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长安失意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首联写夜幕降临,山色昏黄,以诗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来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绿色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一个“急”字,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此两句皆暗用通感,“听猿愁”是把听觉移作心觉,“急夜流”则把视觉换为心觉,意境由之深邃。颔联是一副工对,使人想到王湾的名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异曲同工之妙。风鸣岸叶是动,月照孤舟是静,相以映衬,更显幽寂。颈联“非吾土”句,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感叹建德无友可投,因而忆念维扬。“猿愁”“江急”“风鸣”“月照”合成的境界已十分凄凉,加之孤舟独处,来日不知何投,本是失意之心灵,至此竟被逼出两行清泪。情深语挚,令人感动。【思考】这首诗颔联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渲染出怎样的意境?【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渣滓(zǐ) 一语破的(dì)琐屑(xiè) 席不暇暖(xiá)恓惶(xī)(huánɡ) 嗤笑(chī)长沮(jǔ) 桀溺(jié)(nì)夤缘(yín) 敷衍(yǎn)淫佚(yì) 蹶倒(jué)2.多音字尽尽管jǐn给自给自足jǐ尽力jìn给以gěi叨叨天tāo处用处chù叨念dāo处世chǔ二、字形辨认eq\b\lc\{(\a\vs4\al\co1(洗liàn(练),提liàn(炼),挑jiǎn(拣),)) eq\b\lc\{(\a\vs4\al\co1(duò(惰)性,suí(隋)朝,duò(堕)落))eq\b\lc\{(\a\vs4\al\co1(jiǎo(缴)械,yāo(邀)请,jiào(徼)外)) eq\b\lc\{(\a\vs4\al\co1(jué(蹶)倒,juē(撅)断,juē(噘)嘴))eq\b\lc\{(\a\vs4\al\co1(lǎn(懒)惰,lài(濑)水,水tǎ(獭))) eq\b\lc\{(\a\vs4\al\co1(席不xiá(暇)暖,xiá(瑕)不掩瑜,xiá(遐)迩闻名))三、词语辨析1.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如他的为人处世受人称道。处事:指处理事务。填一填:电影演员葛优处事有分寸,为人处世老道,与身边的人相处融洽而又不会显得过于咄咄逼人,是文艺圈里出了名的“葛大爷”。2.报复·抱负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词。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词。填一填:20多年前,曾经听到一位犹太老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远大抱负的人,暴富了,也许是一种报复,结果不会理想。四、词语释义①渣滓:a.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b.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②叨天:沾上天的光,受到好处。③附丽:依附,附着。④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⑤淫佚:放纵。⑥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⑦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⑧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⑨恓恓惶惶:惊慌不安的样子。⑩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敷衍应付。⑪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⑫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易:改变。[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等。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资料链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出自《谈修养》一书,该书共收录文章22篇,都是有关修养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于1940~1942年。该文就是其中之一。朱光潜曾说:“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是百恶之源。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这也就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写成的。1.人为什么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的理解]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一个人生命力的强弱,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2.文中作者用了多少个事例?他采用这些事例的用意是什么?[我的理解]文中作者用了五个事例:①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经历;②物理学中物“动”的原理;③冬天早晨留恋热被窝的现象;④《论语》中孔子不惧世之无道,“毕生东奔西走”,匡世济怀;⑤做学生不死心塌地地学习,毕业后只巴结讨好敷衍公事。作者采用这些事例的用意分别是:①由写诗填词意境要洗练,字句要推敲,要吃苦费力,引出立身处世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②人像一般的物质一样有惰性,要想它动,也必须有动力;③惰性,人生而有之,要克服惰性,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④历史上许多有大成就者多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⑤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一切都由于懒,因此要改造中国社会,一要除懒,二要提倡奋斗精神。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不是就意味着受苦?一定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吗?[我的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担负起社会责任,实现人生的目标。其并不是让人去受苦受难,不可否认在这条路上会有苦难,但可以以苦为乐,最终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选择这条路,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幸福,享受快乐。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人不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丧失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能力,个体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就会进入退化不进的状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并不排斥灵活性,前提是不丧失斗志,不停滞不前。4.为什么结尾部分要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论述?[我的理解]作者认为,生命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迈进的根本。作者这样深入论述,就增加了主题的高度和拓展了文章的广度。5.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我的理解]作者从自己的反面实例谈起,指出一个人如果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不会成功。然后列举现实中有很多人有惰性,以及整个社会的惰性风气,种种危害,给人以很大的震动感。从而号召人们明白自己的人生和社会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作者认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理解]作者认为人“最高生命的特征”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而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只会“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只能庸碌无为。应该说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内容略)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结合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要联系实际,可以联系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联系阅读积累中的事例。eq\a\vs4\al(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eq\b\lc\{(\a\vs4\al\co1(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部分:(3~9段)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论述观点,第三部分:(第10段)解决问题,提出希望))►写法归纳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先是从自我作诗填词谈起,逐步推进,依次谈到了人的自身本质、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等,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奥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技法指导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剥壳”,最后显出问题本质。它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进式结构比并列式结构和对照式结构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套用最常见的结构,如下:(1)引论:提出总论点或引出论题。(2)本论:提出分论点,层层深入分析。(3)结论:归结全文,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2.文章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所以在写作前就应安排好材料间的先后关系,厘清事理内部纵向发展的联系,使自己的思路条理化。3.层进式的逻辑关系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等展开议论。4.层进式结构方式不易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每段开头的句子一定要写好。既紧扣行文过渡的要求,又要能体现出文章的层进式特点。5.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结构,并非平均使用笔墨,而应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有所侧重,灵活应对。►随堂练笔以“安于平凡”为中心,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结构,写一段文字。注意议论的结构层次。►范文示例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安于平凡,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东坡足踏芒鞋,仗策山中。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是另一种意义的伟大,是另一番精彩的人生历练。(是什么)安于平凡,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自省,怎样平衡得失。安于平凡,是人生的境界。怎样做到安于平凡,将会对我们认识人生起到关键作用。(为什么)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一时的物质损失算不得真正的失去,而不经意间的精神获得将会使人一生受益。安于平凡的心境会使我们看淡单纯的功名追求。(怎么办)要做到平凡,就必须明白自己究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要找到自己最深的希望。王继才夫妇守卫海岛30年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拒绝浮躁,甘于寂寞,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是对安于平凡的最好诠释。(怎么办)“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弘一法师曾经这样诠释过人生。那么我说,安于平凡是一种人生的最好选择吧。这篇文章从作者的自身体验——学习作诗填词说起,通过分析,指出一个人如果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不会成功。生命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迈进的根本。从而号召人们明白自己的人生和社会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这篇文章还告诫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适用话题]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大半固靠自己的努力,环境的影响也不可一笔抹杀。“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但是多数人并非豪杰之士,就不能不有所凭借。很显然地,现时一般青年所可凭借的实太薄弱。他们所走的并非玫瑰之路。先说家庭。多数青年一入,便与家庭隔绝,尤其是来自沦陷区域的。在情感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慰。抗战期中一般人都感受经济的压迫,衣食且成问题,何况资遣子弟受教育。在经济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援助。父兄既远隔,又个个为生计所迫,终日奔波劳碌,既送子弟入,就把一切委托给,自己全不去管。在学业品行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督导。这些还只是消极的,有些人能受到家庭影响的,所受的往往是恶影响。次说社会国家。中国社会正当新旧交替之际,过去封建时代的许多积弊恶习还没有涤除净尽,贪污腐败欺诈凌虐的事情处处都有。青年人心理单纯,对于复杂的社会不能了解。他们凭自己的单纯心理,建造一种难于立即实现的社会理想,而事实却往往与这理想背驰,他们处处感觉到碰壁,于是失望、惊疑、悲观等情绪源源而来。其次,青年人富于感受性,少定见,好言是非而却不真能辨别是非,常轻随流俗转移,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社会既腐浊,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跟着它腐浊。总之,目前环境对于纯洁的青年是一种恶性刺激,对于意志薄弱的青年是一种恶性引诱。再次说。教育必以发展全人为宗旨,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体育五项应同时注重。就目前实际状况说,德育在一般等于具文,师生的精力都集中于上课,专图授受知识,对于做人的道理全不讲究。优秀青年感觉到这方面的缺乏而彷徨,顽劣青年则放纵恣肆,毫无拘束。在抗战期中,师资与设备多因陋就简,研究的空气尤不易提高。大家都迷于浅狭的功利主义,对文艺不下功夫,结果乃有情操驳杂、趣味卑劣、生活干枯、心灵无寄托等种种现象。家庭、社会、国家和对于青年人的影响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形之下,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发生下列几种不健康的感觉。第一是压迫感觉。青年人当生气旺盛的时候,有如春日的草木萌芽,需要伸展与生长,而伸展与生长需要自由的园地与丰富的滋养。如果他们像墙角生出来的草木,上面有沉重的砖石压着,得不着阳光与空气,他们只得黄瘦萎谢,纵然偶尔能费力支撑,破石罅而出,也必变成臃肿拳曲,不中绳墨。一个人究竟有几多力量,能支撑这层层重压呢?撑不起,却也推不翻,于是都积成一个重载,压在心头。其次是寂寞感觉。人是富于情感的动物,人也是群居的动物,所以人需要同类的同情心最为剧烈。青年人血气方刚,同情的需要比中年人与老年人更为迫切。我们已经说过,现代中国青年不常能得到家庭的温慰,在里又缺乏社会生活,他们终日独行踽踽,举目无亲,人生最强烈的要求不能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他们心里如何快乐得起来呢?第三是空虚感觉。“自然厌恶空虚”,这个古老的自然律可应用于物质,也可应用于心灵。现在一般青年人对学术既无浓厚兴趣,对艺术及其他活动更漠不置意,生活异常干枯贫乏,所以常感到人生空虚。他们由自己个人的生活空虚推论到一般人生的空虚,犯着逻辑学家所谓“以偏概全”的错误。总之,我感觉到现在青年人大半缺乏青年人所应有的朝气,对一切缺乏真正的兴趣和浓厚的热情。他们的志向大半很小,在只求敷衍毕业,以后找一个比较优裕的差缺,姑求饱暖舒适,就混过这一生。自然也偶尔遇着少数的例外,但少数例外优秀的青年军势孤力薄,不能造成一种风气。现时代的青年,就他所表现的精神而论,决不能担当起现时代的艰巨任务。这是有心人不能不为之忧惧的。(选自朱光潜《谈修养》,有删改)【赏评】朱光潜先生先从家庭、国家、社会以及层面,论述了各种环境对于青年成长中心态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青年人得了三个心病:压迫、寂寞、空虚。这些分析即使在当代仍然显得十分现实。朱光潜先生从这三个病态心理入手,更进一步分析其严重后果。在这三种心病之下,青年人先是彷徨踌躇,继而烦躁苦闷,又继而颓唐麻木,然后经不起挫折,失去积极向上的意志,苟且敷衍,视腐浊为人情之常。所以我也想说当代青年应早早醒悟,早一步脱身于彷徨,即可早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学生用书P90(单独成册)])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敷衍(yǎn)路径(jìnɡ)叨天(tāo)席不暇暖(xiá)B.嗤笑(chī)引诱(xiù)长沮(jǔ)恓恓惶惶(xī)C.夤缘(yǎn)淫佚(yì)蹶倒(jué)因循苟且(xún)D.琐屑(xiè)渣滓(zhǐ)堕落(duò)退隐躬耕(ɡōnɡ)解析:选A。B项“诱”读yòu,C项“夤”读yín,D项“滓”读z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比狼吃羊更可怕!其实,龙永图已经一语破的——历史会证明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B.英国当初吵着闹着要脱离欧盟,怎么现在就是拖着不脱呢?看完报道后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大多数英国人怕失去原先在欧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C.顺其自然地生活,并非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D.有的人无名时夙夜奋斗、席不暇暖,成名之后骄奢淫逸、放纵享乐,于是身败名裂。解析:选B。B项,“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本身有“突然”的意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解析:选C。A项,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为“组成的”;B项,成分残缺,“被誉为”前加“肥城市”;D项,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的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________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①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②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③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④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⑤懒,所以因循苟且,做事不认真;⑥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⑦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⑧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A.②④⑤③⑦⑥①⑧ B.⑧⑤③②⑦④⑥①C.③②⑤⑦⑥①⑧④ D.⑤③⑦②④⑥①⑧解析:选D。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懒的危害。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常是一种引诱。我们还可以说,凡是引诱所以能成为引诱,都因为它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睡在热被窝里很舒适,心里虽知道这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总舍不得起来。你不起来,是顺着惰性,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多躺一会儿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大的抵抗力,使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你如果下一个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起来的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你的企图成功了。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恓恓惶惶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论语》长沮桀溺章足以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既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界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5.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6.“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一句中,“琐屑”“如此”分别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琐屑”指“细小”的意思。“如此”指“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你的企图成功了”。7.作者将孔子与长沮桀溺二人比照着写,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在说明选择路径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就在于他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解析:选C。A项,错在“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关原文为“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B项,将“感受”与“领略”两个概念对等,与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相悖。D项,并非“感受角度”不同,而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9.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厘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一般用“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从原文看,第1段是一层意思,第2、3段又是一层,末段又是一层意思;注意“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等关键句。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10.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