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活动进阶2单篇研读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活动进阶2单篇研读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活动进阶2单篇研读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活动进阶2单篇研读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阅读活动进阶2单篇研读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阶二单篇研读

第一章《乡土本色》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理.解相关概念及重点语句的含义。

《乡土本色》

2.了解第一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阅读任务

一、粗读

《乡土本色》在全书中起到对乡土中国性质的概述作用。此章各段之间逻辑清晰,请用

图示呈现各段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d⑺农业以外的原因)

1(8)两性和抚育的需要)

N小农经营)

上水利需要)

-(安全需要)

q土地平等继‘

1承的‘原则,

电。地方性啼尚:

熟悉

I~n

[人千人)।人方法)(人]物)

T(w熟悉”的社会)刊雇任)_

To2)礼俗社会[*15)扎根泥土一摸熟)[吸据

J(13)“规隼)/

3律无从发生

二、细读

阅读第一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1)士气。

(2)①有机的团结。②机械的团结。

[提示](1)“土气”是形容乡下人本色的。他们就像土里长出的植物一样,从土里吸收

生命所需要的养分,土给了他们熟悉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具体来说,他们是居住在泥土

之上的,是依靠土地谋生的,土地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文化均是在土地上发生

的。(2)①“有机的团结”是指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

一种礼俗社会。②“机械的团结”是指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一种法理社会。

2.第三段进一步列举与“土”有关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阐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第三段进一步列举与“土”有关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阐明对于靠种地为生

的人来说,对于农业文明国家来说,泥土都是非常可贵的。

3.第七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何作用?

[提示]本段承上启下,在结构上为过渡段,在内容上以人和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

概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乡土社会的特点,以人和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

膜”概括以聚村而居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乡土社会的特点,并由此引出下文中的“村落”概念

以及关于村与村之间关系即乡土社会第二个特性的论述。

4.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提小]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

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5.《乡土本色》一章在全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是全书的开篇,提出了全书最重要的概念一一乡土社会,指出了中国基层社

会的性质,为接下来的重点内容,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新读

6.文章阐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方面的种种特征,最后

提到:“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

了流弊。”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选择文中所述特征之一,联系生活实际和你的阅读体验,

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与思考。100字左右。

[提示](示例)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熟悉的乡邻之间是充满信任

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左邻右舍之间借钱,一般不用打借条,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相处

方式也产生了弊端,一些人不守信用,辜负朋友、亲人的信任,携款逃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尤其是那种民间借贷现象,让很多家庭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付诸东流。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

是要提高警惕,乡土社会所养成的生活方式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章《文字下乡》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理解“愚”“特殊语言”等概念的含义。

《文字下乡》2.分析作者是如何驳斥“城里人”对“乡下人”不识字的偏见并进行分

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阅读任务

一、粗读

请用思维导图绘出本章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清晰呈现作者的论证逻辑思路。

[参考示例]

乡下人有自

己的“特殊语

、足声、声气、

N气味等辅助

交流(17~18)

J文字有时会

/产生谀会(8)

文字的使用

A受情境限制

1(9)

使用文字需

要文法,在

语言中显得

迂阔(10)

二、细读

阅读第二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⑴愚。

(2)特殊语言。

[提示](1)说乡下人“愚”,不是指他们智力有问题,知识有局限,而是指他们不识字,

是文盲,而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2)“特殊语言”指非文字性的,

可以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如表情、肢体语言、行话等。

2.为什么说文字在乡下是多余的?

[提示]①乡下社会是“熟人”社会、面对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当“熟悉”,足声、

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语言”,不必求助于文字。

②文字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

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

3.中国人的诚信与西方人的诚信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中国人的诚信是对行为规矩的坚守,西方人的诚信是对契约的遵守。

三、新读

4.根据原文,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你认为现代社会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依然如此吗?为什么?

[提示]乡土社会:亲密;自由、规矩、熟知;信任;心安。

现代社会:不同。相对而言,显得陌生、有隔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更多建立在利益之

上,地缘、血缘的连接性变弱,人与人之间容易出现不理解、不信任。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理解“时间上的阻隔”“记、忆”“文化”等概念的含

义。

《再论文字下乡》

2.理解乡下人无文字需要的原因。

3.分析第二、三章和第一章之间的联系。

由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着眼于时间格局。请用图示呈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乡土特点:

中国社会

安定、历世

基层:乡

不移、不太土性社会

时需要经验

(16)

再论间

时间隔积累(9~12)

文字的

下乡词中国社含

⑵⑹>都市特点:

(1)丰富、多变、.tM:J®

堂性社会

不定型(13)

(16)

二、细读

阅读第三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1)时间上的阻隔。

(2)①记。②忆。

(3)文化。

[提小](1)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

代之隔。(2)①“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②“忆”是为了当前有关

而回想到过去经验。(3)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2.从时间角度看,乡下人为什么无文字需要?

[提示]乡下人所处的乡土社会是历世不移的,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

地方上长大。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的。当一个人碰到生活上的问题

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用不着文字。时间

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3.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有着怎样的联系?

[提示]第二、三两章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论述了文字对于乡土社会的作用极其有限,

对其原因的论述进一步阐释了“乡土社会”的内涵与特征,是对第一章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论

证。

三、新读

4.乡土社会“真的”不需要文字吗?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作者认为,提倡文字下乡,首先要考虑语言和文字的基础。语言是在具有相同

经验或相似环境的群体中所使用的一种用声音表达的象征体系,是为了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

的意义。文字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阻隔的情况下,双方约定好代

表意义的一种记号。而中国乡土社会由于土地的不流动性,导致了人们的历世不移。大家都

生活在一个相对定型的社会,彼此相互熟悉,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在这个社会中,语言是足够传情达意和传递世代间的经验的.也即是说,在中国乡土社会,

文字有时候是多余的。

本文重点在于阐述面对面交流的乡土社会没有文字需要,其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字

下乡等同于简单的文字普及。文字下乡,从字面意思理解即城里人将乡下人不了解的知识带

到乡村之中,以期改变乡下人愚昧贫穷的状态。但是,文字下乡更多的在于提倡将先进的现

代文明如农业技术、生产方式等传播到乡村,促进乡村的发展。实质是提倡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

中国乡土社会真的不需要文字吗?在不流动的中国乡土社会中,虽然世代的口耳相传、

言传身教能够记录和传播大多数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难免会出现认知偏

差,并不能保证这种传播方式能够完整地记录和保存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而文字的出

现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

第四章《差序格局》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把握“差序格局”的基本内涵。

《差序格局》2.学习作者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进行论证的

方法。

时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讨论社会结构的格局。请用图示呈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西洋社会,成员对团体关系相同(4)]

“捆柴式”

团体格局7团体有界限,界限分明(5、网

(4)

题社会

提结构

出格局

(3)

乡土社会

"同心画水同

有差异的

波式”差次序。1~12)朱

序格局⑺我

g

“以己为核]5~1

,点一心、推己

\及人田4)不同于

耶稣、自

子的一

放不可

模收(16)

二、细读

阅读第四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⑴私。

(2)团体格局。

(3)差序格局。

(4)个人主义。

(5)自我主义。

[提示](1)不是自私。在差序格局里,由于缺乏对“公”的共识,而每个人对“公”与

“私”划分的伸缩性又极强,所以“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西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格

局,如同一捆捆、一扎扎、一把把柴火,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团体),先有了

这个架子,摆放在一起,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3)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格局。所谓“差序”就是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也就是“伦二在

这个格局中,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4)个人

是相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

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

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5)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

2.中国传统社会中“私”的根源是什么?

[提不]群己界限模糊,即公私界限模糊。

3.杨朱、孔子与墨翟在群己关系上有何不同?

[提示]杨朱:抓己(自己)而不放。孔子:推己及人,伸缩自如。墨翟:抓众(群)而不

放。

4.在论述“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时,作者分别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请找出并说明各自

的喻义。

[提示]①水的波纹:喻指差序格局中以"我"为中心,一圈圈地推出去,愈推愈远,

愈推愈薄,重在分厚薄、亲疏。②蜘蛛网:喻指以自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的网络。③北斗星

辰:喻指以自己为中心,其他所有人都随着他而转动。

5.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①西洋社会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自己为中心形成

一个个的群体(圈子)。②西洋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体界限模糊不清。

③西洋社会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成员是有等差次序的。

6.西洋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对“国家”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提示]西洋社会把国家看成一个团体,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也可以牺牲

别国利益,但不能牺牲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中国传统里国家的界限不清楚,可以是天下

也可以是皇帝的家,可以牺牲国家利益而为小团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

三、新读

7.《乡土中国》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文中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

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请联系你的生活实

际或阅读经历,谈谈你对“差序格局”的理解,不少于150字。

[提示]“差序格局”的特点:①以自己(家庭)为中心;②可大可小,有伸缩性;③大

小取决于自己(家庭)的社会影响;④格局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亲疏远近。比如在传统结构

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

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在这个圈子内,发生的事情只与自家有关,

超出范围则没有任何联系了。再如贾府,大观园里,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连

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关系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待贾府衰落,树倒砌的散,圈子就缩

小成了一团。(举一例、多例均可。只要能在例子中解释出“差序格局”的特点即可)

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了解中外不同格局中的道德体系。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2.运用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具体分析评价问

题。

时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主要讲述了西洋社会团体格局和中国社会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请用图示呈现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在“团体格局”个人之间关系

中,道德的基平等,每个团

本观念建筑在体分子与团体

团体和个人的之间关系平等

团体格局关系上(3)(5)

中的道德

观念(3~7)、受宗教影响,/团体意志的代

\团体中派生出理者的权力须

平等和公道的一由受治者的同

观念(4)意⑹

代理者须保障

团体格局

社会格受治者的权利

局的差的道德观

别引起念类似墨

家的“爱

了不同差序格局中基“孝、悌、忠、信、

的道德无差等”,

本观念的出发仁”是由己外推

和儒家的

观念点是克己修身而产生的私人

。~2)人伦差序

(8)道德611)差别很大

(18)

小道福观念(12)

差序格局

“忠”字本质

中的道德.缺乏个人对团

体的道德要索・上还是君私关

观念

系(14)

(8~17)(13)

缺乏团体道德,

经常发生公私

道德和法律因

缺乏固定的价私人关系远近

值标准(16)而斯伸缩性

二、细读

阅读第五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⑴代理者。

⑵仁。

[提示](1)指团体格局社会中,执行团体意志的人。(2)儒家学说中并不超乎私人关系

的道德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

2.“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有着怎样的不同?

[提示]①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重视团体

道德,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②“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以自己作为中

心,是一种私人道德,主要是“克己复礼”,并不存在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所有的价值标

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其道德都因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

的伸缩。

3.在论述类文本中,要学会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请参照译文,分析本文所引用

的“司马牛问仁”的故事与其所阐述观点的关系。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

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

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

其仁也。”

【译文】

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作仁

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有见过。”

孟武伯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孔子说:“仲由,如果有一

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负责任役和军政的工作。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孟武

伯继续问:)“冉求又怎么样呢?”孔子说:“求,一千人口的私邑,可以让他当县长;百辆

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叫他当总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公西

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赤,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中,可以让他接待宾客,办理交涉。

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不知道。”

[提示]“仁”是儒家道德观念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差序格局中,它并不超越任何私

人关系,是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一旦超脱私人关系,就像团体格局中超乎

个人的“实在”,孔子也无法解释。

三、新读

4.用“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评价下面的事例。

因为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

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提示](示例一)团体格局里的道德观念是:讲究团体道德,道德可以有一个抽象而共

同的标准。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是违法行为。既是违法行为,任何人都有举报的责任,

不论他是谁。所以,小陈的做法值得点赞。

(示例二)差序格局里的道德观念是具体的,是系维在私人关系之上的。一定要弄清对象

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然后再施以不同的道德标准。小陈举报的是自己的父亲,“子为父

隐”,举报父亲,即使是为他好,也是不孝。所以,小陈的做法是不合乎孝道的。

第六章《家族》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了解中西方“家”的区别。

《家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吟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一一“家”的性质。请用图示呈现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

[参考示例]

,引出对“家”的论述(2)一|

■j乡土社会中的“家”应称为“小家丽同

1家庭结构的复杂性(4)1

1利用并解释“家庭”概念及其社会功碱

彳家庭的其他功能(6)|

J家庭在西洋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王丽|

■(使用“小家族”这一概念的原因(0一)

1“家庭”和“家族”的联系与区别(可一I

■!“家庭”和“家族”功能上的不同(而

■[“家族”是一个事业组织(11)]

1西洋社会中“家”的主要特点(历

■!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要特点(石口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14)一]

二、细读

阅读第六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1)团体。

(2)社会圈子。

(3)事业组织。

(4)生活堡垒。

[提示](1)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2)差序格局中的基本社群,相当于“小

家族”。(3)用来形容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族式家庭。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

有绵续性,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

的感情。(4)用来形容西洋家庭团体。在这类家庭中,夫妇是主轴,共同经营生育事务,两性

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家庭是其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子女是配角,成年后要独立出

去;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

2.试比较中西两种格局中家庭的不同。

[提示](1)西方家庭:①界限明确(一个家庭的人数是清晰的)。②夫妇是主轴,子女是

配轴,子女成年后独立出去。③生活堡垒:家庭是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没有政治、经济、

宗教等功能。④具有暂时性。(2)中国家庭:①界限模糊,有伸缩性,更像是“家族”。②父

子、婆媳是主轴,夫妇是配轴。③事业社群:承担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④具有绵续性。

三、新读

3.现如今的逼婚现象在一些大龄男女青年中普遍存在,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逼婚现象

产生的原因。

[提不](示例)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家庭。每一

个小家庭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它又是整个大家族的一个个小单元。目前,我

国比较传统的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族长等家族式的称谓,还保留着族谱。比如,一个大家族

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固定的字,其中男女会有所不同。这些都导致了每一个小家庭之间

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不太可能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素而存在。而且,在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

结婚是成家的必要条件,而生子是延续血脉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古代,一个家族能否延续下

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如果没有血脉,家族的延续基本上无从谈起。因此,儿女的婚姻大

事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家族血脉的延续,由此来看,逼婚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第七章《男女有别》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观。

《男女有别》2.分析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

的重要意义。

酎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主要讲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爱情观。请用图示呈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提出论,引用OswaldSpenglerM两种文化模式并作出解释]

述中国

「传统情T用两种文化模式阐述“乡土社会”“现代社会”的不同I

感的定

向问题

|(1)■1亚普罗式的社会中,空间时间都不足以造成阻隔|

〔■1性别差异妨碍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了解)

女论述感T进一步阐述性别差异妨碍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了解1

有-情的特

别点(2~5)1用浮士德式理解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1

■1浮士德的恋爱关系会破坏社会生育事业的稳定|

男女有■(男女有利产生的原因|

别的话

题对乡■(乡土社会中“家族”成员的关系]

1土社会

的影响■(男女有别对乡土社会中男女之间情感定向的影响]

(6~17)

q进一步补充男女有别对乡土社会中人们的影响—।

二、细读

阅读第七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1)感情定向。

(2)①亚普罗式文化。②浮士德式文化。

[提不](1)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2)①这种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

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②这种

文化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

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倚于推

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

结果。

2.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第1段重申上篇“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事业社群,在这个社群里纪律排斥私

情”的观点,指出在这篇文章里要进一步论述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

3.第2〜5段论述了什么内容?感情有哪些特点?

[提示](1)第2〜5段主要论述感情的特点。(2)感情特点:①发展感情的方向受着文化

的规定。②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③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④

感情不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

4.6〜8三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提不]首先从同性间的组合的特点入手,论述了这种同性组合影响到“家庭”的稳固,

家族代替家庭;接着论述由于男女有别的界限,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于同性方面去发展;

最后论述缺乏两性间的求同的努力导致的后果,在于减少了一个不在实利上打算的刺激。

三、新读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同学和你讨论乡土社会在感情定向上是亚普罗式的还是浮士德

式的,请你作出判断并分析原因。

[提示]乡土社会在感情定向上是亚普罗式的。因为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

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

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就是"男女有别”;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

合;乡土社会高度稳定。在现代社会里,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

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不是一种生育的手段,而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

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

这过程的结果。

第八章《礼治秩序》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了解礼治社会和法治社会的不同。

《礼治秩序》2.探讨法治和人治、礼治在社会规范方面的不

同作用和意义。

时阅读任务

一、粗读

本章主要阐述了“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请用图

示呈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示例]

I“法治”与“人治”的概念(1)]

T法治中要涉及人的因素

“人治”与“法(2)]

r治”的内涵

和区别(1~4)T“法治”与“人治”的区别(3)]

q提出“法治”与“人治”相区别的观点⑷)

|乡土社会的维持与现代不同(5)]

I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6)]

治,礼”不光是褒义词,也有残忍和野蛮⑺)

序■[“礼”的内涵及“礼”与“法”的不同(8)]

,“传统”的含义及形成的本质(9)]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0)]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的原因(11)]

乡土社会是

区别于法治

社会的礼治T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效力更大举例(12)]

社会(5~19)

传统”是怎样被神化的(13)]

丫仪式”和“礼”的含义(14)]

1“礼”不同于法律、道德(16)]

+‘礼”需要人的主动,而非被动(17)]

T礼治社会的特点及内涵(18)]

,强调“礼治”是乡土社会的特色(19)]

二、细读

阅读第八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概念。

礼。

[提示]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2.“法治”“人治”与“礼治”有何不同?

[提示]“法治”是“人依法而治”,靠国家的权力推行。“人治”是有权力的人根据

个人好恶决定的。“礼治”是人依礼而治,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

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简言之,

“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3.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有按照传统去做,生活才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有可

能受挫,试结合本章内容分析原因。

[提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是人依礼而治,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不是

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

动的。简而言之,“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人们都按照传统要求去做,进而形成了一

种默认的规则。

三、新读

阅读《礼治秩序》,结合文本思考下面的问题。

4.祥林嫂在别人忙于“祝福”的时候凄惨地死去了,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提示]祥林嫂是被这些人杀死的:(亲人)婆婆、堂伯、大伯一一封建宗法观念(夫权、

族权);(主人)鲁四老爷、鲁四婶一一封建礼教;(众人)柳妈、鲁镇男女一一封建迷信及愚昧、

冷漠无情(神权);(知识分子)“我”一一有能力反抗封建却不反抗。他们都把杀人的矛刺向

了祥林嫂。

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

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在被婆婆、堂伯、大伯

虐待、出卖,被迫再嫁,被驱赶时、她不断挣扎;为了能使鲁四老爷、鲁四婶再让她在祝福

前做祭祀的活,摆脱灵魂上的迷信枷锁,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门槛,

面对柳妈、鲁镇男女的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声的抗议。但在封建社会里,找不

到违反了封建礼教的祥林嫂的位置,更何况她还要反抗,这更加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不

容。正是以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南的鲁四老爷和受这种思想文化熏染毒害的人们,是他

们的思想把一个善良、质朴、顽强的妇女推向恐怖的地狱。封建社会的三道绳索一一夫权、

族权、神权,把祥林嫂置于死地。正像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

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5.《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曾经风靡一时,秋菊为什么执着地打官司?村长为什么不肯

向村民道歉?

[提示]从外表上看,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

制意识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其实电影的主题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

长之间的冲突和关系。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多么稀罕

的事情,再说那个村长,无论从他的立场还是道德等方面来看,都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

菊难产的危难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现的是一个人正直仗义的道德原则。但他却

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一个歉的简单要求。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就像父亲

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能向村民道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

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我们看完电影会

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村长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

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如果像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那么遇

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映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好的电影给我们不断的启发和思索。我们都知道其实中国现在还有大量的人以农业生产

为工作。所以电影在这个层次上用小的事件反映大的社会现实,可以说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

路,电影《秋菊打官司》也对现实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推动意义。

6.基层村镇的法律意识是什么状态?请你选择一个村镇作为调查点,调研后,对中国“法

律下乡”提出几点好的建议。

[提示]①加强对基层管理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部分乡镇领导认识不充分,一些

乡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制宣传教育是“软任务”,消极应付,导致法制宣传教育流

于形式。要对乡村基层管理干部普遍进行法律知识轮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自学等

方式,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制宣讲能力。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以QQ、微信、手机报等新的传播方式为载体,以“法律故事进万家”活动为形式,普及法律

知识,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治观念。③落实属地

原则,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农民从业结构

多样化和居住分散化,过去一贯的集中教育方式难以奏效,这也给宣教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和挑战。参照对流动人员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务工经商人员由所在的乡镇负责组织他们集中

学习法律常识,提供法律援助,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第九章《无讼》

阅读范围任务指向

1.了解推行新的法律制度下乡对礼治的乡土

《无讼》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运用所学观点思考现实问题。

吟阅读任务

一、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