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裤套》与《裙套》国家标准内容比较_第1页
2012《裤套》与《裙套》国家标准内容比较_第2页
2012《裤套》与《裙套》国家标准内容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裤套》与《裙套》国家标准内容比较

1fz/t-2002标准:新标准,旧标准2012年3月7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fz/t81004-2012的外套和连衣裙(以下简称新标准),而不是fz/t8054-2003的外套和裙子(以下简称旧标准)。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理解执行新的标准,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新、旧标准内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列出了两个标准的主要不同点,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新旧标准的变化,顺利完成标准过渡。2关于服装和外套的新旧版本标准的比较2.1规范性引用法上的引用法新标准在内容上仍然采用了现行连衣裙、裙套标准的基本结构,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在附录中规范了接缝性能的试验方法。2.2标准引用文件不同首先,新标准中的标准基本上都是无年代号引用的,即所引用的标准为最新版本;其次,新标准补充了新的引用文件,使之更加完善、规范。2.3和衣套套、衣套、套套旧标准的适用范围为以棉、麻、丝、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等为原料,成批生产的裙子、连衣裙和裙套等。而新标准仅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裙子、连衣裙和裙套等,且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明确了以机织物为主要面料,排除了针织面料为主要面料的产品,名称更加准确,且在适用范围上着重指出了新的标准不适宜婴幼儿服装。2.4服装产品的安全性能1)辅料的选择上在纽扣、拉链及附件的质量要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拉链啮合良好、光滑流畅,而这些在旧的标准中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新的标准比旧的标准更加完善的地方,体现了服装产品在服装辅料、配饰上提出的更高要求。2)安全性能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要求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新的标准的实施与国际绿色法规接轨的要求,增加了里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考核要求规定,修改了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修改了成品甲醛含量、pH值限量的规定,增加了成品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规定。规定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否则判定为不合格。这些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服装产品在安全性能上的重视,对于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服装产品,不能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3)色牢度为了提高产品的色牢度,新标准除增加了里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外,还修改了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修改了面料色牢度允许程度。2.5对色织料纬斜率的改进和补充1)外观质量新标准在外观要求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充实和完善了质量缺陷的判定内容。2)外观疵点新旧标准对外观疵点的要求对照见表1。外观疵点作为影响服装外观的重要项目之一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接受度和服装的外在品质,从表1中可以看出旧标准对该部分内容的规定略显粗糙,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连衣裙、裙套质量控制的需要,新标准对此做了调整和补充。增加了散布性棉结、毛粒、精节、竹节等的考核。对领面、后身、袖子、筒裙的允斜程度的标准保持不变,依然是前身底边不倒翘。但取消了对色织料纬斜率的要求;对色差的要求,和旧标准一样。对条对格、外观疵点、缝制的要求上更加完善,更有利于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与质量监督。3)缝制质量新标准补充了缝制质量的考核要求,为保证缝迹的牢固性,新标准提高了考核指标,明确规定了缝纫线的要求,把旧标准中各部分缝纫线迹30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修订为领子部位不允许跳针。部位缝制平服,线路顺直、整齐、牢固,针迹均匀,上下线松紧适宜,无跳线、断线,起止针处及袋口须回针缉牢。修改很多工艺上的描述,使之更加贴切,比如对锁眼定位的描述,新标准为: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眼位不偏斜,锁眼针迹美观、整齐、平服。4)其他补充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的有些规定更加严格、有些规定更加宽松。这也是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的一种表现,在质量要求上更加严格、在款式上更加多变。3成品质量检测系统标准对比新旧两个版本的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都有着明显不同,首先,新的标准对所选用的测量工具的精度做了要求,要求精确到1mm。对样板的选择上,新标准也规定了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立体标准样板(GBT13769)和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立体标准样板(GB/T13771)。而旧的标准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新的标准还增加了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胸架等工具。其次,修改了检测方法,并取消了起球样照评级方式,修改了成品检验分类;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判定依据。最后,对理化性能的检测做了很多调整和完善,采用了很多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法,对产品的安全性能更加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