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_第1页
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_第2页
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_第3页
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_第4页
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地质实习心得实用(3篇)地质实习心得篇一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本区根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那么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一〕地层层序新生界第四系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兰旗组下侏罗统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奥陶系下奥陶统亮甲山组治里组寒武系上寒____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寒____张夏组徐庄组下寒____毛庄组馒头组昌平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龙山组太古界绥中花岗岩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一〕喷出岩: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二〕侵入岩: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一样,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承受沉积。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柳江向斜盆地根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部分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1.柳江向斜东翼区: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2.柳江向斜西翼区: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主要断层有:1.鸡冠山——汤河地堑: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o——80o。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4.牌坊砬子逆断层: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下盘为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5.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外表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断层延伸有1.5公里。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二〕构造发育史: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场承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与华北广阔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连续。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二迭纪末,本区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迭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部分无有蚀余。侏罗系直接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沉积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使下侏罗统下部岩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沉积中心。所以下侏罗统上部岩层明显地区域性起超覆于下部岩层之上。在西翼那么超出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由此推知,此时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对称地质实习心得篇二第一章绪论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____5天,详细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展了对溶洞形成的描绘.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展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完毕了。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区分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区分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理论内容相结合。6月30日,今日道路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顶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方案,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顶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顶峰的向斜,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7月1日,今日道路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前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前方交汇定点法,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7月3日,实习道路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完毕了。第2章地层2.1概述杭州的地层简述: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限,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2、志留系〔s〕〔出露比拟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组和吉安组;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2.2地层岩性描绘由老到新描绘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绘〕、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绘。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连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第3章岩浆岩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比照分析^p,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构造,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构造,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构造,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____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到达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第4章构造4.1概述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一、褶皱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二、断裂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三、节理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4.2节理与断层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假设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那么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那么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校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展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开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展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54.3褶曲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____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顶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顶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第5章地质开展史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展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地质工作者和单位。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展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展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屡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搜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展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第6章资环境地质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开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开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开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第7章完毕语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完毕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安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承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理论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理论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理论联络,才能到达我们的学习目的。地质实习心得篇三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道路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获得的主要成果。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