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抑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和兴趣丧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情感)障碍引起的。主要是以情趣低落、心境抑郁,思维障碍,以及意志活动减退为特点,多数患者还伴有躯体症状。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抑郁症长期存在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死亡率和自杀率上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加重社会经济负担。WHO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现代医学对抑郁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毒副反应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患者很难长期服用,疗效亦不甚满意。抑郁症属于中医的情志疾病,相当于中医的“郁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都有论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立足于整体调节,于西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将会成为今后治疗抑郁症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先秦时期,对自然及人体出现的一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概之为“郁”。《内经》首将“郁”的概念引入医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提出了情志过极可以导致内脏损伤,把情志因素看作是导致疾病的重要病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根据五运失常太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汉至元代王履等人对五郁病机进行进一步阐述,认为人体内伤可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成郁。《丹溪心法》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并创立“六郁”学说,即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强调以气郁为主,可互相转化、兼夹。明代虞搏《医学正传》首先用“郁证”作为病症名称,所论郁证包括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导致广义郁证。张景岳首次提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出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指出了情志之郁与五运之郁的区别且将郁证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两大类。陈无择提出七情致郁学说,提示了七情的异常可致内脏生郁的病理基础。总之,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常,脏腑气血失调而成。2病理组织学及病机叶峥嵘认为郁证虽然一定存在实证的病机,但是却与虚证有密切的关系。郁证应是气血亏虚导致本虚标实之证。陈镜合认为郁证的发生,情志内伤是主要致病因素,脏气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初发病为气滞,兼血瘀、痰浊、食滞等。久病涉及肝、脾、胃、心、肾等,导致脏腑虚损,阴阳失调。李健认为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从刚柔辨证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刚证与柔证。刚证之病机为:素体阳刚,肝气疏泄太过而肝旺;感受生活事件的七情刺激,肝旺上逆,化火伤阴。柔证之病机有:素体阴柔,肝气疏泄不及之肝郁;感受生活事件的七情刺激,肝郁湿困,痰阻伤阳。郑彝伦认为,郁证是因忧思过度或喜怒无节或心情压抑久不得舒致使气机紊乱,脑失所控所致病变,其病位在脑,兼及心、肝、脾、肾诸脏。心脑以外首伤及肝。中医治疗1抑郁症病机类型孙博庆认为抑郁症应分3型:(1)肝气郁结,忧郁伤神型;(2)肝气郁结,气滞痰瘀型;(3)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型。予以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治疗,疗效明显。郝志红按抑郁症病因病机特点分为实证:(1)肝气郁结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郁化火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3)气滞痰阻证,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虚证:(1)忧郁伤神证,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2)心脾两虚证,方用归脾汤加减;(3)心阴亏虚证,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4)肝阴亏虚证,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魏绪华等分5型:(1)心肺阴虚型;(2)肝郁阴虚型;(3)肺肾阴虚型;(4)心肾不交型;(5)痰热内扰型。2越样品疗效分析李莉用逍遥散加减治疗60例抑郁症患者,经过辨证治疗,对症状较轻者疗效较好,总有效率90%。发现逍遥散加减可以有效治疗郁证。王贝贝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患者36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4.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越鞠丸治疗郁证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黄旭春等总结王小云教授经验认为更年期郁证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金不足、肺失宣降、肝气郁滞;肺气壅结、肺失宣降、肝气偏旺两种证型,因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阻等,故临证时尚可见夹痰、夹瘀之象,需详辨而论治。治疗上分别治以佐金平木、肃肺抑肝、宣肺疏肝泻肝,兼顾扶脾等治法,取得较好疗效。钟向阳等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抑郁症50例,总有效率为86%,治疗后HAMD、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穴位缓释埋植剂对慢性应激的诱导黄文用剌五加治疗脑梗塞伴抑郁患者50例,治疗一个疗程后,有效率为74%,结果表明刺五加注射液为治疗脑梗塞伴有抑郁表现的理想药物。艾群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优解口服组、黄芪穴位缓释埋植剂组和黄茂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每组8只。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Field法和糖水消耗实验对照研究慢性应激诱导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显示穴位缓释植入剂组、穴位注射组及百优解口服组的敞箱实验得分及糖水消耗量均高于模型(P<0.05),而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的得分和糖水消耗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穴位缓释埋植剂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陈文伟通过小鼠悬尾法、游泳绝望法,发现石菖蒲、赤芍醇提物对实验性抑郁具有抑制作用,可对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脑肠肽VIP、SP含量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提示抗抑郁作用机制与此有关,并为该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伴有胃肠道症状提供了依据。组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李世君自拟解郁调神法针刺治疗郁证32例,总有效率87.5%,结果表明针刺治疗郁证疗效确切,并与西药疗效相当,但起效时间、显效时间优于西药组。张志盛认为抑郁症主要与情志内伤和脏气虚弱有关。以百会、太冲、内关为主穴加减,针刺治疗抑郁症58例,总有效率92%。刘运珠等采用温针灸治疗抑郁症患者3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脑电A波频率与波幅、HAMD评分及主要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抑郁症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温针灸疗法能有效调节脑电A波频率和波幅,改善抑郁症状。陈秀玲等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电针四神聪穴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王会丽认为治疗抑郁症应从脑论治兼顾肝、心、脾等变化,使神安心宁,气机条达,脏腑协调则心神自愈。并采用针刺配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抑郁症30例,总有效率为93.3%。研究表明针刺配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针灸是中医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针刺治疗抑郁症方法较多,有针刺、电针、温针灸,水针、穴位埋线及针药并用等,实验验证疗效满意。在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应用中优点明确,首先针灸无副作用,可操作性强,应用方便;其次抑郁症病因病机以肝阴阳气血失调为主,心、脾、肾、肺各脏共同受损,针灸治疗可以全面调制,达到五脏的阴阳气血平衡。但也存在不足,如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治疗方法有待规范。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赵桂景等研究发现舒郁散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下调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邓颖研究发现柴胡疏肝散可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额叶、杏仁核区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李玉娟等发现丹桅逍遥散可通过调整抑郁症患5-HT、BDNF、CORT、IL-6等水平干预抑郁症,改善临床症状。唐瑶瑶研究发现无忧汤可显著改善抑郁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异常,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5-HT、NE含量有关。方素萍等研究表明开心解郁汤可以降低海马中5-HT1A受体mRNA和脑皮质中5-HT2A受体mRNA水平,同时升高海马中5-HT2A受体mRNA和脑皮质中5-HT1A受体mRNA水平,而部分实现其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吴丽丽等研究表明加味四逆散调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功能状态可能是加味四逆散发挥抗抑郁效应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抑郁症有临床发病率高,发病机理复杂,症候多样、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对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巨大负担。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所用抗抑郁药主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在摄取抑制剂,但这几类药有抗抑郁谱窄,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的特点,患者往往排斥服用。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认识独特,辨证全面,理法方药的灵活,治疗方法多样,药效安全,患者易接受等特点,使中医药成为当今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大量临床验证。当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各医家对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异、辨证的主观、治疗的个体化等因素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