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异文化到本土化从异文化到本土化研究道路的光辉楷模
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国家领导人费孝通教授去世。山河恸泣,大地无言,乾坤肃穆。送别一代宗师离我们而去。费孝通先生的去世对中国人类学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也为失去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和导师而悲痛。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贡献不仅仅因为他的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在十四卷《费孝通文集》中);不仅仅是他所致力的乡土研究、农村研究和创建现代乡镇企业模式,诸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不仅仅因为他的导师、“功能学派”的泰斗马林诺夫斯基对他中国学生的农村研究赞誉有加,称之为现代人类学研究的“里程碑”;不仅仅因为他将“功能主义人类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朴素而成功地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类学”;不仅仅因为他在作为国家领导人期间所表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和过人智慧;不仅仅因为他为中国的民族关系历史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著名论断;不仅仅因为他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他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同时,他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开拓了一条从“异文化”到“本土化”的成功之道,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楷模。费孝通先生的这些创造、发明、发现和贡献是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所无法企及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盛赞马克思发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剩余价值”两大规律时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战友,一个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费孝通先生为中国人民、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毫无疑义,是多方面和不可磨灭的。就传统的人类学学科而言,对“异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个基本的学科要求和学术立场,这基本上成为一种常识。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研究之路也无例外地始于对“异文化”的研究,具体地说,是对广西大瑶山(金秀县)花蓝瑶的田野调查。他的“异文化”研究经历还引出了一段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费孝通先生于1935年8月携新婚妻子王同惠到广西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从北平出发,乘坐火车、轮船,经过无锡、上海、香港、广东到达广西,从柳州以东的象县的大寨瑶山开始,于10月18日进山,12月26日在完成花蓝瑶的调查工作准备转向茶山瑶调查点的时候,费先生误踏陷阱,王同惠在前去求救的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文集(第一卷)》)。这个故事曾经长时间地激励着笔者。本人自1989年开始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其时我在法国进修人类学,师从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先生(JaquesLemoine),他恰好在那一段时间接任国际瑶学会主席,第一任国际瑶学会主席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乔健先生]进入到了瑶学研究领域,十几年来未有中断。在瑶学研究中,包括我在广西大瑶山和其他瑶族地区从事田野作业,甚至远在法国的图卢兹和美国加州的瑶族社区都听到瑶族同胞对费先生的盛赞之辞,感受到他们由衷的感激之情。对于我这位半职业的人类学者来说,在对瑶族研究的学问生涯中,我时刻被费先生光辉榜样的力量所驱使和鞭策,时刻体会到费先生所开创的“异文化”研究之路给中国的瑶学研究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宽松氛围。这一段“异文化”的研究经历悲壮且感人至深,也为费孝通先生在其后的岁月里探索中国社会人类学“本土化”的研究道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人生经验和学术上的参照坐标,它不独表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在“异文化”研究道路上跋涉的艰辛,也表明对“异文化”研究经验的积累在他以后的“本土化”研究,特别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异文化”出自人类学在诞生之初时的基本概念,它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某些“话语”痕迹和殖民主义扩张的某种“霸权”色彩。是从单纯的学术角度,“异文化”也是从民族志学者个人的族属身份以及由此产生出在田野调查中的“主位/客位”视野而言的。然而,费先生对“异文化”的认识不限于此并有创新,所言说的“异文化/本土化”一方面是从传统的人类学知识体系中去定位,即人类学家从学理上应该遵循到本民族以外的其他“异民族”去生活、体验、参与观察;对费先生而言,瑶族便是他作为一位人类学家所需习得的“异文化”;而他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在进行他自己所属民族,即汉民族的研究工作。从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从“异文化”到“本土化”的研究轨迹。另一方面,瑶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又成了“本土化”研究范畴的有机部分和确认边界。这便是费先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国家领导者的一种超越单一性学科的眼光和视野。这正是他“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当然,费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还是汉民族的乡土研究,对费先生而言,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毕竟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以农业伦理为基本的文化表述,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国家。对中华文明的深度描述和历史规律总结不能缺失对汉民族的研究;逻辑性地,“乡土社会”(农民社会)便成为一个更具有“文化类型”的表述范式,也是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特色的最重畛域之一。费先生做到了。在笔者看来,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正是体现在土地伦理之中,这大概正是费先生所说的“土地捆绑的中国”(EarthboundChina)的形象指喻吧。其中有两个连带性的关键词“社—祖”:前者表示人与土地的原生性发生形貌,它历史地延伸出了社稷、社会、社群、社火等;后者则表明土地人群在生殖、生产和传承观念、行为上的照相,它历史地延伸出祖国、祖宗、祖地、祖庙等意群构造。中国的“本土化”的最具鲜明特征的阐释便是费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费先生所倡导的“文化自觉”也是他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悉心研究中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高度。费先生的从“异文化”到“本土化”的学术道路不啻为中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者的探索之道的样板。道之道,平常道;道之道,非常道。费先生的人类学研究之道为我们指引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林养殖承包合同范本
- 返还租金租房合同范本
- 自媒体收徒弟合同范本
- 纺织废料购销合同范本
- 软件部署服务合同范本
- 配方技术教学合同范本
- 私人地热水合同协议书
- 电脑年度维保合同范本
- 网上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软件技术入股合同协议
-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
- 外科品管圈提高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的执行率课件
- 消毒记录登记表14079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GB/T 31186.1-2014银行客户基本信息描述规范第1部分:描述模型
-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
- 大金D型水冷螺杆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