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看拼音,写词语。ēnhuì

lǎnduò

línglóng

nányǐzhìxìn()()()()qīnlüè

chóuxiè

qīhēi

xīnkuàngshényí()()()()2.请在下列词语分组中,选出意思最为接近的一组。(

)A.神机妙算

出谋划策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C.哭笑不得

冷嘲热讽 D.养尊处优

娇生惯养3.请用“想”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中。(1)看着奶奶的战片,我不由地()起一幕幕往事。(2)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美丽的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3)班队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着美好的未来。(4)这次习作,同学们既要写下自己的见闻,也要写出自己的()(5)我们可以()一下,假如地球上的水都被污染了,后果会怎样?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讲的知识我全懂了。B.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C.我们班人数是全校最多的班级。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好好订正这道题。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B.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D.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A.这橘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B.寒风刺骨,跟一把把锋利的剑似的扎得人生疼。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7.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画的这幅画夸张而传神,连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B.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C.学好数学,是否认真听讲是关键。D.他明知难以抵赖,却强装镇定地抽着烟,看着审讯人员。8.读句子回答问题,再照样子把画面写得生动形象。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添加了____________(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再加入恰当的修饰和补充,会把画面写得更生动具体。冬天的早晨真冷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___(2)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仿写一个比喻句)___(3)《繁星》的作者是冰心写的。(修改病句)___(4)“开辟”有两个意思:①打开通路②开创,创立。请你选择一个意思造句:___10.补充诗句。(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2)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谓心到、眼到、口到。(4)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5)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调查统计表》,完成练习。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针对小学生上网情况,五年级(1)班某学习小组做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抽样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二年级5岁20分钟80.3%四年级7岁36分钟83.5%六年级8岁1小时15分钟78.9%105.根据调查结果,如果小明现在就读于四年级,那么他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可能是(

)A.5岁 B.6岁 C.7岁 D.8岁12、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逐渐呈(

)趋势。A.低龄化 B.高龄化13、根据调查结果,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3)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两倍。()(4)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14、同学们,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存在弊端。请你列举两条电子产品的弊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我小时候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ǔ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19、给短文添加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的父亲。21、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__,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__________。22、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

)A.点明主旨 B.总结全文 C.抒发情感 D.首尾照应23、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24、习作与书写题目:漫画我的________提示:和你朝夕相处的家人,如果要给他(她)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他(她)特点的事情,用文字“画”出来吧!要求:内容具体,特点鲜明,表达流畅。400字左右。【参考答案】1.

恩惠

懒惰

玲珑

难以置信

侵略

酬谢

漆黑

心旷神怡【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惠、懒、惰、置、略、酬、漆、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B【解析】B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A项,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出谋划策: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B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C项,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D项,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娇生惯养: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根据意思可知,B选项意思最为接近。3.

回想

浮想联翩

幻想

畅想或感想

想象略4.A【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病句辨析,要找出有病因的句子。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病句。A正确。B有误,病句中“感动”与“激动”意思重复了,去掉“感动得”或者“激动的”即可。C有误,病句中“人数是……班级”搭配不当,去掉“班级”即可。D有误,病句中“避免”与“不”意思重复,删去任意一个即可。故选:A。5.B【解析】B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B项“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这句话中虽然有喻词“正如”,但没有本体、喻体。不构成比喻句。6.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B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寒风”比作“锋利的剑”;C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7.D【解析】D【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详解】A答案语义重复,“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B答案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改成“哪怕……也”。C答案前后矛盾,属于“一对多”错误,应去掉“是否”。8.A【解析】

A

冬天的早晨,冷得小鸟不见踪影,冷得河水结上薄冰。【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和仿写句子。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属于静态描写。仿写句子时,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冬天的早晨真冷啊,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9.

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它好瘦,整个身子好像一根纤细的竹竿。

《繁星》的作者是冰心。##《繁星》是冰心写的。

①打开通路: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改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把“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2)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例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身子”比喻成“球儿”仿写时,需要注意。如: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3)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前后矛盾,去掉“的作者”。或者去掉“写的”。(4)本题主要考查用多义词造句。“开辟”意思:打开通路。造句: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开辟”意思:开创,创立。造句: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站出来,引导着人民扫清搅天风雪,开辟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头一个春天。10.

非是藉秋风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书有三到

问渠那得清如许

戒奢以俭【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诗歌与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初虞世南的《蝉》,原文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原文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意思是: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以加强对学习的记忆效果。(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原文是: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C【解析】11、C12、A13、

×

×

√14、

电子产品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如果分辨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好,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盯着电子产品的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分析】11、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解决问题。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四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是“7岁”,故本题选C。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作答。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网络了,这是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年龄逐渐呈低龄化的体现,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作答。(1)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二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四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6分钟,六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1小时15分钟,据此可知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本题说法错误。(2)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故本题说法正确。(3)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小时15分钟,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据此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三倍多。故本题说法错误。(4)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故本题说法正确。14、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子产品弊端的认知能力。解答此题结合生活实例,表述出电子产品的弊端即可。示例: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有损身心健康,削弱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使视力下降,使眼睛近视等。B【解析】19、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0、

动作

神态

语言

严厉21、

装错了大衣柜

让“我”记住做木头活和做人一样,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鼓励“我”

对父亲两次举起手掌的难忘22、B23、同意,爸妈的教训不是真的用力打,他们是为了孩子学好。【解析】19、考查拟标题的能力。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可知,本文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逞能安装错了衣柜,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拆装座钟。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因此标题可以是: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2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他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这写内容写出了父亲的动作、神态。文中的“你瞎了?”是父亲说的话。通过对父亲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2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短文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最后“我”才知道,父亲给“我”的两次手掌意义不同,第一次是对“我”要求严格;第二次却是支持“我”悉心研究。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2、考查文章结构。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前面记叙了父亲两次向“我”举起的手掌,一次是跟随父亲学木工,由于自作聪明安装错了衣柜,挨了父亲的手掌;一次是“我”把新买来的座钟拆开重新安装,听到父亲回来,就胡乱装上,并来不及安装钟摆,结果又被父亲发现,“我”正在等待挨父亲的手掌时,父亲的手掌却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而是抚摸。“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是对文章前文的总结,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学习要细心、踏实。23、考查思维拓展。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