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提示实验探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实验环节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100毫升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另外要让学生观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以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究“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2.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量杯、量筒、台秤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调查袋装酱油、瓶装酱油的容量、桶装食用油容量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生、师生交流)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有的物品是用升作单位,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习了解升和毫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铺垫。(二)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它们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生: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师: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1)猜想实验结果师: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满?(预设)生1:2杯。生2:8杯生3:10杯。……(2)提出实验要求师:下面我们分组做小实验。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实验要求实验要求①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②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③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④小心不要打碎仪器,

也不要伤到自己。(3)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交流。师:谁愿意将你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一边倒、一边数着倒的次数,倒了10次就正好到了1000毫升的刻度。生2:我们组是倒一次记录一次数据。一次是100毫升,两次是200毫升„„,第10次正好是1000毫升。师:大家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倒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的水。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对的。老师再告诉你们:1000毫升也叫1升。谁能说一说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生1:1升等于1000毫升,因为1升里面有10个100升。

生2:

1000毫升等于1升。因为10个100是1000。

师:对,1升等于1000毫升。(

板书出来:1升=1000毫升)师:同学们刚才分组做了实验,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实验的录像片。设计意图:先温习旧知,然后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试验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1升和几百毫升、1000毫升的空间表象。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1升水有多重呢?你会测量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体汇报)(预设)生1:先用量桶量出1升水,然后放到台秤上称一下就知道有多重了。生2:我觉得生1说的不对,把装1升水的量桶放到台秤上称,称出的质量包括量桶本身的质量,不是1升水的质量。生3:称出量桶和水的质量后再把水倒掉,称出量筒本身的质量,然后求出它们的差,就是1升水的质量。师生通过测量得出:1升水重1千克。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1升水重1千克。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的实际,学生先讨论如何测量1升的水有多重,接着实际称量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测量环节,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实践。(三)巩固新知:1.教材第5页第1、4、5题。2.教材第5页第2、3题。设计意图:1.先读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净含量,然后填出几种常见的容器容量单位,最后找出常见液体物品净含量,在读、填和找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升和毫升概念,体验感悟升毫升在生活中的空间表象。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深化和内化。(四)达标反馈1.快乐填一填。1

升=

)毫升

3

=(

)毫升

5升

=(

)毫升

4000毫升=(

)升

8000毫升=(

)升

6

升是(

)个

1000

毫升

也是(

)毫升2.在括号里填上“>”

“<”

或“=”

6000

mL

7L

3

L(

)300mL560mL

()650mL

11L()13L1升40mL

()1400mL

3400mL

()4L3.请你做裁判。(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只用毫升作单位。()(2)一个洗脸盆能装水4升。()(3)爸爸发烧,医生给他挂了25毫升的药水。()4.从小到大排一排。5.在30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入5升水,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合多少升?6.一瓶光明牛奶的容量是2升,明明每天喝了200毫升牛奶,喝了8天。这些牛奶喝完了吗?答案:1.10003000500048660002.<><<<<3.(1)×(2)∨(3)×4.5.5升=5000毫升3000+5000=8000毫升=8升6.2升=2000毫升200×8=1600毫升1600<2000没有喝完(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有哪些收获?(预设)生1:1升=1000毫升生2:1升水重1千克生3:有些数学结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出。…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收获,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消化、理解和内化,同时建构1升水有多少、多重的空间表象。(六)布置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杯橘汁500()

一桶油5()一瓶果汁600

()

一缸水10

()

2.在○里填上“﹥”、“﹤”或“=”

8500毫升○8升

1001毫升○999升

301毫升○3001毫升

7000毫升○7升

6000毫升○5升

13升○1300毫升

3.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升?4.佳佳去超市买饮料,有两种包装,桶装的为2升,售价8元;瓶装的为500ml售价3元,买那种合算呢?2升,售价8元500ml售价3元5.小丽买了5瓶净含量是1升的饮料,小明买的是8瓶净含量700ml的饮料,问谁的饮料多,多多少?6.妈妈想把1升的芝麻油分装在小瓶里去卖,每瓶装500毫升,能装几瓶?如果每小瓶卖25元,可以卖多少钱呢?7.秋游时,小华、小莉和小芳每人喝了2杯果汁,每杯果汁150毫升。她们3人共喝了多少毫升果汁?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

答案:1.毫升升毫升升2.>><=>>3.1升=1000毫升200×5=1000毫升所以5瓶正好1升4.2升=2000毫升500×4=2000毫升3×4=12(元)12>8桶装的合算。5.1×5=5升5升=5000毫升8×700=5600(毫升)5600>5000小明喝的多6.500+500=1000(毫升)=1升25+25=50(元)7.150×3×2=900毫升1升=1000毫升900<1000板书设计1000毫升也叫1升1000毫升也叫1升1升=1000毫升1L=1000ml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测量1升水有多重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正好是1升(课件出示正方体容器)

师: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师:1升的水到底有多少?

用你平时喝水的杯子量一量。

(学生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是1升)师:1升的水有多重呢?(出示电子秤,称一称)

师:怎样才能称出这1升水有多重?(学生小组讨论研究)

学生反馈交流:用1升的量杯盛1升水,连量杯带水一起称,再称量杯,得到水的重量。

学生操作得出:1升水重1千克。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1升水重1千克。设计意图:教学1升水有多重时,教师先给出标准的1升水的体积表象(体积还没学,这里只是简单介绍),然后通过自己喝水的杯子来体验、感知、建构属于自己的空间表象,最后再介绍用台秤称出1升水的重量,这样的教学设计,沟通了“体积、容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借住情境、依托生活经验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目标。教学资源1.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照这样计算,如果有5人都参加一次献血。一共献了多少毫升血?合多少升?2.一瓶洗发液有400毫升,5瓶洗发液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油,用去了3500毫升,还剩下多少毫升?答案:1.200×5=1000(毫升)1000毫升=1升2.400×5=2000(毫升)2000毫升=2升3.5升=5000毫升50003500=1500毫升资料链接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每堂课的组成部分,时间和顺序的分配,它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A、组织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主要任务是做好上课的精神准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环节约1—2分钟。

B、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由已知过渡到新知,此环节约5分钟。

C、新课教学(包括学生活动),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其任务是在于使学生获及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智能。此环节约20—25分钟。

D、巩固新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当堂课学习的新内容当堂消化、及时巩固,此环节约5—8分钟。

E、结束课程:目的是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此环节约3—5分钟。

教学方法的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