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第15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1页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第15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2页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第15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3页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第15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4页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第15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

要点解读

1.实验基本能力:重点考查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

的读数、构造、原理、重要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电路实物

连线和运用图象与表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及电

学实验中的故障分析等.

2.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考生将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

移到新的背景中,以完成新的实验要求的设计性实验,将逐步取代对

原教材中实验的考查.

3.实验题类型近年高考通常为“一力一电”模式.

备考对策

1.重点关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的读数,

电表量程、滑动变阻器及实验电路的选取等.

2.“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实验题命题的理念,

所以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原理,是我们复习的重中之

重.

3.知识创新型实验.例如设计型、开放型、探讨型实验等都有不

同程度的创新,比如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很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方案.其中,力学设计性实验在近年高考中有加强的趋势,应引起高

度重视.

第15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知识归纳感悟真题

知识悯建

打点计时器、游标9尺、刻

rd仪器的使用i

度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T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与纸带有

-

力关的实验川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I

实+探究动能定理I

-

..T频闪照相.光电门测速度|

7创新型实验H.

-----------3测动摩擦因额]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⑴列表法:⑵平均值法:(3)图象法|

核心提炼

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

完善而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总是同样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可以通

过更新仪器、完善原理和精确实验方法来减小.

2.偶然误差:由各种偶然因素如测量、读数不准确、作图不规范

造成的误差.偶然误差表现为重复做同一实验时总是时而偏大时而偏

小.偶然误差可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作图的方法来减小.

3.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效

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三位有效数字,中

学阶段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

感悟真题

1.(2020•全国卷I)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

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

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祛码盘和祛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

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祛码与硅码盘的总质量叫、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祛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

动滑块.

(4)令滑块在祛码和祛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

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3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A小

A,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小.

(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4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祛码和硅码盘

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滑块动量

改变量的大小Ap=(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

示).

⑹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1.000cm,%=1.50X10-2kg)

-2-2

m2=0.400kg,A6=3.900X10s,AZ2=1.270X10s,r12=1.50s,

取g=9.80m/J.计算可得1=N-s,Ap=kg・nr「(结

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定义<5=|宁^义100%,本次实验3=%(保留一位

有效数字).

解析:(1)当经过A,B两个光电门时间相等时,速度相等,此时

由于阻力很小,可以认为导轨是水平的.

(5)由知/=机出62,由AP=7W02—机知Ap=/〃2,京一机2.0

d\

-2

⑹代入数值知,冲量/=m1g/12=1.5XIOX9.8X1.5Ns^0.221

N*s,动量改变量Ap=机2(菽一还0.212kg'iws-1.

⑺片宁|X100%~4%.

答案:(1)大约相等(5)四的2居一金

(6)0.2210.212(7)4

2.(2020•全国卷II)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与

有小球4和3,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

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3释放时的

高度无o=O.59O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人=0.100m;由力()下降至九

所用的时间T=0.730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

mH(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W的质量分别为100.0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

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优=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出与«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

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

动学公式有脑-11=*/,代入数据解得a=1.8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可知对小球A有丁一见忠=北4〃,对小球B有机喈一T=机的「带入

已知数据解得V=1.96m/s2.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

计算值偏小.

答案:1.841.96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

轮有质量)

细研考点提升素养

考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知识研透

1.测长度两种仪器对比.

(1)读数:测量值=主尺读数(mm)

内测最爪+精度X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

尺网身1/」紧/叼螺钉£本,尺/尺

(mm)

'4gdm11gll

(2)常用精确度:10分度游标,精

外测后爪度0.1mm;

游标卡尺(不估读)

20分度游标,精度0.05mm;

50分度游标,精度0.02mm

测砧止动旋钮固定刻微调旋钮

(r[cfpSTv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带

,尺架

估读值)X0.01mm

螺旋测微器(需估读)

2.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1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

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有2位.

(2)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

相加.游标卡尺读数不估读.

(3)不要把游标尺的边缘当成零刻线,从而把主尺的刻度读错.

(4)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

否已经露出.

典例口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

示,此示数为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

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

234

01020

图甲图乙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8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

X47.0=0.470mm,所以最终读数为8mm+0.470mm=8.470mm,

由于需要估读,因此在范围8.470〜8.472mm内均正确;游标卡尺的

主尺读数为2cm,游标尺上第13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因

此游标读数为0.05X13mm=0.65mm=0.065cm,所以最终读数为2

cm+0.065cm=2.065cm.

答案:8.470(8.470〜8.472均正确)2.065

题组突破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

⑵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此示数为

mm.

25

IIIIIII三

IIIIIII=-20

0515

图丙

解析:⑴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应将小球卡在外测量爪中,

故应选题图甲.

⑵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固定读数加上可动读数,即6.5mm+20.0

X0.01mm=6.700mm.

答案:(1)图甲(2)6.700

2.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2mm+7XGmm=52.35mm;螺

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1.5mm+49.0X0.01mm=1.990mm.

答案:52.351.990(1.899〜1.991均正确)

考点二以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为计时工具的力学实验

知识研透

1.常规时间测量类仪器.

(1)打点计时器.

打点间

计时器种类工作电源电压

电磁打点计交流50Hz,4V〜

0.02s

时器6V

电火花计时

交流50Hz,220V0.02s

(2)频闪照相机.

其作用和处理方法与打点计时器类似,它是用等时间间隔获取图

象的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使用时要明确

频闪的时间间隔.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纸带的应用.

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力学实验中有五个涉及打点计时

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类实验的

关键是要掌握纸带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纸带常见有以下三大应用:

(1)由纸带确定时间.

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

系,为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

为A£=0.02X5s=0.1s.

(2)求解瞬时速度.

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点时的速度。”=拦沪1.

/L

~—.“-I—)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图所示

Joi23456S

X\X2XjX4XsXf,

X5—X2x6—x3

因为GL3T2,。2=3y9〃3=3升

+(x+x+x)—(Xi+x+x)

所以Q—=4569P23•

(4)有些实验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来完成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

测量,具体做法如下:

①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①通过光电门的时间M内的平

均速度看作物体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

②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则利用速度与位移

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芟丁士

奥题例析

典例❷(2020-全国卷川)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

理.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

车运动并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图(b)给出的数

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B=m/s,打出P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p=m/s(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

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狈=

(4.00-2.56)X10-2(57.86-50.66)X10-2

m/s=0.36m/s;vP=

m/s=1.80m/s,验证动能定理需要求出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

做的功,所以还需要测量对应的3、尸之间的距离.

答案:0.361.80B、尸之间的距离

题组突破

考向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

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甲所示.实

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

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乙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

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水'I尸

滴水以r/'4-

针头

左甲右

左%也133革15。力烹

(1)由图乙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选填“从右向左”或“从

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乙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

动到图乙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m/s,加速度大小为

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轻推小车后,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桌面上“水滴”

的间距应逐渐减小,小车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2

(2)相邻两水滴的时间间隔为£=去S=Ts,小车运动到A位置的

土,,且4+*2(117+133)X10-3

速度大小为0A=;=-------弓----------m/s=0.1875m/s70.19

2x|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I6,2|、0.038

m/s*2.

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8

考向❷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

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

受到的合力凡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甲乙

(1)(多选)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

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

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

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4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

的频率为50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m/s,小车的加

速度a=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无耳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

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解析:(1)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否则拉力不会等于合力,故A正确;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小车受到

的滑动摩擦力时,不应悬挂钩码,故B错误;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

Mgsin0=ftMgcos0,故tan〃=",所以无论小车的质量是否改变,小

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所受

的拉力,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打点计时器要“早来晚

走”,即实验开始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其平稳工作后再释放小

车,而当实验结束时应先控制小车停下再停止打点计时器,故D正确.

(2)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T=5X0.02s=0.1s.

B点对应的速度狈=等=当产

m/s=0.316m/s.

根据^x—aT~可得XCE—Kic=a(2为之,

XCE~XAC0.1636~0.0632-Q.0632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4T2=0.04

m/s2=0.93m/s2.

(3)随着力耳的增大,即随所挂钩码质量机的增大,不能满足M

》机,因此图线上端出现弯曲现象.

答案:(1)AD(2)0.3160.93(3)随所挂钩码质量机的增大,不

能满足M>m

3.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

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宽度d

______cm.

(2)接通气源,调节气垫导轨水平,让滑块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6测出释放点到光电门的间距为“

以S为纵轴,?为横轴作图,得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且

斜率为k,则滑块的加速度«=(用d、k表示).

(3)若以测得的滑块加速度a为纵轴,所挂钩码的重力代替拉力F,

作出如图丙中图线1.为了减小误差,该兴趣小组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

在滑块上(传感器的质量可忽略不计),从力传感器中得出拉力F,作出

a-F图象是图丙中的图线(选填“2”或“3”).

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0.9cm+8X0.005cm=0.940cm.

jj2

(2)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2as=",又可得§=亍7,

14ar

已知斜率为A,可得a=气.

(3)因钩码及滑块做加速运动,可知细线的拉力应比钩码的重力小,

而用传感器测出的是滑块所受的实际的拉力,此时。一尸图象应为图线

2.

答案:⑴0.940(2)((3)2

考向❸探究动能定理

4.(2019•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

“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

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祛码盘中慢慢加入沙

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

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

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祛码盘中加入祛码.接通打点计时器

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图2

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点的速度以=m/s.

图2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说算出.祛码盘中祛码的质量为机,

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

小于”或“接近”)硅码、祛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

功可用算出.多次测量,若W与AE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

能定理.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时运动的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而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时运动的纸带所受阻力较小,故选B.

(2)由于刚开始运动,拉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略

大于滑动摩擦力,故平衡摩擦力的两种看法中,乙同学正确.

(3)取与4点相邻的两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如

图所示,可测得x=1.24cm.

用这一段的平均速度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则。4=焉;=4^^

m/s=0.31m/s.

(4)由题意知,本实验用祛码、硅码盘和沙子的总重力大小表示小

车受到的拉力大小,故要求小车的质量应远大于雄码、祛码盘和沙子

的总质量.

答案:(1)B(2)乙(3)0.31(0.30〜0.33都算对)

(4)远大于

考向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5.某物理研究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铁架台

上安装有一电磁铁(固定不动)和一光电门(可上下移动),电磁铁通电后

将钢球吸住,然后断电,钢球自由下落,并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可

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光电门

⑴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

钢球的直径0=cm.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测量出光电门到电磁铁下端O的距离

为h(h》D),并计算出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若空气阻力可以忽

略不计,则下列关于"人的图象正确的是(

⑶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0.9cm,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

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读数为0.1X3mm=0.3mm,所以最终

读数为:0.93cm;

(2)利用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

根据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有:机那么关于"人的图象

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正确;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

这个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所以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

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答案:(1)0.93(2)B(3)小于

6.如图甲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气垫导轨置于水

平桌面上,&和Gz为两个光电门,4、3均为弹性滑块,质量分别为

机4、mB,且犯4大于机5,两遮光片沿运动方向的宽度均为d,实验过

程如下:

G

——

1气垫

⑴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⑵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的遮光时间为公

(3)4与B相碰后,3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

打和6.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片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②实验中选择机4大于机B的目的是:.

③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解析: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转动刻度的格数估读

一位,则遮光片宽度为d=lmm+19.5X0.01mm=1.195mm(1.193~

1.197mm均可).

②A和B发生弹性碰撞,若用质量大的A碰质量小的则A不

会发生反弹.

③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挡住光的时间极短,则平均速度可近似替代

为滑块的瞬时速度,则碰前A的速度内=孑,碰后A的速度

h4

,

碰后B的速度rB=7;由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有:mAvA=mAvA+

HIBUB;代入可得表达式:ntA~~

答案:①1.195(1.193〜1.197均可)②碰撞中滑块A不反弹③

dd.d

考点三“橡皮条、弹簧类”“平抛类”实验

知识研透

力学实验中用到弹簧或橡皮条的实验有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

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做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1.橡皮条、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

实验的数据处理中一般选用图象法.

2.胡克定律描述的是在弹性限度内,橡皮条(弹簧)的弹力与形变

量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限度,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3.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先看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

置读出所测力的大小.如分度值为0.1N,则要估读,即有两位小数,

如分度值为0.2N,则小数点后只能有一位小数.

4.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要求.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

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坐标轴名、单位,在坐标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

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

分布在线的两侧.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象线性化,即“变曲为直”.

(5)有些时候,为了使坐标纸有效使用范围增大,坐标原点可以不

从“0”开始.

典超例析

典例日

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

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祛码.缓慢

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祛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

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

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力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祛码的质量

0.050.100.150.200.25

机/kg

滑动摩擦力

2.152.362.552.93

J7N

单N

MV-

-

1-三

--

-三

-一

--

-三

2-

-

-E-三

-<

-

3-

-

-

-g?三

-一

--针

4一

®(l

2.4

2.2

2*00.050.100.150.200.250.30m/kg

图©

回答下列问题:

(1)/4=N;

(2)在图©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加图线;

(3)/与小、木块质量”、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及重力

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为片,fin图线(直线)的斜率的

表达式为k=;

(4)g取9.80m/s2,由绘出的力〃图线求得"=(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解析:⑴由图(b)可知弹簧秤的读数为2.75N.

(2)画图线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应均匀分

布在线的两侧.

(3)以木块和祛码为研究对象,整体水平方向受木板的滑动摩擦力

和细线的拉力/="(M+m)g,整理得f=〃ntg+〃Mg,故加图线的斜

线k=pg.

k

(4)图线的斜率女=3.9N/kg,故"=一=0.40.

g

答案:(1)2.75(2)如图所示(3)4(M+m)gfig(4)0.40

2()1"IIH川川川甘---►

00.050.100.150.200.250.30m/kg

突,调缘

考向探究平抛运动

(2019•北京卷)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

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

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

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

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硬板3白纸

线

/

图1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

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点,钢球的

(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

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轴

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

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4、B、C三点,43和3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

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和为,贝哈_____1(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⑶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

其中可行的是.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

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

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

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

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

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

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

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

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

解析:(1)斜槽末段水平保证钢球平抛.

(2)b.j2-ji=g^,所以T=、江产,v0=^=x-yl—^—

V81\jyiji

答案:(1)BD(2)a.球心需要b.大于x-A(3)AB

vyi~y\

(4)B(5)物体初速度较小时,运动范围很小,引力可以看作恒力——

重力,做平抛运动;随着物体初速度增大,运动范围变大,引力不能

再看作恒力;当物体初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做圆周运动而成为

地球卫星.

考点四力学创新实验

知识的透

力学创新实验题的3个特点.

(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知识设计实

验.

(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图象法、逐差法等融入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

(3)在试题表现形式上,由单一、基本的形式向综合、开放的形式

发展;在试题内容的变化上,主要有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迁移,实

验条件和实验方法的改变,实验器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变换,演变计

算题为实验问题等.

典题例析

典例口(2019-全国卷川)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

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

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

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

的器材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B.秒表

C.光电门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

=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m/s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c-ab(ac-ab)~ab

解析(3)g=--=不

(58.7—24.5—24.5)XU)-?

2

0?PmH=9.7m/s

答案:(1)A(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题组突破

考向❷测量重力加速度

L(2020•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

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

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题图1所示.

图2

(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

落物体的是___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

号)

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

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

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

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

(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题

图2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刻度尺

的分度值是1mm,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

落时偏离了竖直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选填“仍能”

或“不能”)用⑶问中的方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解析:(1)要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所以密度大体积小的小钢球最适合;(2)要完成实验首先应该将刻度尺

竖直固定在墙上,安装好三脚架,调整好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因为下

落时间很短,所以一定要先打开摄像头开始摄像,然后在将小球从刻

度尺旁静止释放,故顺序为①③④②;(3)由三张图片读出小球所在位

置的刻度分别为2.50cm,26.50cm,77.20cm;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可得

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且=竽

加=(26.5—2.5)mm=24mm,无2=(77.2—26.5)mm=50.7mm,Ah

=h2—h\,代入得g=9.6m/s2

(4)因为就算小球偏离了竖直方向,但是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依然是自由落体运动,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仍能用前面的方法测量

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1)小钢球(2)①③④②(3)9.6(95〜9.7均正确)(4)仍能

考向❷测量动摩擦因数

2.(2019•全国卷II)如图(a)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

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

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4=(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

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30。.接通电源.开

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

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

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