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性状类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2.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B.图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C.图③可以表示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D.环境发生变化后,图③中的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3.在生态系统中,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4.如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不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一般情况下不考虑D.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6.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甲的高B.甲和乙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C.甲和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D.甲、乙、丙与它们的捕食者会相互选择、协同进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从乙图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系谱图中可以推断出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___。8.(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请回答:(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__。(2)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乙烯可以催化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由于人体没有相应受体,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表示用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越多,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从实验一的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通过实验一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结论。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4)兴趣小组又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枝条绘制出图乙。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2,4-D浓度为12ppm时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9.(10分)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丙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___,丙中水分的来源是___________(3)用图示表示甲、乙、丙三者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__________(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0.(10分)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11.(15分)注射疫苗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我国研制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灭活病毒疫苗,一类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能被机体特异性识别的抗原基因重组到腺病毒载体上,利用病毒的增殖过程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请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进入机体后,B细胞等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来识别它,同时B细胞的还需与______________细胞结合完成活化。(2)接种灭活的病毒疫苗,能提高机体的_____________(填“免疫防御”或“免疫自稳”或“免疫监视”)功能,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目的是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能力。(3)腺病毒载体疫苗往往只需接种一次,但若机体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则可能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但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B。2、D【解析】分析题图,图①a和b种群之间出现先后变化的数量关系,且b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滞后性,则a和b的关系为捕食,且b是捕食者,a是被捕食者;图②a和b种群数量呈现“同增同减”的情况,故两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③a增加,b先增加,但后下降,可能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且a的竞争能力更强。【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是捕食,②是互利共生,③可能是竞争,A错误;B、图中②是互利共生,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故②不能表示两者的关系,B错误;C、③是竞争,海葵与寄居蟹是寄生的关系,故③不能表示两者的关系,C错误;D、③是竞争,若环境发生变化,更有利于b的生长发育,则b的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D正确。故选D。3、D【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所以甲是生产者。生产者会被消费者捕食,营养和能量会流向消费者;同时残枝败叶等会流向分解者。【详解】A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AB错误;C、动物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固定下来,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是主要是绿色植物,D正确。故选D。4、D【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C、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D正确。故选D。5、B【解析】A.温度C.pH值,可以保证酶活性,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D.渗透压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所以均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B.酶。【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D【解析】1、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详解】A、根据“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可知乙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甲的低,A错误;B、根据“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可知,甲和乙存在地理隔离,同时甲和乙是不同的物种,也存在着生殖隔离,B错误;C、甲和丙是不同的物种,因此甲和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的基因库,不属于种群基因库,C错误;D、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是共同进化,所以甲、乙、丙与它们的捕食者会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DNA复制(2).转录(3).Bb(4).(5).BB【解析】1、分析图甲: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2、分析图乙:Ⅰ3和Ⅰ4均不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据分析1,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DNA复制;②转录。(2)据分析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0为患者,基因型是bb,可以推断出Ⅱ6、Ⅱ7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1/4×1/2=1/8,Ⅱ9的基因型是bb,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基因分离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8、(1)发育中的种子(2)AD(3)①.A②.不能③.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4)①.根②.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③.否④.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解析】1、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生长速率大,说明生长素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乙烯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小问1详解】生长素主要合成的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A、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错误;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错误。故选AD。【小问3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伸长;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小问4详解】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据图可知,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故①表示2,4-D对根的影响;由于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故不能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9、(1).细胞内液(2).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3).蛋白质和无机盐(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5).组织液、淋巴、消化液(甲、乙、消化液)(6).(7).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8).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其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1)比较甲组织液、乙淋巴、丙血浆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丙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丙血浆中的水分来自于消化道中,组织液和淋巴。(3)甲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其物质交换关系为。(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还有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分析题图,准确作答。10、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伴X隐性遗传③.HhXTXt④.HHXTY或HhXTY⑤.1/36⑥.1/60000⑦.3/5【解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系谱图可知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②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1/2×1/2=1/4;因此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③Ⅱ-7为Hh的几率是2/3,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