题。(1)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人呼出的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如图A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C(填序号)。A.猜想和假设B.设计实验方案C.进行实验D.实验结论(2)小强同学分别向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如图B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琳同学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玻璃片哈气,如图C所示,小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1.(2022秋•绥宁县期末)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A.氢气氧气氮气 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水蒸气氧气氢气2.(2023•斗门区一模)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2022秋•渭滨区校级月考)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交流 C.实验 D.推理4.(2022秋•定远县校级期中)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分类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B观察法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D归纳法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A.A B.B C.C D.D5.(2023•沂源县二模)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得出结论 B.设计实验 C.操作实验 D.猜想与假设6.(2022秋•沈河区期末)“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得结论 D.收集证据7.(2022秋•新泰市期末)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8.(2022秋•栖霞市期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每个省市都设立核酸检测站,核酸检测的目的,目前主要是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9.(2022秋•潮阳区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气体,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这一环节属于()A.作出猜想 B.设计方案 C.实验验证 D.得出结论10.(2022秋•大埔县期中)下列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空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人体呼出的气体11.(2022秋•铁西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的集气瓶直接拿进教室,盖上玻璃片,就可收集到教室的空气 B.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实验2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12.(2022秋•凤翔县期末)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实验1: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②实验2:导管越长,越容易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③实验3: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④实验3: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⑤蜡烛燃烧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⑥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①⑥13.(2022秋•广饶县校级期末)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D.蜡烛内焰最明亮14.(2022秋•阳新县校级期末)在蜡烛燃烧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5.(2022秋•益阳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16.(2022秋•江夏区月考)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有关如图蜡烛燃烧实验探究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b处有火焰,说明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C.该实验导气管不宜过长 D.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17.(2022秋•兴宁区校级月考)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小丽得出如下结论,错误的是()A.燃烧时发光、放热 B.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 D.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18.(2022秋•齐河县期末)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精彩开讲。下列授课实验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失重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发育 B.水球中注入气泡,呈现一正一反两个像 C.宇航员太空浮力实验 D.水球中放入泡腾片,会产生大量气泡19.(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小李同学不小心将稀盐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对此,甲同学:该气体是什么?乙同学: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丙同学: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该气体。丁同学: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四位同学的说法中属于得出结论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2022秋•衡山县期末)2019年10月1日上午,歼﹣20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下面提出的4个关于隐形飞机的问题,与化学无关的是()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21.(2022秋•内江期末)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假设或猜想 C.观察 D.得出结论22.(2023春•裕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放热,石蜡熔化 C.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D.吹灭蜡烛后产生一缕白烟23.(2023•平遥县一模)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目前仍处于无人探测阶段,下列探测目标与化学有关的是()A.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C.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D.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24.(2023•南平模拟)以下有关汽车工程的研究课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A.远程操控汽车 B.研究车用电池 C.新车宣传策划 D.车身外形设计25.(2023•李沧区二模)依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利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A.用两支相同规格的胶头滴管 B.烧杯中“淀粉一碘溶液”的体积相同 C.两种果汁的温度可以不相同 D.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相同26.(2023春•西乡塘区校级期中)小明在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呼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 B.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更快熄灭,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 C.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更快熄灭,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D.澄清石灰水在呼出气体中更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27.(2023春•南宁期中)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D.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28.(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实验小组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差别。下列实验对应的目的或结论不正确的是()ABCD收集呼出的气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呼出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A.A B.B C.C D.D29.(2023•兰州模拟)下列叙述与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不一致的是()A.比较法: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B.推理法: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定量实验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控制变量法:探究Mg、Zn、Fe等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30.(2022秋•东平县期末)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31.(2022秋•运城期末)“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提前成为与美、俄并列的太空强国.下列“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所担负的任务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是()A.探测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及物质类型 B.进行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研究 C.试验低密度信道编码、高速数据传输 D.采集月球地形数据,绘制“月貌”32.(2022秋•淄川区期末)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33.(2022秋•高青县期末)小芳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