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2.3声的利用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声音的利用方法。二、知识回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媒质中的分子振动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三、概念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科技产品和工具都与声音有关。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的传输声音的传输是声音利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声音传输方式有以下几种:空气传导: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基本媒质,声音通过空气的分子振动传播。固体传导: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传导,比如我们常见的电话,声音通过电话线传输。液体传导:声音也可以通过液体传导,比如鲸鱼之间的通信声音,声音通过水传输。2.声音的扩散声音的扩散是声音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些场合中,我们希望声音能够扩散到更远的地方,或者希望声音能够扩散到特定的区域,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扩散特性来达到目的。比如,在演唱会上,为了让观众们都能听到歌手的声音,会利用扩音器将声音扩大传播;在教室上课时,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解,会利用扩音器将声音扩散到整个教室。3.声音的聚焦与声音的扩散相反,有时候我们也希望声音能够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聚焦特性来实现。比如,在剧场观赛时,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听到演员的对话,会利用声音聚焦的技术,使声音在剧场中聚焦到舞台上的特定区域,这样观众们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演员的对话。4.声音的吸收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减少声音的传播,使声音吸收掉,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吸收特性来实现。比如,在录音棚录音时,为了减少来自外界的杂音,会在录音棚内铺设吸音材料,使录音棚内的声音被吸收,不会反射回来影响录音质量。五、实际应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手机: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声音利用产品之一。通过手机我们可以打电话、收听音乐、收发信息等。广播:广播是一种将声音传达到广大范围内的方式,可以广泛用于宣传、娱乐等方面。看诊器:医生在诊断病症时,可以利用听诊器来放大病人身体内部的声音,更好地判断病情。音响:音响是一种将声音扩大输出的装置,可以用于会议、演讲等场合。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音的传输、扩散、聚焦和吸收是声音利用的基本方法,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具体的产品和工具,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和学习。希望同学们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非正式住宅买卖合同书
- 2025简化版门市租赁合同
- 艺术元素解析
- 2025餐馆店面装修合同模板
- 2025【技术咨询合同(含技术指导、技术评估)】技术服务合同
- 2025标准服务员劳动合同
- 2025年解除商业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借款抵押股权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权质押合同适用范围
- 《效益引擎:课件中的成本削减策略》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广西《疼痛综合评估规范》(材料)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 2025-2030中国药用活性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陕西省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八十天环游地球-完整版PPT
- DB32-T 1072-2018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高清现行)
- 江西省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