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讲义+笔记)_第1页
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讲义+笔记)_第2页
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讲义+笔记)_第3页
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讲义+笔记)_第4页
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讲义+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1(讲义)

一、知识回顾

高分原则:背靠题干,依托材料

--------15E]配柝会干.庆理写作方向.

主题与观点______

优先阅读:推全资料、小题未涉及资科、切E材科

——■—'।第二步]樨理资料,挖登观点------------------------------------------------

--------------------关照全算:小则示(ST.御8).全部哈全资科

1.作文是玄学吗?

2.作文的解题思考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见多识广

(-)指向单一类

【2019江苏A】给定资料中各级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推动融合发展所取得的

成效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请联系实际,从媒体融合发展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2019辽宁】围绕给定资料中体现的“中国精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议论文。

[2019四川下半年】“给定资料1”中提到“夜间经济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

新的增长点,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社

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

L当下,发展夜间经济,符合消费升级的时代要求,能够直接拉动城市经济发

展,推动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2不仅于此,发展夜间经济,更能让城市充满“人情味”,满足民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释放和慰藉人们的灵魂,为个人精神提供栖息之所。

3对于城市而言,抓住发展夜间经济的契机,能够让城市“内外兼得”-

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更可以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增加知名度。

对策:夜间经济意义非凡,而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多方处理,既需要政府积极作

为,解决食品卫生、噪音扰民等问题;也需要发挥行业自律与民众自治,再平衡好

夜间经济利益相关性的基础上谋求所有参与利益主体的最大公约数。

(一)指向单一类

1.主题+单一“要素”指向,写作方向明确且单一,常见方向有:对策、意

义、原因、含义/内涵

2.指向单一并不等同于只能写单一的要素,若材料有其他要素,可做适当的

补充

3.若方向指向不是对策,都建议添加对策性信息,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作

为论据或者结尾使用,以此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二)观点明确类

[2016国考地市】“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

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

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2018年国考副省】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

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

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2018年国考副省】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

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

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观点:

1.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质疑的精神,具有批判性,不断用新的发现推翻旧的

经验和认知,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固有的认识,因而能够激发想象力。

2.艺术代表着美好,蕴含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艺术的美又是丰富

的、多元的、包容的,艺术的追求又是无止境的、持续创新的,源于现实又超越现

实,推动想象力走向远方。

2

3.古文化历经时间淘洗,它包含了超越时代的秘密和智慧,能够引发思考、

启迪智慧,神秘又迷人,需要挖掘与探索,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观点明确类

总结:

命题特点:

1.在题干中不仅能审出主题,以及写作角度(要素),连观点的核心词汇都

直接给出

2.指出的观点,并非观点的最终形态(半成品),需要关键词的补充(阐释)

(三)指向多元类

第一组

[2019云南】“给定资料6”中提到“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

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

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词:“交、通”

第一组

[2018安徽A】有知名学者说,“当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

到寻常百姓中间,虽然它的容颜依旧,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百姓

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

(见【给定资料6]划线部分)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写一段1000-1200字的文章。

观点1:

L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

化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

广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

3

还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2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3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现

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伦

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观点2:

1•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现

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伦

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2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

化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

广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

还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3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能不能这样放观点?

1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化

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广

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还

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2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现

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伦

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3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4

(三)指向多元类

第一组一总结:

1.划线句子作文大多为指向多元类型

2.搭建框架不能一蹴而就,要学会拆解题干一一目标不变,找到主题和写作

的角度

3.整合有效信息点,“同要素”分类整理,“不同要素”按逻辑进行排列

第二组

[2017广西】根据你对“给定材料5”中划线部分“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

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

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词:忙碌起来(实干)

要素指向:“而不是”:否定后者,肯定前者

“需要我们忙碌起来”一一对策

观点:

1.忙碌起来加快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引进中创造性内化、

中国化。

2.国家的复兴、发展,政府要忙碌起来,拿出实干精神,勤政为民。

3.在文化发展,政府支持之余,国家持续发展最终的依靠力量是中国人民,

尤其需要中国青年橹起袖子加油干。

第二组一总结

1.主题信息相对明朗。

2.题干表述为“否一肯一”,“肯定”的信息点才是文章真正的行文重点

3.作答时,判断“肯定”部分的要素指向。

(四)角度模糊类

5

例1【2016安徽A】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曾参加了人类前三次攀登珠峰的

尝试。当随队记者问及“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说:“因为山在那里!”。请理

解这句话的深意,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题写一篇

1000字左右的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创业者心中的山,表意不明,需解释

其它要素指向:无

例2[2017天津】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共享发展”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干信息:

主题:共享发展

其它要素指向:无

总结

L题干除主题信息外,无明确要素指向,具体表现为:主题+角度模糊或者

主题清晰、角度模糊

2.按照综合题的方式,把与主题有关的全部信息都挖掘出来

(五)关系类

[2019山东B]参考给定资料,以“'民生'跟着'民声‘走"为主题,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20山西省级】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

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19湖北】给定资料中提到,“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

规则”,请以信用的“柔性”与“刚性”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真题实战

6

【例】(2016国考•副省级)

“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

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

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资料3

学者F谈起自己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的

体会时说:“为什么要学这些课?因为这些作品里,集纳了大量国学精华,学了确

实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我认为,眼下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重视传统文化课程。”

在F看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崇尚科学,科技也越来越重要,但归根结底,

科技由人来掌握。如果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不够,现代化早晚会毁于一旦。

所以,在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东西,能让人受益终身。

“不学礼,无以立。"F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学“礼”,不

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

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解,那么

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

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或许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

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位资深媒体人L强调,如果不利用传媒,不能旗帜鲜明地打出美与丑、善

与恶的旗帜,全民素质的提升就缺了一条重要途径。“我每天早晨上班开车时都听

新闻广播。其中一个频道每天8点钟都会请一个权威人士来做公益报时,十几秒

钟,几句话,传递出来的却是主流媒体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久而久之,听众就会被

正能量感染,这就是潜移默化。”

“早晨8点是黄金时段,拿出来做广告应该能挣很多钱。但如果媒体只想着经

济效益,忘记了自己的责任,那是很悲哀的,这个社会就没救了。”在他看来,

7

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保证媒体都有一定的黄金时

段用来进行公益宣传,提高国民素质。

L向记者提到了某电视台一则让自己感动的公益广告。“广告上一位患了阿尔

茨海默病的父亲,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吃饭时还没忘儿子爱吃饺子,把饺子装进自己

口袋,要给儿子带回去,广告语是‘他它记了许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这则广告

触碰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思念我的父亲。一个好的公益广告,能直击人的心灵,

自然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样的优秀公益广告太少了,媒体人如果自己都没

做到真善美,他们在宣传真善美时都不投入感情,那还怎么教化别人呢?”

国家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张主任指出,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

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文规范。如果不遵从这些规定,

就违法了。旅游法虽然只针对旅游业,但这步迈得很踏实。“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

还要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罚。”

中国要进步,提升国人的素质刻不容缓。邓小平当年曾道出过这一点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

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如今,中国GDP全球第二,高速铁路迅猛延伸,

载人航天器和载人潜水器把炎黄子孙送到了太空和深海……我们必须有与之相匹配

的、不断提升的道德水准和个人素质,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国

家经济力量的强大,更是民族精神深远、长久的延续。

资料1

一篇题为《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其中下面两段文字

尤其引起了网友的热评:“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范儿’,一个国家有自己的

‘国家范儿'。我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范

儿‘。‘和为贵’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汉唐直至当代,彰显着

大国气度。航海家达•伽马,在到达非洲大陆时树起了旗帜,标示葡萄牙王室的主

权。然而他不知道,比他早一百多年,一位叫郑和的中国人早已到达了非洲。郑和

并没有树立标示大明主权的旗帜,而是树立了一座丰碑,一座友好而

8

和平的丰碑。拒绝侵略,传递友好,这就是我中华的气度,我们的‘大国范儿'。”

有网友点评说:这样的文章读得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表现出了中华民族

的“大国意识”,看过之后不禁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还有网友围绕着“大国意识”

进一步加以阐述:大国意识不是简单的经济头脑,更深层次的是民族自豪感和生活

充实感;大国意识是种具备长远眼光的素质,不是满足于眼前蝇头小利的市偿;大

国意识是种崇尚奉献的执着,不是吝于个人付出的自私;大国意识的背后是民族崛

起的魂魄。这位网友认为,一个具备了大国实力的国家究竟能否赢得作为大国的

相应尊重,究竟能否发挥与大国身份相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民是否

具备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

也有网友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张名片。树立大国意识的过程,也是中国的国

家形象被世界充分认可的过程,这就要求国人具备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的公民素

质。这是崛起的大国对公民提出的内在要求,国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

的行为举止与大国形象相称,展现大国风采。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树立大国意识,

不断提高素质,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此相关,国民素质问题也自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位在埃及旅游

的中国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微博里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赫然刻着中文“某某到此

一游”。实际上,个别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举动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泰国国家

旅游局一官员说,随着中国来泰国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泰国民众对中国游客的

投诉也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留给泰国人的负面印象主要有三:不守秩序、在公共

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尊重当地习俗。有些中国游客进入寺庙

不脱鞋,偷着躲着穿鞋进入,这被认为是对当地宗教信仰的极大亵渎。

在欧美国家,有的中国游客表现同样不佳。美国一大学教授对记者说:“中

国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会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上厕所不冲

水。”在法国,去教堂都要穿着整齐并脱帽,同时禁止拍照。但有些中国人去教堂

参观时总是急急忙忙,不注重自己的仪容,还随意拍照。

在国内,媒体爆出的低素质事件也让人瞠目。某市地铁上,一名男子到车门附

近给孩子把尿,有乘客提醒劝阻,这位父亲不仅丝毫没有歉意,反而对其大打出

手,而其他乘客都在围观,无人出面制止。在瑞士飞往中国的航班上,一名中国乘

客因为前面的同胞将座椅后倾,感觉自己的空间太小,发生争执扭打,飞机

9

也因为二人的斗殴被迫返航。

有专家认为:这些事情让人看到,不注重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社会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渐提升的大国地位不相称。

10

【名师专项点拨-申论】文章写作1(笔记)

【说在课前】

1本节课讲解名师专项点拨课关于文章写作的部分,课前说明本节课是点拨

课,更多是在已经知道申论作文如何写、如何找观点的基础之上,做强化和提升以

及更加深层次的掌握,如果没听过方法精讲课程,特别是方法精讲的第六节课程,不

建议听本节课,方法精讲第六节是作文,没有听过直接听本节课有可能听不懂,建议

听完方法精讲第六节之后再听专项点拨课,对自己的成长会更好一些。

2一篇作文有如下几个部分:

(1)作文的灵魂:主题和观点。

(2)基本的骨架:也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有标题、开头、正文论述

部分、结尾。

(3)文章的“肉”:在论证的过程中有论据的填充。

(4)文章的“血”:文章语言的串联,保证语言通顺流畅,没有语病。

(5)这四个部分中,最重要的是“灵魂”,也就是主题和观点。本节课重

点讲解主题和观点,剩下部分在文章写作题第二节课程中讲解。

一、知识回顾

高分原则:背靠题干,依托材料

--------\5Z]SJtfST.标理月作方向.

主联与观点

优先崎s:屣缭*小逐未涉及资料、

•点------------------------------------------------

-----------------第二步----------------------关S?全苒:小图1示(£干.££).全部给至资H

【解读】

1一道题目想得到高分,通过审题梳理出写作方向,然后到材料中找到相应

的信息,这样的文章才是一篇高分文章。

2审题:对题干做出深层次剖析,找到题干涉及的写作方向。

3回到材料找出具体的观点,优先阅读指定材料,或者:某某材料提到某句

11

话,这则材料优先阅读。然后看小题未涉及的材料和权威材料。优先阅读材料读完

之后,关照全篇,此时不用将全部材料阅读一遍,重点阅读小题的题干和小题的答

案。这也是方法精讲中讲解如何找到主题的方法。

1.作文是玄学吗?

2.作文的解题思考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解读】

1有的同学申论作文忽高忽低,有的时候是29分的二类文,有的时候是18

的三类文,这些同学觉得作文是玄学,分数全靠命,不知道作文要写什么。有的同

学觉得作文不是玄学是客观题,分数集中在21-22分,特别集中和固定,这类同

学认为作文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所有的作文都按照按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解决,作文分数就会出现时高时低,或者在

21-22分的情况,本节课帮助大家将分数稳定在28分左右。

2文章题目不同决定文章作答核心内容不同,下面讲解不同题目会有什么样

的内容和信息。

二、见多识广

(一)指向单一类

【2019江苏A】给定资料中各级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推动融合发展所取得的

成效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请联系实际,从媒体融合发展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2019辽宁】围绕给定资料中体现的“中国精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议论文。

【解读】1.

第一题:

⑴从题干中可以找到围绕的主题/核心话题:围绕媒体融合发展,主题词

很明确。

⑵有的同学的思路是:是什么(什么是媒体融合发展),为什么(如何

发展),怎么办(怎么发展),这样并没有全部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⑶题干中给出具体作答的角度。

12

①题干中出现:启示,说明这件事做得好,有启示,题干中有核心方向,也

就是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启示也就是对策,本题核心要找的内容与对策相

关。

②其余意义、媒体融合的释义不重要,可以作为补充信息,拼凑字数。

2.第二题:

(1)题目核心主题是:“中国精神”,很多同学认为题目没有侧重点,实

际不是,本题仿照国考命题:2010年考查的黄河精神,围绕黄河精神写一篇文

章,这两个题属于一类题目。

(2)对于这类题目有的同学思路是:是什么(什么是黄河精神,黄河精神

好在哪),怎么做(如何做好)。这样写会陷入陷阱,无论是写意义或者对策,

会发现如果没有说明白什么是“中国精神”“黄河精神”,意义和对策没有立足点,

会显得文章假大空,所以题目有非常重要的倾向,侧重说明什么是黄河精神,什么是

中国精神,重点是对于中国精神的解释,也就是含义的查找。

(3)其余意义、对策等信息是对内容的补充。

3这些题目是指向单一类题目,明确主题所要作答的要素和角度,如果不按

照给出的角度做题,作文则不容易得到高分。

[2019四川下半年】“给定资料1”中提到“夜间经济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

新的增长点,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社

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

1.当下,发展夜间经济,符合消费升级的时代要求,能够直接拉动城市经济发

展,推动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2不仅于此,发展夜间经济,更能让城市充满“人情味”,满足民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释放和慰藉人们的灵魂,为个人精神提供栖息之所。

a对于城市而言,抓住发展夜间经济的契机,能够让城市“内外兼得”——

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更可以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增加知名度。

对策:夜间经济意义非凡,而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多方处理,既需要政府积极作

为,解决食品卫生、噪音扰民等问题;也需要发挥行业自律与民众自治,再平

13

衡好夜间经济利益相关性的基础上谋求所有参与利益主体的最大公约数。

【解读】

L题目围绕:夜间经济,也就是主题词。通过前面的梳理,“成为消费领域

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说明夜间经济推动城市发展,推动经

济增长,本题侧重作答夜间经济的意义,对经济带来的作用。

2“拉动”和“推动”:意义性表述。

3“更能让”“满足了”“为个人提供”:意义性要素。

4“能够让”“优化”“打造城市特色品牌”,重点强调意义要素。

5题目三个观点侧重意义/作用要素。

(一)指向单一类

1.主题+单一“要素”指向,写作方向明确且单一,常见方向有:对策、意

义、原因、含义/内涵

2.指向单一并不等同于只能写单一的要素,若材料有其他要素,可做适当的

补充

3.若方向指向不是对策,都建议添加对策性信息,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作

为论据或者结尾使用,以此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解读】

L指向单一类命题特点:作文主题明确,明确角度和要素,并且要素和角度往

往是单一的,可能写对策、意义、原因、含义,具体写什么通过题干倾向判断。

2答疑:2019四川下半年题目,如果侧重写对策不会得高分,题干重点强

调夜间经济的好处,如果不按照题干倾向写,相当于领导要求你买酱油,你去买醋,

不按照要求写导致作文离题,也说明题干指向很重要。

3指向单一并不意味着只能写一个要素,其余要素可以作为补充,帮助拼凑

字数,作为论证使用。

4结尾部分阐明夜间经济发展需要多方努力,政府积极作为,民众自律,做

好自治。相关信息更多倾向对策,如果某些作文观点方向以意义为主,在结尾会补

充对策,常说写作文不能假大空,如果整篇作文都在分析意义,则显得文章不能落

地,整个文章像空中楼阁,也容易陷入假大空中,为了让文章更好地落地,

14

会在文章结尾补充对策,让文章落地,更接地气。

5分析这件事有好处,比如说学申论好,学申论有利于提高成绩,学申论能

上岸,重点想说的是学习申论,虽然重点分析意义,为了让文章更完整,也建议写

出对策。如果方向指向不是对策,建议添加对策性信息,可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段,

或者作为论据或者补充式结尾,保证文章的完整性,让文章得高分,一般2-3句即

可。

(二)观点明确类

[2016国考地市】“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

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

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2018年国考副省】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

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

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解读】1.

第一题:

(1)主题明确:好政策。

(2)给出具体的作答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明作答意义要素。

(3)题干中还说明意义有三个方面:满足公民意愿,想要的都能给;让公

民思考更理性,不再片面;好政策让公民有德性;题干给出三个方向,并且给出

这三个方向具体关键词,这类题给出主题、角度以及作答的核心关键词。

2.第二题:

(1)主题词:想象力。

(2)作答角度:科学、艺术、古文化对想象力有作用,构成源泉,也就是

原因:科学、艺术、古文化。将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词找出来即可。

[2018年国考副省】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

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

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15

观点:

1.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质疑的精神,具有批判性,不断用新的发现推翻旧的

经验和认知,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固有的认识,因而能够激发想象力。

2.艺术代表着美好,蕴含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艺术的美又是丰富

的、多元的、包容的,艺术的追求又是无止境的、持续创新的,源于现实又超越现

实,推动想象力走向远方。

3.古文化历经时间淘洗,它包含了超越时代的秘密和智慧,能够引发思考、

启迪智慧,神秘又迷人,需要挖掘与探索,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解读】

1.观点对科学、艺术、古文化的展开,说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什么

是古文化,也就是前面审题找到的关键词。

2.不仅是科学、艺术、古文化这三个词,还有对这三个词的补充和解释。

3.第二类题目能够找到主题和角度/要素,还有具体的关键词,但是关键词

是不完整的,需要回到材料对关键词进行进一步补充和阐释,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展

开。

(二)观点明确类

总结:

命题特点:

1.在题干中不仅能审出主题,以及写作角度(要素),连观点的核心词汇都

直接给出

2.指出的观点,并非观点的最终形态(半成品),需要关键词的补充(阐释)

【解读】

L申论命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给出要素和角度,一种是给出观点和角

度,如果所有题目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作答,题目一定得不到高分,

因为没有做到尊重题干。

2关键词回材料找,文章的内容不是编出来的,而是从材料中得出。

(三)指向多元类

16

第一组

[2019云南】“给定资料6”中提到“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才能

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

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词:“交、通”

观点指向:1.我们与世界相交]

对策

2.与时代相通一

3.保值增值」

意义

4.赋流通的美-

【解读】

1.第三类:指向多元类比较难,也是国考、联考中考查最多的一类。

2.本题围绕的主题是:交通,相交相通。

3.给出的角度:题干的角度很多:与世界相交(与谁相交),在世界上不仅

有中国,还有其他国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闭关锁国,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交

流,一带一路。与时代相交,要铭记历史,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通。

4.“才能让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赋流通的美”说明意义。

(1)保值增值,推动价值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2)促进社会和谐,流通的美。

5.与世界相交就是走出去,抓住机遇与挑战。与时代相交就是做好设施建设,

做好精神传承。最后意义没有区分。

6.答疑:不是题干出现两个词就一定是关系类,一句话的内容和信息,呈现

的就是指向很多元,题干提示作答要素和角度。

第一组

[2018安徽A】有知名学者说,“当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

到寻常百姓中间,虽然它的容颜依旧,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

17

百姓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

来。”(见【给定资料6】划线部分)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自拟标题,自

选角度,写一段1000T200字的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词:文物(文化)共享

观点指向:1.走出高墙深闺,来到寻常百姓----------------*对策

2.带给百姓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

一意义

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

【解读】

1.题目围绕核心是:文物走出去,也就是文物不能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走到

老百姓家,做到文化的共享,文物的共享。

2围绕主题词找到的角度:

(1)“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到寻常百姓中间”:对策表述,文化如何共

享,文化如何走到老百姓家,比如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

(2)“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百姓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

自信”:对个人、百姓有好处,建立文化自信。

(3)“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更加”表递

进,不仅对百姓有好处,对民族也有好处。

(4)两个方向和角度侧重意义的要素,题目观点既有对策又有意义。这两

个角度是从材料中深层次挖掘,从题干中分析得出的。

观点1:

1.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

化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

广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

还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2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18

a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现

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伦

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解读】

1.文化共享,文化如何共享,如何走出去,对策表述。

2.文化共享,做好文化产业,说明应该如何走出去,做好文创产品,比如故

宫口红。

3.对个人有好处,对民族有好处,也就是意义。这些信息都是从题干中得出

的,材料没有违背题干的指向。

观点2:

1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现

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伦

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2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

化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

广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

还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3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解读】

如果先强调意义、有好处,然后说明对策也是可以的。

能不能这样放观点?

1文化共享就是要破除藩篱,与时俱进,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的认知,树立文化

自信。首先要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拆除门槛,创造机会,让共享更普惠、更广

泛;其次要加强宣传讲解文物佳作背后的故事,让共享更系统、更深刻;最后还

要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线上线下结合,让共享更丰富、更便捷。

2文化共享,可以让人们从中丰富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情操,汲取到有助于

19

现实生活的灵感,进而提升了全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孕育出全民族相通的

伦理道德、情感性格和价值认同。

3文化共享不仅要破除藩篱,还要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它,做

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解读】

1第三种不可以,因为逻辑非常混乱,读起来觉得是分散的,主题不明确,

作文像得了“脑血栓”一样,自己都不喜欢看,阅卷老师也不喜欢看,也就18-19分。

2对于在题干中涉及角度非常多的文章,对题干的信息进行拆分、拆解,找

出围绕主题的方向,找到具体观点之后,将同类要素进行分类,不同要素按照逻

辑方式进行排布,不能让作文“脑血栓”。

(三)指向多元类

第一组一总结:

1.划线句子作文大多为指向多元类型

2.搭建框架不能一蹴而就,要学会拆解题干一一目标不变,找到主题和写作

的角度

3.整合有效信息点,“同要素”分类整理,“不同要素”按逻辑进行排列

【解读】

1.对划线句子写作,往往指向多元,需要对题干中的句子进行拆分,分为两

个方向:先找到主题,看题目围绕主题有哪些写作角度,然后阅读材料。

2找到相关观点之后,同类要素分类整理,不同要素按逻辑的方式进行排布,这

样才是高分作文。

第二组

[2017广西】根据你对“给定材料5”中划线部分“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

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

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信息:

20

主题词:忙碌起来(实干)

要素指向:“而不是”:否定后者,肯定前者

“需要我们忙碌起来”一一对策

【解读】

1.命题形式是以一句话为主,出现“肯一否一”的形式,题干强调肯定的信

息更重要,题目主题是:忙碌起来,不能缅怀过去,不能站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要做事,要实干。

2.围绕忙碌起来,有具体倾向和角度,“需要我们忙碌起来”动词引导对策,肯

定前者否定后者,作答角度是对策。

观点:

1.忙碌起来加快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引进中创造性内化、

中国化。

2.国家的复兴、发展,政府要忙碌起来,拿出实干精神,勤政为民。

3.在文化发展,政府支持之余,国家持续发展最终的依靠力量是中国人民,

尤其需要中国青年拾起袖子加油干。

【解读】

1.加快文化建设,做好传承与创新;政府要忙起来,实干,勤政为民;人人都

要做,整个民族都要做。所说的要素是对策,审题时发现作答侧重点是对策,并

且三个观点之间存在逻辑,文化、国家、民族,一层比一层更深刻,先自己做

政府做民族做。

2.本题与前面多元类题目不一样,虽然也是一个句子,本题主题很明确,角

度也很明确,属于“伪”多元的形式,特征是题干“肯一否一”,肯定内容更重要,

明确肯定的要素,找到肯定部分相应的观点,再进行逻辑梳理。

3.这一类题目在申论考查很多,申论中观点常见的逻辑:并列逻辑和递进逻

辑。

(1)并列逻辑:2017年国考地市级题目:静下心向水学习,智慧和情操才

能够提升,主题围绕向水学习,题目有四个观点:静能应物,动能变化,以柔克刚,

滋养万物,四个观点之间没有交叉和递进,属于并列逻辑。

21

(2)递进逻辑:2019年国考地市级题目:

①首先我们要做好时代的开拓者,要做好时代为国利民的事,要做有利于国

家,有利于老百姓的事。

②其次提到苏和、张玉滚,不仅要做好开拓者,还要做好时代的建设者,做

时代的坚守者,承担责任。

③第三提到阎肃・,做时代的记录者,创造好的文艺作品。

④这三个词中:做为国利民的事,履行责任义务,做好时代的见证,开拓程

度最高,其次是时代建设者、坚守者,再次是记录者。

(3)梳理出具体的信息才能得高分,通过练习掌握方法。

第二组一总结

1.主题信息相对明朗。

2.题干表述为“否一肯一”,“肯定”的信息点才是文章真正的行文重点

3.作答时,判断“肯定”部分的要素指向。

(四)角度模糊类

例1【2016安徽A】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曾参加了人类前三次攀登珠峰的

尝试。当随队记者问及“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说:“因为山在那里!”。请理

解这句话的深意,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题写一篇

1000字左右的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创业者心中的山,表意不明,需解释

其它要素指向:无

【解读】

本题主题围绕:创业者心中的山,但是主题不明确,很抽象,没有说明什么是

创业者心中的山,意味着本题难度很大,需要回到材料找出什么是创业者的山,对创

业者心中的山做出解释,找到主题之后,找不到具体方向和角度,这种题目很难,

角度很模糊。

22

例212017天津】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共享发展”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干信息:

主题:共享发展

其它要素指向:无

【解读】

1.主题是共享发展,没有说明共享发展的角度,也没有具体要素的指向。

2.这样的题目可以按照综合题的方式,预判与主题有关的要素,解释说明什

么是共享发展,为什么要共享发展,因为共享发展可以方便人,有好处和意义。

如何共享发展,也就是对策,要有企业,要政府带头,要有规矩。

总结

1.题干除主题信息外,无明确要素指向,具体表现为:主题+角度模糊或者

主题清晰、角度模糊

2.按照综合题的方式,把与主题有关的全部信息都挖掘出来

【解读】

1题干除主题之外,没有任何要素,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

思路做题,不是所有的题都能用这个思路,而是有特定的题目才能运用这样的思路。

2前四类题目中,每种题目都有自己的不同和特殊之处。

(1)第一种:要素指向明确、主题明确。

(2)第二种:主题明确,要素明确,并且说明观点的关键词,但是题目关

键词不完整,需要补充。

(3)第三种:指向多元型,命题特点是一句话,需要将句子进行拆分,判

断句子的主题以及所提示的观点和角度。

(4)第四种:角度模糊型或者“啥也不是”型,只给出主题,其余什么都

不给,这种题目最难,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

3其他类型,2018年题目“有与无”,2019年湖北题目“柔性和刚性”,

也就是AB类,关系类。

23

(五)关系类

题干中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主题,并且多以“A与B""A和B”等,并

以之为主题甚至文章标题,又称为AB式作文。

【解读】

L答疑:如果问“精神”等一些细节类的题目,比较倾向于哲学角度,往往侧

重于解释。

2.关系类在题干中出现两个主题,即“A与B”o关系类即A是什么,B是

什么,A与B的关系是什么;A的意义,B的意义,A与B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

A与B,但是按照这种方向作答会找不到重点,大多数同学是按照这个思路写的。其

实关系类也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根据关系的不同,文章的作答和侧重也有区别。

[2019山东B】参考给定资料,以“'民生'跟着'民声‘走"为主题,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信息:

主题词:民生、民声

行文方向:具体阐释“民声”

具体阐释“民生”

如何做好“民声”,推动“民生”发展

【解读】

1.审题:

(1)本题题干中出现两个关键词,即A与B类作文。

(2)A与B的关系:“民声”推动了“民生”的发展,即A是民声,B是民

生,A推动了B的发展,属于单向促进的关系。此处A更重要,因为老百姓的生

命是老百姓的声音带来的,本题重点在于“民声”。

2.作答角度:

(1)介绍老百姓的声音,什么是老百姓的声音。

(2)了解/听了老百姓的声音对于民生很好,即要阐述‘'民生”是什么。

(3)如何做好“民声”。

24

3.本题侧重于对于“民声”的展开,即“民声”的意义,“民声”做好之后

就可以推动“民生”的发展。侧重于“民声”这个主题。

[2019山东B】参考给定资料,以“'民生'跟着‘民声‘走"为主题,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听取民声,需要我们广泛、及时、全面的听,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

么,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满足人民群众最基础、最普遍的需求,是我们做好民生工程最基础的着力

点。

3.想要实现又快又好就需要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技术手段的运用、服务模式

的创新,去满足居民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解读】

I范文第一点:含义:“民声”指的是老百姓的需求,对于“民声”的解释。

2范文第二点:意义:“民声”做好之后有利于“民生”的发展。

3范文第三点:对策。

[2019山东B】参考给定资料,以“‘民生'跟着'民声‘走"为主题,自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结:

识别题型的关键信息:①A与B词意不矛盾②一方对另一方影响更大:文化

共享才能更好传承,即A与B的关系并不对等(A促进B)

行文方向的可能性:①解释A②解释B③如何做好A

【解读】

1识别题型的关键信息:A推动B的关系,即单向促进类关系,典型判断标

准是A与B词意不矛盾,但是一方对另一方影响更大。

2行文方向的可能性:解释A,解释B,以及如何做好A„如果今年考试中

出现A推动B的关系类题目,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就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题目的观点,

得到比原来高5分的分数。

3观点找对的基础上是25分,加5分即30分。老师给到的是解题方向,并

25

非模板,可能在材料中只找到了A和如何做好A,找不到B,但是没有关系,材

料中有什么写什么即可。

[2020山西省级】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

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解读】

本题和上题的关系不一样,不再是单向促进的关系,属于双向促进关系,属

于相互依赖,功能互补,A帆B,B反补A。

[2020山西省级】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

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干信息:主题词:“人”与“城市”

行文方向的可能性:“人”对“城市”的作用;“城市”对“人”的作用;

如何对待“人”与“城市”的关系

【解读】

1.本题主题是人和城市,第一步不需要解释什么是人,什么是城市,关系是

什么,因为题干已经给出相关信息。

2作答内容:

(1)需要解释人对于城市的好处,即人的出现让城市更有活力。

(2)还可以阐述城市对于人的作用,比如城市帮助人类满足物质和精神生

活,将每一方对于另一方的促进阐述清楚。

(3)做好人与城市的共同建设,如何做好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2020山西省级】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

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

26

1.城市为人提供优惠政策,满足人的物质追求,为人提供精神支撑。

2.人为城市运作提供了基本条件,让城市更有人情、有激情、有活力,更加

便利。

3.人与城市休戚相关,城市是人心灵深处温暖的港湾,人是城市色彩斑斓的

依靠,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相互温暖。

【解读】

L第一个观点:城市对于人的作用。

2.第二个观点:人对于城市的作用。

3.对策:如何做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让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2020山西省级】给定资料5中画线部分提到,“人与城市互相依赖着,

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

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小结:

识别题型的关键信息:A与B词意不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行文方向的可能性:

①分别解释A与B的内涵

②A对B的作用

③B对A的作用

④如何统筹A与B的关系

【解读】

1申论中有一种关系是相互促进关系,即A与B词意不矛盾,相互促进,作

答中行文方向会涉及分别解释A与B的内涵;A对B的作用;B对A的作用;以

及如何统筹A与B的关系。

2本节课重点讲解如何找观点,关于如何论证在专项点拨课的第二讲

(2021/01/11)中讲解,本节课重点是保证大家的基础得分。

[2019湖北】给定资料中提到,“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

规则”,请以信用的“柔性”与“刚性”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7

【解读】

1.老师给到的都是最新的真题(近五年)。

2.审题:本题的主题明确,即“柔性”与“刚性”,但是两个词语意思不一样,

主要在于“柔性”与“刚性”是反义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

[2019湖北】给定资料中提到,“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

规则”,请以信用的“柔性”与“刚性”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干信息:主题词:“刚性”与“柔性”

行文方向的可能性:“刚性”与“柔性”的内涵;“刚性”与“柔性”的关系;

“刚性”与“柔性”的重要性或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统筹“刚性”与“柔性”的

关系。

【解读】

1.此类题目该如何作答:

(1)信用的“柔性”与“刚性”很抽象,需要分别解释什么是“柔性”,

什么是“刚性”,题干中有对于二者的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