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_第1页
论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_第2页
论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_第3页
论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固体排放量日益增长,其性质越来越复杂,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从1995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始,废物的管理已经纳入了法制化轨道。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固体废物处处置和资源化设施的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但固体废物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尚停留在末端治理的思路、方法和忙于事后补救的阶段,忽视全过程管理;二是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利用和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处置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低;三是产生量逐年上升的工业固体废物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与处置,且增长速度加快,历年堆存的工业废物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四是固体废物管理基础性工作薄弱,“家底不清”,严重制约了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等。对于“最晚得到重视、最难得到处置、最具综合性、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任务艰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制定丰富的固废处置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原则。现代普遍接受的固体废物管理战略,按优先选择次序依次为避免或减少废物产生、直接使用或再使用、回收再利用、回收能源和无害化填埋。在这5个环节中,不能只强调其中任何一个,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不仅需要建设处置设施,提高处理能力,而且需要对其从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处理和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监管,制定明晰的固体废物管理策略和适合实际情况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路线。应该指出,由于国家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争论常常成为热点问题,而忽略管理目标和全过程管理。例如,作为热点问题的餐厨垃圾不仅仅是难收集和处理,还涉及食物短缺、浪费,以及所产生的食品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餐厨垃圾管理策略的5条核心原则应为:提倡文明消费、避免/减少餐厨垃圾产生;打包带走、供人食用;消毒灭菌、作为饲料;生产燃气和生物柴油;填埋或焚烧。固体废物种类多,考虑到我国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排放现状,现有设施数量及技术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最大可能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同等管理,需要对产生量大和危害性大的固体废物、产生行业和地区进行重点控制或优先控制。管理的重点是危险废物和大宗的工业固体废物。清洁生产废水推广和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是利用清洁“绿色”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对削减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同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技术发展状况来看,使用清洁生产工艺的实例还不多,清洁生产潜力很大。运用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来削减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工艺有很多,例如,无钙焙烧铬盐生产工艺,无铬制革生产工艺,离子膜烧碱工艺替代汞法进行烧碱,铵基泥浆替代含重金属泥浆采油工艺,硫酸综合利用工艺,铬渣综合利用工艺,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工艺等。其中,用离子膜烧碱工艺替代水银法烧碱可以彻底消除汞和石棉的污染。要在化工、石化等重点危险废物产生的行业和企业中,推行无废、低废的清洁工艺及技术,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可选择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危险废物减量化试点,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废铅污染综合处理,实现有机结合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全过程不仅需要高难度的技术、巨额的资金,而且因为处理处置容量有限,焚烧、填埋等处理处置场地的选择也十分困难。然而,通过优惠政策等鼓励措施激励危险废物在产生和处理环节充分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回收利用企业的发展和规模化,既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又减少进入焚烧、填埋处置的危险废物数量,所以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处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收集运输网络和先进的回收再生工艺,一些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资源化也可能产生新的、严重的二次污染。对于具有有害特性的固体废物,在推进废物资源化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源化全过程的管理,避免产生的二次污染。一是提高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对于直接使用或再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风险较低的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处置方法是综合利用。在这方面,我国已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即以大宗利用为主,兼顾多功能、高效能的利用,在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二是规范电子废物和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对于废塑料、电子废物等资源化价值大的社会源固体废物,虽然回收率高,但多流向技术水平和污染控制水平低的小型加工利用企业。同时流向这些企业的还有走私进口的电子废物,因此需要整顿集散市场,彻底切断电子废物的非法来源,坚决取缔这些污染严重的加工利用企业和个体户,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规划布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工利用企业时,要科学测算本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合理布局,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避免行业恶性竞争。三是含重金属废物处置利用。对于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鼓励生产或经营企业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以移动通讯、机动车维修、电动自行车销售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废铅蓄电池处置利用环保核查,依法关闭不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或达不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企业。提高固体废物的处置率和处置技术水平,是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点。四是焚烧飞灰处置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焚烧飞灰数量大,填埋场的容量有限,入场处理成本高等因素决定单靠填埋很难解决焚烧飞灰的安全处置问题。应鼓励通过高温烧结、高温熔融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技术处置焚烧飞灰,并实现资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提高固体废物的处置率和处置技术水平,是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点。一是加快危险废物区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尽快建成并运行。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在全国建设57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包括31座省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6座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77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但截至2010年底,只有7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和87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建成并投人运行。加快《设施建设规划》内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使其尽快建成并运行,是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率的关键。此外,要加快县(旗)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鼓励医疗废物产生量小的地区,采取高温蒸汽处理、化学消毒和微波消毒等非焚烧方式处置医疗废物。二是推动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数量迅速递增的城镇污水污泥,已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负荷。据估测,2010年底,我国每天产生的湿污泥(含水率为80%~85%)至少已达到17.5万吨。现阶段污泥处置仍是以填埋为主,污泥利用为辅,污泥焚烧较少采用。填埋处理由于占地大、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后续处理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污泥并未能得到规范处置,二次污染严重,需要加快城市污泥处置设施的建设。三是鼓励大型企业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对于危险废物重点产生的大型企业,应该鼓励在企业内建设配套的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和利用设施。对于处置设施技术标准太低、缺乏有效防止危险废物处置过程污染环境措施的企业,应要求改造原有处置设施,使之达到环保标准,或建造新的处置设施,封闭现有处置设施并采取必要的补救行动。同时,允许大型企业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接受企业所在地区内产生的同类型废物,代为处理处置,并收取必要的费用。四是鼓励使用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固体危险废物。对于大量产生的危险废物,仅依靠建设专业性的处置设施难以提供所需要处置能力,而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处理费用高昂。利用水泥窑、燃煤电厂和钢铁厂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包括危险废物在内的工业固体废物,是一种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水泥行业是利用各类废弃物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行业。我国水泥企业处置危险废物、被污染土壤、城市污泥的实践发展也十分迅速。近年来陆续有部分企业获得了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处置危险废物的工作。此外,云南、福建等许多地区也在开展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工作。历史遗迹铬渣治理进展在加大对新产生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同时,需要逐步对历史遗留的大宗危险废物堆放场进行治理。2005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印发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开始对全国历史遗留的铬渣进行处理工作,到2010年,全国已经累计处理铬渣293.18万吨,其中浙江、重庆、山东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