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高新区第五初级中学校七年级语文教案主备人:施顺飞《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学生预学内容二次备课环节反思课堂探究流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环节反思二、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五章,全班齐背和学生抽背。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假字,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探究学习课文六至十二则6、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古今异义:疏通)食饮水(冷水,古今异义:泛指所有的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9、子曰:“三(几个,古今异义:表示确数)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古今异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学生齐读,鼓励当堂背诵。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强调复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吸取经验,又要从反面接受教训)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2)吾日三省乎吾身。(忠实守信)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五、一词多义现象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然后,表示承接人不知而不愠却,但是;表示转折温故而知新从而,表示承接学而不思则罔却,但是;表示转折六、特殊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1.贤哉,回也!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七、积累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者选择好的方法、好的制度加以实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富贵浮云: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朗读,相信大家对论语八则已有所了解,那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借助注释说说各则的大意,注意这两个任务: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我们要仔细地梳理重难点。(投影出示:仔细地梳理)
(学生自学)
师: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难,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生:“可以为师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可以解答吗?
生:是个语气词,相当于“了”。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语气词吗?
生:第六则中的“哉”,第一则中的“乎”。可以解释为“呢”、“吗”
生:还有第五则中的“也”和第七则中的“焉”。
师:找得很好,这些词都是放在句末表一定的语气,不过“焉”字的用法略有不同,大家知道吗?
生:(纷纷说)在里面,注释上有。
师:很好,善于利用注释的信息学习。
生:“是知也”的“知”怎么解释?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专家们对这个字也多有研究,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它作为通假字,同“智”,是智慧、聪明的意思。但我们的书上并没有把它当通假字在注释中标注出来,那我们可以取“知识”这个义项理解为真知”、“真谛”。那么在这一则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知、真谛呢?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师:是啊,那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可要赶快提出来呀!
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我不懂。
师:是整个句子都不懂?
生点头,显得为难。
师:其实你是能懂的,我们一起看注释来理一理,好吗?
(师问生答,逐字解释)“孔文子”——一个叫孔圉的人,“何以”——“以何”“凭什么”,“谓”——“称”,“之”——代“孔文子”,“文”——“谥号”。
师:连起来意思应该清楚了吧。学习文言文我们就是要这样慢慢疏通,不怕麻烦。“谥号”是美好的称号,说明孔圉生前的功绩是得到肯定的,那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齐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很好,理解准确。我们第二个任务要检查一下,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划出重点词语展示一下?
(老师随意拿了一个学生的书)
师:这个男孩,划了“说”“罔”“殆”“诲”“”愤“悱”,划了不少。
(又一个男孩递过自己的书)
师:这个同学划得更多了,他还划了“女”“是”“焉”“反”等等。
老师课前也划了一些,和老师的比对一下。投影出示: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不耻下问
师:老师划了三类词,第一类是通假字,我们要注意掌握。第二类是注释上都有,但离开了注释你未必能准确解释的,老师考同学们一个“学而不厌”的“厌”字,什么意思?
生:讨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错了,应该解释为(不少学生说)“满足”,这个字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还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了。例如“愤”“悱”等字。第三类这个耻,看起来没什么不理解的,但我们解释为“耻辱”放到句子里并不通顺,它的用法发生变化的,应该解释为“以……为耻”。通过仔细的梳理后,我们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很重要,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对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事很有帮助的。这就叫做学有所得。(板书:学有所得)
四、深化解读
师:弄懂字面的意思之后,是不是就理解了每一则的内涵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这八则,我们用什么方式解读呢?(停顿片刻)很多同学都看过央视《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老师的解读很有个性,常常用一些充满哲理的故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比如:
出示“言寡尤(过错),行寡悔:言语要减少错误,行为要减少悔恨。”
师:这一句告诉我们看起来挺深奥的,于丹老师是用网络上的一个小故事来解读的: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有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多不容易呀,终于那一天,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所以说我们要慎行,少犯错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呀!
通过这个故事来解读,这样就很容易让读者接受《论语》中的观点了。大家是不是也想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个性解读?(投影出示:个性地解读)
师:解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学于丹老师的方法,也可以按老师的这种方式来解读。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投影出示背景: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师:还有其他的解读方法,我们最顺手的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引用相关格言警句来解读。下面《我的论语心得》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投影出示要求:
选择《<论语>八则》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
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
师: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划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展示自己的心得。
生:我解读第二则,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生:我想解读第四则,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下面学生都在点头)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争论不出结果问孔子,而孔子也老实地说,“不知道。”
生:我在哪本书上看过,这一则是孔子教育弟子子路的,因为子路经常说大话。
生:我还知道一个故事也可以解读这一则,《北人不识菱》,一个北方人没见过菱角,更没吃过菱角,硬充内行,连着壳吃,还夸口我们家屋前屋后地里种的都是。
师:我们千万不能像这个北人似的“大愚若智”,而是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大智慧。
生:第三则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师: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对于我们积余中学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的校名就是这样解读的:“积学精业、余思致远”(板书:积学精业、余思致远),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呀!而且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勤学好思。相信勤学好思的积学中学的同学们下面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生:我想用一句俗语来解读第七则,“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
师:也可以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理解(板书: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学之处,每个人都有需学之处。
生: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项橐为师,孔子提出的问题这个孩子对答如流,但他问孔子的问题孔子一个都答不出来,孔子只好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昔仲尼,师项橐)
师: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生: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课前老师放到这个句子,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师:非常好,联系很准确。(板书:见贤思齐)
师:按我们现有的学识和阅历能解读到这样老师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论语的解读还要继续下去,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解读会更加精彩。
五、用心积累:
师:台湾有一位国学大师对我们孩子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了解:一个观点是:(投影)“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还有一个观点是(投影)“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能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开发,就好像种子种下去,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把《论语》这一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呢?
生(纷纷说):背上。
师:让我们一起背诵,用心地积累。(投影出示:用心地积累)分组进行朗读竞赛。两分钟,看哪一组背得好。自信、大声的背出来,表明我们背得熟,胸有成竹。
(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展示背诵情况)
师:刚才大家集体表现都很好,那愿不愿意大声、有韵味地背诵一则送给我们在座的某一位?
生:我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送给我的同桌。
师:为什么送给他?
生: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师:真的成了小老师了。还有哪一位来展示?
生:我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给我们全班同学,希望大家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生:我背最后一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送给我自己,学习要主动,要学会举一反三。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一则给远道而来听课的老师们?
师生齐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结束语: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重!(投影)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采购合同签订关键注意事项
- 2025年短视频带货合作协议(佣金模式)
- 2025关于完善劳动合同的卓越协议书
- 2025年企业租赁居间合同范本
- 矿山买卖协议书
- 帮人担责协议书
- 测绘战略协议书
- 奖金附加协议书
- 2025简易店面租赁合同样本
- 产品垄断专卖协议书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脉石英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建筑师资格考试《建筑装饰设计》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试题库(+答案)
- 第九节-心包疾病的护理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 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服务方案
- 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PPT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论文》
- JJG 1029-2007涡街流量计
- 兰州大学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