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_第1页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_第2页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_第3页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_第4页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目录摘要 I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研究内容 4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概述 52.1安全生产的概念 52.2应急管理的内涵 72.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内涵 8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存在的问题 103.1部分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103.2应急预案不完善 113.3预案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差 123.4应急培训不够 133.5应急演练方法不科学,效果不佳 133.6应急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处理不当 144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的改善对策 164.1加强对各级负责人的应急宣传教育 164.2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164.3建立合理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64.4加强应急培训工作 174.5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实效 184.6将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 185结论 19参考文献 20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国家、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而普遍存在的现象,解决中小企业大量存在而引发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有效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近几年国内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为切入点,列举出企业应急管理的普遍误区与问题,从而找出事发企业应急管理失败的根本原因;再对照每个原因,以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个原因总结出企业应急管理在该方面应该做出的正确性选择和基础性工作,进而得出本课题的结论,即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设施PAGE1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汉语有云:“无危则安,无缺则全”,这是中国文化对于安全的一种形象诠释;拿到现实当中,企业也往往将“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这种理念引入到其生产当中,用以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辞海》当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和收回投资回报的最大前提。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有害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各种原因,当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企业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1.2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例如美国,1979年成立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2003年该局并入国土安全部,成为该部4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美国现已基本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联邦、州、县、市、社区5个层次的应急管理与响应机制,美国各大企业依托于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自身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再如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建立了以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委员会为基准的应急机制,主要负责协调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地方之间有关安全和防灾方面的关系;当有重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应急对策。日本地方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是依托于政府的该项应急管理机制而建立,并于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紧密衔接。受到国外先进应急管理思维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即应急预案;“三制”即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法制)。关于应急管理的内含。应急管理在国内出现的比较晚。国内学者陈安按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将风险分为干扰、危机和突发事件,相应的管理分为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计雷等人将应急管理定义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地集成社会各方面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宋英华认为,从广义上讲,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及消除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减少其对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应急管理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应急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突发事。关于应急管理的阶段。我国学者万鹏飞认为应急管理由预防、应对、恢复和减灾四个环节构成。张江华认为应急管理问题应从应急准备、应急预防、应急反应和应急能力建设四阶段来研究。冯立杰,罗慧等人认为应急管理可以划分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和学习五个重要的阶段(也可称为PPRRL模型)。关于应急管理机制。一般认为应急管理中有如下几个基本机制要求:应急体系运行机制、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善后协调机制、评估机制;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平战切换机制、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财政资源动员机制等应急管理机制。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并经国务院审查同意印发了《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这6项部门预案;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以主席令的形式颁布;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通知提出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等内容。通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基础,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一整套快速、高效且较为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为企业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了很大帮助。1.3研究内容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自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来,国家加快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大了对企业应急管理的监管力度。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稍有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此安全形势之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内各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本文将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进行探讨,明确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工作,即告诉企业应急管理基本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概述2.1安全生产的概念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后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前者则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上述解释只表述了一个方面,都不够全面。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2.2应急管理的内涵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2.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的内涵关于应急能力,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国外应急能力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应急管理分局所给出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其认为应急能力是应急部门为了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灾害的能力。在国内,应急能力的概念是伴随着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出现的。姜安鹏等认为应急能力是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的一种描述,也是政府执行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顾建华等把应急能力定义为:依据法制、科技和公众对紧急事务的管理能力,并采取行政手段应对各种紧急事务,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能力。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应急能力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前后,与应急相关的人员或组织利用科学、技术、计划和管理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保证及快速恢复社会正常运行的能力。它是政府或组织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绩效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定义表明,一个国家、地方政府或企业应急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应急管理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决策者的决断力,决策部门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信息的收集、传递及分析水平,应急管理体系权责是否明确等;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公众的危机意识和传媒等。因此,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的实际情况,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各种应急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来应对、消除突发事件,使突发事件对企业人员、设备、设施等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破坏降到最小,从而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的能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其贯穿于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阶段,包括事前监测准备、事中应急响应、事后恢复总结三个阶段。其应急能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该企业的风险状况以及事件发生后人员、组织、资源等的应急能力水平。提高企业应急能力水平不仅能够及时预防、控制及消除突发事件,还能够减少事件对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存在的问题3.1部分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装备、物资的准备等,涉及到各个部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但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管理的管理层次不够高,体系不顺,各部门协调不够。目前,很多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急职责的落实、应急救援队伍的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演练等由安全管理部门来落实。但是,由于安全部门的职权有限,其他职能部门配合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其他部门参与到应急救援工作中来。(2)投入不足。由于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3)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不规范,部分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没有成立编写小组,没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也没有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只是简单套用其他单位的预案来应付检查。(4)没有对本单位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预案里的应急物资及人力资源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很多企业预案中罗列的应急物资本单位并没有,或者所谓的应急救援专家并不具有该行业的专业能力。(5)应急预案没有起到作用。部分单位的应急预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下发到各车间及相关人员,也没有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培训、演练。(6)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没有征求基层的意见,不进行专家评审,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内部或外部变化、演练结果等情况进行评审和更新。3.2应急预案不完善(1)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总体预案应该是本单位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和相应机制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类事故的救援方案,必须遵守总体预案规定的基本框架,一般专项预案以事故类别为基础来编制。一些单位的预案没有分清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关系,甚至造成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脱节,不知道如何去建立系统的预案体系。(2)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之所以要对预警和响应进行分级,往往是下一级的应急救援力量不足,需要动用上一级单位甚至是政府的应急救援力量。很多企业的应急预案没有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或者响应分级不合理,在事故发生后不知道应该启动哪一级响应,在什么情况下响应应该升级。(3)应急救援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参照其他单位的预案,没有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应急指挥体系及救援小组的职责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如某单位的应急通讯保障组设在某个部门,当检查人员按预案中的相关要求去检查时,有关人员说该事项他不管。(4)应急预案修订不及时。有些单位由于人事变动,以及机构改革等原因,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导致人员、机构的联系方式、职责发生了变动。有些单位的应急预案为了避免人员变动,预案里只写了职位和办公室的联系方式,没有个人的联系方式,导致在真正发生事故时难以联系到相关人员。(5)缺乏现场处置方案。很多企业仅仅建立了救援的基本程序,往往忽视了现场处置方案。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专项预案应该明确规定各类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法。部分单位认为预案是针对大事故而制定的,往往忽视了事故的初期是事故控制的最佳时机。3.3预案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差(1)很多企业对危险源的分析不够,导致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没有针对性。有的单位甚至将本单位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写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中。(2)处置措施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单位对事故的发生、发展研究不够,应急处置措施只是进行简单的、原则性的要求,没有落实处置的责任人、时机、方法、装备等,导致预案的可操作性差,难以落实。3.4应急培训不够(1)缺乏针对性强的应急培训教材。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针对专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教材较少。(2)应急培训师资不足。由于应急培训的专业性强,企业应急培训师资缺乏。不少企业的应急培训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足,或者实际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培训效果不佳。(3)企业对培训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岗位进行差别化培训,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处置技术培训,很多人本身不具备参加救援工作的能力而将其列入救援队伍中,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后不能保证迅速、高效地展开救援工作。3.5应急演练方法不科学,效果不佳(1)演练形式化。应急演练如结合岗位实际情况进行,必将影响生产,因此,有些单位应急演练采用舞台剧的方式,或只是进行简单的局部的单兵演练,达不到提升应急技能、各部门快速响应能力和协调作战的效果,如某单位进行消防演练,就是要求每个人拿灭火器灭掉一个洗脸盆中的火。(2)演练准备工作不充分。演习之前,没有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导致演练过程很多环节不到位,未达到演练的目的。(3)演练不到位。由于有些演练涉及的单位较多,区域较广,费用较大,所以只对响应级别较低的项目进行演练,对一些后果严重、响应级别较高的关键环节反而不进行演练。比如涉及到周围群众、政府等响应时,往往怕麻烦而不进行演练。如某矿山在开展尾矿库防洪演练时,最后到溃坝需撤退人员的情节就没有进行演练。(4)对演习过程没有进行评价,不总结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将预案修改完善。3.6应急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处理不当(1)对应急管理的认识错误。有的人认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进行应急管理,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应急预案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有的人没有搞清楚应急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甚至将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对立起来,认为过多地进行应急管理是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的否定。实际上,应急预案是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制定的处置措施,应急预案中的事故预防、预警也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3)部分单位认为应急是事故后管理,忽视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其实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包括了危险源辨识、预防措施、预警、应急措施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所以说应急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而且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4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的改善对策4.1加强对各级负责人的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应急投入,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应急管理体系。4.2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例如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要求在应急预案的编写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成立预案编写小组,对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对本单位的应急装备和应急队伍进行评估,形成分析和评估报告,再根据报告进行预案的编写,同时要规定在预案编写结束后组织评审和发布。4.3建立合理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根据企业的规模、管理体制、生产及其事故的特点来确定本单位应急管理的层次、应急指挥体系、预警和响应的级别、预案体系等,要求各层级职责明确,体系清楚,运行顺畅。在响应级别升级时,接口要紧密,要明确升级的条件、联系方式,要与上级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内容要全面,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预警和响应、应急救援技术、应急保障、应急演练及预案的管理等内容都不能缺少;预案编写要规范,一是格式要统一规范[4],二是编写的深度要统一;编制专项预案的范围,要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以及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编制应急预案,并不是所有的事故都需要编制预案。应急响应的关键是基层作业人员遇紧急情况时的第一反应,因此,预案应该针对各类事故的征兆、紧急处置技术以及逃生技巧等,编制各岗位的应急指南,应该将岗位应急指南与岗位安全规程结合,并加强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4.4加强应急培训工作国家应分行业、分岗位组织编写各类人员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针对应急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置技能。让相关人员达到:①了解作业场所的主要危险,能发现事故险情并及时报警,了解逃生路线和方法;②岗位操作人员、各类值班人员、检查人员等应掌握基本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技术,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掌握岗位事故预兆的基本控制操作,熟悉事故预警及应急预案的内容;③救护队员应掌握危险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能根据有关指南的要求,正确处置、控制各类矿山事故,抢救遇险人员,执行事故现场危险源的清除程序;④应急救援专家应能参与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应掌握风险评价技术,掌握矿山事故的有效控制操作;参与应急救援系统的各岗位职责的分配;参加事故清除程序的制定与执行;参加应急行动结束程序等;⑤应急指挥人员应能控制事故现场并执行现场应急行动,协调应急队伍之间的活动和通讯联系。4.5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实效要采用科学的演练方法,避免舞台表演式演练方法,尽可能跟岗位实际结合,演习之前,责任部门要制定应急演习方案,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演练模式,以期达到提升应急技能和各部门快速响应能力、协调作战的效果。在演练结束后,对演习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6将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希望应急预案永远不要启动。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故只要有可能发生,就要进行安全管理,就要进行应急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日常安全管理的内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测、编制应急预案,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5结论应急管理虽然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是对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是体现一个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