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1.2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1.2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1.2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1.2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高二生物上册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学习目标:

1.两种增长模型的比较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

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增长速率种群数量02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λ-1定值种群增长率J形S形在“J”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一.“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比较时间种群数量KS形J形环境阻力1.环境阻力用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2.“S”形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形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形曲线?为什么?不等同,已经存在环境阻力。归纳总结:“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比较思考

·

讨论

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稳定,但是大多数生物种群,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某地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二.种群数量的波动

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蝗灾、鼠灾、赤潮等,就是种群数量爆发增长的结果。蝗灾鼠灾赤潮水华1.爆发二.种群数量的波动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性的下降。

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

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对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消亡

三.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酵母菌是典型的真核生物,是兼性厌氧生物。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养液1.实验材料酵母菌出芽生殖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2.探究思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提出问题时间呈“J”形增长开始延长呈“S”形增长最后数量下降作出假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2.探究思路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到培养液中培养计数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何计数?如何统计?设计实验①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时间酵母菌数量培养液的体积等1)计数方法进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培养液2)计数用具—血细胞计数板1/400mm2量制滬字02270113號横面观侧面观计数室边长为1mm深度为1个计数室的体积为3,1个计数室有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是1/4000mm3。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②中方格③小方格(双线分割)①大方格2)计数用具—血细胞计数板16×25型计数公式:A1A2A3A4A1、A2、A3和A4分别为四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1mL样品中酵母菌数A1+A2+A3+A4100×400÷0.1mm3×稀释倍数=A1+A2+A3+A4100×400×104×稀释倍数=3)如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25×16型A1A2A3A4A5计数公式:1mL样品中酵母菌数A1、A2、A3、A4和A5分别为五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A1+A2+A3+A4+A580×400÷0.1mm3×稀释倍数=×400×104×稀释倍数A1+A2+A3+A4+A580=计数一个小方格分的酵母菌数量。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上0102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03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04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054)统计步骤1.为什么不能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②直接滴加培养液时,在计数室内会产生气泡,导致计数室相对体积减少而造成误差。

①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液滴的表面张力而不能严密地盖到计数板表面,使计数室内液体增多,导致结果偏高。思考·讨论:2.为什么要待酵母细胞全部沉到底部后再计数?

如果酵母菌未能沉降到计数室底部,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就可能出现以下现象:

能看清楚酵母菌但看不清方格线;

能看清楚方格线但看不清酵母菌。

使菌体分散开来、混合均匀,减少实验误差。若没有摇匀,从底部吸取,计数结果会偏大,从上部吸取,计数结果会偏小。

此外,酵母菌常出现“抱团”现象,因此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充分振荡、摇匀,最好用移液器来回吹吸若干次,以确保样品被摇匀。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应当对菌液进行稀释。一般样品稀释后的适宜范围是5~10个菌体/小格。1mL培养液9mL水9mL水1mL培养液稀释10倍稀释100倍用无菌水稀释至每小格细胞数目为5~10个稀释100倍思考·讨论: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密度是_____个/mL。1×108

解:取样方,求出五个样方中的平均数为4,一个计数室有25个中格,所以一个计数室中酵母菌数约为25ⅹ4=100个,再ⅹ104换算成ml,再ⅹ稀释倍数。5)统计原则5.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本实验在培养时间上有前后对照,不需要单设对照组。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数值即可。本实验在连续培养并定时计数过程中形成自身对照。6.要做重复实验吗?为什么?

不用重复,只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本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足够多,样本足够大。其数据是80~100个小方格的平均值,足够精确。但是,每次计数要同时取多个样本。思考·讨论: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1组第2组第3组·······第n组平均值7.怎么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思考·讨论: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123123123A1A2A3A4A5平均数总平均数稀释倍数1mL培养液酵母菌数

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计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第1天第4天第6天第7天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结论: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形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形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①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②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S”形增长“J”形增长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λ>1,且为定值)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K值: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验证种群数量增长模型)长期处于不利条件→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甚至衰退和消亡规则或不规则波动。(K值是种群数量波动的平均值,波动中的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种群增长模型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D随堂练习2.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和繁衍。如图反映了一定时期内“λ”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2B.R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图示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形增长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