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2023·韶关市二模]唐代科举考试前士子往往向显贵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甚至三番五次投呈作品,称为“温卷”,官员也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这反映了唐朝科举制()A.不够成熟完善的时代特征B.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C.深受魏晋九品中正制影响D.致力于考试程序的公平正义2.[2023·南昌市高三三模]宋代赋予谏官监察百官之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合称“台谏”。对谏官人选与言事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宰执、台谏、侍从亲戚子弟交荐”,“凡进退言事宜,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这些规定()A.体现监察权的相对独立B.有效提高了行政的效能C.提升了台谏的实际权力D.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3.[2023·秦皇岛市高三三模]下表所示是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386名监察御史出身情况的统计。这反映出当时()出身进士举人监生荫生博学鸿词副榜数量(人)339431111比例(%)87.811.00.30.30.30.3A.科举制是御史选拔唯一途径B.监察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统治者重视监察队伍建设4.[2023·葫芦岛市高三二模]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A.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5.[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6.[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7.[2023·潍坊市高三模拟]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扩大了边区政权阶级基础8.[2023·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二、非选择题(12分)9.[2023·湖南省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课题训练40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解析:据材料“向显贵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三番五次投呈作品,称为‘温卷’”、“官员也可以向主考官推荐人才,称为‘公荐’”可知,科举制外还有多种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式,说明科举制还不够成熟完善,故选A项;材料中的“行卷”“温卷”“公荐”是考试之外选拔人才的方式,未经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利于社会的合理流动,排除B项;科举制以才学为选拔标准,并未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排除C项;“行卷”“温卷”“公荐”不利于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根据材料“凡进退言事宜,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和谏官实际上是监察制度的重要表现,监察制度肩负着监察百官维护政治清明的重要职责,必须尽量少的受到其他势力的影响,因而监察权需要相对独立,故选A项;行政效能的提高与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关,而材料讲的是监察权,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监察权要独立,并不能直接说明提升了台谏的实际权力,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并没有规避文官集团的斗争,排除D。答案:A3.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进士出身的监察御史占绝大多数,说明统治者重视监察人员素质的提高,故选D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御史出身有副榜,而副榜是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不属于科举选拔,排除A项;材料仅是监察御史的出身情况,不能说明监察效能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代监察御史出身情况的统计,不能说明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C项。答案:D4.解析:据材料可知,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这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故选C项;质询是规范、监督政府行为,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无关,排除A项;质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排除B项;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但与材料“质询成为……固定制度”无关,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采用常任文官制,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故选C项;依所学,常任文官制提升政府管理素质与水平,巩固了统治,而非削弱精英政治,排除A项;依所学,常任文官制下,政府人员不参与两党之间的竞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常任文官制确保公共行政稳定进行,而非强调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答案:C6.解析:据材料“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对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行政水平的甄别,选拔出真正的行政人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这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故选B项;材料设问属于目的,而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属于方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的甄选,而公务员体系的完善则包括公务员考试、任职、分配、考核等多个方面,而甄别只属于其中一部分,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不利于守旧官僚的留任,并不是为其暗开绿色通道,排除D项。答案:B7.解析: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公务员考核通过颁布条例,明确考核标准,按分评级,有奖有惩,这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统一战线,而材料是中共对陕甘宁边区公务员的考核,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说明工作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中共对陕甘宁边区公务员的考核加强了对干部的管理,提升了行政效能,有利于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与扩大边区政权阶级基础无关,排除D项。答案:A8.解析:材料表明从1993年到2005年再到2018年,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且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对此进行规范,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法制化逐步深化,故选A项;公务员素质指的是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等,和材料中的内容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表述不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公务员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答案:A9.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得出论题:察举制和科举制各有其优缺点。其次,结合察举制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式、标准、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如汉代察举有独特的优点,察举尊重舆论评价,注重专业原则,分科取人,但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发展到后来只注重门第,而科举制考试的标准是具体的、可掌握的、模式化的,以保证选官程序的公正与易行,体现了面向知识群体,促进社会流动与公平竞争的精神,但“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的选官方法,确实存在弊端,可见两种制度各有成功之处,也各有难以克服的问题。较之察举制,科举制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政治文化成就,但它并非一切方面都比察举制优越。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答案:观点:察举制和科举制各有其优缺点。(2分)论述:汉代察举制实施过程,有独特的优点。汉代吏政颇为后人称道,许多循吏良守、名公巨卿,皆出察举一途,这并不是偶然的。汉代察举较为尊重舆论评价,注重专业原则,分科取人,且有“试职”“累功”之法强化实践培训,其法与吏治结合得较为紧密。但在施行过程中,人为色彩浓厚,发展到后来只注重门第。而科举制“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的选官方法,确实存在弊端,不仅讲求抒情文字的进士科,甚至明经科也是如此。但考试的标准是具体的、可掌握的、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